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础年级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基础年级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来源:华佗小知识
基础年级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加强学习研究,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性

认真研究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学习领悟《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物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中提出的促进物理科考试实现由“知识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评价转变,促进高中物理育人方式改革。以高考试题特别是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为目标导向,研究高考题重要的是通过对高考题的研究优化教学方略。

以上研究学习通过加强集体备课研讨落实,特别是把讨论新课标的新变化、新要求作为一项重要的备课内容。尤其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更应成为备课的重点。

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

1.认真研究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两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诊断性测试、座谈了解、查卷问调、课内外观察、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

2.高一教学要降低起点、控制习题难度、放慢教学进度,排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切忌有一步到位的教学思想。

3.认真研究初、高中衔接的重要内容。如“力、压强、物体的平衡、变速直线运动、功、功率、机械能、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能量守恒定律”等。

三、教学中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 (一)教学中应重视构建高中物理知识体系

1.新高考中突出考查学生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常常是一个一个孤立的概念和物理量,一个一个孤立的定律和定理,不能形成体系,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因而很难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必须指导学生及时总结整理所学知识,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成为有体系的知识。

2.使学生学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由点到面组织成有体系的知识,这是一种总结、概括的能力,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的重要过程和环节。

(二)教学中应重视强化物理知识与实践情境的关联

1.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上,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科技、实际。要通过多种手段,多条渠道,选取贴近学生的事例,提供多种信息,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学,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用常见的生活器具做实验,缩短物理学习与日常生活之问的距离。

(三)教学中应重视对理想模型的建构和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及时向学生强调基本物理模型建立的过程和条件,并且在具体应用解决物理问题时,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题设条件,从物理规律出发,通过分析、综合、类比等,突出对所要研究问题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略去非本质的次要因素,使思维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构造出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然后应用掌握的相关知识予以解决。

(四)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丰富学生的思维品质 1.课堂教学中学生听的津津有味,但可课后练习时,有的学生却手足无措,毫无思路。究其原因是学生缺少自己分析、理解、消化的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构成一个探究性的、开放性的教学格局,更要注重知识的形成和获取的过程教学。

附:基础年级教学进度计划

年 级 教 材 期中进度 期末进度 高一 普通高中教科书《物必修第一册《前必修第一册和第理》(人教版) 三章》 二册第5章 必修三全册及选择性必修一前三章 高二 普通高中教科书《物必修三:第十章

理》(人教版) 至第十二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