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平行线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4.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4.了解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举例加以说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 2.教学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相交线是如何定义的? 二、新课引入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平行外,还有哪些呢?
制作教具,通过演示,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的概念. 三、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 (画出图形)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相交;(2)平行. 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两个关键: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举例说明);二是“不相交”. 一个前提:对两条直线而言. 4.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方法为: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四、平行公理
1.利用前面的教具,说明“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提问垂线的性质,并进行比较.
3.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b∥c. 五、三线八角
由前面的教具演示引出.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的8个角中,其中同位角有4对,内错角有2对,同旁内角有2对.
六、课堂练习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
2.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若∠与∠是同旁内角,且∠=50°,则∠的度数是( ) A.50° B.130° C.50°或130° D.不能确定 5.下列命题:(1)长方形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平行;(2)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4)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6.如图,直线AB,CD被DE所截,则∠1和 是同位角,∠1和 是内错角,∠1和 是同旁内角.如果∠5=∠1,那么∠1 ∠3. 七、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叙述本节的概念和结论. 八、课后作业
1.教材P19第7题;
2.画图说明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交点情况. [补充内容]
1.试说明,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仅有两种:相交或平行.但现实空间是立体的,
试想一想在空间中,两条直线会有哪些位置关系呢?(用长方体来说明)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1组1号同学在展示时只是将这个概念简单的读了一遍,但我在备课中发现这句话中有需要强调的关键词,所以就追问了一句:那你认为在这句话中有没有哪些词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呢?“同一平面”下面有同学喊出了答案,这正中我意,所以我就让他进一步解释了一下为什么要强调同一平面。虽然他也以教室中的棱为实例解决了问题,但从其他同学的表情中我发现他们不是很理解,可又考虑到一节课时间有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也就接着往下进行了。课后想想,发现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些心急,学生有了问题就要解决,而解决问题时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如果我当时不是选择由一个学生来解释,而是给时间让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组内通过铅笔或其他实例来举例,再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来呈现似乎问题解决的会更完美。
通过这节课的反思让我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既说明了小组合作学习不只是每节课的一个过场,一个形式,只要教师随便交代一句小组讨论就可以了,又说明了它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全部, 需要在每一节课上的任何时候都进行。那为了在高效课堂中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教师首先要走出合作的误区: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而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
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准确把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经过交流、讨论,能对事实有一个清晰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