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谐的公寓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
【摘要】 随着高等院校公寓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公寓,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新阵地。和谐的公寓文化具有鲜明一定的特征,但目前,公寓文化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党建工作深入公寓,对公寓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必须创新党建工作,并将其纳入公寓文化建设系统工程中。
【关键词】 大学生 党建工作 公寓文化
大学生公寓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块新的阵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城的拔地而起,学生学分制的逐步开展,大学园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学习实行完全的学分制,转换院校、转换专业逐步制度化清晰化。学生的生活由以专业和专业院系为主集中管理变为社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班级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分解到学生公寓中。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由以原来的完全班级年级专业划分的纵向管理,而逐步变为公寓、网络等多渠道交叉管理。学生公寓不仅是学生生活的场所,也是学生学习、交流沟通的重要的的平台。它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寓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也日益彰显。
所谓大学生公寓文化,是以大学生公寓为主要载体,以大学生群体为主体,以物质形态的环境条件、公寓的制度建设、管理措施、社区氛围、精神彰显为内容,以规范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素质和道德修养为基本目的的一种校园亚文化。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谐的公寓文化应当符合校园文化的主流特征,同时有其独特的个性。按照文化的内涵划分,它同样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公寓的物质设施、内外环境等构成其文化的物质层面;公寓的组织机构设置、各项规章制度构成其文化的制度层面;思想意识、道德修养、素质涵养构成其文化的精神层面。
一、和谐的大学生公寓文化的个性特征
(一)区域性带来的学生的归属感。大学生公寓的区域性界定很清晰。学生生活的公寓外部环境,学生生活起居的内部环境—宿舍。正是这一区域性,决定了公寓文化的的个性特征。和高雅的文化活动比,它显得琐碎和缤纷;和严肃的主流文化比,它显得随性和张扬;在这里,学生的不同文化层次,兴趣爱好都能各得其所,每个公寓成员都应当找到归属感。这是和谐的公寓文化的功能之一。
(二)常规性带来的教育的导向性。随着学分制的深入开展,大学生在公寓中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的时间逐步加长。部分班级功能分解延伸到宿舍、楼层。班级间的同学学习交流互动迁至宿舍,楼层,公寓。公寓管理不仅仅是服务,而应将教育管理服务功能三位一体。从日常学习生活,到公寓制度文化建设,到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塑造和提升,教育的导向性应当体现在和谐的的公寓文化中。
(三)层次性上升为文化的新颖性。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再大学生生活区域的延伸。和谐的校园文化的特点就是“和而不同”、以人为本。而在大学生公寓中,学生密集居住,生源差异,地域差异,教育背景差异,使得同一个公寓、甚至同一个宿舍的学生彰显出不同的文化色彩。文化的层次性随处可见。这样的交汇,在长期的文化实践活动中,便会孕育出新颖的公寓文化,这也是和谐的公寓文化的功能之一。它为校园文化提供了独特的风景。
(四)多变性呼唤文化的整合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公寓比校园任何区域能及时领略到学生的一茬茬流动。社会的变化影响着学生,届届学生都显示出一些新的特点。校园文化发生着小小的变化。公寓文化更是先于表现。如何体现和谐的校园文化的主流特征?如何在“和而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和导向功能?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
实施者管理者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对多变的公寓文化进行导引性整合,使和谐的公寓文化发挥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功效,将公寓文化始终符合和谐的校园文化的主旋律,显得十分重要。它也构成了和谐的公寓文化的特征之一。
二、目前大学生公寓文化中的不和谐状况
(一)学生公寓重硬件建设,不能全面发挥公寓的文化导向功能。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一批批新的学生公寓拔地而起。外形美观,室内功能齐全。和上世纪末相比,公寓硬件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然而,如何在公寓中开展文化性的活动,如何在公寓中唱响主流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功能,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正在积极探索并实践的课题。这正是所谓的公寓软环境建设,也正是公寓的文化建设中的制度建设和精神建设。各校做法仁者见仁。有的在走廊中张贴名人图像,名家名言。有的致力打造绿色公寓,人文公寓。文化的培育是深层次的。是长期的一项工程。将培育公寓文化常态化,制度化,将文化的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制度建设齐抓并进,才能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功能,才能形成与校园主流文化的和谐。
(二)公寓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不能保障实施公寓的文化教育功能。目前,高校的公物业部门按属地原则,一般归口后勤管理部门。在公寓承担物业管理的是社会化公开招聘的的物业公司。物管人员极少人受过一定的高等教育,大多是来自社会招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水准,敬业精神参差不齐,他们大多承担的是公寓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对于大学生思想动态,公寓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掌控和导引能力,无法实施文化的教育功能。
(三)公寓文化多是自发组织,热点分散,边缘化倾向明显
在同所公寓入住的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地域。
他们的交往和活动常常囿于宿舍、班级、专业、年级。院系。宿舍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长期以来一直通过院系纵向开展并得到了成熟的发展。横向的公寓文化建设,就显得单薄而费力。大多是学生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统一的引导。因此,活动纷杂,不成规模,热点分散,往往不能与校园文化主旋律形成共鸣,边缘化倾向明显。
三、大学生党建工作对和谐的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具有的意义
(一)党建工作进公寓,能够指导发挥文化的导向功能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构成。公寓是大学生密集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党建工作进公寓,是公寓思想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寓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在文化活动中,引领并垂范普通同学,对于推动公寓的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导向功能,构建和谐的公寓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党建工作进公寓,能够有效实施文化的教育功能
党建工作进入公寓,贴近学生生活,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开展党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都是十分有效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还弥补了物管人员教育和管理能力不足的缺陷。在公寓文化建设方面,党建工作能够帮助管理者实施文化的教育功能,引领文化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
(三)党建工作进公寓,能够有效开展并整合和谐的公寓文化活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都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两者相辅相成,党建工作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党建工作。在学生公寓,党建和公寓文化都是亟待加强和努力探索实践的。党组织进入公寓,对公寓实施有效管理,能够对文化活动进行有效指导,提升文化活动层次。大学生党员深入学生中,开展文化活动,能够提高公寓文化活动水平,引领公寓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主流,避免公寓文化的自弹自唱,避免公寓文化的边缘化倾向。
四、和谐的公寓文化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
目前,各高校都已把公寓开辟成党建工作的新阵地。党建工作进公寓,学生辅导员进公寓,学生自管组织进公寓,校园文化进公寓,德育考评进公寓,是新形势下高校育人工作的创新和延伸。就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进公寓而言,大体的举措有:
(一)党建工作在思想建设上,把学生公寓作为党建的新载体和延伸领域。在组织建设上,在公寓中建立起党支部。在机制上,大多数高校实行学生党员挂牌制,一方面,是对学生党员在公寓言行的约束和监督,同时,也是对普通同学的表率和垂范。在公寓设立党员之家,配备桌椅、展板、书籍、影像资料,等,利用党员之家对公寓学生有效开展党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普通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能够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学生党员。实践证明,学生党员宿舍整体学风好,宿舍文化积极向上,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整体素质较高。
(二)公寓文化建设在活动载体上,多数高校依托早已成熟的宿舍文化,对其拓展和延伸,发展了大学生公寓文化。大学生公寓文化节成为很多高校的主体教育活动之一。这既丰富了校园文化,也丰富了学生生活,同时,又是和谐的公寓文化建设的强有力的支撑。在组织落实上,学生工作部门、后勤管理部门以行政手段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开展。在文
化氛围营造方面,既重视公寓的服务和管理功能,更要加强文化的培育。既重视硬环境,也重视软环境建设。让学生公寓不再是校园中的文化沙漠,也不再是文化中的一对散沙。
(三)和谐公寓文化建设中的党建工作
1、 创新党建活动,加强大学生的认同感
通常的党建活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性。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往往受到一定。比如说i,是党员学生参加,或是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或是党校学员参加。而公寓文化活动覆盖全员,它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新形势下,党建活动应当学习公寓文化的亲和特点,创新形式,融入学生当中去,寓教于乐,让学生喜闻乐见,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大学生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比如,党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奖征答,公寓红歌比赛,大学生党员的时装秀,等等。都是严肃活泼张弛有度的活动设计。实践证明,这些活动,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支持。
2、 将党建工作纳入公寓文化建设系统工程中
和谐的公寓文化建设,包括公寓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在公寓社会化的进程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都得到了创新和提升。相对而言,精神文化要滞后于其他两项。而文化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工作。必须将其设置成一项系统工程来精心打造和构建。文化工程的构建,首先必须保证有正确的导向。党建工作对于公寓文化建设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对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指导和掌舵上。因此,打造和谐的公寓文化,必须将党建纳入其系统中去。
参考文献:
[1] 卢灿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研究.世纪桥,2010.(9):
24.
[2] 杨学峰.和谐校园建设中高校园区学生党建模式探索.2010 (16):106.
[3] 于晓峰,刘文军.构建和谐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理论基础与 略.2009(6):3.
现实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