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现代书法”的当代思考

对“现代书法”的当代思考

来源:华佗小知识
21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10年第8期总第l17期 HUNDRED SCH00LS IN ARTS 口 文章编号:1003—9104(2010)08—0021—02 对“ 现代书法"的当代思考 郑必厚 (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19) 摘 要:产生于上世纪8O年代初的“现代书法”,是有别于具有5000年历史传统书法 的新模式,不管是思想观念、创作式样和审美个性,都有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进入新世纪 以来,其发展势头明显归于“理性”,对它的发轫产生、生存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 走向作学术的分析和探讨,不仅对“现代书法”的成长有益,对整个书坛向深度发展也有相 当大的学术价值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书法艺术;现代书法;书法创作;书法创新;规律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A Contemporary Reflection upon’’Modern Calligraphy¨ ZHENG Bi—hou “现代书法”,是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书法领域 的新概念,是相对于5000年书法传统概念下的全新 的书法样式。这不是现代书法人的创造,它的创作形 文的意境与书写的汉字形象相一致,并作为重要的表 现对象和目的,如将“舞”、唐诗“轻舟已过万重山”等 具象的表现出来,这一类形式的探索显然缺少书法的 式、思想理念以及称谓等都受到日本书法的影响,同 时也和西方审美思想的“输入”有着很大的关联。对 其诞生、发展和逐渐归于理性的发展历程作学术分 析、研究、探索和梳理,不仅对“现代书法”的发展大 有裨益,对当今书坛向纵深发展也有相当的借鉴和创 新价值。 一意蕴和深度,这一探索在20世纪80年代初比较流 行,但很快就退出了书坛;二是“少字派”。创作的作 品一般字数较少,强调汉字的视觉、空间感受和墨色 变化所带来的审美效果,如“空…‘寂…‘崩坏”等,不 强调“写”的创作过程和汉字字形的审美,更关注汉 字所表达的视觉效果和蕴含的字意,不同程度的运用 西方美学的构成、色彩等思想,将传统书法的品读转 换为观看;三是“符号派”,就是将汉字拆开或用类似 、“现代书法”的发展历程 “现代书法”的概念看似很模糊,其实还是很容 易理解的,是不同于以传统书法的“写”为主要创作 手段和理念的创作模式。 汉字的符号作为艺术语言和表达对象,给人产生生涩 感和神秘感,接近于西方的抽象艺术;四是“学院 派”。利用拼贴、装饰、文字说明等手段进行创作,将 传统书法创作的书写改变为制作,改变了书法的时间 特性。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书法主义…‘书法组合” “抽象书法”等等,这些“现代书法”流派,共同形成了 “现代书法”主要经历了发轫、发展、鼎盛以及到 目前归于理性思考等几个阶段。从时间上来看主要 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活跃于80年代末和90年 代,进人2l世纪基本处于理性回归阶段;从形式上来 看,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一是“画书”。这是现代书 法的“初级阶段”,是将书法汉字所包含的字意和诗 现代书法的探索之风,成为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书坛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者简介:郑必厚(1963一 ),男,汉,江苏南京人,国家二级美术师,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文艺家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 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研究方向:美术学。 口 郑必厚对“现代书法”的当代思考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二、“现代书法”发展现状 当下“现代书法”的发展现状如何呢?我们不妨 作一个简要地阐述。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 书坛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看来是回归传统为 其总趋势。这应该说是书坛成熟、向纵深发展的标 志,特别是“现代书法 探索的理性状态,是对30年 来书法发展的“冷思考”,对中国书法的再次繁荣做 了“思想”的准备。但是,事物总有其两面性,在这样 的状态下,从另外一个层面扼杀了中国书法的探索和 创新的积极性,对“现代书法”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 响。 显然,“现代书法”的探索精神和创作现状和90 年代之前相比明显归于“沉寂”,不管是“现代书法” 的思想建设、创新精神、创作队伍,还是风格流派等都 明显的不振和冷落,这是非常令人可惜和担忧的,这 不但不利于“现代书法”的发展和提高,也对主流书 法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为主流书 法的发展不仅需要“现代”的因素,更需要“现代书 法”作为一种参照。因此,我们认为目前不仅是“现 代书法”的沉寂期也是整个书坛“思考期”,这个阶段 对于整体书法的发展是需要的,但是时间不可太长, 在这个时期如果书坛不能产生新的创作思想和创作 成果,那就是一种倒退。 造成当下现代书法不振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 为主要有两个:一是肇端于20世纪80年代,盛行于 90年代的“现代书法”从一开始就缺少方向感,盲目 大于理性,被一种狂热的情绪所掌控;二是缺少一种 “现代书法”的理论支撑。“现代书法”从模仿日本书 法开始,天生就缺少一种本土文化土壤的滋养和培 育,就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近30年的“现代书法” 发展几乎没有产生一个使人信服、自成体系,又有深 度的“现代书法”形式和理论体系,因此,这就决定它 不可能走到更远。 三、“现代书法”的发展未来 30年来,“现代书法”的探索精神是可贵的,所取 得的成绩也是值得肯定的,前途也是非常光明的,不 过要得到稳步的发展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端正学术观点,摆正创作探索态度。 作为现代书法的探索者和创作者,必须清楚的认 识到“现代书法”和传统书法相比绝不是主流,是一 种创新和探索,这一特性就明确的告诉我们它只是一 种新的样式,是书法艺术存在的补充。认清这一点非 常重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端正学术观点,摆正书法 创作探索态度,才能真正创作出有别于传统书法样式 22 和精神的“现代书法”。显然,这一点是目前从事“现 代书法”创作和探索的人难以正视的。相反的是,很 多“现代书法”作者总以为“现代书法”的创作才是真 正的创新,是当代书法的代表,更是中国书法发展的 未来,显然这是非常不正确的,不利于“现代书法”的 成长和发展。“现代书法”被社会的广泛承认,不仅 仅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更在于它缺少相对应的文化背 景和文化内涵,更是一种审美积淀的薄弱和背叛,因 此,在目前的文化状态下它一定不会被绝大多数社会 群体所接受,处于社会的补充和边缘地位。 二是“现代书法”必须强化“汉字”的抽象性,如 果走向“具象”一定是一种倒退和浅薄。 书法存在的价值以及悠久的传统历史主要取决 于它的抽象性,如果缺少这一点而走向具象它就会被 绘画所取代,这就失去了书法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上 世纪80年代作为“绘画性”书法探索的失败,就是 “绘画性”代替“抽象性”的结果。 三是去“美术性”。 这里所说的“美术”是指工艺、装饰、装置、拼贴、 构成、色彩等西方审美思想运用于书法的创作之中。 因为书法区别于美术就是要排除一切制作而强调 “写”的意味,如果强调“美术性”就失去了“写”的特 质,而失去了书法存在的最本质的个性和价值。 当/4-书坛,“现代书法”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和热 闹,归于理悱,我觉得这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更有利于 “现代书法”的思考和发展。中国书法是在5000年 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朵奇葩,只要中 华文化存在,中国书法就不会中断。然而,随着科学 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文化的空前交融,书法的现代追 求一定是随着文化的融合而改变,因此“现代书法” 一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精典・序[C].石家庄:河北教 育出版社,1996.6. [2]梁漱溟(著),黄克剑、王欣(编).东西文化及其哲学[A]. 梁漱溟集[c].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3]陈代星著.中国书法批评史略[M].成都:巴蜀书社,1998. [4]陈方既、杨祖武.书法美辨析[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0. [5]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编.国际书坛文集[c].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6]胡靖方.被忽略的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J].读书,总第 421期。 [7][俄]康定斯基(著),李政文、魏大海(译).论艺术中的精 神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