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选择题
1.(2010·北京理,6)a、b为非零向量.“a⊥b”是“函数f(x)=(xa+b)·(xb-a)为一次函数”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答案] B
[解析] f(x)=(xa+b)·(xb-a)=(a·b)x+(|b|-|a|)x-a·b,如a⊥b,则有a·b=0,如果同时有|b|=|a|,则函数恒为0,不是一次函数,因此不充分,而如果f(x)为一次函数,则a·b=0,因此可得a⊥b,故该条件必要.
2.(2008·安徽,7)a<0是方程ax+2x+1=0至少有一个负数根的(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B
1[解析] 当a<0时,x1·x2=<0,
a∴方程ax2+2x+1=0有一个负根;
1
当a=0时,方程ax2+2x+1=0的根为x=-. 2
∴a<0是方程ax2+2x+1=0有一个负数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B. 3.对下列命题的否定说法错误的是(  ) A.p:∀x∈R,x>0;¬p:∃x∈R,x≤0 B.p:∃x∈R,x2≤-1;¬p:∀x∈R,x2>-1
C.p:如果x<2,那么x<1;¬p:如果x<2,那么x≥1D.p:∀x∈R,使x2+1≠0;¬p:∃x∈R,x2+1=0
[答案] C
[解析] 利用全称命题和存在性命题的否定形式进行判断,C中实际上是一个“对全称命题”的否定,应为“∃x∈R,当x<2时,使x≥1”.
二、填空题
4.如果命题“p且q”与“¬p”都是假命题,则命题q是________(真、假)命题. [答案] 假
2
2
2
2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p且q”假,说明p、q至少有一为假;“¬p”假,说明p真,故知q为假. 5.(2009·山东日照3月考)设p: 4x+3y-12>0,
3-x≥0,x+3y≤12,
(x、y∈R),q:x2+y2>r2(x,y∈R,r>0),若綈q是綈p的充分不必
要条件,则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12[答案] 0,
5
[解析] 由已知綈q⇒綈p,∴p⇒q, 由线性规划知,p表示如下阴影部分:
由p⇒q的几何意义,阴影在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外.∴r∈0,三、解答题
→→→
6.若M、A、B三点不共线,且存在实数λ1,λ2,使MC=λ1MA+λ2MB,求证:A、B、C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λ1+λ2=1.
[解析] 必要性:
→→
若A、B、C三点共线,则存在实数λ,使得AC=λAB. →→→→→→→→AC=MC-MA=λ1MA+λ2MB-MA=(λ1-1)MA+λ2MB, →→→而AB=MB-MA,
→→→→
∴(λ1-1)MA+λ2MB=λMB-λMA, 即
λ1-1=λλ2=-λ
12. 5
所以λ1+λ2=1.
充分性:
→→→→→→→→→
若λ1+λ2=1,则AC=MC-MA=λ1MA+λ2MB-MA=(λ1-1)MA+λ2MB=-λ2MA+→→λ2MB=λ2AB,
→→
∵AC与AB共线,即A、B、C三点共线,综上所述,结论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