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学设计)
东方市第二中学 文慧芳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 学习内容系统分析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认识了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对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有了一定了解与认识,但还有极大局限。为了便于后面具体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本章抓住学生开始对生物学产生兴趣以及对生物学研究方法充满好奇的心理,及时对生物学发展过程进行介绍以及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初步学习是必要的。 (二) 教学重点 1、什么是生物学;
2、认识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的演变过程。 3、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三) 教学难点
1、学生对生物学中几个重要事情的认识与观点的更新; 2“生物学”概念的理解。 (四)知识点分析 1、什么是生物学;
2、认识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的演变过程。 3、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还仍然处于一个思想活跃的年龄,好奇心强,但合作意识淡薄,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通过第一章的学习,认识了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的基本特征,但还有极大局限,指导学生利用书籍、报刊、网络在课下亲自搜集中外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内容从中对生物学产生兴趣以及对生物学研究方法充满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简述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 2总结出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 (二) 能力目标
1利用多媒体收集相关的生物学信息; 2整理、选择信息并与别人交流信息。 (三) 情感目标:
1养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2能够客观地评价科学家的工作,理解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而且科学的发展要受到社会生产力的,自然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四、课的类型:新授课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讨论、阅读、归纳、总结法 2、教学思路
生物学是探究生命的科学”一节内容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媒体设备和一些相关文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资料的搜集、整理、选择和学习;鼓励小组组员间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鼓励并培养小组间的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七、教学媒体:多媒体结合黑板
第1页 共3页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课件展示地球上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着不同的生物,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样的,生存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图片,提问原因 学生活动
回忆旧知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师活动
1、鼓励并肯定学生的回答,引出:生物世界奥秘无穷,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知识以便我们能不断的探索这些奥秘并从中更加认识和热爱大自然。那么,到底什么是生物学呢?它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呢?导入新课
2、板书第一节课题 第一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引导学生谈谈心目中的生物学家 学生活动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自己平时的理解,先小组交流,然后推出代表发言(3~5人)。 教师活动
课件展示谈谈心目中的生物学家问题答案,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图片,引导学生归纳科
学生活动
根据预习,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课件展示科学活动内容 板书: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
要求学生根据之前的预习,互相讨论并总结归纳出生物学发展历程中出现了那些相关的科学家,及其各自主要成就。 学生活动
总结各阶段所出现的杰出生物学家及取得的成就 教师活动
课件展示各阶段所出现的杰出生物学家及取得的成就分别是? 板书: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用表格总结各阶段所出现的杰出生物学家、取得的成就、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加强生物学的研究,这是为什么呢?以此引入“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科学”并板书。
引导学生根据生物学发展的历程归纳总结生物学概念并请学生代表发言。 课件展示课堂小结、练习 九、板书设计
第1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一、 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
主要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 二、 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1) 先民活动及“生物学”的提出(拉马克) (2) 林奈——生物分类 (3)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4) 哈维——血液循环的发现
(5) 沃森、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6) 人类基因组计划
三、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生物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第2页 共3页
十、教学评价
这是一节讨论课,但讨论的内容并没有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信息上,而是引导学生在课下收集、整理更多的科学家科学研究的信息。这过程训练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也体现了探究学习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上让小组组员进行交流,体现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变,是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是学生在课前课上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形成了能力,提到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后反思
原任教师评语
签名:
指导教师评语
签名:
年 月 日年 月 日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