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海上日出幼儿中班教案

海上日出幼儿中班教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精品文档

海上日出幼儿中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策略:

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四、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

2016

1 / 12

精品文档

感受?

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奇观! 讲读课文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

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

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

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 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

4、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6、太阳上升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谁发现了太阳是怎么变化的?

2016

2 / 12

精品文档

7、这真是美的感受,让我们欣赏动画,请同学们跟着朗读。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东升景象如此壮观,那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2、看了动画之后,你是怎样的感受?

3、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身临其境似的,作者的语言真是太美了,你最喜欢哪句,请你读一读?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紫色或者红色。 “镶”“透”“染”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感悟第六自然段

1、所以作者最后感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这是伟大的奇观。”好不好?为什么?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秦家镇中心校 陈作林

设计理念:根据本文特点,我以朗读和描绘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引导学生随文入境,随境生情,以境促读,让学生既在水天相融、霞光万道的晨曦画卷中去朗读书中语段来

2016

3 / 12

精品文档

流放自己的感情,又在贴切生动的句、线、段、面的语言中感受朝晖霞彩的动静变化之美。充分发挥以朗读、描绘代替烦琐讲解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读、想、看、问、思、说聚合交融,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景中读文、读中看景的主体建构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教学准备:课件 重点难点

1、课文的2—5自然段,理解日出的全过程,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

1、同学们见过海上日出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道去海边

观看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样子,愿意吗?

2016

4 / 12

精品文档

2、板书课题——《海上日出》 提问:看看题目交代了什么? 二、深入阅读,感悟理解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课文,看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 人物:我 地点:海上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2、我为什么早起?“常常”说明什么?四周清静说明什么? 指导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二、三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想想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

2、笔勾画出表示日出前天空景色变化 3、教师课件演示日出前天空景色的变化 图1:天空还是一片浅蓝 图2:天边出现红霞

图3:在天水相接处出现太阳的小半边脸,红红的。然后太阳一纵一纵的上升。最后定格为本课插图1呈现的景象。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太阳升起时,它的颜色、亮光有何变化?勾画出重点词句。 5、指名交流,指导理解

2016

5 / 12

精品文档

这段文字中,哪句写得最精彩?——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太阳向上升。 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写出来呢?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谈出自己的感受。

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合作探究,学写“四、五”自然段

1、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课件观察后说一说。

2、学习第四自然段,想象云层薄时日出景象。 3、有黑云且云层很厚时,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读第四自然段,注意思考:我为什么分辨不清那里是水?那里是天?

4、 观察画面分组讨论后,指明回答,出示重点句:“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我眼前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师问:为什么光线直

2016

6 / 12

精品文档

射到水面上后,眼前就是一片灿烂呢?各 个小组继续讨论,引发学生思考。

5、这两个自然段运用了“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你能体会到什么吗? 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2、伟大表现在那些方面?为什么说这是一种伟大的奇观?

3、 分组讨论,引导理解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一种奇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扩展,结束全文

1、小结:《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2、课后扩展:写一篇本地日出的文章。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开头—— 交代时间 、地点、人物、事情 日出之前——浅蓝、红霞、越来越亮

伟大的奇观日出之时——小半边脸、慢慢上升、深红的圆东西

2016

7 / 12

精品文档

日出之后——云中情景:灿烂的亮光、镶金边 结尾——伟大奇观

第三届全国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安丘市石埠子镇石埠子小学 郝增友 1、海上日出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海上日出的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以前观看过日出吗?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平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学生小组内交流平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2,很多作家、诗人都曾赞美过日出壮观迷人的景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巴金爷爷笔下的《海上日出》。 学生明确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整知

2016

8 / 12

精品文档

1.现在请学生们轻声朗读全文。 学生轻声朗读全文并读准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生1:写了天气晴朗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生2:写了有云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3.质疑:

教师顺势进行引导,简单问题随时解决,涉及到教学的重点问题可放在后面教学中进一步解决。教师可在此环节中相机介绍本文有关背景: 当时是1927年,巴金和几位青年乘邮轮从上海出发,到巴黎去,在海上航行了37天。他把旅行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共39篇,《海上日出》是其中的一篇。 学生质疑。 三、利用插图,感知“奇观”

《海上日出》一文的课件插图描绘的是红日冉冉升起,霞光鲜艳夺目,深蓝色海面上波光粼粼,霞光倒映于海水之中,跳跃着,闪动着。一幅宏伟壮观的海上日出图映在学生眼前,喜爱、赞美之情便油然而生。因此,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可看图,说出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然后抓住“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引导

2016

9 / 12

精品文档

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指什么?“奇观”是什么意思?可利用工具书查出意思,联系课题和内容说这句话的意思。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写日出景色?引导学生抓住本重点段,理出文章结构,从文章的整体上感知“奇观”。

利用课件插图,感知“奇观”

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为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做了情感准备。

四、抓住变化,理解“奇观”

课文主要记叙的是海上日出的景色变化,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

学习第一段,可让学生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能用自己

的话叙述这段写了什么,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抓住“常常”一词理解到观日出是多次,看到的景色是多样的,能在海上看到日出也是少见的。

再让学生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种情况写日出景色变化的?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分出层次,这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按层次细读课文,抓住景色变化的语句,用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句,进而理解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课文主要记叙的是海上日出的景色变化,抒发作者的

2016

10 / 12

精品文档

赞美之情。

学生默读思考

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感受之后,再进一步细读课文,紧紧抓住景物的变化,深人体会海上日出为什么是伟大的奇观。

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默读第2、3自然段,划分出日出前后景色变化的句子,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自读画下来的句子,思考:这些景色有什么变化?同时提出不懂的句子及找出难理解的句子,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阅读质疑习惯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学生自读思考。

3.在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互相解疑;再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使学生体会课文描绘海上日出的过程中。天空颜色变化、亮光变化、动态变化的词语,从中感受到自然的奇妙,景色的壮丽。 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互相解疑。

在理解变化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理解有偏差或不到位的地方及时给予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难句。 4.引导学生想象:日出有薄云时,是水天一色的奇丽景色;日出有厚云时,是绚丽多彩的景观。再结合看录像,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这奇妙的自然现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

2016

11 / 12

精品文档

描述出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加深对壮观景色的理解,体会此时作者无比欢跃的振奋之情和赞美自然、向往光明的激情,并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试背课文,把积累语言落实在课堂教学上。

学生在理解“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个难句时,要结合上文颜色变化过程和下文“终于”一词理解日出时的速度之慢。 再结合学生课前观察到的日出景色和生活实际理解“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想象肩负重任,担子沉重,想很快我升但又升不起来的情景,体会“一纵一纵”的样子。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这种现象是由于海上波涛起伏,似乎给人一种太阳一跳一跳、使劲儿向上升的感觉,这是在海上看日出特有的景色,因而是奇观。

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朗读、晶读、评读,进一步体会这种奇观的伟大,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学生想象, 更真切地感受这奇妙的自然现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016

12 /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