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电影《白鹿原》中田小娥的性格及命运

浅析电影《白鹿原》中田小娥的性格及命运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电影《白鹿原》中田小娥的性格及命运

作者:赵翀

来源:《电影评介》2012年第23期

[摘要] 电影《白鹿原》与小说有所不同的是,电影《白鹿原》给予原著中出现不多但又十分重要的女性角色田小娥极大的表现空间。田小娥的一生可谓悲苦惨淡,她一直是在封建礼教的边缘游走,又在伦理道德的门外徘徊。在与几个男人的纠葛中,她始终逃离不了命运的安排,在痛苦与挣扎中不断堕落,以致失去了生命,丧失了灵魂。田小娥的性格是复杂且丰富的,她的悲剧命运受其矛盾性格的影响,更是中国传统女性在封建道德面前为力的表现。 [关键词] 《白鹿原》 田小娥 性格 女性 命运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3.020

电影《白鹿原》是根据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改编而成,随着其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而引起热议,不管是媒体还是观众都对这部影片褒贬不一。电影《白鹿原》的导演王全安也为电影剪辑的取舍而感到苦恼,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155分钟的剪辑版。小说《白鹿原》描写的是清末至前陕西白鹿原上的风土人情,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人事纠葛,突出塑造了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黑娃、鹿三等男性形象,而对女性形象如田小娥、白灵等人则着墨不多。电影《白鹿原》中田小娥成为贯穿全剧的角色,她与黑娃、鹿子霖、白孝文的爱恨情仇也成为整个故事清晰的线索。无论是在小说还是电影里,田小娥都无疑是个悲情人物。田小娥的悲剧与她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让她一步步走向灵魂深渊和生命终点的则是始终无法逃脱的命运怪圈。 一、田小娥性格解读

田小娥出生于田家村一个穷秀才家中,花容月貌的她十七八岁时被父亲卖给年近七旬的郭举人作妾,从此展开了她悲剧的一生。她是封建世俗婚姻的牺牲品,她甚至丧失了人格和女人应有的权利,在郭举人家中田小娥沦落为“泡枣”和“泄欲”的工具。“泡枣”就是“每天晚上给女人的那个地方塞进去三个干枣,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掏出来淘洗干净”。小说中露骨的描写表现出田小娥被当做工具的悲惨境遇。郭举人家中除了这个“小女人”之外还有一个“大女人”,“大女人日夜厮守着老头,给他扇凉,给他沏茶,陪他说话,伴他睡觉”。相比之下小女人就低贱了许多,“三顿饭有小女人做好,晚上提尿盆,早上倒尿水”。田小娥在这个家里其实仅仅是一个下等佣人。不仅如此,大女人还给郭举人定下了规则:“每月逢一(初一,十一,二十一)进小女人的厢房去逍遥一回,事完之后必须回窑洞。”这将田小娥悲惨生活和家庭地位展现在人们面前,就像她在黑娃怀里哭诉的那样“兄弟呀,姐在这屋里连狗都不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种饱受欺凌的生活激起了田小娥心中的愤怒和叛逆,被当做泡枣工具,她就将枣子偷偷取出用尿盆浸泡,黑娃耻笑她给郭掌柜泡枣,她顺手抽了黑娃一个很重的嘴巴,虽然别人都把她当做工具,但她并没有自轻自贱,她以自己的方式维护着女性的尊严,表达出对这个男权家庭的不满和抗争,她的身上流着鲜活的叛逆血液。

与黑娃的偷情是田小娥对郭举人最彻底报复。作为一个封建家庭里的小媳妇,她忍辱苟活却连最起码的生理需求也得不到满足。黑娃是田小娥在黑暗中看到的一束光,是她在泥潭中可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她希望这个男人可以将她从深渊中解救出来。电影中当怒不可遏的郭举人用夹棍惩罚田小娥时,她的眼中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恐惧,取而代之的则是坚毅与顽强,她对着郭举声怒号:“我就是去卖淫也不要跟你在一起!”这一声呐喊震撼了千百年来逆来顺受的中国传统女性的麻木灵魂。

田小娥毕竟出生于中国传统家庭之中,传统的封建礼教或多或少影响了她的性格,她在叛逆中仍保存了中国传统女性顺从一面,被父亲田秀才卖给郭举人当小妾她逆来顺受,顺从是中国女性的传统,没有的经济支撑,她只能在郭举人家苟活。当黑娃作为农协领袖被田福贤缉拿时,黑娃仓皇出逃却把她留在了白鹿村,留在白鹿村的田小娥自然逃不了肉体的惩罚和心灵的受辱。田小娥为了救黑娃而屈服于鹿子霖的淫威之下,进而成为鹿子霖报复白嘉轩陷害白孝文的工具。一次次的屈服和顺从使得田小娥在迷途中越走越远,她越来越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只能在这些男人的牵引下成为没有灵魂的傀儡。当然,田小娥在迷失彷徨中并没有失去本性,她虽然被骂作“烂货”却始终没有改变的是她的善良。田小娥被鹿三杀害时依然叫没有认她为儿媳的男人一声“大”,田小娥对鹿三说:“我到白鹿村惹了谁了?我没偷掏旁人一朵棉花,没偷扯旁人一把麦秸柴火,我没骂过一个长辈人,也没搡戳过一个娃娃,白鹿村为啥容不得我住下?我不好,我不干净,说到底我是个婊子。可黑娃不嫌弃我,我跟黑娃过日月。村子里住不成,我跟黑娃搬到村外烂窑里去住。族长不准俺进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怎么着还不容让俺呢?大呀,俺进你屋你不认,俺出你屋没拿一把米也没分一根蒿子棒棒儿, 你怎么着还要拿梭镖刃子捅俺一刀?大呀,你好狠心。”

田小娥是一个既叛逆坚毅又率真善良的女性,她的悲剧命运呈现出中国乡村女性的不幸与悲哀。

二、田小娥的命运分析

田小娥的命运坎坷曲折,她这一辈子没有过上几天舒坦日子,她在辱骂和白眼中抱憾而终,她的命运与几个男人密不可分,也可以说是这几个男人改变甚至左右了田小娥的人生轨迹。父亲田秀才是第一个左右她命运的人,他将田小娥卖到郭举人家中,导致了后来悲剧的发生。郭举人将田小娥当做器物一般使唤,点燃了她内心的抗争之火,使她那颗叛逆的心竭力挣脱束缚。年青的黑娃出现让田小娥见识了男性之美,也激起了她压抑已久的欲火,也真正明白了爱的滋味。奸诈狡猾的鹿子霖利用她的善良将其变为泄欲和陷害白孝文的工具。在报复白孝文的过程中她心有不忍,怀了白孝文的骨肉,此时因长期抽大烟身体已经难以维持正常生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鹿三结束了田小娥的生命,白鹿村仁义的代言人白嘉轩建六棱宝塔镇住了她的灵魂,宣告了她一生的彻底终结。

田小娥矛盾的性格使得她在写满仁义道德的路上寸步难行,如果她的性格中只有顺从,那么她可能只是会像众多失去灵魂的中国传统女性一样,在封建世俗的圈套中亦步亦趋,如行尸走肉牵线木偶一般毫无失落悲痛之感。可惜她没有,她意识到了自己是一个有灵魂的人,同时她意识到自己卑微的身份,意识到自己低贱的地位,意识到自己在男人面前的为力,所以她没法改变命运中的一切,只能在既定的路线上愈发沉沦。如果她的性格中只有叛逆,那么她可能会被白鹿原上的卫道者放逐,可能会被白鹿原上的人民鄙视唾弃辱骂,但是至少会使众多被封建世俗蛊惑的妇女能够从沉睡中苏醒,点燃起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光芒,然而她内心又是脆弱的,是善变的,她可能会因鹿子霖为她擦药疗伤而感动,她可能会因白孝文为她行乞而感动,她是一个十分感性又很善良的女子,只是外人将她的个性中泼辣的一面无限放大,将她对爱的勇敢追求误读成放荡。引导她走向如此命运的就是这矛盾的性格。

田小娥之所以会落得最后的下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女性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压迫,也就是她这样的女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中国古代传统道德建构中妇女地位低下,这些文化从各个方面给女性套上了枷锁。她们要遵守“三从四德”,即“从父从夫从子”,“妇功妇德妇容妇言”。田小娥的境遇就很清楚得表达了女性在这一方面的无奈。“决不能出名有面子,必须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夫姓。”[1](《中国文化通史》)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以此来奴化女性,以所谓女子识字多诲淫的荒谬思想诱导女性走向愚昧。不仅如此,还设定了诸多原则作为女性的行为标准,如唐代的《女论语》中“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相亲。立身端正,方可为人。”从中可以看出对女性的束缚是不合情理的,也是不符人性的。

《白鹿原》中的田小娥与上述传统道德的背离是她最终走向悲剧结局的最根本原因,或许她的悲惨命运不只是她的个人命运,更是那个时代中国妇女的命运,“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女性,在强大的男性社会价值观的束缚与压制下,不论反抗与否,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2]从中我们应该得到一些启示。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的地位正在逐渐提高,女性的主体意识也越发强烈,她们意识到自己可以,可以摆脱被男性左右的命运。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男女不平等,性别歧视等现象依然存在,因此给予女性充分的尊重与关注,理解和宽容。 三、电影中田小娥形象的塑造

电影《白鹿原》将小说中着墨不多的田小娥成为故事中的绝对主角,原著中存在的女性角色如吴仙草、朱白氏、白赵氏、白灵等在电影中皆被删除,这就使得田小娥成为影片中的唯一女性角色。导演王全安做出这样的改动是合理的,且不论田小娥的扮演者张雨绮与导演的夫妻关系,仅就电影改编而言,若想将五六十万字的长篇巨作改成一部两三个小时的电影且做到面面俱到实非易事,这也是许多国内一流导演曾有执导《白鹿原》的愿望而却步的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电影中田小娥的第一次亮相是随郭举人到麦田里挑选割麦能手,那时她作为郭举人的姨太太端坐在轿子上,神情高傲庄重,隐约透出贵妇的气质,特别当镜头推到黑娃脸上时,她眼神里显露的是敬仰,当一个农民道出她只不过是“泡枣”的工具时,这种表面的尊贵与实际悲惨境遇所产生的强烈反差从侧面展现了田小娥的凄苦。虽然坐在轿子上,虽然是举人的太太,但在影片中可以看出田小娥的眼神是空洞的,她的神态中总会流露出不屑和轻蔑。就像她嘴里吞吐的烟圈一般,她的灵魂不知在哪一秒就会消散。这时的她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虽然影片并没有正面展现她的生存状况,但是从几个长工的口中可知她实质上只是郭举人的“工具”。 年富力强的黑娃的出现让田小娥倍受压抑的肉体和灵魂都得到了解脱和释放。在一片一望无际的麦田中,她和黑娃开始了大胆的有违伦理的爱的冒险。麦田是这部电影里常见的场景,象征了田小娥无尽的欲望和渴望自由的理想。

窑洞是田小娥爱开始的地方,也是她灵魂堕落生命终结的地方。作为黑暗阴郁的象征,窑洞更像是田小娥被残酷的现实和顽固的封建礼教拒绝后的避难所。在这里她可以拥有的生活,可以和爱的人共度美好时光。可是即便如此,田小娥的生活还是会被骚扰,她依然不被白鹿村的人接受,甚至还要忍受无尽的羞辱。电影末尾田小娥被鹿三杀害前的哭泣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鸣,更是女性反抗男权失败后的哀号。杀死田小娥后,鹿三推开了那根支撑窑洞的柱子,这根柱子由白孝文搭建鹿三拆去,这似乎也意味着田小娥的生死就像这黑暗的窑洞一般,一直由男性控制。

除此之外,电影中删减了原本在小说中描写十分精彩的一段,即田小娥附身还魂于鹿三并借其口表达了对白鹿村“仁义”的不满,删掉这一段难免会对田小娥人物塑造的完整性有一定影响,但是此时观众已经通过上述的几个场景对这个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虽然电影在展现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重要角色间的爱恨纠葛以及宏大悲郁的历史沧桑感上有所不足,但至少人们记住了在广袤的关中平原上曾经有一位敢爱敢恨的女性,她的名字叫田小娥。 注释

[1]《中国文化通史》胡士庆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78页

[2]《陈忠实小说——在东西文学坐标上》 冯望岳,李兆虹,马千里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 102页 参考文献

1.陈忠实 《白鹿原》[M] 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9年

2.胡世庆 《中国文化通史》 [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简介

赵翀,江苏徐州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