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斯、塞舌尔、泰国、马来西亚及其他一 些国家,珍贵的自然景观——珊瑚礁也遭 我国旅游生态效应研究综述 ■ 熊礼明 、2博士(1、四川大学 成都沙41()()03) 到了破坏。 旅游业发展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使得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旅游业并非是 人们原来认为的“无污染产业”。旅游业作 为一种产业,它也产生各种废物。不仅排 61(1064 2、长沙学院 长 放传统工业废物,影响人的健康,而且其 产生的“旅游公害”对旅游生态环境的破 ◆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长城、兵马俑等。因此,在这个阶段,认 内容摘要:生态环境是影响区域旅游 为旅游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不存在耗竭问 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旅游发 题;旅游业是无烟产业的观点逐步渗透至 展过程中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文阐述了旅游生态效应的涵义,接 理论界和决策层。 着分析了旅游生态效应的必要性,并 以上观点的提出在我国旅游发展的初 对我国旅游生态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 期有一定的道理其一,当时我国旅游业规 分析。 模还很小,主要以入境旅游为主,国内旅游 关键词:旅游生态效应无烟工业生 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 态环境 还不具有普遍性。当初由于旅游人数规模 旅 游环区境生在旅态的效游影应发响指展,的过这是程种一影中个对响可国当家地分或生为地态正 的狭小,他们给旅游地所带来的影响是微 不足道的,即使造成了一点点环境的污染, 也会通过大自然自身的净化能力将其消化 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如果旅游目的地通过 其二,为引起和地方对旅游业的 发展旅游促使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那么 重视,将其列入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旅游 这种影响就是正面的影响;相反,如果导致 业的地位,这个观点起到了很大的鼓动作 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那么这种影响就是 甩其三,西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 负面的影响。效应与效益,效益是关键。只 济高速发展的工业发展模式问题已经显现 有有了效益,才能产生好的效应;也只有好 出来,此时国内外理论研究普遍看好旅游 的效应,才能促使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 业,认为旅游业是个没有污染的产业。 展。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构建一个 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对 和谐、积极的旅游生态环境,才会使得旅游 环境的负面效应逐渐显露出来,旅游业并 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起到正面的影响。 不是对环境没有污染,如果不加以重视,也 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法国、西班牙、意 旅游发展需重视生态效应研究 大利等国,由于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沿海 (一)旅游业“无烟工业”并非“无污 的大部分地区已失去了原来的大海、阳光、 染工业” 沙滩、绿树和村落构成的自然景观,这些 “旅游业是无烟产业,不像其他产业那 地区很多已被拥挤的建筑、人群造成的城 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此观点的流行或提 市化所取代。同时,对野生生物的破坏与 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20世界80年代初 液体、固体的废弃物等也污染着这些海滨 期,外国旅游者蜂拥而入,争相一睹中国 旅游景点。旅游业使地中海地区的500多 这一东方古国的神秘色彩。海外游客的大 种生物受到灭绝的威胁,包括龟和海豹等 量涌入,除了带来开放的新观念外,也带 很多海洋生物遭到灭顶之灾。在喜马拉雅 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为展翅待飞的中国 山,旅游增长导致了森林砍伐、固体废弃 经济注入了“兴奋剂”,尽管这个时段中国 物的堆积,不仅影响观瞻,还污染环境。在 旅游业尚不成熟,但产业的经济效益已令 突尼斯这个本来已是滴水如金的国度,旅 地方心动。而且,入境旅游者主要对 游业对水的需求导致地下水资源几乎枯竭。 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感兴趣,比如说故宫、 在肯尼亚、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毛里 96 商业时代《原名《商、止经济研究》)2009年1期 坏是难以弥补的。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 中,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旅游的发展不 仅仅要追求经济效益,同时还要追求社会 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保护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前提 旅游业是对环境依存度很高的产业之 一,良好的环境和自然生态是旅游业赖以 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 发展的基本条件。反之,生态环境的恶化 直接导致了旅游环境质量的下降,威胁到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优质的环境,就 不能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所以从某种程 度上说,旅游是依附环境而发展的。良好 的环境是旅游业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是一 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 基本条件。旅游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 包括人文环境。充满情趣的、未被污染的 风景、海滩和山峦、古代的宏伟建筑,富 有传统特色、风光绮丽的城镇和村庄等,都 构成了旅游产品生产中的基本投入。 以自然环境来说,在众多的人类经济 活动中,旅游对自然环境的依存度是非常 高的。美丽的景观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的 旅游资源,换句话说,旅游就是将美丽的 自然“环境”卖给游客的一个过程。所以, 一旦自然环境受到污染而恶化,旅游者就 买不到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了,也就无法从 旅游中获得满意的旅游体验。可见,环境 质量是影响旅游的关键因素之一,旅游事 业的成功和自然环境所散发出的吸引力, 能给人类带来的喜悦以及旅游者从中体验 的舒适程度息息相关。如果这些景观被破 坏了,自然美景不复存在,旅游业也就不 存在了。最新的一些研究显示,一些自然 或位于郊区的旅游点正成为城市旅游者外 出旅游和周末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城 市“人造”的成就越大,人们回归自然的 愿望就越大。 新体系的基本要求,还要着力建设具有自 身特色的创新体系。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对创新的特殊要求,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 势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一个区域的 经济相对于其他区域的经济会出现诸多不 同,如地域空间分布的不同,专业化产业 和分工的不同,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的不 同等,这些就构成了区域的特色。尽管大 系统的总体目标会是趋同的,但是区域的 展绿色生产、集约生产的基础上,重视具 创新,以推动创新资源合理配置。 有市场前景的先导产业的培育,为未来主 导产业、主导产品的替代升级奠定基础。 (六)竞争性原则 1 陈广胜,许小忠,徐燕椿.区域创 竞争原则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应遵 循的最基本原则。离开了竞争机制,区域 新体系的内涵特征与主要类型:文献综 述.浙江社会科学,2006.3 2.阮汝祥.创新制胜.中国宇航出版 社,2007 创新体系就无法高效、有序地运行。竞争 使需求对创新的结果进行必要的选择,保 留那些最合适的创新,淘汰那些不合适的 3.陈柳钦.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 南京社会科学,2005.5 特色仍然不会被完全遮掩。所以在建设区 域创新体系时,一定要考虑本地区的自然 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也就是以 个性化的原则来设计和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个性化会造就多样化,而多样化正是创新 发的环境影响研究;蒋文举(1997)等 对峨眉山生态环境的旅游开发影响研究 旅游生态效应的相关研究 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在国 外早已受到重视。Wal1.G和Wright G在 等;刘鸿雁、张金海(1 997)研究了旅 游干扰对北京香山黄栌林的影响;李贞、 的源泉。因此应坚持科技创新与本地区的 资源优势、基础条件、产业演进方向相结 合,充分发挥区域层次上的协调功能。 (四)激励性原则 保继刚等(1 998)研究了旅游开发对广东 丹霞山植被的影响;卫智军、杨静(1999) 分析了草原旅游对草地的影响;冯学钢、 包浩生(1 999)对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 植物一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 究;陆林(1996)摈弃传统的客观评价 方法而采用主观性评价,利用德尔菲法 对黄山进行了旅游的区域环境效应实证 研究;崔凤军(2001】在《风景旅游区的 保护与管理》一书中,对我国目前旅游开 1 977年完成的《The Envi ronmental Im— Pact of Outdoo r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Waterloo)一书中,对旅游 利益激励是驱动创新的根本动力。要 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激励机制。市 场对创新的激励。市场是形成创新动力的 开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的研究方法、影响 机制、环境容量和消除不利影响的措施等 进行了探讨;1982年Mathieson A和Wal1. G完成了((Tourism:economic,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Longman,1 982), 外部条件,对创新产生重要的刺激作用。 因为市场具有自由选择组织的功能,可以 从创新可能性、消除不确定性、利益刺激、 对前述问题进行了细化研究,为后来的研 创新标准以及创新主体优化等五个方面激 励创新。 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我国学者对旅游生态效应的研究相 对较晚,这与我国现代旅游业起步较晚有 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并 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对策;2000~2004 对创新的激励。在推动创新 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l:ls ̄1]在加强科 技投入,增加技术供给,扩大创新对技术 的选择性、降低科技产品价格等方面都可 以有所作为。对创新的激励作用主要 通过建立规则、利益诱导两个方面来体现。 年期间,《旅游学刊》刊登的关于资源保 护、生态旅游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文 章多达56篇,就旅游开发的生态效应进 行了相关分析。 直接的关联。宋力夫、杨冠雄、郭来喜对 京津地区旅游环境的演变进行了研究; 王资荣、郝小波等从1984~1988年对张 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检 测,大量数据说明张家界旅游人数的急剧 增加导致了公园局部环境质量的下降;汪 嘉熙从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三 个方面描述了苏州园林的环境现状;陈传 康对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北京汉白玉石雕 腐蚀进行了研究周延亭指出了北京存在 水体污染、植被破坏、噪声污染、垃圾污 从目前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的现状可以 看出研究的一些特点:研究多限于实证研 究,理论研究相对比较少,特别是对生态 激励创新有不同的利益诱导方式:直 接的方式包括各种优惠、税收减免、提 供服务等;间接的方式包括暗示、预期利 益等。这些方式可以为创新者节约成本,也 可以为创新者提供利益,是激励创新 的重要措施。因此,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 环境效应的影响因子、评价体系等的研究 就更少了;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是自然生态 环境,涉及到人文生态环境的比较少;研 究的内容大都与旅游容量、旅游承载力息 息相关。 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激励的功能,又要体现 引导的作用,使两者在激励创新方面 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关系。 (五)可持续发展原则 染、景观破坏和文物古迹破坏等六个方 面的问题。 结论 优良的环境是旅游赖以生存发展的重 要基础,生态环境保护为旅游业的可持续 发展提供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因此,在 发展旅游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旅游生态效 应研究,尽量规避对旅游生态造成破坏的 楚义芳(1991)观察到了旅游地的超 载和旅游污染现象,并提出了一些控制措 创新是实现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根本。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要适 应在未来区域竞争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 要求,坚持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技术引 进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在延长产业链,开 施;刘秉升(1994)观察到了风景名胜区 在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并提 出了一些处理意见;杨春平(1996)等对 旅游度假区建设对旅游资源的影响研究 宋秀杰(1997)等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 行为,使得当地旅游的发展能达到经济、社 会、环境三者的良好统一。 自 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