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中的特殊句式
一、【互文】(也可以叫“异义对应”)
主人下马客在船:(译: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来到船上。) 此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主人下马”和“客在船”在文义上互文见义,相互应和、补充。
并非只有主人下马,也不是只有客人在船上,而是主人和客人都下马到了船上。惟其如此,下句“举酒欲饮”才顺理成章。
二、【省略句】
1、初为《霓裳》后《六幺》: 此句为“平行语省略”(王力《汉语诗律学》提法)。诗词中,短语或句子如果是两个并列的部分组成,有时可省略关联词,有时省略主要成分。这句承前省掉“为”。与之相同的还有:“今年欢笑复明年(欢笑)”、“春江花朝秋(江)月夜”。 2、本长安倡女:省略谓语,“本(是)长安倡女”。
3、使快弹数曲:省略“之”,琵琶女,“使(之)快弹数曲”。 4、送客湓浦口:省略“于”,在,“送客(于)湓浦口”。 5、感斯人言:省略“于”,被,“感斯(于)人言”
6、沉吟放拨插弦中:省略“于”,在,“沉吟放拨插(于)弦中”。 7、无标志(或省略了“于”的引进,或主语后用动词表主语被动: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三、【状语后置】
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漂沦:漂泊沦落。江湖:泛指四方各地。“转徙于江湖间”为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江湖间转徙”。全句翻译为“如今漂泊沦落,在各地间流离转徙。 四、【介宾短语后置】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向。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
2、转徙于江湖间:于,在。应为“于江湖间转徙”。 五、【用“被”表被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六、【倒装句】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七、【判断句“……是……”格式,用“是:作判断词】
“是”在文言中表判断,这种情况比较少。先秦中几无,汉以后出现。 1、自言本是京城女。 2、同是天涯沦落人。
八、【谓语的省略(省略句)】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九、【介宾结构后置】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译:曾经向穆、曹两位著名琵琶乐师学艺。
2、转徙于江湖间。——(应为“于江湖间转徙”)译:在江湖上辗转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