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

来源:华佗小知识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

在中国教育史上,1904年,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该法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2005年12月,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2006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存在问题: 一、

财政投入不足

财政在教育上的总体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实施基础教育的责任在城市由市或较大市的区、在农村由县承担。在分税制财政下,财力向上级集中,地方财政困难重重,财权与事权不匹配。教育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也不高。

在总体投入不足,县级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更是严重不足。 二、 教育资源不均衡

财政投入的不足加上区域经济的差异、城乡经济的差异加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学校设施、师资力量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因为农村相对于城市(县城)无论从交通、生活环境、信息传递还是生活质量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农村学校存在留不住人才的尴尬局面。

城市不同校区的不均衡导致择校,择校会带来权力寻租和不公平,不得已采取就近入学措施,又导致高价学区房。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好的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均衡。 三、 义务教育与私立学校

承担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绝大多数是全部靠公共财政投入的公立学校,在素质教育与教育减负的大背景下提供基础性的教育。但随着财政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矛盾的凸现,城市中产家庭对个性化和多元化教学的需求为私立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但私立学校得不到公共财政的投入,只能依靠收费。如何破解收费与非营利性、义务教育的矛盾是个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来自“非营利性”的挑战。 四、 义务教育的年限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高中教育或者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范围之内,从而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已具备了现实条件,关于在全国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提案还在进一步论证之中。

在目前,绝大多数人口大省已通过中考将45%以上的学生引入职业技术学校的情况下,如何实施高中义务教育(强制性)是个新课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