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4· 中学数学月刊 2003年第1期 浅谈组合恒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李俊明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排列、组合是中学代数中一块相对 2赋值法 314200) 的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对提高学生的数学 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解决这类问 题的思考方法与其它代数内容有所不同,不 能仅靠代数的逻辑推理.本文就这部分知识 中组合恒等式的证明谈几种常用的方法. 1通项研究法 我们知道,组合数的两个重要恒等式:C +C +C:+…C:一2”,C +C:+C:+…一C +C +Ci+…一2一 ,是由二项展开式(口+ 6) 一 C:口…b 中分别令口一6—1和口一1, b一一1而得到.这种通过给含有C 的一个 通项研究法是指从研究其通项人手,通 过变形、化简,显现出所证恒等式的内在规 律,从而使原恒等式得证. 1 1 基础恒等式中所含字母赋值而导出要证明的 组合恒等式的证明方法叫赋值法. 例3 求证:l一3C +32C ,一3。C2 …+ (一1) 3”c 一2。”cos竺 例1求证:c:+÷c +÷c:+…+ 厶 o 1 1 ÷C;I一÷1.1 T证明(2 ¨一1), 1 分析等式左边的组合数可看作是二项 式定理展开式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所以,可 以考虑用赋值法.又根据组合数前面的系数 规律,可考虑(1+ 3 i)。”的展开式,从而使 问题得证. 左边第 项为 百1乙 k -一 .竺 一 ( 一1)! [ 一( 一1)!]一 ,2+ !r1 等 而一而1( +)1-k !3 一 + 。1 …  " 证明 (1+ 3 i)。”一C ( 3 i)。+C; 左边一 ·c川1+ ·c z+l+ ( ̄/, i) +C ( ̄/,ii)z十C (1+ ̄,,了i)s+… +C ( 3 i) +…+C ( 3 i)抽, ;币1·c川3+...+ c:丰} 又(1+,/-5-i)z 一[2(cos +isin要)]z (c +-十c:+-+c:+-十…+ 22-(cos +isin ),由复数相等条件 Cn+1)一赢(2 L1) 显然有:1—3C +32C 一33C +…+(一1)” 3一c 一2。ncos o 右边, 等式成立. . 、=r : . . . 例2求证C .2C:.3C . uH u U+寄+ +…+  U月 . C: 例4求证: (C:一C:+C:一…)。+(C —C +C:一 )。一m 0+C +C:+…+C:. 翌 竺± 2 。 证明 等式左边第 项为 。”l 证明在恒等式(口+6) (口--b) 一(口z— b2)”中令a一1,b=i,等式左边展开式为 后C C -1一 七!(刀一七)! (志一1)!( 一是+1)! 点+1, (C +C j+C 。+…+ i )[C 一C j+ C:i。一…+(一1)C;ii ] 左边一 +( 一1)+( 一2)+…+(,2 [(C:一C:+C:一…)+i(C 一C +C: 是+1)+…+1 )][(C:一C:十C:一…)一i(C 一C +C: )] 右边, (C:一C:+C 一…)。+(C 一C +C:一 等式成立. )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3年第1期 中学数学月刊 ·25· 等式右边为(1 一i )”一(1+1) 一C +C 若干人参加数学竞赛,要求至少有一人参加, 并从中确定一名负责人,问共有多少种不同 情况? 解法1:参加人数可能是1人,2人,3 人,…,”人,再从参加者中确定负责人,共有 C 1C;+C,2.C;+C 3 。1+…+C nC ,即C +2C:+ +C +…+C:.命题得证. 3系数比较法 系数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与组合数有 关的恒等多项式两边对应项系数,从而使要 证组合恒等式得证的证明方法. 例5 已知:k≤, ≤",求证:C C:+ C:『I c +c 。C:+…+ColC:一C . 证明 (1+ ) (1+ )” (C +C 1 + C +…+C )(C +C 1 +…+C;ix ),显 3 +…+"C:种不同情况. 解法2:先确定负责人,有C 种方法,再 看其余”一1个人是否参加,每人都有两种情 况,依乘法原理,共有C ·2一 种情况. 由于答案惟一,可得要证不等式. 然,C C +C C +C C:+…+C oC:为上 式右边整理后含 项的系数.又因(1+ ) (1+ )“=(1+ )”叶 一C::|+ +CL+ +C 例8 求证:C +2 C +3。C:+…+,2”C: 一" ( +3)“一. r +…+C z +…+C 丰: 的系数为C + . ,其含 项 证明 构造应用题——从一个学生中选 出若干人参加竞赛培训,然后从中确定参加 竞赛人选:数学一人、物理一人、化学一人(可 以兼报),共有多少种不同情况? 解法1:参加培训的人数为k时,共有 C,k. 1 1C:--k。C 种不同情况,依加法原理,共 有C +2。C:+3。C:+…+ 。C:种不同情况. 解法2:先确定参加竞赛的人选,其他人 参加培训与否自定. 若三门竞赛由一人参加,有C ·2一 种 ....由恒等式性质得:C C:+C C + C C:+…+C 0 h— k+ . 例6 求证:C:+2C:+ +3C:+ +…+ , c:+ 一。:: C k+ 1. 分析 左边各项组合数似是(1+ )¨” 展开式中 的系数,组合数的系数又成等差 数列,因而易联想到(1+z) +2(1+ )¨ + 3(1+z)抖 +…+ (1+ )抖一 …故得如下 证法. z) +…+"(1+ )抖 ~ 情况;若三门竞赛曲两人参加,有C 2。2C;·  .证明 (1+ ) +2(1+ )抖 +3(1+ .-2种情况;若三门竞赛由三人参加,有C A; 2一。种情况,故共有C ·2一 +C 2。2C!· " (1+ )k+n (1+ )k+n+(1+ ) 2 2一 +c:A;·2一。=[4"+6n("一1)+ ("一 1)("一2)]·2一。"---n。("+3)·.-s种情况. 由于答案惟一,原命题得证. 5化整为零法 化整为零法,是指在化归思想指导下,将 所证恒等式分解为几个简单、熟知的恒等式 (错位相减求和). 左边 . 项的系数为 +2C +3C 2 +…+”C:+ 一 ,右边 项的系数为”C肄 一 Ckm+Z一 幂c = c锋 , 来证明,即通过局部问题的逐个解决而使整 个问题获得解决. 例9 已知f(n)一l+口+口 +…+口”, 左边=右边,命题得证. 4构造组合应用问题法 许多组合应用问题由于分类与分步的顺 序不同;存在一题多解.这不仅是组合应用问 题的一个重要检验方法,也是证明组合恒等 式的一条途径. 例7 求证:C +2C:+3C:+…+nC:= ,1·2”~. F("):1+ +(. )z+…+( ) .求 证:C +。+厂(1)C:+l-Ff(2)C ̄+l+…+f(n) C::丰;===2"F(n). 1~nn+l 证明‘.. (,2): 1一q , 证明构造应用题——在”位伺学中选 等式左边=c + +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