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共33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床铺. (pù) 玄.色 (xián) 修姱. (kuā) 蓊.蓊郁郁 (wěng) B 纤.细 (xiān) 弄堂 (lòng) 勉强. (qiǎng) 契.阔谈讌 (qiè) C 蕈菌. (jùn) 拗.开 (ǎo) 呜咽. (yè) 渐.

车帷裳 (jiān) D 袅娜. (nuó) 着.装 (zhuó) 猗.郁 (yī) 靡.室劳矣 (mí)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嬉闹 急躁 细枝末节 没精打采 B 厮打 报销 耸入云宵 天伦之乐 C 编缉 胁迫 急不遐择 睡眼惺忪 D 风资 诀窍 风华正茂 博闻强识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于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B 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C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D 邓州市中队党员“忧乐天下”,就是忠诚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所不辞....

。 4、下列各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B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C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D巍巍长城,逶迤万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它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祖国的天然屏障。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我国现代伟大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家。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

高一语文试卷 共4页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内容可 以分为风(民间歌谣)、雅(祭祀乐歌)、颂(宫廷乐歌),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楚辞与《诗经》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其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日卒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

第1页

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6.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7.下列对中国诗歌性情与声色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宋之际,中国诗歌发生了第一次转变,从重性情转向重声色。 B.盛唐时,性情与声色的完美统一,使中国诗歌达到了发展的顶峰。 C.诗歌在盛唐之前,重声色,轻性情;在盛唐之后,重性情,轻声色。

D.盛唐半个世纪一过,能以性情与声色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现象再也没有过。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臵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谪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②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高一语文试卷 共4页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③,多逋负④。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 [注]①洗沐,假期,犹今星期日。②翕然,形容言论、行为一致。③僦人,运输的人。 ④逋负,拖欠款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问候 B 与官属言,未尝名.吏 名:名称 C 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匮:缺乏 D 一贫一富,乃.

知交态 乃:才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郑庄清廉节俭的一组是( )

①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②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③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④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 ⑤郑庄行,千里不赍粮 ⑥卒后家无余赀财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⑥ 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庄喜好交友,乐于助人,每逢休假日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拜谢宾朋,往往通宵达旦。

B 每次上朝,遇到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并推荐贤士和属下的丞史。

C 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受其影响,在朝廷议事时,常常随声附和,迎合皇上意旨,从不随便说是论非。

第2页

D 郑庄为官廉洁,平时完全依靠俸禄和赏赐来结交朋友,虽官至九卿,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

第二部分(117分)

四、本大题共 4小题,共29分。

12、 翻译(10分)

(1) 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3分)

(2)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3分)

(3)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4分)

13、下面是晋代裴松之引述魏国名士袁准的话来评价诸葛亮的文段,请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断句6处)(3分)

袁子曰:或问诸葛亮何如人也?

袁子曰:张飞、关羽与刘备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晚得诸葛亮,因以为佐相,而群臣悦服,刘备足信、亮足重故也。及 其 受 六 尺 之 孤 摄 一 国 之 政 事 凡 庸 之 君 专 权 而 不 失 礼 行 法 严 而 人 悦 服 用 民 尽 而 下 不 怨 行 君 事 而 人 不 疑。如此,即以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选自裴松之《<三国志>注》)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何处?(4分)

(2)试简析最后两句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4分)

15、默写填空(8分)

高一语文试卷 共4页(1)荆轲和而歌, 。

(2) ,余不忍为此态也。 (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 (4)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5) ,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五、本大题共 3小题,共16分。

麦 子

温亚军

① 夏收前,大舅突然去世了。

② 要放在以前,母亲肯定得说点啥。可是眼下,还说啥呢?

③父亲没有安慰母亲,悄声出了门,转悠到麦地边。金灿灿的阳光铺满了麦地,即将成熟的麦子如阳光一样金灿,晃得人眼胀。父亲吸吸鼻子,成熟的麦香味在四周摇晃。一阵热风吹来,麦香味在阳光中像爆米花似的,一缕一缕地饱胀、迸裂,忽然间浓烈起来,随着热浪裹住了父亲。父亲沉没在醉人的麦香味里,却被呛得连连咳嗽。风瞬时而来,又突然跑走,海潮似的麦浪在阳光里渐渐复归平静。父亲望着麦田,突然间泪流满面。

④母亲与大舅的矛盾来自外婆去世那年。外婆去世了,大舅承担了丧葬的一切费用。可问题出在他拿来的麦子上,是当年受雨水浸泡过的芽麦。其实,芽麦晒干了看不出有问题,磨成粉后跟正常的也没啥区别,只是一吃就露馅了。外婆活到了九十多岁,算是喜丧,所以亲戚们也没表现出多么悲哀,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到吃饭时,锅里的面条煮成了糊糊,这怎么吃?请来的厨子有经验,抓过一把面粉尝了尝,又呸呸吐掉,一脸不屑地说,这是芽麦!可大舅很镇定,并且还有点理直气壮。他说芽麦怎么啦,芽麦也是麦!

⑤母亲也没想到自己的大哥居然做出这种事来,忍不住大声痛哭起来。母亲的哭声就像号令,人们从她的悲恸声中听出了意图,一拥而上,将大舅轰出了院门。

⑥没人注意大舅是怎么离开的。外婆出殡那天,大舅没去,也没法去,一个人躲在山坡上大哭了一场,哭得无比酣畅,无比悲凉。仅仅是因为一些芽麦,大舅众叛亲离,这个结局任是谁也想不到的。

⑦从此,大舅沉默寡言,关起院门自己过活。他守着存储了四五年的陈麦,日子过得平静而安详。大舅没什么念想,他的日子简单到只剩下粮食——只要仓里囤满粮食,他的心里就是满足的。

⑧大舅爱麦如命是有根由的。一个人,一种习性的延续不可能无缘无故。闹饥荒最严重那年,大舅是生产队仓库保管员,他每天去粮库翻翻弄弄,名义上怕麦子发霉变质,其实是往鞋子里灌

第3页

些麦粒。回家倒出鞋子里的麦子,也就一小把,还沾有浓浓的脚臭味。外婆关上门,把这一小把麦粒偷偷地用石窝捣碎,拌上野菜煮成菜糊糊,才使家人渡过了饥荒。当然,我们家也沾了大舅的光,外婆每次藏下几颗麦粒,够两三把,就迈着小脚走七八里地送到我家。母亲晚上给我们煮一小锅面菜糊糊,我们兄妹几个从来没嫌弃过带有脚臭味的面菜糊糊,还抢着喝呢。也正因为这些,父母亲对大舅充满了感激。

⑨这么多年,母亲其实早就想通了,不就一点芽麦嘛,至于把一个血肉相连的人生生从心中剔除出去?母亲抹干脸上的泪,开始张罗大舅的丧事。她在自家麦地里选一块地,给大舅做墓地。

⑩大舅下葬那天,酷夏的热风一大早就刮了起来,且一阵紧似一阵。棺材要掩埋时,父亲转身走出人群,揪了一把金灿灿的麦穗,回来轻轻放到大舅的棺盖上,大喊一声,他大舅,你爱麦子,就让这把麦子陪你去吧!

⑪这时母亲也去揪了把麦穗,凑到一堆燃烧的麻纸上,火很快烤到了麦粒。瞬时,麦子的香味混合着火纸、香烛的味道,在墓地弥漫开,悄悄地钻进每个人的鼻孔。母亲哽咽道,你们闻到了吧?这烤熟的麦粒中,有股脚臭味!

⑫父亲老泪纵横,从母亲手中接过烤熟的麦穗,两只布满青筋的大手,揉搓出焦黄的麦粒,缓缓洒向墓坑……

(选自《中国作家》2011年第13期,有删节)

16.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母亲对大舅的感情变化过程。(4分)

17.请简要赏析第③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6分)

18.本文围绕麦子展开情节,写法简练,却有着深厚的思想意蕴。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6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9、将下面这则消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0个字) (4分)

一架从俄罗斯起飞的伊尔-76飞机,日前载着一位尊贵的北极‚客人‛抵达大连国际机场,

高一语文试卷 共4页它就是来自北极圈内的珍稀动物——白鲸。这也是白鲸家族在历史上首次登陆中国,它将成为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的正式成员。

这只3岁的白鲸,身长近4米,体重500公斤左右,是个性情温顺的‚小姑娘‛。在来中国之前,它已学会了转圈、唱歌、与人接吻,生气了还会叫上几声。白鲸的新家被安臵在刚刚建好的极地馆内,它也是第一位入住极地馆的成员。为了使它适应馆内的水温,工作人员准备了两至3吨的冰块,以备降温使用。春节前后人们可一睹这只白鲸的风采。

据悉,还有3只白鲸已在俄罗斯接受体检和训练,将于明年3月运抵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

答:

20、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愿意。(4分)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息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的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 下联:

21、仿照所给示例,从下面所给汉字中任选两个,对其字形与意蕴进行联想与妙解,言之有理即可。(每字2分,共4分)

示例:舒:“舍”得给“予”他人,自己才能获得快乐。 令 起 夸 挫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走出沙漠,我们就可以让本来贫瘠的土地变成旅游胜地;走出大山,我们的视野前面可能就是一马平川;走出失败,我们就可能到达成功的山岗;走出阴暗的心理,我们就可能让阳光洒满心田……

请以“走出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第4页

长阳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

高一语文答题卷

选择题(33分)

1[A][B][C][D] 5[A][B][C][D] 9 [A][B][C][D] 2[A][B][C][D] 6[A][B][C][D] 10[A][B][C][D] 3[A][B][C][D] 7[A][B][C][D] 11[A][B][C][D] 4[A][B][C][D] 8[A][B][C][D]

主观题(117分)

文言文翻译(共10分)

12(1)(3分) (2)(3分)

(3)(4分)

断句(3分)

及 其 受 六 尺 之 孤 摄 一 国 之 政 事 凡 庸 之 君 专 权而 不 失 礼 行 法 严 而 人 悦 服 用 民 尽 而 下 不 怨 行君 事 而 人 不 疑 诗歌鉴赏(共8分)

14(1)(4分)

(2)(4分)

默写(共8分)

15 (1) (2)

(3) , (4) ,

(5) , 现代文阅读(共16分)

16、(4分)

17、(6分)

18、(6分)

语言表达(共12分)

19(4分)

20(4分)

21(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