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卷第五期 2015年5月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Vo1.3O No.5 May.2015 J0URNAI 0FCItlIXIONGNORMALI 口 ERSITY 彝文书法创作表现方法探析 杨正发 (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彝文书法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具有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率意表现 的特点。传统彝文书法主要有抄本手书、竹木简牍、金石铭刻、甲骨、兽皮等表现形式,字体具有鲜明的地方 差别和文化创意性。彝文书法与汉字书法都源于实用文字的书写,有着相似的表现形式。探究彝文书法创作表 现方法,就是要让它在当代艺术发展长河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与传承,繁荣和发展彝族文化艺术。 关键词:彝文书法;表现形式;比较;表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J292.14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406(2015)05—0101—05 彝文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彝族有史以来一 直使用的文字,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是 我国民族古老文字中较古老的文字之一。由这 种古老文字所记载和传承的,是迄今已经发掘、 收集、整理的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文献。随着 这些年来对这些彝文文献典籍的研究梳理,彝 文书法艺术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然而, 当前对彝文书法究竟该如何发展,学界尚没有 达成一致的共识,对彝文书法的艺术表现与创 新问题,各地也还在摸索之中。本文就彝文书 法的艺术创作表现方法问题,结合实践作一些 分析探讨。 彝文书法及其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彝族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 彝文书法也被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受到学界的重 视。究竟彝文有没有书法,或者说古彝文文献 资料算不算书法,也颇多争议。对于这个问题, 按照邱振中先生的观点,“任何一种文字,在使 用的过程中,人们都会逐渐产生出将文字加以 美化的要求,渐渐地,书写便有了各种细心的 修饰,年深月久,修饰的技巧积累到一定程度, 经过修饰的文字便与日常使用的文字有了明显 的区别。这种着意书写的文字,便是所谓的 ‘书法’。”Ell(P217)从这一点可以说明,彝族文字 一宗教、哲学、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和医学病理等 的过程中,以及大众学习者手抄学习的过程中, 也会逐渐产生从开始的语言文字形式转向日常 、着意书写和修饰的视觉艺术文字形式。这种着 意书写的文字,就是今天所能见到的各类彝文 文献典籍、金石铭刻、竹木简牍、甲骨兽皮等文 献资料上的字体,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彝文书法。 由此,可以作这样的界定:彝文书法,是一 种以彝族文字为基础,主要由文字的创造、规 范和使用者毕摩以及大众学习者书写的,多见 于彝族古文献典籍、金石铭刻、竹木简牍等载 体,并在彝族地区广泛流传的字体。伴随着彝 文字的产生、发展与演变,彝文书法的发展也 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们具有独特鲜明的特点。 是内容的丰富性。“通过彝族典籍《物始 纪略》、《彝族刨世志》、《阿细的先基》、《西南 彝志》等的文献材料可以证明,彝族与汉族一 样,是一个自古以来就重血统、善史志、修家 谱、记传承的民族。”_2 J(P122)正因为彝族善史志、 一在被毕摩创造、规范和用于记录彝族社会历史、 记传承,才产生了一部部世代相传的彝文文献 典籍和数以千计的彝文碑刻,它们既是彝族社 会的历史演变、风土人情、伦理道德、宗教、艺 术、民间口传文学的文明史,也是由主要传承 者毕摩以彝族文字亦或彝文书法记录传承的书 法艺术发展史。在中国书法史上,还没有出现 像彝文书法这样如此之多的鸿篇巨制的书法长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彝族文化产业中彝文书法发展应用研究”,项目编 号:2012Y135。 收稿日期:2015—04—15 作者简介:杨正发(1968一),男,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书法篆刻、 中国画创作。 ・101・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卷,如《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宇宙人文 论》等无数的手抄本典籍,以及彝区各地数量 之多的叙述家谱、家支、历史事件和人物、宗教 信仰及祭祀活动、民风民俗等的彝文碑刻。以 书法艺术形式表现如此丰富而广泛的内容,在 书法史上可见一斑。 二是风格多样性。“现存的彝文可以分为云 南型、贵州型、四川型、广西型。从彝文的字形 来看:云南彝文多用毛笔书写,笔画较多,婉转 波折,笔锋明显。贵州彝文多用毛笔书写,笔画 较多,字形圆润,略为倾斜。四川彝文多用竹笔 书写,遒劲方直,字形明晰。广西彝文和贵州彝 文基本一致。”[ ](聊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彝 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孕育了彝文文字的发展形 态,而不同彝文字体风格的产生,取决于创作 或书写者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当前,在川、滇、 黔、桂四省的彝族聚居区,发掘和收集了大量 的彝文献典籍和金石铭文等,这些书写文献和 镌刻铭文的彝文书法,颇具典型的地方风格。 如贵州水西彝文文献中的字体书法,书法笔锋 明显,波折起伏,顿挫婉转而刚劲有力,“有人 为该地区的字书风格作了高度概括:‘横不平, 竖不直,弯弯扭扭,曲线美。”I【 ”如《宇宙 人文论》之字体书法,用笔丰富多彩,笔势劲 健,风貌简古,有如明代宋克之章草神韵。又 如,川、滇大小凉山彝文纸书文献的字体书法, 多以竹笔书写,书法字体粗壮圆润,少笔锋,收 藏于凉山州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的吉木家支彝 文文献的字体最具代表性,书法字体浓淡墨相 间,象形写意意趣浓厚,较好地体现了古彝文 字的原始特点。 三是表现的率意性。当一种书法艺术与一 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历史息息相关的时候,书法 艺术所体现的“道”与“技”双重性的契合就 趋于协调。当这些日常着意书写的文字被书写 者倾注了美感意识和书写技巧时,彝文书法的 艺术自觉与作书者真实情感和率意表现也就成 了一种必然。当面对这些彝族先民们日常书写 的“书法”时,会被作品中体现出的质朴、亲 和、直率的民族性格和流露的真情实感所震慑。 正是这种肩负着民族历史责任的情感体现,它 才统摄着毕摩和彝族社会中许多有识之人用发 展中的彝文字体以布局谋篇的谋略,不断地适 应书法多种材料技法的应用,相对于书法“技” 的价值来说,或妍或丑、或正或奇,以书法形式 记录的过程进行更为重要。那些结字用笔的笔 力墨线的淋漓挥洒,那些笔形字态的象形与表 意朴拙自然的韵味,无不体现着彝文书法的率 意与本真精神。 ・102・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2015年第5期 二、传统彝文书法的表现形式 (一)抄本形式的彝文书法 在彝文文献中,以纸本手书抄写的文献可 能为最多。由这类文献书写的彝文书法,也因 纸材料和毛笔、竹笔等工具材料表现的可塑性, 书法艺术风格也十分独特。从各地发掘的现有 实物看,表现内容大多以历史、宗教、文化习 俗、天文地理、病理医学等为主,这是彝文书法 承载的文化历史价值。与汉字书法一样,从甲 骨文、金文、小篆这些发掘的实物来看,在其书 法艺术价值的后面,更大的是潜在的文化历史 价值的效应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汉字书法 艺术的发展演变是时代发展和政权更替作推助, 而彝文书法则在彝族社会中自我分化发展。所 以,抄本形式的彝文书法不可避免地受到地方 封闭性的影响,这些手书的抄本彝文书法,也 就具有了地方特征,如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 的抄本彝文书法,就具有各自的特点。 (二)竹木简牍形式的彝文书法 这类形式的彝文书法,是把一块块竹、木 片用麻绳串联成卷,再在上面书写相关内容的 书法,这与汉字书法的竹木简牍是一致的。这 种形式的彝文书法,由于纸张的匮乏,毕摩或 大众学习者们书写时,也是用竹、木、羽毛等书 写工具书于竹、木片之上。这类书法,也明显带 有手书的特征,随竹、木片直行书写,与汉代竹 简木牍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收藏于凉山彝 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的书写于清代的彝文竹简 《勒俄阿莫》、《苏尼源流》,收藏于西南民族大学 彝文文献中心的毕摩经书《祭祀经》等。这种形 式的彝文书法,各地都藏有数量不等的、字体风 格也有着地方的区别,书写目的则具有一致性。 (三)金石铭刻形式的彝文书法 这类形式的彝文书法,主要表现为摩崖、 碑刻、甲骨、印玺等形制材料上。尤其以碑刻为 最多。云南武定、元谋等地,贵州毕节、大方、 纳雍等和广西、四川等地均有发现,是继抄本 形式彝文书法之后又一种有着丰富的表现内容 及形式的彝文书法。这种形式的彝文书法字体 更显饱满粗阔和有力,笔画沉着雄健,如《罗 婺贤代碑》摩崖镌字骨力雄强,饱满丰润。贵 州和广西的金石铭刻形式的彝文字形则状如章 草,呈现出笔锋明显,顿挫笔突出,弯直相间、 平直并用。字体清晰流畅,笔锋刚劲有力,顿挫 明显,行文从左至左直书。如《大渡河建石桥 记》、《拦龙桥碑记》等金石铭刻,就充分体现 了这种表现形式的特点。 (四)其他形式的彝文书法 这种形式主要包括骨质、兽皮、旗帜等载 杨正发:彝文书法创作表现95-法探析 体的彝文书法。其书法因工具材料使用的不同, 字体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刻制于动物的肋骨、 股骨、肩胛骨、头盖骨等骨头上的骨刻文字,字 体线条犀利,棱角分明,书写随形。而骨简则依 据骨片长短成行书写,字体风格也因各地而异, 形式风格和章法与汉代竹木简牍相似。书于兽 皮之上的皮书,字体线条饱满圆润,直书成行, 字体大小参差,字体书写特点也有地方差别。 三、彝文书法与汉字书法表现方法比较 据许多彝学专家推断,彝文产生已有数千 年历史,并与汉字在远古的时代有着渊源。学 者陈英、余宏模等人就认为“彝汉同源”,本文 持此观点。并认为,在汉字从早期记事的实用 需要一步步走向艺术表现的过程中,彝文也在 实用需要的书写过程中完成着书法美的形式意 味和演变。 (一)彝文书法与汉字书法都源于实用 文字的书写 早期汉字的实用书写之甲骨文、金文书法, 源于人们的日常实用性书写。彝文文字作为中 国早期文字的衍生形式,也是而且一直都是以 实用性的需要用于记录彝族社会历史变迁和文 化传承。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卷帙浩繁的彝文古 籍文献,正是彝族先民们El常书写的产物。正 如中国汉字书法最伟大的作品王羲之《兰亭 序》、《丧乱帖》,颜真卿《祭侄文稿》都是日常 书写的产物一样,彝文《物始纪略》《西南彝 志》、《宇宙人文论》等作品也都始于日常书写。 这种并非为欣赏的目的而创作的作品,能够最 大限度地保留作者书写时精神活动的轨迹。“一 种与日常书写关系如此密切的书法,在某种意 义上,已经与‘书面语言的美化’分道扬镳。 人们使用这种文字,即介入书法活动,而这种 书法所挟带的种种观念、感觉,已经通过人们 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渗透在他的灵魂中。”_1 J(蹦 所以,不论是汉字书法还是彝文书法,这种日 常实用书写所遗留下来的数以万计的书法作品, 既是一个时代的字迹,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兴 衰沉浮,又是一个人随手书写时的文化气质、 性格和命运的内心生活写照,以及这些字迹后 面所蕴含的美感意识和书写技巧。 (二)彝文书法与汉字书法都有着相同 或相似的表现形式 从传世的书法作品来看,彝文书法与汉字 书法都从远古走来,从相同的文字中蜕变而走 向艺术审美。甲骨形式的汉字书法和彝文书法, 以刻画坚韧犀利的线条和行款形式浑朴天然。 金石铭刻形式的汉字书法和彝文书法,都以凿 刻或铸造的圆浑刚劲的书法字体尽显彝汉文字 的鬼斧神工之魅力。纸本手书的彝文书法和汉 字书法,则以线条、结体、章法的多样变化来创 作表现出具有民族文化底蕴与审美内涵的书法 作品。竹木简牍的彝文与汉字书法,则更是表 现形式相同、表现手法相似。彝文书法与汉字 书法这些相同或相似的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 可以说明,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是同源同根的, 各民族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也在社会历史发展中 相互影响。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只不过这种 文化交流与渗透力度或强烈或微弱,或直接或 间接而已。 (三)彝文书法实用化发展,汉字书法 开放性发展 中国早期文字产生后,汉字书法从早期为 宗教、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实用性书写逐渐转向 实用化与艺术化并行发展,而后则高度艺术化, 特别是书法发展至汉魏六朝,篆、隶、楷、行、 草诸体完备,各文人书家相继涉足书法艺术创 作研究领域,使汉字书法完成了从生产生活实 用向艺术审美表现的“技”、“艺”、“道”的境 界追求,并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精彩绝伦 的书法艺术作品。自始至终,汉字书法书法都 有各朝代的国家政权为其护佑,使其不断随着 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萌生新的艺术表现观念意 识,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书风,如有学者总结 的商周尚象、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 元明尚态等的时代总体风貌。 彝文书法似乎在漫长的岁月中未有惊人之 突破,然而平缓的进程可能正孕育着更加有序、 有质、有规律的发展。它没有像汉字书法一样 有着国家政权为其护佑,但却在封闭的彝族社 会内部以一种民族自身的凝聚力和文化嬗变的 态势,融入了彝族人民的文化心理、智慧和彝 族人的文化血统、文化气质,实现了书法的传 承与延续。基于实用化的功能,记录和传承彝 族文化、艺术、宗教、天文地理、历法星占、病 理医药等,使彝文书法演绎了一部高度实用化 的艺术发展史。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因地方经 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彝文书法也表 现出了不同的地方风格和表现手法,并在很长 一段时间范围内完成了各地方性书体的发展 演变。 四、当代彝文书法创作表现方法 彝文书法在当代受到人们的重视,是这个 时代民族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结果。作为体现 彝族人的文化气质,彝族人的审美观念的彝文 书法,在过去彝族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一直默 ・103・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o15年第5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默无闻地在彝区发展着而不鲜为人知。在当今 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浪潮中,彝文书法凸显了 它的璀璨光芒,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民族 艺术的创作表现研究阵营中,充实和壮大了彝 文书法创作发展的人才队伍,也逐渐使彝文书 法走向学术争鸣,与时代同步的发展高度。就 当前彝文书法创作的发展形势而言,可以谋求 以下一些创作表现方法,促进彝文书法健康、 有序地发展。 (一)上溯下探,学古通今 书法艺术创作是一种精微的艺术活动,需 要调动主体的对于“技”、 “艺”的把握之 “道”。而这种由“技”而“艺”乃至“道”的 获得,是要经过长期的刻苦磨炼和在磨合中达 到一种默契,才能在创作表现出来。彝文书法 创作的技、艺的获得,也有一个长期的学养积 累过程,与汉字书法一样,需要不断地向古人 学习,以求取广博。 一是学习传统彝文书法中彝文的纯正书写 意味。现在,有人在这一领域也总结出了一些 书写规律,如学者马锦卫把彝文的书写结构分 为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 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交叉结构七种形 式,便于学书者从结体上认知规律。而有学者 又将彝文书写顺序分为:先主后附、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中间后上下、先外 围后里边、先两边后中间,先上下后中间等行 笔顺序,使书学者能把握书写要领正确书写。 二是精研传统经典的彝文书法碑帖。彝文书法 经典作品繁多,可以以现有规范彝文为基础, 做好书写基本功,再在此基础上以各地区的彝 文书法字体风格的作品为切入点去学习研究, 就像汉字书法由近及远、溯本求源地学习一样。 三是要选择合适的学习范本。可供我们学习参 考的彝文书法范本很多,可依据地方风格分类 学习,如《宇宙源流》、《镌字风氏碑》、《水西 大渡河建石桥碑记》、《千岁衢碑记》,以及抄本 手书和木刻本的诸多文献,都是极佳的学习 范本。 (二)融入汉字书法表现方法与技巧 第一,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借用汉字书法 丰富灵活的形式。汉字书法的格式,有中堂、直 幅、横披、扇面、手卷、信札、对联、通景屏等 多种形式,而古彝文书法的章法结构大多是遵 循每行字从上到下每幅字从左到右的直行书写 特点。彝文书法创作可以灵活采用汉字书法的 这些格式进行创作,使其能够适应现代人共识 的书法作品形式,让人们便捷地接受广泛地 宣传。 ・104・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2015年第5期 第二,从表现内容上,也可以像汉字书法 一样,把彝族文化中精辟的文萃选择性加以表 现,一来宣传彝族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彝族 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把汉文化中的经典要 义以彝文书法的审美形式创新性表现出来,实 现彝、汉文化艺术的互动交流。 第三,从艺术表现载体和工具材料上,彝 文书法也可以作创新尝试。传统彝文书法载体 主要是纸、金石铭刻、木刻,还有部分甲骨、兽 皮等载体,书写工具也大多是竹、木、羽毛、毛 笔等。现在大多也像汉字书法一样用毛笔书写。 书写工具和材料的改变,会对传统彝文书法字 体的既有形式意味形成挑战,这就需要创作者 审时度势,以严谨求实的艺术创作态度去提炼 和加工古彝文书法的现代表现性,充分吸纳汉 字书法艺术对书写工具和材料的适应性,去丰 富和完善彝文书法的艺术创作。 第四,从彝文书体规范上,也可以借鉴汉 字书法的创作经验。汉字书法有篆、隶、楷、 行、草诸体之分,有金文、秦篆、汉隶、魏碑、 唐楷之青史美誉,佳作连连。古彝文文字及书 法发展数千年,没有像汉字书法那样有楷、隶、 行、草、篆之分,无论是金石铭刻和手抄卷册的 书法,多以“正体字”为主,且书写的地方差 异大。但凭借当前这些大好形势,也可以借鉴 汉字书法的书体发展经验加以探索和尝试,创 作出有新面貌的书法艺术作品。如近几年来创 作中涌现的“楷、行、隶、草”等书体的创作 不断崭露头角,就是一个例证。 (三)实用性和艺术性双轨式发展 历史上的彝文书法经历了源自文字和源自 书写的高度实用化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 中,彝文书法发挥了它传承文字、记录历史的 实用功能,完成了古彝文书写的规范与美的形 式意味的界定,使彝文书法在字体构成和构形 方面凸显了彝族人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 服自然中的文化创意性。相对于彝文书法而言, 汉字书法则紧随历史发展与文化演进,从开始 的源自书写的实用性,完成了从萌生期到鼎盛 期、再到实用与艺术化发展的过渡期,最后走 向了一种艺术的全面自觉,使汉字书法艺术成 为中国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符码。 有鉴于此,当前彝文书法创作,首先就应 当让它从实用化的高度自律中走出来,用艺术 化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意识及手法创新发展彝文 书法的艺术表现功能,基于彝文书法原有的表 现手法,推陈出新,融入当代人的审美观念,把 当代人的文化心理、艺术气质和精神意向融会 其中,使彝文书法与时代发展同步。其次,用艺 杨正发:彝文书法创作表现方法探析 术化发展的眼光去提升实用性的表现领域,提 高彝文书法在生产生活中丰富民族文化生活、 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的职能。 彝文书法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探求彝 文书法创作表现方法,能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 彝文书法那种独特的民族精神气象,那种富有 神秘意味的书法艺术表现形式,激励更多的有 识之士关心、关注和参与到这项民族艺术的传 承发展中,让它在时代艺术发展长河中,获得 更好的发展与传承,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彝 区,繁荣和发展彝族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 [1]邱振中.神居何所:从书法史到书法 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o05. [2]马锦卫.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3]朱崇先.彝文古籍整理与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陈兰) An Analysis of the Calligraphy Expression Method of the Yi Characters YANG Zhengfa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Chuxiong,675000,Yunnan Province) Abstract:Yi scripts calligraphy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Yi Nationality people wisdom through the develop— ment of thousands of years,and has many traits,such as rich contents,different styles and creative expres- sions.The expression styles of traditional calligraphy include mainly manuscripts calligraphy,bamboo slip, stone inscription,oracle,hide and other forms,and its font has distinctive local difference and cultural crea— tivity.Yi scripts calligraphy,the same as Chinese calligraphy,is derived from the practical writing of charac— ters,and has the sanle or similar expression style,and has been developed along highly practical path SO fr.a The aim to analysis to expression method on producing of Yi Scripts Calligraphy is to make it getting better de— 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and to boom and develop finally the culture and art of Yi Nationality in the long iver of contemporary art development.r Key words:Yi scripts calligraphy;expression style;comparison;expression method ・ (上接第89页) A Study on Local College Freshmen’S Autonomous English Learning Ability ——Tal【iIIg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8S An Example WANG Yufen.ZHANG Xinmin&LI Shaofang (School ofForeign Languages,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Chuxiong,675000,Yunuan Province) Abstract: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a major problem faced by the university ed— ucation,the key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merous Loc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hich needs to improve freshmen’S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This paper,by means of a question- naire survey and an interview,studies on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the 150 college fresh- men from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by encoding the result of the questionnaire to analyze the data of T test. The survey shows that autonomous ability of the local college freshmen is too poor:the low learning motivations and poor learning strategies,which greatly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the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the local college freshmen. Key words:local college;freshman;autonomous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ability ・105・ 楚tctt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