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练习册物理八年级上册答案
【篇一:2014年秋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堂练习册答案(人
教版)】 【篇二:2012年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及
答案】
t>《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1.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  硬币的直径——用直尺和三角板如图所示测出硬币的直径。
硬币的周长等于它在纸面上滚动1周的线段的长 纸的厚度——测量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100。 铜丝的直径——将铜丝在一只笔上排紧绕上数圈,测出所绕铜丝的长度,再用这一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就得到了铜丝的直径。 测硬币周长的方法有:
(1)用绳子绕硬币一周,测出所绕一周绳子的长即为硬币的周长 ;  (2)在硬币上作两条弦,分别作中垂线,相交的点就是硬币的圆心,让刻度尺过圆心,就测出了其直径,再用直径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
(3)作出相互垂直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弦,把另两个端点连起来就是该圆的直径,用刻度尺测出该圆的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
(4)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2.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多少。 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脚长,在乘于7得到了自己的身高。
4.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如图。要测出他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秒的摆吗? 测摆动50次或者更多次所用的时间,求平均值。  次数越多越精确。
另外最好是从最低处开始计时,因为那时候速度最大,时间短。  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来调整摆动的周期。  《1.2运动的描述》
1.分别以火车车头、车厢的座椅、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说一说行驶列车上的物品相对于哪些是静止的,相对于哪些是运动的。 以火车车头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车厢座椅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树木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以房屋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期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b.船c.流水d.河岸 b
3.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远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人们怎么会认为他们是运动的呢?谈谈你的看法。
通常对运动的描述,我们习惯取地面为参照物。感觉运动员跑的得快,是因为我们看到运动员相对于背景的相对运动比较快;而摄象机在拍摄运动员比赛时,镜头是始终跟着运动员,即与运动员保持同步,而看电视时,由于习惯人们仍取跑道为参照物,这就导致看电视转播时,我们感觉运动员跑的很快,但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  《1.3运动的快慢》  1.v?  s
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能不能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t  示运动的快慢?
可以,实际上在跑步比赛时,就是利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员快慢的。但在物理学中是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
2.有些公路每隔1km就立着一个里程碑。如何利用里程碑估测自行车的速度? 用表测出骑自行车,从一个里程碑到达相邻的另一个里程碑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v?  s计t
算出其速度。
3.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前、后50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v1?
s150m??8.33  t16ss250m  ??7.14
t27s  v2?  v?
s100m  ??7.69  t1?t213s
4.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1)如下表所示。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块?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 (1)v?  s1318km??267.km  t4.92s
(2)∵v1?
s1406km??265.36  t11.53h
s2?s11023km?406km  ??275.45
t2?t13.77h?1.53hs3?s21318km?1023km  ??256.52
t3?t24.92h?3.77h  v2?  v3?
∴通过比较v1、v2、v3可知,济南到南京段运动的最快;南京到上海段最慢。
《1.4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我们听到了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这是
因为橡皮筋在振动。请你举出其他的例子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在你所举的例子中,请说明是哪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
(1)把钢尺放在桌子边上,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三分之二处,另一只手轻轻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钢尺振动产生了声音。
(2)在鼓的鼓面上放上几个黄豆,轻轻击打鼓面,鼓面上黄豆在跳动,并产生了声音。 (3)敲锣的时候,锣振动产生声音,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停止了振动,声音也停止。 (4)打洋琴的时候,把一个小纸条放在琴弦上,小纸条就会跳起来,并发出悦耳的声音。 等到小纸条停止跳动时,当然琴声也就没有了。
(5)人说话时,如果用手摸嗓子,也会感觉到喉部在振动, 发音停止了,就不会感到喉部在振动了。
2.阅读课本中的声速表,你能获得关于声速的哪些信息? (1)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2)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3)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会听到两次敲打声音; 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播的,另一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但声音在空气和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v?  s
可知,当传播的路程相同时,传播的时间与传播的速度成反比,所以传播t
的速度不同,导致传播的时间也不同。
4.在室内讲话比在狂野里响亮,这是为什么?
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使原声加强,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
在空旷地方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能反射形成回声,我们听到的
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屋子里响亮。
5.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 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 s=  11
《2.2声音的特性》
1.观察一件乐器。它是由什么振动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
弦乐:是由张紧的弦线振动,并带动共鸣箱内的空气发生共振,产生响亮的声音,改变琴弦张紧程度、长短,能改变振动频率来改变声调;通过改变琴弦的振幅来改变响度。
管乐如笛子:是靠乐器内空气柱的振动来发出声音,改变空气柱的长短(如按住或打开不同的孔),来改变音调;改变吹奏的力量来改变响度。
敲击乐器:是靠自身的震动传声声音。每个乐器根据自身固有频率发出固定频率的声音,轻重敲击,改变其响度。
2.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人类能听到吗?  f?
n700次??350hz t2s
20000 hz>350hz>20 hz
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该昆虫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3.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4个词语中“高”“低”描述的各是声音的哪些特想性?
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引吭高歌——响度大;低声细语——响度小 4.小小音乐会。
试着制作一件小乐器,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看看谁的乐器有新意,谁演奏得好,说说你的乐器的物理原理。看看以下制作方案能否给你启发。 方案一: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如图) 方案二: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主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如图)。
方案一:是靠瓶子振动产生的声音,其水柱低的音调越高。
方案二:是靠管中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2.3声的利用》
1.请你分析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播能量还是利用声传播信息。 (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传递信息; (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传递信息;
(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传递信息; (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传递能量。   2.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此处海水约有多深? s=  11
3.以“声的利用”为关键词,查询有关资料,写出有关声利用的几个事例。 1.声纳
2.超声探伤仪 3.b超
4.超声加湿器 5.超声清除牙垢等
6.次声检测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7.超声波碎石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 物态变化》 《3.1温度》
1.图中各个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多少(每隔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
甲:7.5℃  ;乙9℃  ;丙18.5℃;丁-4℃  。 2.在教室挂一只寒暑表,在每个课间测出教室的温度,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温度,分别在图上描点并画出晴天及阴天两种天气的温度—时间图象。通过比较,你 能看出这两种天气温度变化的规律吗?   略
【篇三: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册答案】
t>课前预习
1. 米 m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10^3  10^9  刻度尺  2. 秒 s 小时  分钟 h  min  603600  停表
3. 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量程  分度值  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靠紧  平行  正对刻度线  数值 单位
4. 测量值  真实值 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 读数时粗心  改进测量方法  课堂练习
1. 2.5*10^-3  2.5*10^-6  2. 左  0-10cm  1mm
3. 1cm  2.4  1mm  2.40
4. 30s  0.2s  15min 0.5min217.5s(或3分37.5秒)  5. c  6. b
课后巩固
1. 2.5*10^5m3.6*10^6 cm9*10^9 um  100s  1.6min1min30s  2. 17.28cm 17.82cm  3. 1mm  2.85  0.  4.  c  5.  d  6. d  7. c
8. bdac  c 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l/50
9. (1)停表  (2)1、4、5  (3) s  l
(4)测量小球往返多次所需的时间,再算出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课前预习
1. 运动  静止  物体位置的变化  2. 标准 参照物  3. 参照物  不一定  4. 相对  地面  课堂练习  1. 云
2. 静止  晓明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3. 自动扶梯  地面  4. 地面  位置  5. 汽车  相反  6. d
课后巩固
1. 运动 静止 相对性
2. 地面(或河岸)  地面(或河岸)  3. 静止 运动  长途汽车  4. c  5. c  6. b  7. b  8. d  9. a  10. c
11. 能追上  以窃贼为参照物可以看出警车离他们越来越近了,说明警车的速度比窃贼的车速度大。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课前预习
1. 运动快慢  小 短
2.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s/t  3. 1815
4. 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 定值  无关
5. 变速直线运动  不相等 v=s/t平均速度   课堂练习
1. 相同时间时,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 2  秒通过的路程是2m  3. b  c  a  4. 甲  乙  5. a  6. d  7. c
课后巩固
1. 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 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速度  2. 0.2
3. 80  0.5
4. (1)2  5  匀速直线 (2)甲  15 (3)甲乙两车相遇  5. d  6. b  7. c  8. b
9. (1)车辆的最高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t=s/v=550m /  (40/3.6)m/s=49.5s
10. (1) v=s/t=100m/80s=1.25m/s
(2)s=vt=1.25m/s*20*60s=1500m  (3)速度
11. (1)由上海驶往南京的普通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60km/h  (2)动车组的平均速度是120km/h  (3)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节省2.5h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前预习
1. 某一段路程  某一段时间 2. 刻度尺 停表v=s/t  3. 0.10.12  4. 0.75  课堂练习
1. 卷尺  停表 5  2. 变速  1.9
3. 0.03m/s  0.02m/s  0.024m/s  4. b  5. a
6. (1)刻度尺  停表 (2)v=s/t (3) 0.1  0.12 (4)速度越来越大
课后巩固
1. 15  2  20  2.5  2. 4.63
3. 4  4.4  4.25  4. d  5. c  6. a
7. (1)卷尺  停表  (2)v=s/t  (3)略
8. (1)7.8 m/s  (2)5  9.5 m/s  (3)第一第二第四  建议加强耐力和起跑训练
9. (1)9  16  (2)时间的平方  (3)20 m/s cd段  10. (1)8min  (2) v=s/t=6000m/480s=12.5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