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
[21]申请号200910301600.0
[51]Int.CI.
H01H 9/26 (2006.01)H01H 19/36 (2006.01)H01H 21/42 (2006.01)H01H 13/50 (2006.01)
[43]公开日2009年9月9日[22]申请日2009.04.16[21]申请号200910301600.0
[71]申请人江门市保值久机电有限公司
地址529000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江咀村塘子坑
工业区新厂房3座2号[72]发明人翁良轩
[11]公开号CN 101527208A
[74]专利代理机构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谭志强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54]发明名称
电机式软启动开关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式软启动开关,包括开关盒与盒盖,其中,开关盒底部设有电源进线接线端子、辅助电源出线接线端子和主电源出线接线端子,开关盒顶部设有拨动开关和自复位下压开关,其中,拨动开关的静触点与主接线端子相连,其动触点与电源进线接线端子相连;下压开关的静触点与辅助接线端子相连,其动触点与电源进线接线端子相连。由于采用了机械开关,所使用的器件数量少,因而整体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便于大批量生产和组装,能有效降低成本,同时,对环境温度、电磁干扰和安装空间的适应性较好,寿命长,可长期稳定地工作在大电流启动的用电设备上。
200910301600.0
权 利 要 求 书
第1/2页
1.一种电机式软启动开关,包括开关盒(1)与盒盖(4),其特征在于:开关盒(1)底部设有电源进线接线端子(6)、辅助电源出线接线端子(5)和主电源出线接线端子(7),开关盒(1)顶部设有拨动开关(2)和自复位下压开关(3),其中,拨动开关(2)的静触点(25)与主接线端子(7)相连,其动触点(24)与电源进线接线端子(6)相连;下压开关(3)的静触点(36)与辅助接线端子(5)相连,其动触点(35)与电源进线接线端子(6)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式软启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开关(2)与下压开关(3)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用于在下压状态时保持下压开关(3)所在位置的锁扣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式软启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构包括位于拨动开关(2)上的卡齿(27)和位于下压开关(3)凸台(38)上表面相配合的卡(381),二者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式软启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开关(2)包括与开关盒(1)经转轴(21)铰接的拨动手柄(22),拨动手柄(22)下端连接有弹簧(23),弹簧(23)的另一端与铰接在电源进线接线端子(6)上的翘板式动触点(24)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式软启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3)一端位于拨动开关(2)下表面的沉孔(26)内,另一端套接在翘板式动触点(24)上表面的立柱(24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式软启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开关(3)包括部分
2
200910301600.0权 利 要 求 书 第2/2页
外露在开关盒(1)上方的压杆(34),压杆(34)下端连接有可随压杆上下移动的动触点(35);压杆(34)位于开关盒(1)以内靠近拨动开关的一侧设有凸台(38),凸台(38)下端与开关盒(1)之间通过弹簧(37)弹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式软启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34)内部设有沉孔(342),柱状动触点(35)穿装在沉孔(342)内,其上端套接弹簧(33),弹簧(33)的另一端与限位螺丝(32)相连,限位螺丝(32)的上方设有压杆上盖(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式软启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4)侧面设有用于多个开关组合使用时的快速拼装孔(4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电机式软启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手柄(22)和压杆(34)的上端均设有用于安装联动轴的通孔(221、341)。
3
200910301600.0
说 明 书
电机式软启动开关
第1/3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式软启动开关,特别是一种用于用电设备上防止或降低其产生瞬间过大启动电流的电机式软启动开关。背景技术
在诸如电焊机等大电流启动的用电设备上使用普通电源开关容易导致电网跳闸,或者容易造成开关的触点烧结在一起,损坏设备甚至引发安全事故,为此,人们设计了软启动开关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普遍使用的软启动开关采用电子线路控制,其原理如图1所示,在电源线上串联电阻或诸如PTC类的热敏元件,通过相应的检测延时电路,控制继电器触点的吸合与释放,实现启动电流的功能。由于上述开关需要使用较多的电子元器件,其线路复杂,整体可靠性随之降低,并且,生产该开关的工序复杂,成本较高。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低成本的电机式软启动开关。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机式软启动开关,包括开关盒与盒盖,其中,开关盒底部设有电源进线接线端子、辅助电源出线接线端子和主电源出线接线端子,开关盒顶部设有拨动开关和自复位下压开关,其中,拨动开关的静触点与主接线端子相连,其动触点与电源进线接线端子相连;下压开关的静触点与辅助接线端子相连,其动触点与电源进线接线端子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拨动开关与下压开关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用于在下压状态时保持下压开关所在位置的锁定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机械开关,所使用的器件数量少,因而整体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便于大批量生产和组装,能有效降低成本,同时,对环境温度、电磁干扰和安装空间的适应性较好,寿命长,可长期稳定地工作在大电流启动的用电设备上,尤其适用于目前各种电焊设备。此外,所述锁定机构将本设计的软启动开关为必须先按下下压开关并保持下压状态后才能操作拨动开关,能有效防止误操作,避免损坏设备和开关本身。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4
200910301600.0说 明 书 第2/3页
图1是现有电子式软启动开关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图4,一种电机式软启动开关,包括开关盒1与盒盖4,其中,开关盒1底部设有电源进线接线端子6、辅助电源出线接线端子5和主电源出线接线端子7,开关盒1顶部设有拨动开关2和自复位下压开关3,其中,拨动开关2的静触点25与主接线端子7相连,其动触点24与电源进线接线端子6相连;下压开关3的静触点36与辅助接线端子5相连,其动触点35与电源进线接线端子6相连。同时,所述拨动开关2与下压开关3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用于在下压状态时保持下压开关3所在位置的锁定机构,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位于拨动开关2上的卡齿27和位于下压开关3凸台38上表面的卡口381,二者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辅助电源出线接线端子5与主电源出线接线端子7之间可连接电阻或PTC类热敏元件形成辅助启动电路,操作本设计的软启动开关时,先按下下压开关3后,动触点35与静触点36相接触,辅助启动电路连通,回路中形成较小的启动电流;在保持下压开关3的下压状态时,向左侧扳动拨动开关2并将卡齿27卡入卡口381内,下压开关3即被锁定在下压状态,此时,翘板式动触点24与对应的静触点25相接触,主电路接通,启动过程完成,设备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所述锁定机构将本设计的软启动开关为必须先按下下压开关3并保持下压状态后才能操作拨动开关2,能有效防止误操作,避免损坏设备和开关本身。将卡齿27和卡口381的形状设计为三角形的目的在于,当需要断开开关时,直接扳动拨动开关2就可以同时断开主辅助两组触点,而不必先按下下压开关3再扳动拨动开关2,因而使用时比较方便。当然,所述卡齿27和卡口381的形状也可以是倾斜的U形、四边形或其他形状。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拨动开关2包括与开关盒1经转轴21铰接的拨动手柄22,拨动手柄22下端连接有弹簧23,弹簧23的另一端与铰接在电源进线接线端子6上的翘板式动触点24相连,其中,所述弹簧23一端位于拨动开关2下表面的沉孔26内,另一端套接在翘板式动触点24上表面的立柱241上。利用弹簧的形变产生的推力,具有突变的特点,触点闭合和打开时速度快,从而减少触点电弧,避免触点烧结影响正常断开,整体结构简单可靠。 此外,所述下压开关3包括部分外露在开关盒1上方的压杆34,压杆34下端连接有可随压杆上下移动的动触点35;压杆34位于开关盒1以内靠近拨动开关2的一侧设有凸台38,凸台38下端与开关盒1之间通过弹簧37弹性连接,其中,所述压杆34内部设有沉孔342,柱状动触
5
200910301600.0说 明 书 第3/3页
点35穿装在沉孔342内,其上端套接弹簧33,弹簧33的另一端与限位螺丝32相连,限位螺丝32的上方设有压杆上盖31。弹簧33能自动调节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压力,防止接触不良,压杆上盖31可拆卸,方便调节限位螺丝32以改变弹簧33的长度,保证长期使用时压杆触点的也能可靠接触。
为了在同时使用多个开关时能较为方便地进行安装和管理,所述盒盖4侧面设有用于多个开关组合使用时的快速拼装孔41,此外,所述拨动手柄22和压杆34的上端均设有用于安装联动轴的通孔221、341,实现多个开关组合联动的功能,结构简单可靠。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拨动开关2可以采用杠杆式机构实现触点通断,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6
200910301600.0
说 明 书 附 图
第1/3页
图1
图2
7
200910301600.0说 明 书 附 图 第2/3页
图3
8
200910301600.0说 明 书 附 图 第3/3页
图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