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重点词语解释】
1.惩山北之塞 塞:阻塞。 2.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
2.聚室而谋曰 室:家。谋:商量。 4.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你们。 毕:尽,...全。
5.杂然相许 许:赞同。 6.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
7.以君之力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
8.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 ..
损:削减 丘:小山
9. 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
10.且焉置土石 焉:哪里。 置:放置、安放。 11.投诸渤海之尾 诸:之于。 ...
1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于是。 荷:肩负、扛。 夫:成年男子。 ...
13.叩石垦壤 叩:敲,打。 14.始龀 始:刚,才。 龀:换牙。 ...
15.寒暑易节 易:交换。 节:季节。 16.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
1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8.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背。
19.始一反焉 始:才。
【一词多义】
且 (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且焉置土石 且:连词,况且。 ..
【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4.一厝朔东 厝,通“措”,放置。 ..
5.无陇断焉 陇,同“垄”,高山。 6.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 ..
【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
2.河阳之北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
3.达于汉阴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4.指通豫南 指: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
5.曾不能魁损父之丘 曾:古义:连 ……都。 今义:曾经。 .
6.投诸渤海之尾 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
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古义:负荷。 今义:荷花。 .
8.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
9.北山愚公长息曰 息: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
10.虽我之死 虽:古义:即使。 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
11.惧其不已也 已:古义:止。 今义:已经。 .
【词类活用 】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 .
2.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
3.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
5.惩山北之塞 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
6.聚室而谋曰 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 .
【重点句子翻译】
1.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 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3. 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 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4.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 用箕畚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5.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文: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6.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译文:(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都要绕道。】
7.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凭你的力气,竟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8.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
8.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9.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译文: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增加高度,担心什么铲不平?” 】
10.河曲智叟亡以应。【译文: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课文内容理解】
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2. “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3.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1)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2)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3)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4)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
4.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
B.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愚公眼光长远却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命名为“智”,这样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C.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扣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来自他对人和自然关系问题的正确认识。
D.本文采用神话的方式结尾,目的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伟大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有一定的迷信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