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浙江省湖州中学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

最新-浙江省湖州中学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

来源:华佗小知识
浙江省湖州中学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物 理(实验

班)

考生须知:

1. 全卷分试卷和答卷。试卷3页,答卷1页,共4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 本卷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 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4. 本卷取g=10m/s2

。 本卷命题教师:孙百强

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2倍,甲从H高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乙从2H高处与甲同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在落地之前,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下落过程中,各自下落1s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C.下落过程中,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与乙的加速度相同

2.如图所示,轻质弹簧连接A、B两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B的上端通过细线挂在天花板上;已知A的重力为8N,B的重力为6N,弹簧的弹力为4N。则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和细线受到的拉力大小可能是

A.18N和10N B.4N和10N C.10N和2N D.14N和2N

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的木块,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8 N,F2=2 N。若撤去力F1,则木块 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左 右 A.8N,向左 B.2 N,向右 F1 F2 C.2N,向左 D.零

4.一物体从地面某处被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它在上升过程中的第1s内和最后1s

内的位移之比7∶5。若取g=10m/s2,则物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A.35m B.25m C.12m D.7.2m

5.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倾斜的木板上,木板的倾角α为30°和45°时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则

A.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B.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4

A C.木板的倾角α为45°时物块可能在斜面上做匀速运动 a D.木板的倾角α为45°时物块一定在斜面上做匀加速运动

6.如图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量程为20N、完全相同的弹簧秤甲和乙系住一个质量为1kg的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弹

簧秤的示数均为10N。当小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甲

甲 乙 的示数变为8N,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A.2m/s2 B.4m/s2 C.6m/s2 D.8m/s

2

B A 7.如图所示,一小车上有一个固定的水平横杆,左边有一轻杆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与横杆固定,下端连接一小铁球,横杆右边用一根细线吊一质量相等的 小铁球。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细线保持与竖直方 向成α角,若θ>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轻杆对小铁球的弹力方向与细线平行

B.轻杆对小铁球的弹力方向沿着轻杆方向向上 C.轻杆对小铁球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 D.小车匀速运动时α=θ

8.如图所示,墙上有两个钉子a和b,它们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a点,另一端跨过光滑钉子b悬

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子距a端

l的c点有一固定绳圈,若在绳 2圈上悬挂质量为m2的钩码,平衡后绳的ac段正好水平,则重物和钩码 m1

的质量比为

m2

5

D.2 2

9.一条河宽100m,水流的速度为3m/s。一条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5m/s,关于船过河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船过河的最短时间是20s

B.船要垂直河岸过河需用25s的时间 C.船不可能垂直河岸过河 D.船过河的最小位移是100m

10.如图所示,用线悬挂的圆环链由直径为5 cm的圆环连接而成, 管水平放置,管跟环5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两者相距100 m,子弹 初速度为1 000 m/s。若在开的同时烧断悬线,子弹应穿过第几个环 A.5 B.4 C.3 D.2

11.如图所示,用一根长杆和两个定滑轮的组合装置来提升重物M,长杆的一端放在地上通过A.5 B.2 C.

铰链联结形成转轴,其端点恰好处于左侧滑轮正下方O点处,在杆的中点C处拴一细绳,绕过两个滑轮后挂上重物M,C点与O点距离为L。现在杆的另一端用力。使其逆时针匀速转动,由竖直位置以角速度ω缓缓转至水平位置(转过了90°角), 此过程中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物M做匀速直线运动 B.重物M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重物M的最大速度是ωL D.重物M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12.若将行星绕恒星的运动轨道近似地看作是圆形,那么它运行的轨道半径r的三次方与公

r3转周期T的二次方之比为常数,即2=k,则该常数k的大小

TA.与恒星的质量有关 B.与行星的质量有关

C.与恒星和行星的质量都有关 D.与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速度有关

13.如图所示,斜面上有a、b、c、d四个点,ab=bc=cd.从a点正上方的O点以速度v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它落在斜面上b点。若小球从O点以速度2v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它落在斜面上的 A.b与c之间某一点 B.c点 C.c与d之间某一点 D.d点 14.如图所示,已知mA=2mB=3mC,它们距轴的关系是rArC1rB, 2三物体与转盘表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当转盘的速度逐渐增大时 A.物体A先滑动 B.物体B先滑动 C.物体C先滑动 D.B、C同时开始滑动

15.有一种杂技表演叫“飞车走壁”,由杂技演员驾驶摩托车沿圆台形表演台的侧壁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粗线圆表示摩托车的行驶轨迹,轨迹离地面的高度为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越高,摩托车对侧壁的压力将越大

B.h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将越大 C.h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将越小 D.h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将越大

h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某小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0.3 m的杆。将细绳连接

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

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 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

③用另一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读数 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

根据表格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________(选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____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7.(1) 在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条的拉力大

B.两次拉橡皮条时,只要将橡皮条拉长相同的长度就可以了

C.两次拉橡皮条时,需将橡皮条拉到同一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秤拉的效

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又要保证橡皮条结点的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 (2)探究步骤中:

a、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

b、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秤拉时伸长量一样,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

以上两步骤均有错误和疏漏,请指出错误和疏漏。 在a 中是 在b 中是

18.如图所示为某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用闪光照相的方法获得的相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

2

格的边为L=5cm,g=10m/s,则

(1)小球平抛的初速度计算式为v0= (用g、L表示),其值是_________m/s。 (2)照相机每隔 秒闪光拍照一次。

三.计算题

19.如图所示,所受重力为G1=8 N的砝码悬挂在绳PA和PB的结点上。PA偏离竖直方向37°角,PB在水平方向,且连在所受重力为G2=100 N的木块上,木块静止于倾角为37°的斜面上,(sin37°=0.6,cos37°=0.8)试求: (1)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 (2)木块所受斜面的弹力

20.如图所示,水平屋顶高H=5 m,墙高h=3.2 m,墙到房子的距离L=3 m,墙外马路宽x=10 m,为使小球从房顶水平飞出后能直接落在墙外的马路上,求:小球离开房顶时的速度v0的取值范围。(取g=10 m/s)

2

21.如图所示,一个光滑的圆锥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轴线沿竖直方向,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θ=30°,一条长度为L的绳(质量不计)一端的位置固定在圆锥体的顶点O处,另一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可看成质点),物体以速率υ绕圆锥体的轴线做水平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 (1)当υ1=

1gL时,求绳对物体的拉力F1 63gL时,求绳对物体的拉力F2 2(2)当υ2=

22.如图所示为仓库中常用的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它由两台皮带传送机组成,一台水平传送,A、B 两端相距L1=3m,另一台倾斜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θ=37°,C、D 两端相距L2=4.45m,B、C相距很近.水平部分AB 以v0=5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将质量为m=10 kg 的一袋大米放在A 端,到达B 端后,速度大小不变地传到倾斜的CD 部分,不考虑米袋的大小,米袋与

2

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g=10m/s,sin37°=0.6,cos37°=0.8,可能用到数据

,求: 7.22.68)

(1)米袋从A传送到B的时间

(2)若CD 部分传送带不运转,求米袋沿传送带所能上升的最大距离。

(3)若要使米袋能被送到D 端,求CD部分顺时针运转的速度应满足的条件及米袋从C 端到D 端所用时间的取值范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