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暨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延安大学)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专业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码:030505)
(试  行)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贯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党对高校领导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24号)和《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教思政厅[2006]2号)精神,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参照教育部关于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指导意见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方案,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延安大学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高尚、工作方法得当,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优良的学风和团结敬业的从事一线学生辅导员工作的管理干部。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具有较深厚的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或学生教育管理的基础理论;
3.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管理工作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教育和管理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学生工作和管理能力。
1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拟开设以下五个方向: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3.传统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5.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三、学制与学分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半,其中,课程学习1年半,论文写作不少于1个学期。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须在规定的期限内修满34学分,其中课程学分30学分,一般以18课时为1学分,教学、科研、社会实践2学分,发表学术论文2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为学位授权点监督、指导下的导师负责制。新生入学一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导师根据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培养计划。导师应由责任心强、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学生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导师担任,尽可能制定出个性化培养方案,并在研究生的理论学习、论文选题、论文写作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2.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以自学、研究为主,讨论、辅导、讲授为辅,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研究能力;要以课题研究带动学生的专业学习,每学一门课都必须结合实际写一篇论文,以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3.注重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在基地学习期间需兼任短期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论文选题与写作等方面需以探讨学生工作实际问题为主。
4.研究生的德育及思想品德教育由研究生领导小组和导师共同负责。
五、成绩考核
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具体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选修课4个课程群:
1.学位课:学位课为必修课。本专业的所有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学位课程的学习,并保证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英语成绩不低于60
2
分)。
学位课程须经过考试,考试方式为笔试、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两种。 2.选修课。选修课程考核成绩合格(60分以上),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3.其他培养环节要求公开发表论文至少1篇,获2学分。 六、开题报告
研究生修满30个学分后,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写出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写出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须经开题报告会讨论通过,此项工作在第四学期进行。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选题的来源、选题的依据。 2.选题的目的、意义、应用前景。 3.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4.论文设计方案(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研究方法或资料收集方法、统计处理的方法等)、实施计划进度及预期结果。
5.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及解决措施。 七、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位论文工作安排在第二学年,其工作程序包括论文开题、实习、调查研究、撰写和答辩。
2.论文撰写。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完成,并在答辩前两个月交导师审定。研究生提交的学位论文应在3万字以上,且必须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或提出新的方法,或用已有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须达到应有的学术水平或社会经济效益。
3.论文评阅。学位论文须有两名本学科方面的专家评审。
4.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完成后交由答辩委员会组织评审和答辩。通过答辩后,需提交校硕士评定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取得法学硕士学位。
八、教学实践
研究生一般应适当地参加导师的研究课题,必须参加2次以上学术讲座,并在本学科内至少做1次学术汇报活动,计1学分;参加社会实践并兼职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计1学分。
3
九、课程设置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英语 学位公共课 科学社会主义 12学分 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 毛、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 学位基础课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8学分 高校辅导员工作概论 当代社会问题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有效性研究 学位方向课 中国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研究 8学分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 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大学文化研究 选修课 (任选两门) 2学分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延安精神专题研究 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其它环节 4学分  科学研究 社会实践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54 54 54 54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开课学期 2 2 2 2 1 1 2 2 2 2 2 2 3 3 3 3 3 1 1 3 2学分 2学分 开课单位 外语学院 学院 学院 马列学院 马列学院 学院 学院 马列学院 学院 学院 马列学院 马列学院 马列学院 马列学院 马列学院 教科学院 学院 马列学院 学院 教科学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