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烟台实习报告

烟台实习报告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一.绪论

一、实习目的

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对野外自然地理现象有亲身体验,掌握野外实践的方法与技巧,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会野外考察的方法与技能,掌握野外实践的技巧,对于以后的地理工作的开展和地理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习任务

学习了解烟台地区植被土壤、地质地貌、气候水文要素,以此掌握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对自然地理有一个综合全面的认识,学会野外考察所必需的基本要领和工作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 (1)学会辨别土层,掌握土壤分类方法,尝试分析土壤成因。

(2)掌握植物层次的分类,掌握昆嵛山主要植被,学会辨别不同的植物,掌握测定植物密度、计算区域植物多样性的方法。

(3)学习识别海岸侵蚀地貌、火山地貌等地质地貌类型。 (4)学习区分岩石的不同种类,掌握分析方法。 三、具体概况 1、地理概况

烟台市位于中国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地处山东半岛东部,位于东经119°34′~121°57′,北纬36°16′~38°23′,依山傍海,气候宜人,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濒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与大连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卫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海岸线曲长702.5千米,海岛曲长206.62千米,人口696万,有少数民族47个。

烟台市辖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嵛山自然保护区、保税港区、东部新区、长岛县,代管龙口市、莱阳市、莱州市、蓬莱市、招远市、栖霞市、海阳市7个县级市。总共有91个乡镇、6个乡、53个事处,585个居民委员会、6199个村委会、68个自然村。全市总面积13746.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722.3平方公里。

有大小基岩岛屿63个,像一颗颗灿烂的珍珠镶嵌在大海之中。面积较大的有芝罘岛、南长山岛、养马岛、崆峒岛,有居民的岛15个,分别为长岛县的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庙岛、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北隍城岛,龙口市的桑岛,芝罘区的崆峒岛,牟平区的养马岛,海阳市的麻姑岛、鲁岛、买买菜。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樱桃等享誉海内外;是中国重要的黄金产地,黄金储量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县级市中招远和莱州位居前列产量)占全国的1/4以上,其他可开采的矿藏30多种。 2、地质地貌 地质情况:

烟台处于华北台鲁东隆起区的东北部、胶北隆起的北部边缘。冲刷使烟台地层出露比较简单,主要有下元古界中变质的粉子山群地层,该地层有四组组成,自老到新分别是:张格庄组、巨屯组、岗俞组、芝罘组,此外还有中生代燕山期侵入的花岗岩;北部沿海一带和山间平原则堆积着第四季的冲积—洪积物、冲积—海积物。市区南部丘陵及芝罘岛、倥侗岛主要由粉子山群组成。其中芝罘组地层,集中于市区北部芝罘岛等岛屿,主要岩性为含铁石英岩、石英岩、底部夹有黑云斜长片麻岩及石榴石黑云片岩。其中冲积物则主要为细砂粉砂、亚粘土,集中于夹河两岸及河口地区;海积物为细砂和淤泥,分布在海湾和连岛坝地区;风积物为细砂,构成海岸沙丘及分布于冲积——海积平原地带。

地形地貌:

烟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山地占总面积的36.62%,丘陵占39.7%,平原占20.78%,洼地占2.90%。低山区位于市域中部,主要由艾山、罗山、昆嵛山、磁山、昆嵛山、招虎山等构成,山体多由花岗岩组成,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为昆嵛山,海拔922.8米。丘陵区分布于低山

区周围及其延伸部分,海拔100-300米,起伏和缓,连绵逶迤,山坡平缓,沟谷浅宽,沟谷内冲洪积物发育,土层较厚。因烟台市域降水较充沛,空气湿润,气候温和,低山丘陵一年四季林木葱茏,明媚如画。 3、土壤状况

烟台市属典型丘陵区,地形条件复杂,成土母质类型多样。农业历史悠久,土壤类型众多,土壤资源丰富,为农、林、牧、副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根据本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市共有八个土类,十九个亚类,四十四个土属,一百二十个土种 。全市土类包括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土、水稻土、山地草甸型土、风沙土等。其中以棕壤分布面积为最大,潮土次之,褐土第三,其他面积均较少。

其中棕壤分布广泛,大体以穴房(莱阳市)至解家庄(牟平区)直线为界,以东比较单一,广泛分布在山地、丘陵以及平原高地上;以西褐土与棕壤并存。棕壤是烟台主要的地带性土类,面积约占全市的80%,是本市主要的农、林用地。壤形成过程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粘化过程,淋溶过程和较强的生物循环过程。在粘化作用和淋溶作用下,剖面中部有一粘粒含量较高,质地粘重心土层,腐殖质一般发育良好,有机质含量在3%左右(耕作后有机质明显下降),通体无灰性反应,pH< 6.5,微酸至酸性,可与褐土区别。本区可观察到的棕壤包括酸性棕壤、普通棕壤、粗骨棕壤等亚类。

滨海盐土主要分布在胶莱河以东的滨海一带,目前仍受海潮直接或间接影响,分布地区地形平坦,海拔低,海潮侵袭,海水朝河倒灌(夹河河口区可见)或海水渗漏补给地下水方式影响土壤,其成土母质为海相沉积物或河流入海的淤积物,受海水侵渍,当出水成为滨海盐滩或滩涂,经生物、气候与人为影响形成滨海盐土。滨海盐土分布区内地下水一般埋深0.5-2米,地下水矿化度可达10-30克/升,即使已垦地段,矿化度也达3-10克/升。水化学组成以NaCl为主,土壤含大量易溶盐类,1米土层内多在0.6%以上,高者可达20%。属氯化物盐土,pH值在7.5-8.5之间。 4、植被概况

烟台市属暖温带中生落叶阔叶林分部地区,但原始森林已遭破坏,现有森林均为封山造林和建国后人工造林,市内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明显,植被类型众多,植被资料丰富,据调查,全市有1043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08种,草本植物有513种,农作物有127个品种,为本市多种经营及商品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本市境内山丘起伏,沟壑纵横。纵观全市,植被的地域分布受不同地貌、土壤类型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性。 自然植被:

在山丘中上部,由于坡陡、土薄、植物覆盖率低主要分布有赤松林、刺槐为主,黑松次之,昆嵛山等地有引种的日本落叶松,灌木主要由胡枝子、黄荆、华北绣线菊、映山红、郁李、白檀等。草本主要有黄背草、野古草、羊胡子草、百里香、瓦松、金茅、地榆等。阔叶杂木林,尚有果园分布。 农业植被:

据调查,本市种植的作物品种达712个,现有514个。其中粮食作物有292个,以小麦、玉米、地瓜为主;经济作物品种62个,主要为花生,其次有大麻、黄烟、药材、芝麻等;蔬菜品种达187个。经济林木以水果为主,主要树木种有苹果和大梨,可占果林的90%以上,其次有桃、杏、葡萄、樱桃、山楂、银杏、柿、枣、板栗。尚有观赏及城市绿化的花木树种等。 5、气候水文状况 水文状况:

市域内,河网较发达,中小河流众多,长度在5公里以上河流121条,其中流域面积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有五龙河、大沽河、大沽夹河、王河、界河、黄水河和辛安河7条。主要河流以绵亘东西的昆嵛山、昆嵛山、艾山、罗山、大泽山所形成的“胶东屋脊”为分水岭,南北分流入海。向南流入黄海的有五龙河、大沽河;向北流入黄海的有大沽夹河和辛安河;流入渤海的有黄水河、界河和王河。其特点,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涨暴落,属季风雨源型河流。其冲积而形成小平原沙土层厚而肥沃。盛产葡萄、苹果、大樱桃、草莓、梨和蓝莓。 气候状况:

烟台全年气候宜人,年平均降水量为651.9毫米,年平均气温12.7℃[3],年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日照时数2698.4小时,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值5224.4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风速内陆地区3-4米/秒,沿海地区4-6米/秒,全市平均无霜期210天。

烟台属温带季风气候,是中国少数几个北面临海的城市,因而在夏季天气更加干爽凉快,冬季空气更加温润。全年平均气温12℃左右,是我国北方着名的旅游避暑和休闲度假胜地。 二.具体自然地理状况

1.门楼水库、马山、夹河口 1.1.门楼水库:

烟台门 楼水库位于清洋河下游,烟台市福山区城南10公里处,控制流域面积1077平方公里,总库容2.0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2亿方,相应水位是30.86米。 主要功能:防洪、灌溉、发电、饲养、参观、游览等 1.2马山:

位于烟台南部,海拔166米,距离海28里,此地为火山地貌,岩石为变质岩、片岩,有条纹是烟台地区一种基地岩石是晚元古代粉子山群中的一组,火山岩带大致呈北东东——东西长条状分布,火山地层平缓地复于粉子山。火山锥分三种: 1、火山碎屑锥:每一层代表依次火山喷发 2、火山熔岩锥:结晶状态不好,凝固的块成玻璃质 3、火山复合锥:既有火山碎屑锥的特点又有火山熔岩锥的特点

图片所示火山堆有层理,为沉积岩碎屑。分两层,为两次火山喷发所得。下层较早,为倾斜层理,证明火山口不在此处为火山喷发形成旁侧岩石遗迹;上层较晚为柱状结构,火山口垂直喷发,冷却形成岩石。

裂隙分类:原生裂隙、构造裂隙、沉积裂隙 1.3夹河口

a.河口地貌:夹河是烟台市区最大的入海河流,河口平面上呈短小喇叭口形距海岸两公里处的夹河桥处,河床宽约300米,到口门处展宽至1500余米。河口近口段宫家岛处原发育曲折的河口曲流,现已经人工裁弯取直,河流径直入海。口门处,大量泥沙在向东的沿岸流作用下,在西侧岸发育三条河口沙嘴,都向东突入河口中心,其中最新的一条(也是最外侧的一条)宽60余米,向口门中心突出700余米。(河口分三类:三角洲河口、三角湾型、喇叭口型)河口区距海两公里范围内的河床两侧发育大片河口潮滩,潮水可以淹没的滩地宽广平坦。组成物质以细砂、淤泥为主,生长一些盐生植物。一般潮水淹没不了的潮滩上部,苇草丛生,盐生,半盐生植物生产茂盛,围了一片盐沼地。

b.河口区土壤:夹河口土壤为盐土,受地下水的影响形成草甸土,受人为的耕作影响会形成潮土,如果地下水位上升会形成沼泽。经过取土样观察,在有植物生长的地区,土体自上而下大体呈暗-明-暗三部分(如图4),中间浅色部分为经潴育化过程形成,下部黑色部分为潜育化作用形成,故发黑,发臭。 c.河口区植被:大沽夹河口(简称夹河口),位于烟台市西部海滨,河口段水流大体呈南北向流动,从河口逆流向南三公里处有一夹河大桥。河两岸分布着细砂、粉砂构成的砂丘、砂垅,有以紫穗槐为主的防护林带,附近还有防潮坝。在这片滨海冲积平原上,夹河河口段在离海岸三公里范围内市一片沼泽和湿洼地,苇草丛生,低潮时露出大片沼泽,沼泽与陆地交接地带较宽,生长着各种盐生与半盐生植物,在砂垅与砂丘上尚可见不少砂生植物。

夹河口分布的植被种类组成多是温带滨海区盐生、砂生代表植物,很多是盐生指示植物和固沙良好的植被。 2.蓬莱火山地貌(营口山)

蓬莱地区火山岩岩性主要有熔渣状、气孔状、集块状玄武岩及致密橄栏玄武岩。岩石多具斑状结构,斑晶为橄栏石、单斜辉石。基质主要为细晶质或玻璃质,其化学成分钟SIO2含量一般在41-46%,MgO含量为7.0-7.8%,AL2O2为14-15%,NaO为0.6-3.9%,K2O为0.34-1.76%,CaO在8.7%左右,从其SIO2含量偏低,碱质含量偏高(NaO>K2O),以及橄栏石的大量出现,表明蓬莱玄武岩主要为偏碱性橄栏玄武岩。

蓬莱地区火山时间问题:综合蓬莱地区火山岩层序关系,在红石山、营口山、本基杨家北沟镇等地的玄武岩地层中,普遍发育一层黄土状土,这层沉积物标志着一次较长的喷发间断,据此为界,可把蓬莱地区火山岩分为上下两部分,它们是两个大的喷发旋回(即两次规模较大的火山活动期的产物)。黄土状沉积之下为第一旋回形成的玄武岩,上复于古老变质岩基底之上,变质岩基底之上常有含铁、锰结核的红色

风化粘土层。这期玄武岩主要为致密橄栏玄武岩,火山活动最多可见三次喷发,该喷发旋回之后有一较长时间的间断,在旱期玄武岩之上形成了黄土状土。 第二旋回的喷发地层在黄土状沉积层之上,这一旋回初期形成的多为火山碎屑岩、熔渣状、气孔状、集块状玄武岩,后期则主要形成致密的橄榄岩。

营口山破火山口火山地貌:破火山口呈不规则的马蹄形,海拔248米,位于山南坡东西向断层上,大致呈东西椭圆形,由于流水的切割侵蚀,现已发育成西向开口的冲沟。火山喷发时具有一定爆炸性,抛出大量火山弹、火山砂跞、火山灰等,继为熔渣状、集块状玄武岩的喷发,形成火山碎屑锥。火山口直径大约50米,高度约15-20米,海拔约170米,火山锥坡度大约35度。之所以形成破火山口,据推测原因有:①后来爆发的火山位于原来火山口的边缘;②火山坍塌导致;③火山堆碎屑堆积很松散,在流水的侵蚀下形成。 3.芝罘岛

芝罘岛也以丘陵地型为主。该岛平面轮廓如同一株灵芝,为一大致北西60°走向的狭棱形岛,长轴9.3公里,短轴1.5公里,岛上丘以老爷山为最高,海拔294.1米,丘陵山脊线呈北西向,石英岩单斜产状,构成单面山。丘陵南坡脚下分布有带状洪积台山,北坡形成陡的海蚀崖。

芝罘岛位于西烟台之北,原来是隔海相望的海中岛,经海积作用,形成一条长约三公里的连岛沙坝,才与相连成陆连岛。连岛沙坝两头宽,中间窄,最窄处520米。沙坝高度最大5.4米。从横剖面看,构成沙坝的有四条卵石堤,西侧两条较大,高而长;东侧两条较小,其组成物质粒度也较西侧沙堤为小。沙堤组成物质以卵石为主,卵石直径5-10cm,磨圆度好,成分有石英岩、石英片岩、斜长麻岩组成。

连岛沙坝北端与芝罘岛连接处(大瞳村南)还形成一个古泻湖,面积0.154平方公里,组成泻湖的物质是青灰色、灰黑色的粉砂质泥和淤泥粉砂,富含有机质和贝壳。这个古泻湖是连岛沙坝发育期芝罘岛南侧东西两边的沙嘴相向发育,最后连接起来,围限而成的,由于后来的不断淤积,现在仅呈一片低洼沼泽地。 4.昆嵛山

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21°40¢342~121°48¢042,北纬37°11¢502~37°17¢222,处北暖温带,东西13公里,南北14公里,总面积71,000余亩,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相对高差800余米,是胶东半岛最高峰。东与文登市界石镇,北与牟平区龙泉镇,西与牟平区玉林店乡,南与牟平区莒格庄乡、文登市晒字镇和葛家镇接壤。

昆嵛山所处气候条件优越,雨热同期,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其中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昆嵛山植物区系组成以华北地区常见种类为主,如:悬铃木、赤松、麻栎、槲栎、胡枝子,此外,尚可见不少南方亚热带成分的植物,如三桠乌药、白檀、枫杨(燕子树)、盐肤木、漆树等,东北成分植物有紫椴等。建国以来,人工引种不少南北方植物,如1952年引自南方的杉木,1959年引自浙江的毛竹、水杉,以及北方的红松、黄蘖等。 1、植被来源:

(1)老第三纪第四纪本地已经存在的物种 (2)南方亚热带的物种:樟等 (3)西北成分 (4)东北成分

2、主要植被:

据调查,山区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木林、草甸、荒山灌草林等,具体可分为赤松林群系、各种栎群系、杨柳林群系、椴树、水榆、盐肤木构成落叶阔叶杂木林群系、白檀、胡枝子灌木林群系、羊胡子草草甸群系。

山区植被分布有一定规律,随着海拔高度,以及坡度、坡向的不同,植被分布具有垂直分异的规律性,赤松生长茂密旺盛,个别赤松植株树龄已达100年左右,生长甚好,这说明昆嵛山的气候与土壤是非常适应赤松的生长和发育的。各种栎类构成的落叶阔叶林大多分布在阳坡或半阴坡山地,目前大部分麻栎、槲栎都形成灌丛状态,仅有少数荫蘖枝条被选留成单株成林,但面积不大。海拔较低的山谷,常可见盐肤木林、杂木林以及枫杨、毛白杨、柳等组成的落叶阔叶林,它们一般生长得很好,但较高,所有大有发展前途。海拔较高的山脊由于小气候小地形的影响,常见有小面积的灌木林、山地草甸以及荒山灌草丛等类型,这些群落种类组成比较简单且外貌单调。

今将主要类型的群落特征分述如下:

(1)针叶林

在昆嵛山分布最广,除少数引种针叶树外,一般以赤松为主,近年来因虫害常用落叶林与黑松林改建,在海拔稍高处改建的落叶松生长较好。

赤松林:赤松是山东松科的特有种,叶两针一束。是昆嵛山主要针叶林,在阴坡或半阴坡上,常郁闭成林,外貌单调,林相较整齐;随着赤松林在山区分布地生境差异,林下灌木草本植物有明显不同,因而可见不同赤松林群落。

杉木:分布在阳坡和半阳坡上,背风处,小气候温暖潮湿,土壤肥厚,林下灌木草被稀疏,灌木常见有郁、扁担木等,草本植物有黄背草、羊胡子草等,杉木生长情况变小,气候影响仍然十分严重,生长不良,因此种植杉木必须注意选择适宜的小环境,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2)落叶阔叶林

一般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山坡、沟谷及路旁,占据面积不大,主要建群种有麻栎、槲栎、蒙古栎、盐肤木及其它杂木林等。林下植物主要有山兰、胡枝子、扁担木、黄背草、羊胡子草、荻等,组成各种不同的群落结构。 麻栎林:分布在阳坡及半阳坡,林地一般比较干燥,土壤中等肥沃,群落种类组成并不十分复杂,据调查,林龄十年的麻栎平均树高7米,胸径8厘米,(如图6)林中常见少量赤松伴生,林下灌木主要有胡枝子、毛叶胡枝子、细梗胡枝子等,草本植物主要有黄背草、荻、野古草、百里香、羊胡子草等。

盐肤木林:一般分布在山谷、路旁比较温暖而潮湿的局部地段上,小片成林,更多的零星分布,成林的群落树冠郁闭度可达18.5以上。群落内除了盐肤木为主的乔木树种外,其它树种如椴树、水榆、三桠乌药、白蜡树、千金榆等也常见混生,林下灌林主要有山胡椒、郁李等,藤本植物有特菝葜、粘鱼须。草本植物以乔木科为主,羊胡子草等亦不少。

(3)灌木林

分布在海拔比较高的阳坡山地(800米以上),占据面积不大,群落种类组成并不复杂,主要建群种有胡枝子、白檀,林下的草本植物有羊胡子草、荻、黄背草、地柏等组成。

白檀灌木林:主要分布在阴坡或半阴坡山地,占据面积不大,很少形成纯林,植株一般高达1米多,形成明显的第一层,伴随群落生长的,常见有锦带花、山绿柴等灌木,草本植物主要由羊胡子草、黄背草、地柏等。

胡枝子灌木林:占据面积不大,主要分布在阳坡山脊上,群落外貌整齐单调,,群落内常见有少数白檀、郁李、毛叶胡枝子以及草本植物羊胡子草、地柏、荻、黄背草等组成。

(4)灌丛草甸

主要分布在昆嵛山山顶,地形比较平坦、土壤比较肥沃而潮湿的局部地段上,群落外貌一般单调,总复盖度可达90%以上,,分布着以羊胡子草为主的羊胡子草草甸,群落内除了羊胡子草外尚有很多喜湿的草本植物,如苔草、锦带花(忍冬科)、雀儿舌、槲栎、霞草等。 以下几种昆嵛山重要的植物物种:

a. 赤松:乔木,针叶2针一束 高达30米,胸径达1.5米;树皮桔红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片状块片脱落,

树干上部树皮红褐色;枝平展形成伞状树冠;

b. 盐肤木: 漆树科,盐肤木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1],高2-10米;小枝棕褐色,被锈色柔毛,具圆形小皮

孔。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2-) 3-6对,纸质,边缘具粗钝锯齿。

c. 水杉:落叶乔木,柏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

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落叶乔木,高达35~41.5米,胸径达1.6~2.4米[1];幼树树冠尖塔形,老树则为广圆头形;树皮灰褐色或深灰色,裂成条片状脱落,内皮淡紫褐色;

d. 三桠乌药: 樟科,山胡椒属。落叶乔木或灌木,高3—10米;树皮黑棕色。小枝黄绿色,当年生枝条

较平滑,有纵纹,后渐有皮孔、褐斑和纵裂,三年生枝条有斑状纵裂。

e. 悬铃木:即可专称“二球悬铃木”,也是悬铃木属植物的通称,包括一球悬铃木(美国梧

桐)、二球悬铃木(英国梧桐)、三球悬铃木(法国梧桐)三种。

f.艾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

g.加拿大蓬:原产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是一种典型的入侵植物。

h.独行菜:是十字花科独行菜属的植物,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5~30厘米:茎直立或斜升,多分枝,被微小头状毛。

i.枫杨:胡桃科,枫杨属。又名燕子树。叶多为偶数或稀奇数羽状复叶

3、昆嵛山土壤、地质地貌概况:(1)岩浆侵入体:燕山运动时期(中生代),结晶中含有粗粒,大小均匀;花岗岩结构:硬度大但极易风化能够形成粗砂土;(2)山下土壤:PH=5.5,按照地理发生分类划分为棕壤,按照系统分类划分为新成土(湿润新成土),土壤的粗细搭配合理,但是颗粒较大所以养分较少不易生养;山坡土壤:PH=7,而且上层土壤的PH大于下层土,土壤中含有的石英较少;山顶土壤:PH=7.2

四.实习感悟

经过了为期六天的烟台的自然地理实习,我们不论在自己的地理学的学习中,还是在人生的阅历上,都获得了一段难忘的经历,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成长。

在六天的实习中,我们先后去了烟台的门楼水库、夹河口、马山、蓬莱火山、芝罘岛、昆嵛山森林公园等多个地方,从地貌、地质、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进行了自然地理的学习。

通过实习,对于火山地貌、海水侵蚀地貌、海岸地貌等有了直观的观察,通过学习对地质岩石的判断、对岩石形成的结构分布特点的判断,可以识别分析火山等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通过对芝罘岛宏观到微观的观察分析,学习到了其陆连的形成原因,并试着分析其他地理事物;通过对不同地区土壤结构、特点的观察,切实的认识了土层分布,以及土壤的特点,并从地质等其他多方面推测地区土壤的形成,分析土壤的特点,以及适宜生长的植物;通过在昆嵛山森林公园的实习,认识了解了各种植物,了解其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地区、植物特点等等方面,更学到了对于区域植被多样性等属性的检测方法等学习方法,丰富了对于植物方面知识的学习。

通过这次切实的实践,对于地理学的一些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可以与具体理论知识向结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在实践中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对于一些现象与事物积极的用地理的思维来解决分析,我想这就是实践的更重要的意义,是使自己专业知识更专业化、生活化的重要方法。

除此之外,我们也在经济、人文等其他方面感受学习到了山东东部地区的特色与味道,更有利于以后的深入的学习。而且在考察的过程中的跋山涉水的经历,更锻炼了我们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坚定了学习的决心。并且共同的经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和同学、朋友的感情等必然成为以后回忆长卷中的最美丽的风景。

总之,这次实习,不仅仅是对于专业知识的一次实践与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种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