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窃读记(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 1、林海音(1918—2001),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 qièdǔ cháocaì wūy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3、谦指自己 《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再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
1、窃读记(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的热爱、求知的的渴望并受感染。。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3、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一、读课文,感悟读书的乐趣。 1、默读课文 ,看看那一句直接写出了作者窃读的滋味,勾画下来。 2、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还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 3、品勾画的句子,体会读书的乐趣 全班交流: 例:“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体会到什么? 在交流中抓住动作和心理活动来体会。 4、文中写道书店老板,假如你是老板,面对一个酷爱读书又买不起书的小女孩,你会怎么做?展开想象,完成填空。 1)、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 老板在心中默默对小女孩说:‚ ‛ 2)、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表达对他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的走开了,我想对他说‚ ‛ 5、‚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回顾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文章没有什么情节冲突,读起来却感同身受。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真实感人的文章的? 我来闯关: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结合自己的人生体悟,谈谈见解。
2
课 题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课 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我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并认真参与课外阅读。 学习重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并认真参与课外阅读。 知识链接: 季羡林,文学翻译家、学者。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人。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第一部描写弄明的小说。 《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预习提示: 1、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 2、勾画出我认为重点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说说我的体会。 3、课文内容我知道: 。 4、我的质疑: 。 预习检测: A、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 ) ( )( ) ( )( ) 绿 朝 倒 ( )( ) ( )( ) ( )( ) B、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 ;要 ;要 ;要 。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组内说说苗苗和季羡林的谈话主要内容是什么? 2、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你对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理解。3、小组学习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组内交流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4、组内解决预习中的质疑。 交流展示: 从苗苗和季老的对话中知道了他们对读书的见解,请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来闯关: A、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3
水浒( )传 彭( )公案 绿( )林好汉 B、 你读过‚闲书‛吗?你从‚闲书‛中读懂了些什么?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推荐阅读《我的童年》(季羡林)
4
3、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整体感知课文 5、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中的‚侣‛。 4、背诵诗歌《神奇的书》 (预习可以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13个生字、生词,由各组组长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3、将容易读错、写错的字提出来写在黑板上。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的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深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 例:1、你喜爱的一本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2、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 我来闯关: 1、看拼音,写词语。 bàn lǚ yú lè yóu yù fàn hé ( ) ( ) ( ) ( ) mǒu rén líng dù biān xié bèi sòng ( ) ( ) ( ) ( ) 2、比一比,组词语。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5
3、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2、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3、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4、难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一、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做上批注。(小组内交流找到的语句) a、你喜爱的一本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1)你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吗?联系上下文内容说一说。 2)、1-5自然段中有两个反问句找出来,改成陈述句。 b、把书看成家,还有一个原因—— 1)、5自然段中有两个感叹句 勾画出来读,读出我们的惊喜 2、读5自然段请你代作者简单地告诉大家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3、让我们来读一首诗。 阅读链接-《神奇的书》 二、悟读6、7自然段 1、作者一遍一遍帝都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概括作者读书的方法,给它列个清单吧。(小组内可以交流) 2、这些方法你觉得怎样?你用过哪些?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读这两个自然段。 理解这句话: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 4、小组内分工背诵7自然段。 三、学习8自然段 1、读8自然段? 全班交流对8自然段句子的理解 。(联系课文前面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再读全文中的比喻句 。 3、再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 我来闯关: 1、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6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 2、将作者读书的方法归纳后写下来。 。 3、写两句读书的名言。 4*我的‚长生果‛
班级 五 课 时1课时 主备人: 教学习目标: 学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思2、我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路 3、我能学习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能结合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预习提示: 1、积累课文中的一些好词:囫囵吞枣、如饥似渴、浮想联翩、不言而喻、流光溢彩、悲欢离合、如醉如痴、津津有味、不求甚解、天长日久、牵肠挂肚等。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想想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谈谈自己的体会。 3、体会作者从童年的读书和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4、说说自己从课文中学习到的读书和作文的方法。 我来闯关: A、补充词语 流光( )( ) ( )( )日久 不言( )( ) 黯然( )( ) 悲( )离( ) 千( )一( ) 如( )似( ) 牵肠( )( ) 囫囵( )( ) 不求( )( ) 津津( )( ) 呕( )沥( ) B、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出。( ) 2、形容因过于沉迷、陶醉而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 3、与众不同。 ( ) C、我的‚长生果‛中的‚长生果‛在这指的是什么?
7
D、莎士比亚说:书籍 。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推荐阅读《三国演义》。
8
5、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我能通过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学习重点:能并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并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的思想感情。 【自学导航】 1.我能背诵一首思乡的古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给带点字注音 一水间( ) 数( )重( )山 照我还( ) 意万重( ) 洛( )阳 榆( )关 那畔( )行 千帐( )灯 风一更( ) 3.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4.解释诗句中带点字词的意思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的意思是 :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整句诗的意思是 :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5.自己多读几遍这三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6.认真朗读三首古诗,把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抄写下来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 【合作探究】 9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在小组内说一说 2、《泊船瓜洲》诗人所在的瓜州与他的故乡南京是近还是远?为什么?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3、你喜欢《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中的哪句话?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词表示?把这些词放入诗句读读、想想,结合课后资料袋想象画面,体会哪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 4、是什么勾引起了诗人张籍对家乡的思念呢?作者在洛阳城里都看见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 5、细细地品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练练测测】 1、读《泊船瓜洲》填空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里离他的家乡并不远。诗中的“绿”字可以换成什么等字,但“绿”字更加传神,“绿”字让我们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还想到描写春天的诗句 3、王安石评价《秋思》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请找出来抄一抄 10
4、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红杏枝头春意( )(旺、闹、浓) (2)、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5、默写《秋思》 【能力提升】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抓住“见秋风”“欲作”“意万重”变成“写家书”片段,或者抓住“复恐” “临发”“又开封”变成“送家书” 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11
课 题 6.梅花魂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习目标: 学1、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思2.整体感知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体会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路 学习重点:学习字词,把握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 知识链接:1、星岛,即新加坡,又称狮城、星州。 2、《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山中送别》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全诗是: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浣溪沙》北宋诗人秦观的词。全词是: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预习任务: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 3、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认读生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体会以下句子。) a‚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b‚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我来闯关: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成语。 ( )然纸上 ( )然一新 ( )然若失 ( )然开朗 ( )然不顾 ( )然不同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改为陈述句)
12
(2)、梅花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改为反问句) (3)、桂花盛开的时候非常香。(改为夸张句) (4)、那长长的柳枝随风飘动着。(改为拟人句)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1、摘录文中让自己感动的词句。2、收集一些思念亲人和家乡的诗句,在班上展示。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思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梅花的高尚品质,学习这种品质。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预习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自主、合作、探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 默读课文,从哪些具体事例中还可以看出外祖父思念、热爱祖国。 2 、生默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体会游子之情 1 、教念古诗,悲伤落泪。 ◆理解古诗的含义。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 为什么外祖父说作者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作者不懂什么? 2 、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这句话把外公比作什么? ◆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 ) 3、 送别亲人,思归难归。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仅仅是因为风撩乱了老人的头发吗?( ) ◆当你读到这句,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三、回顾整体,畅谈收获
13
1 、(指课题)什么叫‚魂‛?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2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外拓展,内化积累:自己选择一首思念亲人或家乡的古诗背诵下来。 我来闯关: 1、词语搭档: ( )的梅花( )的春天 ( )的气节 ( )的泪珠 ( )的故乡 ( )地坐下 ( )地刮去 ( )地摆开 2、择优录用。在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画上‚_‛ (1)、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败 衰老 衰退)了许多。 (2)、由于每天对着电脑工作,我的视力大大(衰弱 脆弱 衰退)了。 (3)、庭院里长满了草,呈现出一片(衰弱 衰退)的景象。 (4)、她太(衰弱 脆弱 衰退)了,这点儿打击都经受不起。 3、梅有什么秉性?写一写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1、读读阅读链接《故乡》。2、热爱祖国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具有的品格我们一起来积累描写爱国品格的好词好句吧!
14
班级 课 题7*、桂花雨 课时 1课时 教学思路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生字、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习难重点:。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知识链接: 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乔木,高达15米,树冠卵圆形。叶对生,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预习任务: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 3、读课文,划出形容桂花树和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摇花乐‛的句子。 自主、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默读阅读提示并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分同桌轮读,评议 4、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你喜欢哪几句话?请画下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 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 、师范读,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讨论交流:(1)、桂花给我带来了那些快乐? (2)、交流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并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5、 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我来闯关: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不来台风,我们( )可以收几大箩筐桂花。 (2)、小时候,我( )对什么花,( )不懂得欣赏。 (3)、桂花( )开,母亲( )开始担心了 (4)、( )桂花总是被风雨吹落,香味( )比摇下来的差不多。 2、模仿文中‚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写句子 听到_______________ ,我总会想起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16
课 题 8*、小桥流水人家 课时 1课时 教学习目标: 学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思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路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 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 学习重点难点:1、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知识链接: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出自古歌中句。世纪帝王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十老人,击壤而歌。‛歌词是:‚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与我哉!‛后名为击壤歌。这首诗描绘的是上古太平盛世,人民自食其力所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了,就开始干活,太阳下山了,就回家休息。生活是围着太阳走的。要喝水,就自己打井,要吃饭就自己种地。人少地多,无争无忧。人们感到君主似乎是没有什么用的。现在人们对偏远地区的生活,也往往借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两句话来形容。 预习任务: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 3、再读课文,故乡的那些景致让作者难以忘怀?按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致的 自主、合作、探究: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并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1、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全班交流.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五、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我来闯关: 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绕( ) 跨( ) 慨( ) 缝( ) 饶( ) 垮( ) 概( ) 蓬( ) 浇( ) 挎( ) 溉( ) 篷( )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7
(1)、‚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美好的印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这条小溪的用处是_________________,带给‚我‛的美的感受是___________ ,带给‚我‛的快乐是___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1、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18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 五年级 课 题 9鲸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思路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胎生、寿命‛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学习重点:掌握生字词,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知识链接: 鲸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80多种,我国海域有30多种。一般都将它们分为两类。一齿,称须鲸,鼻孔两个,如,长须鲸、蓝鲸、虎头鲸;另一类口中有齿无须,鼻孔一个,出超声波,如,独角鲸、虎鲸。鲸的体长从1米到30米不等。须鲸的种类虽少,但个头的最小的一种体长也超过6米。 1、地球之最——蓝鲸 蓝鲸是地球上目前最大的动物你,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非洲倍左右。 2、‚口技专家‛——白鲸 白鲸是鲸类王国中最优秀的‚口技专家‛它们能发出几且发出的声音变化多端,让人惊叹不已。 3、海中霸王——虎鲸 虎鲸属于齿鲸类,是鲸类中较小的一种。它最大全长不过十—8吨。雌的略小一些,也有6米—8米。 预习任务: 1、自学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自主、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就把它画出来。 3、自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哪些了解? 我来闯关: A、辨字组词。 鲸( ) 哺( ) 肺( ) 胎( ) 凉( ) 捕( ) 柿( ) 始( ) B、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学习收获:
19
知识延伸: 1、课后上网或资料了解有关鲸的知识。 2、请同学借助手中的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以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 课 题 9鲸 课 时 第2课时 教学习目标: 学1、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思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路 2、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学习重点: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交流,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用横线在文中画下来。 2、全班交流,试着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事物。 3、默读课文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并完成表格。 共同点 须 鲸 齿 鲸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4、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5、说说鲸是怎么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我来闯关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无加点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1)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2)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3)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 .. 2、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知识延伸 1、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2、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臵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20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 课题 10*松鼠 课时 1课时 教学习目标: 学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流利、玲珑、躲藏、思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路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学习重点: 1、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2、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知识链接: 脊椎动物,哺乳纲,啮齿类,松鼠科。小型兽类,体重约380克,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超过体长的一半以上,密生棕黑色长毛。体毛灰色,故又称‚松鼠‛,也有暗褐色或赤褐色的。腹面白色。 自主、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2、小组讨论: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2)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3、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 21
我来闯关 1、我会填空。 漂亮的( ) 身体( ) 格外( ) 面容( ) 圆圆的( ) 四肢( ) 玲珑的( ) 眼睛( ) 2、完成表格。 课文内容 鲸 松鼠 说明角度 表达方法 语言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学习本文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2、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本文或仿照《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鲸》。
22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 课题 11、新型玻璃 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习目标: 学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思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对付、处理、研制、博物馆、安然路 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认识 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好词、好句。 知识链接: 变色玻璃是怎样制成的?产普通玻璃时,在原料中加入5%的光敏感物质(如,氧化银),加入0、015%的氧化剂(如,氧化铜,而后经过1 500 的高温融化后就制成了变色玻璃。这种玻璃为什么会变色呢?由于 化银和 化铜的颗粒很小,又均匀分布在玻璃中,当然不会应影响透明度,但当遇上强光照射时, 化银分解,产生许多银离子,阻止光线通过玻璃,使玻璃由暗变黑;而等到外界的光线变弱,在氧化铜的作用下,氯和银又重新化合成氯化银,玻璃颜色于是由深变浅。 预习任务: 1、自学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主、合作 1、小组合作学习,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2、默读课文,勾画文中的好词好句。 3、汇报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5、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6、说一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我来闯关 1、我能用词造句。 安然无恙—— 藕断丝连 2、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 3、正确、工整地抄写词语。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23
1、收集有关新型玻璃的资料,观察生活中新型玻璃的广泛运用。 2、想一想,如你是科学家,你能发明出具有什么特点的新型玻璃。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 课题 11、新型玻璃 课时 第 2课时 教学习目标: 学1、通过个人探求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 思2、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路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学习重点:1、个人探求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 2、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出示表格)读一读课文,看着表格,用连贯的话说一说每一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召开展销会,鼓励学生当推销员,可以介绍课文中的产品,也可以介绍自己想象设计的 ,也可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3、评选优秀推销员。 4、请同学根据生活需要,每人设计一种新型产品,完成这张21世纪新型产品设计方案。 21世纪新型玻璃设计方案 产品名称: 产品的特点和作用: 设计人: 月 日 5、学生完成方案。 6、交流总结。 我来闯关 1、举例说一说,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请你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 学习收获:
24
知识延伸: 课后找一些商品说明书读一读,看看它们是怎样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
班级 课 题 12*假如没有灰尘 课 时 1课时 教学习目标: 学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思2、我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路3、我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纠学习重点: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错 栏 预习任务: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然而、面临、朝晖、单调、湿漉漉、庞然大物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 3、明白文中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划出灰尘特点和作用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设想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 3、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文中哪些句子表达得很清楚?请你谈谈你体会到的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我来闯关: A、朝晖( )( ) 闲( )迷( ) 彩( )虹日( ) 气( )万( ) B、灰尘的特点是: 作用是 . C、读了课文我掌握这些表达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请你运用本课的说明方法仿写一个生活中的一个事物。
25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阅读相关的科普内容《太阳》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 课 题 13钓鱼的启示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习目标: 学1、我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小心翼思翼‛等词。 路 2、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积累描写美丽月色的句子。 3、我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重点:学生解决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 鲈鱼 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长江鲥鱼、太湖银鱼并称为“四大名鱼”之一。鲈鱼肉质白嫩、清香,没有腥味,肉为蒜瓣形,最宜清蒸、红烧或炖汤。鲈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之,黄海、渤海较多。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 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把你不懂得词语在书上做上记号。 2、抄写课文中描写美丽月色的句子。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1、交流哪些生字词是预习时,自己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并解决。 2、交流课文中生词的意思。 3、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来闯关: 1、( )鱼 ( )漪 ( )( )闪闪 小心( )( ) ( )择 筋 ( )力 ( ) ( )动 ( )( )辉映( )( )不舍 嘴( ) 告( ) 解释词语:涟漪 :
26
翕动: 乞求: 抉择: 告诫: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收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 课 题 13钓鱼的启示 课 时 第2课时 教学习目标: 学A、我能找出文中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并积累。 思B、我能体会到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地父爱。 路 C、我能从课文中领悟到一个做人的道理。 (学习重点: 纠 领会课文结尾处,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的感悟。 错 栏预习任务: )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的感悟。 3、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自主、合作、探究: 1、父亲要‚我‛把到手的鲈鱼放掉,态度是那么坚决,是不讲理?不爱我吗? 2、精读课文,划出文中父亲对‚我‛深深的爱和严格道德教育的句子,并谈谈你的体会 3、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方式概括‚我‛心情的变化。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得意__( )—( )---( )-----( ) 4、 作者从钓鱼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你学习了本课明白了什么道理?
27
达标检测 1、我的心情变化填空。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 ;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 . 事情过去三四十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 2、写一写。 三四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可写月夜,也可写事情、启示) 学习本课后我的收获 知识延伸: 收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 课 题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课 时 第1课时 教 学学习目标: 思我能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路 我能说出文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件事。 (我能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 纠学习重点: 错理解课文结尾父亲所说的话得含义。 栏知识链接: ) 教堂 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处所,教: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奉耶稣为救世主。 罗马广场 位于意大利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的罗马城中。 巴黎 法国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巴黎还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有纪念地公社社员墙以及巴黎圣母院、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罗孚博物馆、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著名建筑物。 预习任务: 1、记住文中的四个生字词。 2、大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中记叙作者在人生经历的道路上,所经历的两件事。 自主、合作、探究: 1、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人生经历的道路上‚我”经历的两件事是什么?我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
28
我来闯关: 1、课文开头与结尾有什么关系? 2、课文写了 、 成长经历中的两件事,作者终以 克服了许多困难,冲破艰险,经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不止一条了。 3、写一写:我能完成‚通往广场的路就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 课 题 16*珍珠鸟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能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学习重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中体会作者与珍珠鸟是怎样和谐相处的。 知识链接:珍珠鸟,是“金山珍珠”的别名,又叫“锦花鸟”、“锦华鸟”、“小珍珠”。属雀形目,文鸟科,原产于澳洲东部,现已培育成人们喜爱的笼养种类,这种鸟羽色艳丽,体形娇小玲珑,叫声细柔,给人以美的享受,是驰名世界的人工繁育鸟。冯骥才有《珍珠鸟》一文。 预习任务: 1.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2.了解课文内容。 3.作者与珍珠鸟是怎样和谐相处的。 自主、合作、探究: 1.我能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 划出作者与珍珠鸟相处过程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我闯关: A.liú xiè yǎn jiǎn móu zi xì nì ( ) ( ) ( ) ( ) Chú er chǒu yì yǎn cōng lóng chuí wàn ( ) ( ) ( ) ( ) B.作者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9
C.作者这么 、 珍珠鸟,人与动物相处得这么友好,我们也应该和动物 我们也应该向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爱心滋润中周围的一切事物,用 去创造美好的境界,所以文章最后说:‚ 。‛ 知识延伸:收集并读读有关作者冯骥才的相关内容。
30
班级 课 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 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我能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好词佳句。 我能充满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重点:解决课文的生字词,并积累语言。 知识链接: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概括性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预习任务: 1.正确大声的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主、合作、探究: 1、交流生字词自学情况,学习巩固生字词。 2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分角色朗读父亲及儿子的对话,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 我来闯关: 1、洛( )矶 瓦( ) 废( ) ( )抖 ( )炸 ( )乱 2、解释词语:昔日 、废墟、疾步、绝望、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3、课文讲述了( )发生在( )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 )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 )的感人的故事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找一找并搜集相关地震的知识。
31
班级 课 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 时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A、 我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B、 我能体会到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 学习重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预习任务: 正确流利的大声读课文。 勾画出文中描写父亲和儿子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并大声朗读。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爱的伟大。仔细品读相关段落。 自主、合作、探究: 1、课文第二十自然段,父亲颤抖的说‚出来吧,阿曼达!为什么颤抖的说,应该高兴才对。 2、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父亲和儿子的语言、外貌、动作,勾画出来,并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 3、 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我们来评一评。 4、编排课本剧。 三、达标检测 1、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四、学习本课后我的收获 知识延伸: 1.收集有关的课文读读,如朱自清的《背影》和描写母爱的课文《秋天的怀念》 2.诵读古诗《游子吟》表达母爱的古诗。
32
班级 五 课 题 18*慈母情深 课 时 1课时 教学思路 学习目标: 1、我会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自主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3、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知识链接: 梁晓声 ,男,1949出生。生长在农民家庭,兄弟姐妹众多,儿时家境贫困。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六十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多数工人的每月工资不过二三十元,一元五毛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我们的共和国处在艰难时期。国营商店只卖一种肉——‚人造肉‛,是淘米泔水经过沉淀之后做的。因为粮食是珍品,所以用淘米泔水做的‚人造肉‛也成了‚抢手货‛。 预习任务: 1、积累一些好词。 2、了解故事内容。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仔细默读,画出文中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词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读句子,完成练习 (1)我穿过一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的烤着我的脸。 从这段文字中,可见母亲工作的环境 。可是她却大度地掏出钱来给我买书,可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4、语言实践,倾诉情感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心里一定涌动着爱暖流,请你把它说出来,把你心中的感动、
33
感激、感怀说出来!你可以对文中这位母亲说,也可以对自己的母亲说,还可以对天下所有的母亲说。 我来闯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祈祷( ) jié( )ào( )不驯 怂( )恿( ) ( )疮 褐( )色 虎视眈眈( ) 疲惫( ) 攥( ) 2.用‚母爱是……‛句式续写三个句子组成排比句. 母爱是游子临行前密密缝织的针线,母爱是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
34
班级 五 课 题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课 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学习重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预习任务: 一、 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并流利朗读课文。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默读全文,并用‚ ‛划出母亲评价的语句。用‚﹏﹏‛划出父亲评价的语句。 自主、合作、探究: 一、我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并流利朗读课文。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 三、七、八岁的时候,巴迪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什么?巴迪有什么反应?父亲的评价是什么?巴迪有什么反应? 四、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我来闯关: 1、放声朗读课文,注意咬准字音,读通句子: 我能读通句子了!(☆) 我能流利地读课文了!(☆☆) 2、我会给下列词语注上拼音。 搂 住 自 豪 慈 祥 谨 慎 位 臵 出 版 歧 途 糟 糕 誊 写 3、我会用上题目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我最渴望的爱是 ,因为 学习收获:
35
班级 五 课 题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课 时 第二课时 教学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继而理解了父母两思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达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路 2、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学习重点: 纠 1、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错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栏预习任务: ) 1、我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继而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 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并体会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于爱。 自主、合作、探究: 1、体会母亲、父亲的表现和我的当时反应。 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却如此不同,读一读1—14自然段,划出描写父母的评价的句子并把它读好。 出示1: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1) 指导读好母亲说的话。 (2) 同学们,我们读句子还要注意抓住一些词语去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这两个句子你都关注到了哪些词,从中有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2: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1)让学生按照学习前一句的方法读好并抓住一些来谈读后的体会。 (2)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作者,听了这样的评价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要知道在这之前,我可是满怀希望等着父亲的赞扬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作者少年时代和成年以后如何看待父母的评价呢? 1.后来巴德自己是怎样看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极端的评价的呢? 预设1: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1)同学们,你现在就是巴德,请你把你对父母的理解告诉大家吧(指导学生把这段话读好) (2)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很感激也的父母,理解了父母对他的爱) 师过渡: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这些爱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
36
来自于老师,有的来自于其他长辈。只是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听‚精彩极了‛,不愿意听‚糟糕透了‛对吗?其实,我们应该听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预设2: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 师引读:多少年后,巴德已经成了一位大作家,这时在他的耳边有更多的类似当初父母给他的评价……‚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指导学生把句子读好) (2)试想一下,如果巴德听到的都是‚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的评价你觉得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 (3)师:庆幸的是这一切没有发生,巴德在母亲的‚精彩极了‛,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中走向了成功。读到这里,你觉得巴德在父母那里仅仅收获了爱吗?他还收获了什么?(先让学生自由说,在出示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4、假如你就是巴迪,请你帮助他完成获奖感言,并请同学到讲台上来交流,下面的同学客串巴迪的父母进行现场的采访。 我来闯关: 1、本文中‚我‛的思想感情经历了几次起伏变化,从文中找出表现‚我‛心情的词语,依次填在下面的( )里。 (得意洋洋)——( )——( )——( )——( )——(醒悟) 2、‚精彩极了‛是母亲 的爱,它像 ‚糟糕透了‛是父亲 的爱,它像 3、当你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绩,你的爸爸、妈妈各是怎么说的?又各是怎么做的?想好后,把它们写下来。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文章推荐:《父爱,就在拐弯处》 2、好书推荐:《爱的教育》
37
班级 五 课 题 20*学会看病 课 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我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母亲为了让儿子自己学会看病让他独自去医院,自己却在家里饱受煎熬的矛盾心理,体会母亲的心理变化,感受广袤深远的母爱。 预习任务: 1、读通读顺课文,找出生新词,注上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勾画词语。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理解以下词语: 喋喋不休: 按图索骥: 忐忑不安: 2、我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主、合作、探究: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2、同桌合作读课文,并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情。 (1)‚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回改变了主意‛、‚立刻心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这些语言和心理的描写,反映出母亲 (2)‚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后悔,我想……‛、‚时间是艰涩的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体会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 3、文中的母亲面对生病的孩子并没有及时给孩子看病或送进医院,此时你对这位母亲一定有看法,请你说说吧。 4、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呢? 我来闯关: 1、把四字词补充完整。 ( )( )不休 按图( )( ) ( )( )于无 毫无( )( ) 雪上( )( ) 来日( )( )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8
3、(1)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又是怎么做的呢?她为什么这样做?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母亲的感情变化是: (作出决定)—( )—( )—( )—(勇气回升) (3)我从母亲的语言和心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 , 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 (4)在生活中我有过类似的经历,举例说说: 4、学了这篇课文后,我受到的启发是 学习收获:
39
班级 五 课 题 21、圆明园的毁灭 课 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如:估量、众星拱月、玲珑剔透、销毁、瑰宝等。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我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知识链接: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是清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 预习提示: 1、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熟记课文中要求会写的14个生词,如:销毁、侵略、瑰宝等。 2、课文内容我知道: 。 3、说说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什么? 4、我的质疑: 。 预习检测: A、辨字组词。 宏( ) 剔( ) 瑶( ) 瑰( ) 销( ) 侵( ) 雄( ) 踢( ) 遥( ) 魅( ) 稍( ) 浸( ) B、把词语补充完整。 ( )星( )月 金碧( )( ) 诗( )画( ) 奇( )( )宝 ( )世( )名 亭( )楼( ) C、用加横线的词语写话。 (1)园中不仅有名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2)流连其间,仿佛臵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快速浏览课文,组长组织组员找一找课文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并反复读一读。 3、反复读第三、四自然段,并背诵。 4、组内解决预习中的质疑。 交流展示: 交流找出的高度评价远没有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并针对这些句子提出自己的疑问。 我来闯关:
40
A、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圆明园是一座 的皇家陵园,它由 组成,许多小园分布在 三面。 自读第三自然段,建筑艺术有 ,还有 ,……园林艺术有 ,还有 ……说明圆明园是 ,漫步圆明园中,有如 ,仿佛 。 B、 把‚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改为反问句。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班级 五 (1) 课 题 21、圆明园的毁灭 课 时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激发自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情感,从而增强自己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运用搜集资料帮助理解学习课文。 学习重点:1、结合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展开合理的想象,理解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从而激发孩子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英法联军的痛恨。 预习任务: 1、自读课文,分别找出写圆明园宏伟壮观和毁灭经过的段落。 2、读文并思考: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预习检测: A、工整地书写这些新词,再读读这段话,你会发现挺有意思的: 为了___(xiāo huǐ)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__(qīn lüè)者在园内放火。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___ (guī bǎo)、 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一片__(huī jìn)。 B、填写关联词语。 1、园中,( )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象征着山乡村野的田园风光。 2、圆明园( )宏伟建筑,(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圆明园的毁灭( )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自主、合作、探究: 1、读第二——四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当时圆明园的宏伟 壮观?
41
从第二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除了从布局上来写出圆明园的宏大规模,独特风格外,还写了它建筑风格。 请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如果是你身在其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圆明园内容的收藏怎样?你觉得应该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一读呢? 2、侵略者是如何毁灭圆明园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找出他们毁灭圆明园的动作,并说说你从他们的滔天罪行中体会到了什么? 3、课文中又是如何评价圆明园的毁灭的呢?文中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说 明了什么呢? 交流展示: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圆明园昔 日的辉煌? 我来闯关: A、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从圆明园的布局、 、 ,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 。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古代文化 之情。 B、读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读一读课文,再用你的笔来写一些读后的心情。 圆明园曾经辉煌: 。可现在它: 。它向你我诉说着: 。 C、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边,你会说: 。 学习收获:
42
22、狼牙山五壮士导学案
学校 班级 课 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重点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英勇形像。 知识链接: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8月为报‚百团大战‛一箭之仇,日本华北派遗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动10万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9月初其先头三千人在占领的狼牙山打转,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进行决战,由于敌强我弱,上级决定我军主力带领群众撤出狼牙山,转到外线安全地区。经数次鏖战,七连完成组织转移任务后,大部撤离,只留六班扼守狼牙山。首长的命令是‚在第二天中午之前,不准敌人越过棋盘陀。六班当时只剩5人,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他们接受任务后,赶到东山口,选择了一个叫‚小鬼脸儿‛的险要处,准备阻击敌人。 预习任务: 1. 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 了解故事的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1. 多读几遍文章,我能解决本课的生字词(把生字词写下来) 日寇 龙王庙 任务 葛振林 大吼 满腔怒火 抡圈 绷紧 全神贯注 崎岖 横七竖八 尸体 棋盘陀 悬崖绝壁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嗖 屹立 眺望 仇恨 叽里呱啦 昂首挺胸 党 坚强不屈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别写了哪几部分,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我来闯关: 1. 我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地点在______,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2. 我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了______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______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____________,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______顶峰,英勇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________、热爱________、仇恨_____、勇于牺牲的精神和英雄气概。 3.课文是按( )的顺序叙述的? 分别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并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知道哪些内容是作为重点写的。
43
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
22、狼牙山五壮士导学案
班级 课 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划出课文2、3、4、6段中描写五位战士动作、神态的句子,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学习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的献身精神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预习任务: 1. 划出课文2、3、4、6段中描写五位战士动作、神态的句子,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自主、合作、探究: 1. 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壮士‛? 2. 本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来闯关: 1、 先用‚√‛勾出带点字的读音,读了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读。 嗖(sōu shōu)的一声 斩钉截(jié jiē)铁 绷(bēng běng)得紧紧 大吼(hǒu kǒu)一声 2、选一选,填一填 陆续 继续 相继 ①到了狼牙山峰顶,五壮士居高临下,( )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②班长马宝玉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 )从悬崖往下跳。 站立 挺立 屹立 ①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主力远去的方向。 ②一棵小松树迎着寒风( )在山坡上。 3、填适当的词。 ( )的山路 ( )地瞄准敌人 ( )的力气 ( )地躺着尸体 ( )的怒火 ( )地完成任务 ( )的喜悦 ( )地打
44
4、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气( )山河 全神( )注 居高( )下 斩钉( )铁 横七( )八 昂首( )胸 5、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词语): 1)惊天动地,形容声音极大。 ( ) 2)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 ) 3)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 ) 4)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5)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 6、这些都是表示看的词语,你还能想出几个来吗?和小伙伴表演表演,相互猜猜,一定很有趣。 如:眺望 、俯视 你也来写几个: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些句子,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我们不妨可以仿照写一写,你会发现‚原来我也会写这样棒的句子! 例句: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仿写: 。 8、学完课文,你一定有更多的感悟,将这些感悟写下来吧,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五壮士说的最让你难忘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 最让你刻骨铭心的一个镜头:_________________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 课 题 23*难忘的一课 课 时 1课时
45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能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3、我能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 学习重点:从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爱。 知识链接: 1、郑成功收复:公元1661年3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福建厦门出发,经澎湖直抵西海岸,在人民的支持下,经过八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荷兰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完成了收复祖国宝岛的民族伟业。三百多年来,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备受海峡两岸人民的称颂。 2、‚光复‛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而遭到失败,于1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手段奴役人民,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才归还中国。 预习任务: 1、从文中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收集有关的一些资料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从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爱。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谈谈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再次朗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来闯关: A、用心读一读下边的句子,注意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⑴ “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chóng zhòng)新学习祖国的文字。 ⑵ 接着,他先用闽(mǐng 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大熟悉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⑶ 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 zū)葛(gé g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B、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有些短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补充完整: ( )地握手 ( )的敬意 ( )地朗读 ( )的情景 ( )的民族精神 ( )的爱国情谊 课文中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_
46
C、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推荐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2、听一听《鼓浪屿之歌》、《我的中国心》这些歌曲。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 课 题 24*最后一分钟 课 时 1课时
47
教学思路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新词。 2、我能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3、我能理解诗歌内容,并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从诗句中体会作者表达的那份爱国热情。 纠知识链接: 错的历史 (包括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栏) 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岛。1856年英 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地方。1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签订《展拓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 的回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一贯立场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和、澳门问题的构想。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于1997年7月1日归还给了中国,并设特别行政区。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历了百年沧桑的回归祖国,标志着同胞从此成为了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紫 荆 紫荆花是特别行政区区花。向特区赠送的礼品《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大型雕塑,高6米,重70吨,用青铜铸造,金光闪闪,典雅大方,寓意深长,座落在会展中心的海边,已成为的标志之一。 预习任务: 1、再搜集的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了解诗歌内容,并背诵诗歌。 3、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2、朗读诗歌勾画出作者描绘的画面,展开想象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紫荆花代表着什么?为什么说紫荆‚扎根在深深大地上? 我来试一试: 1、诗题最后一分钟指 前的‚一分钟‛,全诗抒发了作者在这一刻的 心情。 2、我们比赛背一背诗歌。 3、这首诗歌让我感受到:
48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看一看有关的图片资料、历史资料、更加了解。 2、唱一唱《七子之歌》。 3、收集一些类似的诗读一读。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 课 题 25七律〃长征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并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闲、细浪‛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诗意。 学习重点:我能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诗意。 知识链接: 七律 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栏) 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这 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预习任务: 1、利用各种途径再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的相关资料。 2、利用各种记忆生字新词的方法,熟记本课生字新词 。 49
3、采用查字、词典结合课后注释的方法理解诗的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1、在小组内朗读全诗,同学之间互相纠正发音。说说你对诗歌的体会(可以是质疑,可以是点滴的体会,也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地方)。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在小组内共同理解词语从而理解诗句。 3、师生共同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学习收获: 我来闯关: 1、我会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2、我会改错。 3、我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万水千山: 等闲: 五岭: 逶迤: 细浪: 磅礴: 拓展延伸: 读读同步阅读中的的诗词四首。或者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的诗词。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 课 题 25七律〃长征 课 时 第2课时 教学习目标: 学1、我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的战斗豪情。 思2、我能理解诗意,感受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路 (纠错栏) 概。 学习重点:我能读懂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 预习任务: 1、再次记忆本课生字新词,特别是易错的字词。 2、理解诗中重点诗句的意思。 3 、朗读并背诵律诗,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的战斗豪情。 50
自主、合作、探究: 1、在小组内比赛朗诵全诗,并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谈谈朗诵的技巧。 2、从那些诗句中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并说说你的体会。 3、有感情朗诵诗句,理解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来试一试: 1、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并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2、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我的收获: 拓展延伸: 再读读所搜集到的的其他诗词。 总结评价 ①自我评价:发言踊跃(好、中、差),表达清晰(好、中、差),举止大方(好、中、差),思维敏捷(好、中、差)。 ②学生评价:我认为这节课 表现最好,因为他 ③教师评价:
51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 课 题 26开国大典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习目标: 学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思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路 (纠错栏)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从课文的学习中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一、预习导学(课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利用各种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勾画出场面描写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三、达标检测 1、听写词语 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 欢呼、肃立、沼泽、嗓音、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2、默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 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四、我的收获: 五、知识延伸:
52
读读同步阅读中的《我是中国人》 看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图片资料。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 课 题 26开国大典 课 时 第2课时 教学习目标: 学1、我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的伟人风采。 思2、我能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路 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3、我能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纠学习重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错知识连接: 栏关于场面描写 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就构成了场面。) 而场面描写是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那么,怎样进行场面描写呢? 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场面描写必须首先写出某一个特定场合的整个面上的情况。这如同电影中的‚大全景‛拍摄。场面描写不是写出面上的情况就行了,也就是说场面描写既要写出总的轮廓,又要写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 ②突出重点,写出气氛。既然是场面,必然会有很多人物,因此,就要分清主次。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略写次要人物,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此外,还应注意把握场景,写出气氛。众多人物活动的场面,无疑会营造出种种不同的气氛。有热闹的,有冷清的,有欢乐的,有悲哀的。真实地再现某一特定场合下的特定气氛,有助于表现所描绘的场面的特点。 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特定场合下的各个方面,又要重视场面气氛的渲染,常常出现人多、事多、物多、景多的情况。因此,先写什么,怎样写才能使人感到层次清楚,就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常见的写法有总分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某一场面的描写究竟采取怎样的顺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来感受的伟人风采,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的热情。 2、勾画细读场面描写的句子,看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勾画并细读场面描写的句子,看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交流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3、学完这篇课文说说你的体会(可以是疑问、收获、等)
53
三、达标检测 1、摘抄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2、利用所学的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个片段。 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四、我的收获: 五、知识延伸: 找找有关场面描写的文章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积累一些有关场面描写的词语。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 课 题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 时 1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新词。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从有关词句中体会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和他无产阶级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预习任务: 1、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人物的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常人的情感世界和超人的博大胸怀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划出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侧面描写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54
3、说说文中有那些描写人物的好方法,选择其中的一两种方法描写一个片段。 我来闯关: 1、金日成首相要求把毛岸英的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因为 2、虽然深爱自己的长子,最终还是 3、说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诗句的意思。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读读有关记叙抗美援朝英雄人物的文章,如,《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 课 题 28*毛在花山 课 时 1课时 教学习目标: 学1、我能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新词。 思2、我能朗读课文,感受普通群众的情怀。 路 3、我能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从文章的句子中体会普通群众的情怀 纠预习任务: 错1、搜集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栏2、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毛在花山做了那些事。 ) 3、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人物描写的。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朗读课文找找毛在花山所做的事,说说你的体会。 3、利用你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一个小片段。
55
我来试一试: 1、在小组内读一读,并写一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描写人物的方法有: 3、学了这个故事后毛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看一看同步阅读中的《平民小学》、《看戏》、《难忘的小红马》等文章。 2、多看看有关的影视作品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的领袖毛。
56
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虽处在语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识字能力都比较强,但学生对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不够了解,因此,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教学目标:
1.开展\"有趣的汉字\"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3.阅读四篇相关资料,查找更多与汉字有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教学难点:体会汉字的丰富有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板书:遨游汉字王国.
二.浏览阅读材料,初步感受汉字的有趣.
三.合作学习,制定学习计划.
1.师:同学们,汉字如此神奇,我们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很好地认识它呢?
2.自渎课文提示,明确学习方法.
(自由组成小组,讨论活动内容,指定活动计划,活动结束展示成果.)
3.指导制定活动计划.
4.展示各组指定的活动计划.
5.评议,完善活动计划.
四.小结
57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上两节课大家按照指定的活动计划认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定体验到了汉 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活动成果.
板书:有趣的汉字.
展示成果,体会汉字的神奇.
(一)字谜竞猜.
1.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为四个活动大组,每组各选派3-5名队员参加竞赛.
(2)各组队员应认真听清楚要求后作答.
2.活动开始
(1)必答题(字谜)(各小组把答案写在答题板上)
字谜举例:
①你我各一半,互相来征战.( )
②三匹马.( )
(2)抢答题:
要求:主持人说完谜面后各小组方可抢答,提前抢答失去一次答题机会,答对加十分,答错倒扣十分
(3)附加题:
各组按顺序展示自编字谜,编得合理的谜语每条加十分.
3.统计成绩,宣布比赛结果.
4.畅谈感受,体验乐趣.
(1)说说搜集字谜过程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58
(2)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及感受. 5.小结猜字谜的方法:
(猜字谜有三种方法:组合法,形象法和意会法) (二)谐音示图
1.出示课文中的歇后语,笑话 (1)读一读.
(2)说一说谐音的有趣.
(3)说说在搜集谐音资料时除了歇后语,笑话,还从哪里搜集到相关资料.(古诗,对联) 2.畅游谐音园.
①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搜集的古诗,并用有色笔在谐音字下做记号. ②齐读故事,体会谐音在古诗中的妙用. (4)对联
①指名出示搜集到的对联上联.
②小组合作对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三.小结.
同学们,在活动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课后,让我门一起行动起来,把自己搜集到 的资料整理归类,以\"有趣的汉字\"为主题做一张手抄报.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仓颉造字>>
1.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几节课综合性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这些有趣的汉字是谁 创造的?你们想知道吗?
59
2.板书课题:仓颉造字
3.自学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在没有汉字之前,人们怎样进行交流?
(2)仓颉怎样造字?
4.讨论交流.
5.拓展课外.
同学们,仓颉造字知识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有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在一个时期创造
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活动.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讲一讲.(指名介绍)
二.阅读<<\"册\典\删\"的来历>>
1.师导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读读课文,说说\"册\典\删\"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2.自渎材料.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懂.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的来历.
4.你还知道哪些字的来历?
(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三.认识课后生字.
四.总结.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学会了制定活动计划,还通过搜集各种大量的资料,感受
到了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认识了汉字的起源.我们的收获可真大啊.我们还要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
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
五.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1.形式:(1)书面汇报.
(2)合作汇报.
60
(3)制成演示文稿汇报.
(4)出示实践活动展版或编小报汇报.
2.以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展示.
<<我爱你,汉字>>
学情分析:
目前街头招牌,广告,电视以及学生们的作业本中文字错别字相当多.我们要以此我例,引导学生
调查社会用字,以便警示同学们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教学目标:
1.开展\"我爱你,汉字\"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对汉字的热爱,并为纯洁祖国语言
文字做实事.
2.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3.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方法.
4.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感受汉字神奇,有趣,古老,丰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汉字的感情,努力学好汉字,继
承和发扬汉字文化的优秀传统.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习惯.
2.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方法,并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激发学生对中国汉字的热爱.
61
2.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
一.自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二.制定活动计划
1.师导入: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我们要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想想我们要怎样进行学习呢?
(先制定计划,再搜集资料,最后展示成果)
2.回顾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3.明确活动建议
(1)自由读活动建议.
(2)指名读活动建议,说说活动建议告诉我们什么?
4.学生自由分组
(师适时关注学生分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5.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6.讨论交流,形成活动计划.
(1)各小组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师提示: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及活动形式多样.)
(3)各小组根据评议,修改活动计划.
(4)各小组展示修改好的活动计划.
三.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分小组拟订了活动计划,课外大家可以根据计划查找相关资料.
62
四.作业超市:各小组根据活动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以及资料的查找,搜集,整理工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汉字走过了一条有趣的发展道路. 二.出示阅读材料. 1.汉字的演变
2.认真阅读和研究表格,思考:
(1)从古到今汉字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2)从汉字的演变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阅读<<甲骨文的发现>>
1.自渎课文,思考甲骨文被发现的经过. 2.指名说说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
3.谈谈读完这个故事后的感受.
四.展示相关资料(被要求展示资料的小组,要作相关资料介绍,还可说说搜集资料中的见闻.) 五.小结.
这节课通过也课内资料,交流展示同学们课外搜集的资料,我们对汉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也加深了对汉字的感情.课后一定要注意汉字的正确使用. 六.作业超市:从街头找出一些错别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63
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一组有错别字的词语
二.\"一字之差\"的教训
1.师导:同学们正确使用汉字,规范汉字到底有何重要?请阅读<<一点值万金>>,读完后与同学交流一下读后感受.
2.生默读材料.
3.同桌互相交流并谈谈感受.
4.从身边事例体会错别字的危害.
三.展示社会调查成果.
1.小组长会标活动开展情况
2.各小组展示成果并作介绍.
师引导学生按类型展示.
(1)实物类: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2)照片类: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类事物菜谱,各种商品广告......
(3)记录类:电视字幕,公文,信函,传真......
四.学写调查报告
五.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充分认识到了错别字的危害,也知道了错别字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防止和纠正错别字应从我们做起,不写错别字,正确纠正错别字.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欣赏汉字书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载体,从古至今,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书法作品.
二.欣赏阅读材料
1.出尔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2.欣赏这两幅作品并做出评价.
3.读读<<赞汉字>>.
4.用<<赞汉字>>一诗中的词语来赞美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三.小小书法展
1.在综合性学习中,汉字书法欣赏小组为我们搜集了优秀的书法作品,举办了一次小型书法
展.让我们尽情参观欣赏吧!
2.小结书法展活动情况.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总结综合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交流感受.
1.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在这一次综合性学习中,认真拟订计划,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一定
有许多感受和收获吧.
2.学生小组内互说感受.
二.总结综合性学习情况
65
1.小组长作总结汇报.
2.评价综合性学习成果.
3.教师总结.
同学们,在这一轮综合性学习中,大家团结合作,勇于探究,敢于创新,不仅增长了见识,培养
了能力,还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希望同学们参考材
料中的提示,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探究汉字的有关问题.
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