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第6册小数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第6册小数的初步认识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

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1)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可以说,本单

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 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进行小数大小比较

和学习小数加减法。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3)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据此,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文具商店一角)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原有知识,尝试计算,得出答案。

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

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如前所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

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4.本单元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教学。

(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认识小数

认识小数

(第88~94页)

1.小数的认识与读法。

教科书第88页上面的插图画了食品商店的一角,货架上有三种食品及其单价。图下留空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每种单价的具体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入“小数”和“小数点”。

然后由聪聪提出两个问题:你会读小数吗?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引导学生列举生

活中的小数,并尝试读出。 为了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课前可布置学生跟随家长购物,注意观察商品的标价。教学时,可让学生看图试着说出三种商品的价格。学生可能读作几元几角几分,也可能采

用小数的读法。教师可采用互教互学的方法,让其他同学跟着学习小数的读法。

引入小数并指出小数点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小数。

2.例1。

例1以一组同学测量身高为题材,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 我们知道,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又学过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有了这

些基础,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

“做一做”安排了两道题,让学生运用元、角、分的知识,把7角、7分改写成以元

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报出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然后提出问题,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接下去可让学生看书或组织讨论。先讨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还可以写成什么;然后讨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

少,怎样用分数表示,怎样用小数表示。最后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

“做一做”可让学生完成填空,并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第1题如有学生写

成7角=70/100元,也是对的。这里可以不要求学生化简。

3.例2。

例2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材给出了四位同学参加跳高比赛的成绩,都是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成绩给他们排出名次。学生一般都有参加跳高运动的经历,因此都知道表示跳高成绩的小数越大,成绩就越好。例题下面的插图提示了几种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方法。一种是根据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来比较,另一种是化成厘米来比较,还有一种利用卷尺,根据四个成绩在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至于比较的结果,

则留给学生自己填写。

“做一做”让学生看图比较两组小数的大小。图中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用正方形中

的涂色部分表示小数。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各自跳高的成绩。然后给出例题,并提出排名次的要求。要使学生明确名次先后与米数大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比较的方法,通过交流,相互启发。除了课本插图提示的几种方法之外,学生还很容易想到,直接看到小数比大小。实际上是把整数比大小的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教师可以出示皮尺,让学生找出四个成绩在皮尺上的位置,以此验证直接比较的结果是否

正确。

完成“做一做”的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一个正方形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

自己看图在空格里填上关系符号。

4.关于练习二十一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是练习看图写小数和分数,旨在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 第2题,是读小数的练习,题目的内容富有知识性,且为儿童所喜闻乐见。 第3~5题都是比较小数的大小。其中第3题让学生借助数轴看图比大小。第4题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和以米、分米为单位的小数比大小。第5题是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成绩分别比较得出四位学生的跳远名次和50米跑的名次。练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清楚表示跳远成绩的小数越大,名次就越前,而表示跑步成绩的秒数越小,成绩就越好。如果学生不

注意审题,就很容易搞错。

第6题,要求学生到商店了解指定商品的价钱,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旨在促

进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小数。

第7题,要求学生动手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用小数表示出来。

第9、10题都是比较小数大小的综合练习,区别在于第10题要求学生先提出问题再

作比较。通过练习,能使学生看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参考教案 课题:认识小数

课题:认识小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小数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

书包 45元, 文具盒 18元, 圆珠笔 3.50元, 铅笔 0.20元, 橡 皮 0.15元, 日记本 3元。

(在磁性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文具标价牌分成两类:

书包45元 圆珠笔3.50元 文具盒18元 铅笔0.20元 日记本3元 橡皮0.15元

左边这组数45、18、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

子?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磁性黑板上的三个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

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文具标价的三个小数。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元 角 分

3. 5 0 3元5角 0. 2 0 2角 0. 1 5 1角5分 3.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___元____角

____分。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

让学生说出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还可

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

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5.学生类推。

完成课本第页“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让学生填在课本上。)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在此题中获得了哪些

信息。

3.补充练习。(也可做机动练习用)

(1)填单位名称。

8.元=8( )6( )4( ) 2.83米=2( )8( )3( )

(2)填适当的数。

0.23米=( )/( )米=( )厘米 0.76元=( )/( )元=( )角( )分 3.91米=( )米( )厘米=( )厘米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安徽省芜湖市中和路小学 黄丽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一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的情境,初步认识小数。

2会正确地读、写小数。

3能把以分米、厘米、毫米做单位的数改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来表示。

4初步了解分母是“10”、“100”的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5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小数表示数量。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袋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去超市吗?我们一起去逛逛好吗? (课件播放录像,超市或商场各类物品及其价格。)

2(课件出现食品及价格。)

师:你们知道这些食品的价格吗?(学生自由发言。)

3师指一食品的价格,先指小数点前面的数问:这表示多少钱?再问小数点后面

的数表示多少钱?

4师:录像中的价格都是用小数表示的。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小数 1认识小数。

师:像5.、0.85、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出示板书。)

这些小数中的“·”叫小数点,它是一个小小的圆点,请注意它的位置。(板书:

小数点。)

2读数。

师:同学们,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

(请学生尝试读板书中的小数,读错的地方由教师或学生加以更正。)

3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二)教学例1

师:刚才有的同学发现铅笔芯有的是0.5 mm(毫米),还有的是0.7 mm(毫米),

除了毫米外,我们还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

(1)师:1米有多长?请比划一下。那1分米有多长?也请比划一下。 师:1分米占1米的几分之几?那么,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板书:1分米=1/10米=0.1米。)

(2)师:既然1分米是1/10米,那么推想一下,3分米是( )/( )米,还可

以写成( )米。(可让学生看课件,根据提示回答。)

(板书:3分米=3/10米=0.3米。)

(3)师:8分米是( )米,5/10米是多少分米?7分米是( )米呢?910米呢?

2分米呢?(让学生口头回答。)

2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

(1)师:1厘米大概有多长?它是1米的( )/( ),也就是1/100米,它还

可以写成0.01米呢! (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师:读下面的句子,并将句中带下划线的数量改成用“米”作单位,你能行吗?试

试看。

(3)填写后,小组汇报,集体评价。

师将几组学生填写的结果进行展示,并适当提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4)还有哪些厘米数可以用米作单位的?(学生自由提问、回答。) 3课件播放录像,创设情境。几位学生正在测量身高,一位学生做记录。一生提

出:如果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

师:同学们,现在谁来解答录像中提出的问题? 课件出示学生的身高,如:1米38厘米=( )米。

学生回答后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4师:你的身高是多少米?能告诉大家吗?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

(1)请学生填写第页“做一做”第1、2题,做后集体评讲。

(2)互动活动。

① 师在展台出示人民币,请学生以“元”为单位说出数量。(如:师出示2张1元,

4个1角,生答24元等。)

② 小组活动。

我摆你说(或我说你摆)。一生拿出人民币(或说出人民币数量),一生以元为单位,并用小数说出数量(或拿出相应数量的人民币),其余学生当裁判,轮流进行,教

师参与指导。

2展示汇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小数。如:芜湖长江大桥全长10.624千米,这“10.624”就是一个小数。同学们,你们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收集的带有小数的数据

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这些数据的?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小数知识?学生回答,教师加以总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