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医药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超声诊断 陈婕 陈兵勇 (通讯作者) 摘 要: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方法:分析3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 现。结果:31例患者中病变位于单侧26例,另5例位于双侧。声像图表现为:附件区囊性包块,边界清晰,囊壁较薄,囊内为无回声 区,可伴囊间分隔。结论:超声检查方便、经济,可作为该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超声检查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3)16—008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ultrasonic features of ovairan serous cystadenomas,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misdiagnosis. Methods Ultrasonic features of 3 1 cases of ovarian serous cystadenomas prov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 sults Among 3 1 cases,the lesions were located in the unilateral adnexal in 26 cases,the other 5 cases were lcatoed in the bilateral adnexa1. Main ultrasonic features of serous cystadenoma as follows:Non echo cystic lesion with smooth margins,thin walls,and/or separated by thick septa,color Doppler imaging showed that the walls of cystic lesions with blood vessels deficiency.Conclusions Ultrasonographic images of O— varian serous cystadenomas have certain characteristic,cystic lesion with smooth marigns,thin walls.and/or separated by出ick septa,ultra— sonography was the preferential methods in diagnosis of ovarian serous cystadenomas,due to its economic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Key words:Ovary;serous cystadenoma;Ultrasonography 卵巢囊腺瘤包括浆液性及黏液性囊腺瘤,其中浆液性囊腺 瘤为常见卵巢良性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25%…。部分卵巢浆 液性囊腺瘤可发生恶变形成浆液性囊腺癌 』,故早期诊断并及 时手术治疗非常重要。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 31例浆液性囊腺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旨在加深对本疾病的认 识,提高与其它卵巢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1月经手术病 理证实性卵巢浆液性囊腺31患者超声图像资料与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15—55岁,平均32.5岁。临床症状:下腹部不适、下 坠感,髂窝部充胀,腹围增大,下腹部肿物感,少数患者伴发下 腹部轻微疼痛;其中4例无特殊不适。 1.2仪器设备与方法:采用GE s6型、GE P5型以及东芝NE. MIO 10超声仪,腹部探头频率为3—5MHz,并依据病变性质特 点适当调节增益与扫描深度。行下腹部超声检查前,嘱患者大 量饮水,保持膀胱充盈。平卧位,行常规经腹壁扫查子宫、双侧 附件区以及盆腔内其它组织结构;应用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血 流特点。若发现病灶,记录病变的形态、大小、部位、边界、内部 回声特点以及血流情况等。结合手术病理对声像图分析。 2结果 清,内、外侧壁光滑;包块可呈单房或多房,包块长径通常为5~ 10cm,本组中8例病变最长径>10cm。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包 膜少见血流信号。病理显示病变囊壁由一层能分泌浆液之柱 状或立方上皮细胞构成,囊内容物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含有血 清蛋白以及少量粘液。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声像图表现:类球 形多房囊状包块影,外表光滑,边界清晰。囊壁内为多个大小 不等的乳头状突起,回声混杂,部分突起可充盈整个囊腔。乳 头突起基底部之问以及其内部可见小点状钙化影 ,彩色多普 勒显示病变囊壁、囊间分隔以及乳头状突起实质内可见点状或 长状血流信号影。部分乳头状突起可穿透囊壁向外进展,至包 膜破裂,引起急腹症,此时超声可探及腹水征象。 3.3鉴别诊断:浆液性囊腺瘤需与如下卵巢肿瘤相鉴别:①粘 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瘤多发生于单侧,少 数双侧。大多数肿瘤呈多房性囊状包块,表面光滑,囊中子房 数量、大小不等,囊间隔较浆液性囊腺瘤略厚。由于粘液性囊 腺瘤囊液富含粘性蛋白,其在超声表现为不均匀、粗点状回 声 J,其内壁通常无乳状突起;若出现囊状包块向外周浸犯征 象,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血流丰富,则提示发生恶变可能性。 ②囊性畸胎瘤,畸胎瘤成分复杂,其声像图具有一定特点,如囊 3I例患者之中病变位于单侧26例,另5例位于双侧。术 前诊断浆液性囊腺瘤27例,误诊4例,临床诊断符合率约 87.1%。8例患者病变最长径>10cm,最大者约15.2cm X 14.3cm,5例病变最长径<5cm,最小者约4.3cm×3.7cm,另l8 例患者病变范围5~10cm。病理诊断为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 腔若包含警发出现短线回声征,脂液分层征象,牙齿、骨骼强回 声征象等 。对于单纯性囊状包块,与浆液性鉴别较难。③浆 液性囊腺腺癌,为最常见的卵巢原发性恶性卵巢瘤,呈囊实性, 囊壁内凹凸不平,并显示大量乳头状突起。随着病变的发展, 乳头状突起可穿透瘤壁向外生长,并馒犯周围组织结构,或向 远处种植转移,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实质部分富含血流信号 影,且阻力指数>0.5 。④黄体囊肿,多见于子宫内膜分泌期 或妊娠早期,通常可自行吸收,多表现为子宫一侧或侧后方类 圆形包块,内壁光滑,囊液清亮 ;部分黄体囊肿可伴内出血, 血细胞沉积于囊肿一侧,可形成中强回声,其后方回声增强。 彩色多普勒显示囊肿周围环绕血流信号。卵巢巧克力囊肿,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内含巧克力样陈旧性积血;其超 声表现多为子宫后方或双侧附件类圆形包块,可伴囊问分隔, 壁较厚,囊内呈无回声或因存在陈旧性积血而表现为细小强光 点沉积,其突出特点是包块大小随月经期而变化 。 综上所述,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包括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与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各自声像图具有一定特点。单纯性浆液 性囊腺瘤声像图为子宫附件区单个或多个囊性包块,边界清;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声像图为囊性包块内壁伴多发乳头状突 起。超声检查方便、经济,可作为该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 献出版社.2004:1297—1298. 2O例,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11例。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声像 图主要表现为:附件区囊性包块,呈多房状,边界清晰,囊内为 无回声区,可伴囊间分隔,壁薄光滑,彩色多普勒示包块囊壁血 流不明显;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声像图主要表现为:附件区多 房性囊性包块,呈球状,包膜完整、光滑,囊壁内附多个乳头状 突起,乳头状突起大小不一。囊腔形态因乳头状突起占据囊腔 而表现不同形态。囊壁或囊间隔部分增厚,彩色多普勒示包块 实性部分存在少量血流信号,其中25例患者合并少量腹水。 3讨论 3.1 概述:浆液性囊腺瘤起源于副中肾体腔上皮,属卵巢上皮 性肿瘤,为卵巢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4JD岁的育龄 期妇女 ,以单侧多见。若肿瘤不大,患者症状可不明显,当肿 恼增大时引起压迫症状。肿瘤感染出现炎症或发生蒂扭转时, 患者表现为急性腹痛,并发症以腹水多见。 3.2超声诊断与病理分析:浆液性囊腺瘤可以分为单纯性液 键腺与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两种,与以往学者报道相似 j。浆 液性囊腺瘤声像图表现:类圆形或类椭圆形无回声包块,边界 广尔省佛山市顺德容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B超室 [2]陈忠年,杜心谷,刘伯宁.妇产科病理学[M].第一版,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37—242. 佛山市顺德桂洲医院B超室 2013年4月15日收稿 [3]杨鸿,彭洁,张冬霞,等.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J].西部医学,2007,19(6):l157—1158. 2013年第l6期 85 [4]王纯正,张武生.腹部彩色超声诊断图谱[M].第1版,沈 CA125、CA199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妇 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83—284. 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49—50. [5]孙鲲.妇科腔内超声诊断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8]牛文娟,林京,田小红.黄体囊肿误诊输卵管妊娠19例分析 2010:179—180.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898—2899. [6]谭广灯.超声对卵巢囊性畸胎瘤的诊断作用[J].临床和实 [9]王爱琴,马淑玲.B超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及分型[J].齐 验医学杂志,20o7,6(9):111. 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3):377—378. [7]宋绿茵,史之静,张燕,等.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联合血清 微柱凝胶在血型鉴定和配血中的应用 傅登俊 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及抗筛实验7200例,交叉 配血276o例。结果:正反定型不一致55例(其中外科10例、妇科6例、内科28例),血型鉴定中nh(一)l3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 性69例,血交叉主侧不合4例,次侧不合49例。结论:微柱凝胶试验可作为血型和交叉配血的常规检测方法。 关键词:微柱凝胶技术;血型;交叉配血;抗体筛查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3)16—0085—02 准确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重要 的红色凝集颗粒清晰、明确,极易被观察到,可作为反定型检测 保证。为了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灵敏度 低滴度血型抗体的有效方法。由于新生儿出生时带有来自母 高的配血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微柱凝胶检测技术(MGI)是 体的免疫球蛋白,免疫反应相对较弱,故血型血清学检测的难 近几年刚传入我国的一种用于输血前检查的方法,是目前国际 度较大,本室对新生儿血型以检测红细胞抗原正定型为主。本 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先进的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本院血库 试验中正反定型不一致未将新生儿作为检测对象,将在其他的 自2012年1至12月对住院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型鉴 检测工作中加以讨论。不规则抗体指ABO系统以外的其他血 定、交叉配血及抗体筛查试验,现报告如下。 型抗体,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造成配血困难的主要 1临床资料 原因,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抗体筛查有助于血液的选择。可 1.1 一般资料:本组7200例中男5060例,女2140例;内科 防止因输注含有与抗体相应抗原的血液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 2868例、重症监护室2532例、外科1435例、综合(妇科、儿科、 应;应避免因找不到相吻合的血液而延误治疗,确保输血者的 中医科等)365例;均为本院2012年1—12月住院及手术患者。 输血安全。但以往常用的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及凝聚胺法,均 1.2试剂:微柱凝胶卡(抗A、抗B、抗Rh(D)、B型红细胞、clt 因洗涤费时、操作繁琐及影响因素较多,而不能在临床推广。 管)、微柱凝胶多克隆抗人球卡、谱细胞、凝聚胺及低离子液,A、 微柱凝胶法则克服了这些缺点,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有效、准确、 B反定型细胞、离心机、孵育箱均由长春博迅公司提供。 快速的不规则抗体鉴定方法。本实验室共检出抗筛阳性69 1.3检测方法:(1)血型鉴定:50txl、0.8%A、B反定型细胞加 例,其中4例交叉配血卡主侧凝集、次侧良好,而凝聚胺法主次 入Al、B管中,50txl血浆加入A1、B管中;10 、5%红细胞悬液 侧均良好。对该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49例交 加入A、B、D、cIt管中;离心5min,判渎结果。(2)不规则抗体筛 叉配血卡主侧良好、次侧凝集者,凝聚胺法主次侧均良好,对该 查:微柱中分别加入谱细胞I、Ⅱ、Ⅲ各50 (0.8%);加入 标本,本室在微柱中仅加入受血者红细胞悬液50 ̄xl,孵育后离 5OILl血浆;37 ̄C孵育15min,离心5min,判读结果。(3)交叉配 心,结果显示阳性,说明次侧凝集是由于受血者自身抗人球蛋 血:主侧微柱加入5O 、0.8%献血者红细胞及50 受血者血 白阳性造成,不影响输血。4例送成都血液中心血站作进一步 浆;次侧微柱加入5O 、0.8%受血者红细胞及501xl献血者血 特殊鉴定并进行疑难配血。因此本人建议临床输血前交叉配 浆;37℃孵育15rain,离心5rain,判读结果 血一定用卡式法,以提高检测灵敏度,避免凝聚胺法对因抗筛 2结果 阳性等原因造成的不合者漏检而引起输血反应。为确保实验 2.1血型鉴定:共7200例,正反定型不一致55例(内科28例、 结果准确可靠,微柱凝胶技术对标本的质量也有严格要求,如 重症医学科11例、妇产科6例、外科10例);Rh(一)l3例。 采集患者标本时未充分抗凝,使血浆中含有小凝块。或因采集 2.2不规则抗体筛查:共2760例,其中阳性69例。 后放置时间过长,被细菌污染等,就有可能导致假阳性。故最好 2.3交叉配血:卡式交叉配血2760例,其中主侧不合而次侧 要求临床科室留取血样必须新鲜,无溶血,并且要充分抗凝等。 良好4例,主侧良好而次侧不合49例,此 例血样凝聚胺法交 特别要注意标本必须离心,时间必须充足,以免血浆中析出的 叉配血主次侧均不凝集。 纤维蛋白丝影响试验结果及离心不彻底时血浆中含纤维蛋白, 3讨论 出现细胞“凝块”,造成假阳性。 微柱凝胶技术作为一项免疫学检测技术,已在欧美等发达 综上所述,微柱凝胶技术是一种安全、灵敏的免疫鉴定技 国家作为常规性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微 术,它把免疫血清学技术与凝胶分子筛选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柱凝胶的微孔过滤作用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作用通过离 简化了操作过程,标本用量极微,并且结果清晰明了,易于判 心技术,利用凝胶微柱层析分子排阻原则,将发生凝集反应的 断。最大限度消除了多方面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准 红细胞阻滞于凝胶之内,而未凝集的单个红细胞则穿过微孔运 确可靠,而且便于保存和查询,对安全用血和提高用血质量有 动至柱底,从而区分有无凝集。微柱凝胶技术血型正定型具有 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并应用。 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易于观察、影响因素少等 参考文献 特点,特别是对抗原性较弱的婴儿红细胞抗原检测更表现出其 [1]邢培清,刘玉振,主编.实用输血检验[J].河南:郑州大学出 优越性。微柱凝胶法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极弱的阳性反应 版社.2001:255. (±),使肉眼不易察觉的凝集明显化。说明微柱凝胶血型鉴定 [2]Langston MM,Procter JL,Cipolone KM.Evaluation of thegel 法的高度敏感性,反定型时,微柱凝胶技术能使红细胞抗原与 system for ABO grouping and D typing[J].Transfusion,1999,39: 极微弱的相应的血型抗体发生阳性反应,说明微柱凝胶抗人球 300~305. 蛋白反应介质能加速和增强凝集反应,且凝集在微柱凝胶孔内 [3]Titlestd K,Georgsen J,Andersen H,et a1.Detection of irregu- larred cell antibodies:mole than 3 years of experience witll a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610200) seltechnique and pooled screening cells[J].Vox Sang,1997,73: 2013年4月17日收稿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