新课程下的实验教学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使学生在动脑、动手中起到巩固知识、自我增长知识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达到激化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目前的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帮助学生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统一起来。那么,要实现这个转变,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优势,使化学课变为动手、动脑课,变为实践课。
结合几年来的教学过程,针对我们农村中学的现状,从化学实验的探究入手,做如下几点总结。 一、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模式
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如实验器材不足,“讲实验”“背实验”多,而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少,技能低,探究性实验少,化学课外活动根本不开展,教师过分重视解答实验题的技能。
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化学教学须让实验和事实成为学生探究的目标,从而来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以前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过分强调实验技能训练,如怎么取用化学药品、气密性检查等,而不注意学生的实验兴趣及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被冲淡,使许多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乃至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大打折扣,觉得实验就是可有可无。所以新教材从这一点出发,对
大部分实验技能不做大的方面的要求,主要强调学生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态度,而不应过分追求实验技能的训练。 二、转变教师观念
新教材的编写把学生动手实验融入学习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大纲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同学之间可以讨论,进行必要的探讨,从而得出合理的思路。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在学生实验时,我们不应过多学生,应该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验证自己的新想法,去提出新的问题,去交流讨论。学生自己能做的,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自己去提出一个个问题,去假设、验证、讨论。 三、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以前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做、学生看,如果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有了一些实验的经验以后,一些教师演示实验可以变为学生演示,即学生做、学生看,那样我们就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实验效果。对做实验的学生来讲,演示是检验他们的知识及实验能力,同时也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看实验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上讲台做实验的同学的观察程度比对教师做实验时的观察程度会更加认真,要求也会更加苛刻,他们会毫不客气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哪怕是很小的错误,从而加强他们对整个实验过程中细微部分的注意。这样一来,使实验教学跟探究性学习融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并获得知识,同时使学
生养成浓厚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 四、给学生充足的实验空间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害怕实验不当,不符合教师的要求而担心被训斥和嘲笑,因此在实验探究中,很多学生不肯配合。因此,我们要考虑学生的自身感受,察言观色,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实验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热情,真正使实验成为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民主的实验氛围中,让学生“手”“脑”有机结合,培养出新世纪所需的人才。
总之,让探究性学习深入学生,打破学生思维定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相互交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中,逐步培养他们的科学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文化街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