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的放矢 制定成功的计划的决策     1、注意不要被计划绑住;     2、要掌握目标设置的技巧;     3、如何选择最佳决策方案;     4、理性地制定决策;
5、鼓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以人为本 考虑如何选拔和作任用员工     1、招募理想的员工;
2、坚持着眼长处的用人原则;     3、用人不疑人,任用就得信任;     4、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5、确保员工培训的有效性。            三、张弛有度 适时地掌握权力的收放      1、不要害怕授权;     2、想好授权的方法;     3、正确合理地实行控制;     4、及时采取行动纠正偏差;     5、避开授权的误区。 四、上情下达 赢得下属的追随     1、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公正;     2、不要猜疑下属;     3、巧用“难缠”的下属;     4、赢得员工的忠诚;
5、要认识到良好的沟通不是同意;     6、积极倾听下属的意见。 五、推拉结合 有效地激励和约束员工     1、尽量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     2、充分肯定下属的成绩;     3、激发主人的精神;
4、掌握薪酬激励的艺术;
5、想办法使处罚措施变得积极。 六、愿景引导 进行有效的成绩评估     1、注重绩效评估的引导性;     2、适时地进行绩效面谈;     3、争取员工参与;
4、克服影响有效评估的障碍; 七、刚柔相济 与上司和睦相处     1、接受上司的管理;
2、言行要能获得老板的信任;     3、要尽力帮助你的上司;     4、不能一味逢迎老板;     5、掌握与上司相处的艺术。 八、智勇兼备 锻造卓越主管的特质     1、创造出奇迹的主管品质;     2、要知道,愤怒是最大的敌人;     3、要有深厚的涵养;     4、要有宽容的心胸; 5、行为要公正无私。
一、 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   1. 以人为本:
(1)不仅要造就有成就的人才个体,而且应培育人才团队,发挥人力资源团队规模效应;
(2)不仅要发挥人力资源体力劳动密集型功能,而且更应发挥人才之智力密集型功能;
(3)不仅要发挥人才自身功能,而且要充分利用与其连带的社会关系网络功能;
(4)不仅要利用内脑、而且要利用外脑。
2. 企业通过吸纳成熟型人才、成长型人才,有效拓宽利用社会人才渠道。   3. 企业开辟三个人才渠道:
(1) 立足区域,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主渠道作用;   (2) 面向全国,吸纳高层次人才;
(3) 注重与国际接轨,寻找留学生或外籍管理者、专家的支持。   4. 在三个层面上开发人力资源:   (1) 企业高层形成职业精英团队;   (2) 企业内部实施全员培训;   (3) 企业外部正面影响客户、公众。   5. 用人原则:
(1) 知人: 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不但知人之表,更要知人之潜力;   (2) 容人: 创造宽松环境,使人心情舒畅,不求全责备,允许改进自律;   (3) 用人: 为每个员工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创造学习、发展、升迁的机会;
(4) 做人: 以诚相待,与人为善,宽容人、体谅人,不搞内耗,敬业乐业、忠于职守, 以公司为家,与公司共荣辱;
6. 持续开发人力资源,将人才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具有倍增放大效应的资本;
7. 人尽其才,人人都是人才。   8. 公平竞争
(1) 不拘一格、机会均等、任人唯贤;   (2) 没有性别、籍贯、身体特征的偏见;   (3) 没有校友派系、出身门户之见;
(4) 没有领导个人用人偏好。
9. 人才个体生涯成长规划与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目标相互匹配,员工与企业一同成长。
10. 保持企业一定的员工流动性。
(1) 过于稳定,造成一潭死水,没有竞争压力;
(2) 流动过于频繁,造成队伍不稳、技术没有积累,反而流失。   11. 实施工作多样性和工作丰富性。
打破员工岗位固定化和单一专长化模式,适时调换员工工作岗位和地点,或建立工作小组制,使职工做到一专多能或全能发展,保持员工工作热情、新鲜感和挑战性。
12. 建立员工正常晋升机制,使普通员工具有努力敬业而被提拔的权利和机会。   13. 大力开展制度化的合理化建议活动,从中发现、挖掘人才。   14. 对突破常规机制能够脱颖而出的尖子人才,要委以重任。   二、 人力资源规划
1. 首先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系统性清查。   (1) 对明显不合格人员予以调整;
(2) 运用“评价中心”或其他测评技术对重点人员(或全体员工)进行评估;   (3) 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总体或分类统计。   2. 与其他战略、经营、财务规划协调。
(1) 根据企业每年经营、财务计划指标,结合企业现有员工状况,尤其是员工流动率,来测算年度人力资源总量和按工种、岗位、职务等分类的结构性指标;
(2) 提出年度须新增招募、压缩辞退、下岗分流、转岗调配的具体计划;   (3) 人力需求计划,应包括所需的数量、质量、人才素质要求。
3. 人力计划要一次规划、分期流动实行,并根据实际状况,经常性调整和进行动态评估,必要时建立高级或稀缺专业人才后备系统。   4. 企业实行员工总额控制。
由企业一级定编,其原则为精简机构、节约用人、提高效率、一人多岗;由各部门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