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立适应新常态要求的政绩考核机制

建立适应新常态要求的政绩考核机制

来源:华佗小知识
葶 蒲 党情国情 建立适应新常态要求的政绩考核机制 张利平 摘认清这一问题,将有助于各 功能是反映经济增长率,并不反映经济运 要:经济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 和后续的发展,和决定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打 级领导干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也不计算经济增长背后的各种 为党 行的质量,造一个有利于转型跨越发展的经济发展环境, 和人民建立功业,这种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只 创造出属于党和人民 成本 。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 的、属于国家和未来发展的真正的政绩。 关系,与市场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 益的关系。 能看出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总收入的情 的情况,甚至某些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 却看不出其背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正确的政绩观实践并保证着科学 况,的发展观 关键词:新常态;政绩观;政绩考核机制 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 行为也能增加GDP。与国民经济GDP核 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 算制度相适应,很长时问以来,我们评价领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 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进而使科学 导干部政绩的标准主要是国内生产总 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认识 发展观的落实成为空想。正确的政绩观 值。在我们的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中,“能” 新常态,绝不能仅仅把它理解为经济增速 具有高尚的目的性,其核心是“勤政为民, 和“绩”的指标被简单地量化为GDP这一 一降了几个百分点,它意味着增长动力的转 求真务实”。长期以来,而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 我们评价地方领 经济硬指标,换和发展质量的提升,是更加健康、更高 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德”和“勤” 水平和成绩,以及评 则成为无足轻重的“软指标”,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新常态的提出, 价一个地区的发展,实 主要是看其经济发展 则流于形式。这种干部政绩考核标准,预示着长期以来唯GDP增长马首是瞻的 的状况,T业化的发展理念,在实 在这一评价标准下,许多地方领导 际上反映了传统l政绩考核指挥棒将会逐步淡化使用。主 急功近利,建设生态文 不顾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践中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适应新常态,进而引领新常态,就必须 大搞形形色色的形象_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 T程、政绩工程,乱 明、真正树立起与新常态相适应的政绩观。 上项目, 滥铺摊子,低水平重复建设;或往 快发展要求严重相悖。而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根本是建立科学的 往只重视经济建设,忽视社会的发展进步 政绩考核机制。 一2.干部政绩考核评价过于纠结经济 和其他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或只重视 增速已不适应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眼前和短期的利益,忽视、放弃,甚至牺牲 、新常态的背后是执政 考核标准的偏颇,使干部政绩考核在 实际评价中以GDP论英雄和唯GDP是从 大行其道。为了追求GDP的增长,一些领 导干部出于自身政绩或局部利益的需要, 对或执行不力、或阳奉阴违的现 思维理念的重大转变 1.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决定 了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子孙后代的利益等等…。 二、现行干部政绩考核体 系存在的主要弊端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需要放下 我国的干部政绩考核实际上是以 象时有发生;一些领导干部或不惜违背经 对经济增速的纠结。从、机制和制度 GDP指标为核心内容、以GDP论英雄的一 济规律,盲目上项目、办企业、搞投资,或将 上,甩掉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包袱,清除 种制度。这种政绩考核制度,与深入贯彻 GDP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个单位和部门,寅 各级领导干部的思维障碍,突破GDP增长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 吃卯粮、杀鸡取卵、劳民伤财,或在数字上 高于一切、财政预算必须连年递增的思维 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 弄虚作假,瞒上欺下;一些领导干部甚至 定势,自觉尊重发展规律,自觉按照规律 求相比,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评价机制上, 纵容一些企业“先污染,再治理”,为其充当 办事。在经济指标上,不再层层加压紧 都不够全面、不够科学,存在严重的弊端。 保护伞。如此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地追求 逼,不搞“一刀切”和“层层加码”,走出政 府推动型经济的误区。新常态下衡量一 1.考核标准有失偏颇 GDP增长,已经让我们付出了惨重代价。 只重视经济指标,不重视人文、资源 产能过剩、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 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就不仅要 和环境指标,反映了传统的工业化发展理 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难以承受之重。 看GDP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而且要看社 念。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 3.考核渠道过窄,监督不力。进一步放 会、人文、环境指标的变化;不仅要看短期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 大和强化了现行干部政绩考核制度的弊 的效益和暂时的辉煌,更要看长远的利益 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主要 端 一03— 党情国情 搿葶§静瓤 在关系领导干部荣辱升迁的现行政 标,不设总量指标。设置“人均GDP”这一 转变。在重视上级部门和分管领导意见 注重群众的参与,让广大群众知道 绩考核体系下,上级与下级的政绩指数互 指标,只考核相对指标,GDP的总量及增幅 的同时,干得怎么样。 为依赖,加上自利动机的驱使,使得现行的 不再列入考核范围。其二,调整考核权重, 各级干部在干什么、怎么干、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常常出现“五多五少” 降低考核分量。把“人均GDP”这一指标 特别是对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指标 做到不以工作总结代替老百姓的 的现象:一是对显性政绩考核多,对隐性政 的权重调低,使其成为非核心指标。其三, 的考核,不以统计数据代替实际发展水 绩考核少;二是对班子集体考核多,对班 注重发展质量,强化反向制约。把“财政 直观感受,不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 子成员约束少;三是定性考核多,定量考 总收入占GDP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 平,核少;四是注重下级数据报表和自我评价 GDP比重”等一些体现发展质量的指标列 (2)从偏重职能部门的考核向注重职 多,采纳社会评价少;五是上级对下级表 入考核范围,促进各级干部更加关注经济 能部门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转 但考核结果不 扬得多,提出改进意见得少 。考核渠道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强化民生 变。考核由职能部门负责,过窄,监督不力,进一步放大和强化了现行 指标考核。可以将生活质量类别的指标 能仅靠部门产生。可以从以部门考核为 重 干部政绩考核制度的弊端。 列入考核体系。将涉及“城乡居民收入”、 主向部门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转变,重结果又重过程、重部门 “受教育年限”、“人均预期寿命”、“食品安 数字不唯数字、三、建立适应新常态的干 全”等事关民生的重点领域列入考核范畴 考核也重社会评价。一是扩大统计数据 部政绩考核机制 并加大权重。以此引导各级干部更加关 的社会采集面。对“居民收入”、“居民对 社会 对现行的政绩考核体系进行改革和 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 社会治安的满意率”等生活质量类、发展类指标增加监测点,扩大覆盖面,进一 创新,并不是简单地抛弃GDP指标,而是要 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把它摆在合适的位置上,不唯GDP论英雄 (3)从偏重短期效应的考核向注重长 步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0。二 不等于不要GDP。经济调速不可失速,增 期效应的考核转变。一是突出转变经济 是对考核过程进行公示。主动通过新闻 媒体每季度向社会公布进展情况,把考核 速换挡不等于不发展。 发展方式。可以设置“万元GDP能耗”“工 从事后看结果向事中抓落实拓展,同时根 1.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的内容 业集中区亩均土地产出”等指标,并加大 据社会的反响和评价,动态地修正工作推 考核评价标准是党政领导干部考核 其考核权重,促进各级干部更加注重产业 进的进度、力度和方式方法。三是开展社 评价体系的核心。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 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加注重集约发展、更 会评议活动。开展政风评议活动,邀请社 各种问题,就要建立一整套符合科学发展 加注重发展质量,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 会各界人士对机关作风进行评议,评议结 观要求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各级干 化道路。二是突出科技创新主动力。增 果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市公布。努力把考 部创造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得起 加对科技创新的考核,诸如设置“科技研 核的触角渗透到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实践检验、群众检验、历史检验的工作实 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 绩。 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 延伸到社会各界的评议中。 (1)从偏重经济建设考核向注重经 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发 济、社会、文化等全面考核转变。在核心 明专利申请数占专利申请总数比重”等与 引文注释 ①冯秋婷.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建设[M】.北京:党校出版社,2012: l39. 指标中,可适当加大资源环境、社会发展、 自主创新、科技创业有关的指标【5】。三是 生活质量等类别的权重,缩小经济发展类 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 指标的比重。设置诸如“社会保障水平”、 然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②洪向华.健全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 “劳动力就业水平”、“卫生服务体系健全 这就需要强化环境保护指标的考核,通过 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67. 率”、“公益性文化设施达标率”、“每万人 设置“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完成率”、“绿 ③毛健.科技创新-9经济可持续发展[M].北京: 刑事案件发案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 化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环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98. 引导型职能模式的兴起【M】.北 的满意率”、“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 境质量综合指数”等指标,引导各级干部 ④郑家吴.率”等指标 。这样就使考核的范围进一 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贯穿于发展全过 步拓展,考核的内涵进一步丰富,考核的导 程,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进一 向进一步明晰,把考核的侧重点从经济领 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87. ⑤周亚荣.治理视角下的中国绩效审 计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153. 域向社会领域延伸,以此引导各级干部进 一3.完善科学的政绩考核方法 步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用一种更加科学的方法,端正的态 (作者单位:南阳党校) (2)从偏重GDP考核向注重坚持以人 度,可以使考核结果更具有可信性。 为本、强化民生指标考核转变。一方面, (1)从偏重以领导评价为主的考核向 淡化GDP考核。其一,可以只设置相对指 注重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的考核 一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