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汽车前端支架的设计

关于汽车前端支架的设计

来源:华佗小知识


10.16638/j.cnki.1671-7988.2017.02.026

关于汽车前端支架的设计

徐超,刘永星,王耘,郑明敏,范琼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文章首先论述了前端支架设计的一般要求,并分析了塑料前端支架常用材料及材料的性能要求。阐述了汽车前端支架的功用,对汽车前端支架的开发过程做了详尽的描述。文章重点讨论了前端支架的一般研发流程,及在开发过程中所需关注的法规要求及设计要点。并结合一款汽车前端支架的研发过程,对前端支架研发的一般规律做了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前端支架;复合材料;应用

中图分类号:U4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7)02-78-04

Design of automotive front end bracket

Xu Chao, Liu Yongxing, Wang Yun, Zheng Mingmin, Fan Qiong

(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Anhui Hefei 230601 )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discusses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FEM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omplex plastic & steel FEM material commonly used material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the material.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function of the automobile FEM, the FEM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o do a detailed descrip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EM of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necessary attenti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design of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a FEM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general rules on the F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one in-depth discussion.

Keywords: FEM; complex material; application

CLC NO.: U463.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7)02-78-04

引言

前端支架是前端模块集成供货的载体。前端支架主要起承载冷却模块及引擎盖锁的作用,包括散热器、冷凝器、引擎盖锁。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零件集成在前端模块上,比如前大灯、引擎盖缓冲块、前防撞梁、小腿保护梁,大腿保护梁、正碰传感器、喇叭等。宝马MINI系列甚至将保险杠也作为集成模块,整体在装配线上装配,大大减少了装配线的工位数量。前端支架系统的一般结构如图1所示。

作者简介:徐超,助理工程师,就职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外饰非金属设计工作,主要研究汽车保险杠及前端模块技术。

图1 前端模块的构成示意图

1、前端支架设计

1.1 前端支架材料选取

依据车型总布置要求,根据前端支架搭载部件分布情况

79 汽车实用技术 2017年第2期

以及搭载部件重量尺寸特点,综合成本因素,选用不同材料的前端支架。不同的前端支架用材料性能参见表1。

汽车前端支架是一种框架类薄壁大型结构部件,也有命名为前端水箱支架。对前端支架材料而言,不仅要求具有优异的高、低温冲击韧性、刚性、耐老化性、耐热性、耐寒性,时承载的散热器、冷凝器等部件都有大量热量散发。因此前端支架应耐得住严苛的环境条件要求。一般环境要求如表所示。

1.4 前端支架安装刚度要求

引擎盖锁、散热器等安全部件都安装在前端模块上,此还应具有耐汽油、润滑油、油漆等性能。前端支架用材料的性能要求:

a)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刚性高、抗冲击性能好; b)尺寸稳定性好; c)耐溶剂性好; d)大型件成型方便。

表1 前端支架材料性能对比表

1.2 零部件装配设计

材料选取完成后,接下来就要进行装配设计,以下内容应该在前端支架装配设计中被充分考虑:装配顺序,工具可达性,维修方便,紧固点可靠,紧固力矩合理。

1)散热器固定,一般采用一个塑料支架,支架自带安装螺钉孔,通过螺钉自攻安装到前端模块上。

2)引擎盖锁等安装结构,前端模块上注塑成型孔位后,在孔位中拉铆螺母,后用螺栓安装各集成件。

3)前端模块与车身连接结构,一般通过M8的螺栓把前端左/右竖梁与车身前纵梁安装板上的凸焊螺母连接,左/右侧支撑梁通过M8的螺栓与车身前部侧壁上的凸焊螺母连接。1.3 前端支架环境条件

表2 环境要求

因前端支架安装在发动机舱里,与发动机距离较近,同

件属于安全类关键部件。尤其是目前新汽车三包法规的发布,引擎盖锁故障导致引擎盖掀开的属于重大安全事故可以无条件退车,所以对该安装点有非常严格的刚度要求。因此在前期的设计时应对相应区域进行严苛的要求。

1.4.1 引擎盖锁区域刚度

首先在引擎盖锁固定区域满足Z方向加载5300N极限拉力后(图5),前端支架总成不得出现塑性变形。其次,引擎盖锁固定区域满足室温下(图6),Z方向刚度>600 N/mm。

图5 锁安装点极限加载

图6 锁安装点常规加载

1.4.2 引擎盖缓冲区域刚度

前端模块上端面与引擎盖通过缓冲块接触。所以对引擎盖缓冲块的接触区域有相应的刚度要求。基于引擎盖的自重加上过关的系数,我们规定模拟验证引擎盖缓冲块下落区域满足刚度>600 N/mm(图7)

图7 引擎盖缓冲块区域受力图示

图8 散热器安装点受力图示

1.4.3 散热器的安装点刚度

2017年第2期 徐超 等:关于汽车前端支架的设计 80

散热器属于底盘件,起到发动机冷却的关键作用,一旦散热器固定发生松动,就会导致发动机故障,故对散热器安装在前端模块的安装点刚度也有严格要求。我们规定模拟验证散热器上下端的安装点满足-Z向刚度>350 N/mm,+/-X向刚度>150 N/mm(图8)。 1.4.4 冷凝器的安装点刚度

冷凝器作为汽车空调的一部分,也安装在前端模块上。参考散热器的安装点,我们规定模拟验证冷凝器上下端安装点满足-Z向刚度>350 N/mm,+/-X向刚度>150 N/mm(图9)。

施加5300N后,产品无塑性变形,局部应力未超过材料抗拉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引擎盖锁固定区域满足室温下,Z方向刚度>600 N/mm。初步测试分析施加600N后,位移值及锁扣安装点处的产品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对相应结果进行研究发现上横梁两侧拐角处易产生应力集中,产品变形较大,同时产品在Z向高度偏大,对受力不利。针对上述情况,需修改上横梁两侧加强筋厚度和高度,并通过在两侧竖梁上在受力方向增加两道斜向加强筋,重新进行CAE分析,加强后产品位移值及产品刚

图9 冷凝器的安装点受力图示

1.5 前端支架结构设计

依据前述零部件设计要求对各搭载件安装结构进行详细设计。包括散热器、冷凝器、引擎盖锁、喇叭等安装固定方式,及相应紧固扭力要求。

前端支架材料为PA6+GF40和冲压成型钣金复合而成,前端支架两侧安装板为冷冲压薄钢板,中部填充塑料。结构数模如下图10所示。

图10 前端支架数模(基于CATIA创建)

1.6 前端支架设计分析

根据设定的相关参数要求,对前端模块的模型进行了初步结构数模设计,定义了基本料厚及加强筋。接下来需对其刚度进行CAE模拟的计算分析。下面主要针对引擎盖锁、引擎盖缓冲块、散热器等安装区域强度进行了CAE强度分析举例,其他不再赘述。

1.6.1 引擎盖安装锁刚度

a b

图11 锁安装点极限加载结果

1)固定区域满足Z方向加载5300N极限拉力后,前端支架总成不得出现塑性变形。测试分析如图,从图可以看出,

度满足设计要求。

a b 图12 锁安装点常规加载结果

1.6.2 引擎盖缓冲区域的刚度

设计参数要求,引擎盖缓冲块下落区域满足Z向刚度>600 N/mm。对模型进行测试(图13),从图中可以看出,施加1000N后,下落区域的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a b 图13 引擎盖缓冲区域加载结果

1.6.3 散热器的安装点刚度

设计参数要求,散热器上下端安装点满足-Z向刚度>350 N/mm,+/-X向刚度>150 N/mm。对模型进行测试(图14、图15),从图中可以看出,Z向施加350N,X向施加150N后,刚度值均满足设计要求。

a b 图14 散热器Z向加载结果

a b

图15 散热器X向加载结果

81

汽车实用技术 2017年第2期

1.7 前端支架测试验证

根据CAE模拟的计算分析结果,需对前端模块的数模进行优化设计,调整局部区域料厚及加强筋高度。模具完成加工后,需对其刚度进行试验测试。根据产品设计固定要求,制作刚性工装,用于前端支架产品实物的测量验证。下面主要列举引擎盖锁、引擎盖缓冲块、散热器等安装区域强度试验,其他项目不再一一列举。

1.7.1 引擎盖安装锁刚度

1)固定区域满足Z方向加载5300N极限拉力后,前端支架总成不得出现塑性变形。

2)室温下,对引擎盖锁固定区域施加Z方向600 N的力,检测产品实际刚度,判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图16 锁安装点极限加载试验

图17 引擎盖缓冲区域加载试验

1.7.2 引擎盖缓冲区域的刚度

室温下,对引擎盖缓冲区域施加Z方向1000 N的力,检测产品变形量及产品实际刚度,判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7.3 散热器的安装点刚度

室温下,对散热器固定区域施加Z方向350 N的力,检测产品变形量及产品实际刚度,判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引擎盖锁固定区域施加X方向150 N的力,检测产品变形量

及产品实际刚度,判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图18 散热器Z向加载试验

图19 散热器X向加载试验 2、总结

采用前端模块化设计,可降低前端支架单件重量约30%;

前端模块化集成装配,减少总装生产线主线的工序以及场地面积,总装工厂系统和人工成本降低;通过系统设计及CAE结构分析,可以进一步优化结构强度,到达减重降成本的目的。

考虑现有市场占有率、产品性能、制造工艺、整车目标成本等因素,可根据整车定位不同而选定PP+LGF和PA+GF复合钣金两条注塑技术路线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CAE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手段确保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一兵.汽车塑料发展现状及趋势[J].世界塑料,2008,26(1):30-35. [2] 宋赛楠,曹庚振,王霞.聚丙烯塑料的改性研究[J].塑料工业,2011,

39(s1):57-59.

[3] 刘惟信.汽车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1. [4] 黄金陵.汽车车身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