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内心想法,在枯燥乏味的氛围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兴趣逐渐丧失,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师生关系并不和谐,教学质量普遍偏低。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习科目,也是难点科目,而在这一阶段,学生能否学好数学,形成必备的数学学习能力,就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学习与发展。故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能将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重视起来。数学的难度除了其抽象性之外,还来自于其综合性和连贯性,其不同知识之间往往会彼此相互连接,在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解答时,学生往往也需要能使用多个数学知识点才能完成。所以若想实现学生对综合题目的解答与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帮助其构建数学知识网络体系。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以综合和直观展现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突破这一点。

一、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新课讲解中

小学数学新课讲解中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显著提高新课讲解效果。其中在课堂上通过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与其一起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自然地引出要讲解的新知识,或借助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新课中的重点知识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新课,给其带来耳目一新的听课体验,激发其听课的热情,因此,新课讲解中应注重思维导图的巧妙应用,既可以在黑板上绘制相关的思维导图,也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同时,为学生简单介绍思维导图中的内容,明确哪些是重点知识,

哪些知识间的关系需要搞清楚弄明白,避免其走进理解的误区,而后根据思维导图中的脉络开展新课教学,使学生在听课中胸有成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与目的性,顺利、高效完成新课教学目标。

二、在合作中培养逻辑思维,促进教学双边发展

数学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主动思考,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让学生树立起合作意识,互相帮助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开展鼓励式评价,积极为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在与新知识碰撞的同时,让思维导图作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工具,方便师生找到更好的知识拓展以及学习情境构建的基础条件。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将思维导图作为重要的学习工具,在完善教学计划以及制定学习目标时,利用思维导图促进教学的双边发展。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运用思维导图制作课件,在合作中找到学生缺失的部分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结合现实情况来看,小学院校为更好地响应新课程教育标准改革,都加快了教学频率和教学强度,这就让学生背负起了相当沉重的学业负担。从任职教师的角度出发,如何在相对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就成了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教学要求,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充分展现数学课堂的参与性,大大增强了教学课堂的高效性。

对于常规的思想转化教学工作开展,从根本上注重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应用,尽可能降

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以“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为例,规则的正方体体积求解十分容易,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规则图形和物体占据主导,学生将如何应用数学理论知识求解实际数学问题呢?首先,没有直接可用的数学公式进行计算,此时,需要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应用思维转化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教师提出计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体积问题,使学生发散思维,主动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回顾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长方体相关知识点,继而让学生展开小组间的分类讨论。随着小组内的讨论学习,学生提出可以将势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将溢出的水转移至规则的容器内,随着测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就可得到不规则石头的体积。以此为基准,学生应用发散式思维,提出更多可行性建议,最终转化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点内容。

四、利用思维导图推动学生开展反思性学习培训感受。

学生在做一些习题时,通常不容易探寻每个练习题中间的相互关系。在这类状况下,教师就可以将思维导图教学方式运用于练习题课堂教学之中,协助学生迅速的寻找解题思路。举个事例而言,教师们在解读练习题以前,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例举有关的实例,并将教师所要解读的知识内容融进到在其中,把有关的知识点相互连接。这一全过程是推动学生开展整理的一个全过程,也是推动学生开展思考的全过程,学生在历经深层次的剖析以后,就可以迅速的寻找到在其中的回答。根据这样的方法,不但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中间的沟通交流,并且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所进行的思维导图的内容,从而发觉本身针对知识的把握所存有的一系列的难题。此外,教师还应提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可以自立自强的进行思维导图的制做,并学好利用思维导图开展相对的剖析,全方位推动学生的解题思路及其思考工作能力的提升。

五、根据学习状况,加强自身投入

早期的模仿只是为学生思维导图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重视早期模仿的重要性,度过了这段时期后,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加强思维导图的投入力度。思维导图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不断的积累记忆,因为数学的教学比较抽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所以对于这项学习很多学生的能力高低不同。教师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时间,对于所布置的思维导图内容也要有些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学生的信心,使他们经过长期的磨合,真正适应这项学习的方式。只有长时间的磨练,才能为思维导图的构建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为学生寻求更好的学习方法。

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前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地认识到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价值。因此,要求数学教师积极应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全方位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环节中,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艳.例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上旬),2014(12):294-295.

[2]王月琴.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开发的思考[J].决策探索,2014(20):103.

[3]孙彦彩.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9(11):66-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