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名词解释:30%
卡介苗 Dane颗粒 衣原体 抗原性漂移 外斐反应 正常菌群 病毒 灭菌 芽胞 垂直传播 二、填空:15%
1. 厌氧芽胞梭菌包括 、 、 、 。
2. 梅毒螺旋体有 和 两种传播方式,其所致疾病分别为 和 。 3. 对人致病的支原体主要有 和 ,其所致疾病分别为 和 。 4.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是 ,它的传播媒介是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是 ,它的传播媒介是 和 。
5. 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有 、 和 。
6. 革兰阳性细菌肽聚糖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7. 病毒的增值周期包括 、 、 、 和组装成熟与释放五个阶段。 8. 干扰素的生物活性主要为 、 和 作用。 三、判断并解释:12%
1.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一定是未感染过结核杆菌。 2. 病毒的核衣壳就是病毒体。
3. L型细菌的子代永久保留L型细菌的特性。 四、问答题:40%
1. 常见以性接触传播的微生物有哪些?各引起何疾病?
2. 试述肝炎病毒的种类、各自传播途径、所致疾病及致病特点。 3. 人被疑为狂犬病犬咬伤后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4.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5. 何谓机会性感染?其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参
1. 卡介苗:牛型结核杆菌的减毒活疫苗,可用于结核病的预防。 2. Dane颗粒: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
3. 衣原体: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4. 抗原性漂移:病毒的表面抗原变异幅度较小,属于量变,常导致病毒性疾病的中小规模流行。
5. 外斐反应:用变形杆菌O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检测患者体内是否有抗立克次体抗体的非特异性直接凝集实验,辅助诊断斑疹伤寒、斑点热和。
6. 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存在于人体,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 7. 病毒:含有一种核酸,严格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8.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9.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是细菌的休眠体。 10. 垂直传播: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或病原微生物)直接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 1.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 2. 性接触,胎盘,先天性,后天性
3. 肺炎支原体,溶(解)脲脲原体,间质性肺炎,泌尿生殖道感染 4. 普氏立克次体,人虱,莫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鼠蚤(鼠虱) 5. 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
6. 聚糖骨架、五肽侧链、四肽交联桥
7. 吸附和穿入,脱壳,生物合成
8. 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
1. 错。必须考虑以下情况:①感染早期,②老人,③ 严重结核患者,④ 各种原因造成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 2. 错。包膜病毒的病毒体由核衣壳和包膜组成。 3. 错。L型细菌的形成与细菌基因型无关。 1.
病原体 细菌
淋球菌 杜克嗜血杆菌
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 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沙眼亚种D__K .L2a型
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 支原体
溶脲脲原体 病毒
HIV HSV CMV HPV HBV
所致疾病 淋病
软性下疳 梅毒
包涵体结膜炎, 泌尿生殖道感染, 性病淋巴肉芽肿 尿道炎附件炎 AIDS
生殖器疱疹
巨细胞包涵体病 间质性肺炎 生殖器疣 乙型肝炎
2. 种类 主要传播途径 所致疾病 临床特点
HAV 粪-口为主 急性甲肝 潜伏期短,发病急 HBV 输血/注射 急慢性乙肝,肝癌 潜伏期长, 重症肝炎,肝硬化 发病较慢 HCV 输血/注射 急慢性丙肝,肝癌 潜伏期有 重症肝炎,肝硬化 长短两种 HDV 输血/注射 急慢性丁肝,肝癌 重症肝炎,肝硬化
HEV 粪-口为主 急慢性戊肝 潜伏期较短 HGV 输血 急慢性庚肝 3. 人被犬咬伤后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 将咬伤人的犬捕获隔离观察,如7~10天内发病应将犬杀死;如不发病,则可认为该动物不是狂犬病或咬人时唾液中尚无狂犬病病毒。 ② 对被咬伤的人应采取的措施为:A)伤口处理:立即用20%肥皂水、0.1% 新洁而灭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再用70%酒精和碘酒涂擦; B)被动免疫:用高效价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于伤口周围与底部行浸润注射及肌注;C)疫苗接种: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较长,人被咬伤后如及早接种疫苗仍可预防发病。 4. 毒素、侵袭性酶和热原质:与致病有关 抗生素、维生素:与治疗有关
细菌素:与细菌分型、流病学调查有关 色素:与鉴别细菌有关
5. 机会性感染:在特定情况下引起的感染。
发生的条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正常菌群正常寄居部位改变;菌群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