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1)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1)

来源:华佗小知识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单元调研考查试卷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塑料、沥青、蜂蜡 B.明矾、水、石英 C.萘、铁、松香 D.水晶、食盐、黄金

2、工业上把石油炼成汽油、煤油等,采用的是把石油逐渐升温的方法来炼取的,它的主要依据是汽油、煤油的:()

A.熔点不同 B.沸点不同 C.汽化热不同 D.熔化热不同

3、如图1-1所示是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程中:()

A.不断放热 B.温度一直升高 C.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熔化持续了12min

4、某同学在松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是:() A.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的消融 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 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生成 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松的出现 5、如图1-3所示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晶体在熔化过

6、如图1-2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此图像可以判断:() A.丙是晶体,甲、乙是非晶体 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D.电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质迅速汽化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8、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1-5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9、下列关于“冰棍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剥去纸,冰棍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B.剥去纸,过一会儿,冰棍开始“流汗”,属于液化现象 C.冰棍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熔化现象

D.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10、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时,如所示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11、物态变化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1)利用干冰实施人工降雨,(2)冰箱通过致冷剂循环流动达到致冷目的,(3)焊接金属部件,(4)制酒工业利用蒸馏法提高酒精纯度,以上实例中,利用汽化、液化两次物态变化达到目的的是:()

A.(1) (3) B.(1)(4) C.(2)(3) D.(2)(4)

12、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如图1-6所示的图象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

13、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1-7所示主要用来探究:() 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 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14、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先凝固,后升华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固,后蒸发 D.先凝华,后升华

15、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雾,一会儿薄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高压锅是家中必备炊具之一,因为利用它省燃料、省时提高了效率.高压锅是利用____的原理使食物易熟;其易熔片是由____低的材料制作;若某人用一个较大的减压阀替代原来较小减压阀可能会出现____现象.

2、如图1-8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__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 3、你听说“升华干燥食品”吗?其方法是把新鲜食品放到急冻冷冻,然后把速冻过的食品放在真空干燥机中.由于食物上的冰在____,便把食品中残余的水分____掉.

4、海洋、江河、湖泊的水在不断的通过____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随气流上升到高空,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就会发生____或____,形成雨、雪等降落回地表,完成大气水循环。 5、如图1-9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____min;加热物质的状态为____。

6、自去年冬天以来,我省出现比较严重的旱情,有冰升华时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行了人工降雨。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

关部门利用干热量的特点进风扇转动时还化的图象,由图至第10min时,库里进行速低温、低压下__(填“A”

可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____,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____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7、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

飘渺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着我们生活的时空物态可以变化,犹如生活多彩多

的水分子,装点姿。

8、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9、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__热。

10、小军同学学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____(选填“大”或“小”),这是因为酒精在____时要吸热造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1、如所示是小明实验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 (1)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象如图1-11所示中的____图,水沸腾度____。

2、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1-12甲所示.

时间/min 温度/℃

(1)图1-12乙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

0 91

1 93

2 95

3 97

4 98

5 98

6 98

7 98

8 98

… …

②_____水沸腾时的现时吸收热量,温

验装置如图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1-12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填序号)。 ①得到可靠的结论 ②减小实验误差。

3、小明探究“水的沸腾”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13甲所示。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原理制成的。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13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1-13丙所示)。根据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

(4)小明看到,从水温达到90℃到水沸腾共用时10min。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给小明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 4、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

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min开始熔化,第8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min 海波的温度/℃

(1)从刚刚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的时间为____min,

(2)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3)海波是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4)海波的熔点是____。

(3)海波在46℃时,它处于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0 40 1 42 2 44 3 46 4 48 5 48 6 48 7 48 8 9 10 11 48 49.5 51 52.5 八年级物理单元调研考查试卷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D 2、B 3、C 4、A 5、C 6、C 7、D 8、A 9、D 10、D 11、D 12、B 13、A 14、B 15、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增大气压提高沸点 熔点 爆炸 2、A 80 3、升华 蒸发

4、蒸发 液化 凝华 5、10 固液共存

6、吸收 蒸发 吸收 7、飘渺的雾(晶莹的露) 凝华 8、汽化 不变 9、凝华 吸

10、小 汽化(蒸发)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1、(1)①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②读数时,视线未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乙 不变 2、(1)B (2)如图

(3)99停止加热 (4)① 3、(1)热胀冷缩 (2)94 (3)98

(4)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或“增大酒精灯火焰”)(其他答案合理均可得分) 4、(1)5

(2)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3)晶体 (4)48 (5)固

八年级物理单元调研考查试卷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李刚同学身体的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符合事实的是:()

A.身高约170 cm B.质量约60 kg C.体温约37℃ D.密度约1.0×103 g/cm3

2、小玉同学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如图2-1所示四幅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是:()

3、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A.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B.避免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的目的是:()

C.避免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4、如图2-2所示,是荣获金奖的扬州玉器“八角素瓶”,玉器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重力

5、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水是人类生存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下列与水有关的数据

..

中错误的是:() A.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 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

3 4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水可以在98℃时沸腾

5、如图2-3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A.3︰4

B.4︰3

C.1︰2

体积相等,() D.2︰1

7、用镍钛合金制成的宇宙飞船自展天线,在低温下被折叠,进入太空后,在阳光照射下可重新展开,恢复成原状。关于此天线制作材料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具有形状记忆功能 B.具有很低的熔点 C.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D.具有较小的密度 8、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上 C.称量时右盘应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左盘放置砝码

D.观察到指针在正中刻度线或在做左右幅度相等的摆动,可认为天平横梁已平衡 9、质量相等的水、盐水、酒精分别倒入三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液面最高的是:() A.盛水的杯子 B.盛酒精的杯子 C.盛盐水的杯子 D.三只杯子内液面一样高 10、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2-4所示。是:()

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11、运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特殊测量”,下面的几种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用天平“称”出墨水瓶的容积 B.用量筒“量”出小钢球的质量 C.用天平“称”出一张纸的厚度 D.用量筒“量”出1Kg的酒精 12铜雕产生于商周,是以铜料为胚,运用雕刻、铸塑等手法制作的一所示,是茶馆人物雕像(雕像与真小相同),假设其密度为8×103 雕像的质量约为:()

A.5 kg B.50 kg C.500 kg D.5000 kg

13、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正确的是:()

程中,下列说法种雕塑。如图2-5kg/m3,则每一尊下列说法正确的

A.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不变 B.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 C.温度计中水银的密度不变 D.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不变

14、以下是一则新闻消息:“今天零时,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25元和12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降低0.09元和0.10元。……” 据此估测90号汽油的密度为(不考虑90号汽油生产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A.0.80×103kg/m3 B.0.75×103kg/m3 C.0.72×103kg/m3 D.0.70×103kg/m3 15、将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空心铁球和铝球分别注满水,再比较它们的质量,则:() A.铁球的质量大 B.铝球的质量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1、如图2-6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cm,铅笔的长度是____cm,其中准确值是____cm。

2、如图2-7所示,盒装纯牛奶体积是________m3,若该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则该盒牛奶的质量____kg。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一块铁矿石的质量为2kg,小刘把它从武汉带回老河口后,它的质量为____kg,一根5kg的铁棒温度升高50℃后,它的质量为____kg。

4、一只氧气钢瓶,容积为V,刚启用时,瓶内气体密度为ρ,用去一半氧气后,瓶内剩下的气体密度为____,质量为____。(用字母表示)

5、如图2-8所示,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使玻璃瓶破裂,由水变成冰__,密度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一位同学测得书厚为0.85cm,查得该书的页码为199,则每张纸的厚度为_料卷尺测长度时,若用力拉尺进行测量,那么,由此引起测量结果将___大”、“变小”或“不变”)。

7、小亮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了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关系图像如图2-9所示,则烧杯的质量为___kg,液体的_kg/m3。

8、电影影片中所展现的楼房倒塌的场面中,砸在人们身上的块”是由密度很____的材料制成的道具。

9、两端各放一块铁块和铝块,天平平衡,则铁块和铝块的质量_;体积之比为____ (ρ铁=7.8×103kg/m3 ρ铝=2.7×103kg/m3)。

10、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其质量是1.5 kg,则这个玻璃瓶的容积是____cm3。它最多能装____kg的酒精(ρ酒 = 0.8 ××103kg/m3)。

11、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____g/cm3,容器的质量是____g。

实验次数 液体体积V/cm3 1 15 2 22 3 50 4 80 之比___“混凝土量与液体体积的

密度为_____μm。用塑_(选填“变的过程中质量_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4分。)

67 72.6 95 119 1、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想知道所喝的早餐奶的密度。于是他到实验室,借了一架天平。

(1)测量早餐奶的密度过程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发现指针如图2-10甲所示,那么他应该向____调节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②小明把盒装牛奶放入天平的左盘,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此时砝码盘中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2-10乙所示。

③倒出盒中的牛奶,用天平测出空盒子的质量为11.4g。 ④从包装盒中查的牛奶的体积为____cm3。

⑤根据公式________可以算出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2)如果按照小明的测量方法测得的牛奶密度与真实的牛奶比会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羽同学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一枚奖牌,他想测出这枚奖牌的密度。做了如下实验。

(1)首先用托盘天平测奖牌的质量。操作如图2-11甲所示,请指出其中的错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他在老师的辅导下及时纠正错误,正确地测出奖牌质量为65.6g。

(2)接着他开始测奖牌的体积,但因奖牌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2-11乙方法进行测量,测得奖牌体积是____cm3。 (3)算出奖牌的密度为____kg/m3。

(4)按照图乙的方法测出来的奖牌的密度比实际密度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我国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g,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kg的酱油? (ρ矿泉水=1.0×103kg/m3 ,ρ酱油=1.1×103kg/m3)

2、如图2-12所示是我国设计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的玉石,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中西合璧”。 奖牌分为金牌、中金牌由纯银、玉石、纯金组成,金牌的总体积约玉石的体积约为5.4cm3,纯金的质量约为6g。(已3.0g/cm3,ρ金=19.3g/cm3,ρ银=10.5g/cm3)请(1)一枚金牌约需要玉石多少克?

(2)一枚金牌除了玉石和纯金外,还需纯银约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3、一个空瓶的质量是0.25kg,装满水时总质量为1.05kg,装满油时总质量为0.kg。这种油的密度是多少?(ρ水=1.0×103kg/m3)

克?(计算结果银牌和铜牌.其为23cm3,镶嵌知:ρ问:

八年级物理单元调研考查试卷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D 2、B 3、C 4、C 5、D 6、C 7、B 9、B 10、A 11、C 12、C 13、A 14、C 15、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0.1 5.90 5.9 2、2.5×10-4 0.3 不变 3、2 5 4、

12 12V 5、不变 变小 6、170 变小 7、0.04 1×103 8、小

9、1︰1 9︰26 10、1250 1 11、0.8 55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4分) 1、(1)左 平衡螺母 250 ρ=m/v 1.03×103 kg/m3

(2)偏小 盒中会残留部分牛奶 2、(1)手拿砝码 左物右码 游码未拔到零刻度线处

(2)8 (3)8.2×103 kg/m3

(4)小 奖牌取出时会带有水 四、综合应用题:(8+9+10分,共27分)

1、解:(1)Vg水=

m水=

550水1g/cm3=550cm3=550mL, (2)瓶子能装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 V酱油=V水=550mL

m酱油=ρ酱油V酱油=1.1cm3×550 cm3=605g=0.605kg

8、C

2、解:(1)金牌需要玉石的质量:

m玉=ρ玉V玉=3.0g/cm3×5.4cm3=16.2g; (2)金牌中纯金的体积:

V金=m金金=6g3; 0.3cm319.3g/cm 金牌中纯银的体积:

V银=V﹣V金-V玉=23cm3-0.3cm3-5.4cm3=17.3cm3;

金牌中纯银的质量:

m银=ρ银V银=10.5g/cm3×17.3cm3=181.7g。

3、解:(1)瓶子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m水=1.05kg-0.25kg=0.8kg, 根据=m可得,瓶子的容积: VVV水m水水0.8kg0.8103m3 331.010kg/m(2)瓶装满油时油的质量: m油=0.kg-0.25kg=0.kg, 油的体积:

V油=V=0.8×103m3, 液体的密度:

油

m油V油0.kg33 0.810kg/m-330.810m2016年秋季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试卷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12年国际田联110 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图3-1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台是运动的,可选的参照物是:( ) A.刘翔 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C.地面 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万马奔腾 C.星光闪闪 D.春风拂面 3、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B.所用的时间越少,速度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20 km/h的速度大于15 m/s的速度

4、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水 B.桥 C.人 D.地面

5、在2014南京青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3-2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C.乙火炬一定静止

B.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D.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3-3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7、如图3-4所示,是2013年6月我国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实现了与我国航天器“天宫一号”的再次载人交会对接。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接前,飞船与“天宫一号”处于相对运动状态 B.对接成功后,飞船与 “天宫一号”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C.对接成功后,飞船与 “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处于运动状态 D.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后,处于失重状态质量会变小

8、短跑运动员5 s内跑了50m,羚羊2min内奔跑2.4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9、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从v1

增加到v2 则加速度为(v2-v1)/t 。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 s,则2s末小球的速度为:( )

A.0 B.2 m/s C.3m/s D.6m/s

10、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3-5所示,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 )

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11、如图3-6所示,在下面运动中,可以看作直线运动的是:( ) A.沿笔直铁轨行驶的磁悬浮列车 B.过山车 C.人造地球卫星 D.踢到空中的足球

来点:

12、石英钟的分针转1圈,则它的秒针转:( ) A.5圈

B.60圈 C.100圈 D.3600圈

13、如图3-7所示,是我国主要城市间的里程表(单位:km)。由图可知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北京与天津相距146km B.南京与上海相距370km C.北京与南京相距1417km D.天津与上海相距1787km

14、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15、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用图像表示,在如图3-8所示的各个图像中,可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6分)

1、我们平常说的“旭日东升”是以____为参照物。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____为参照物。

2、目前普通列车的速度约为 100 km/h,而磁悬浮快速列车设计速度为 500 km/h,南京到上海的距离为300 km,按以上速度计算,磁悬浮列车从南京到上海比普通列车缩短____h。 3、观察如图3-9所示的情景和文字,认为云向西运动,是以____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____为参照物。

4、如图3-10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

它告诉汽车驾驶员,从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________。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经过____min到达收费站。

5、节能电动车为上海世博园区的观光提供了绿色交通服务。若一辆电动车在中国馆附近的水平路面上以9m/s的速度沿直线行驶了50s,则通过的路程为____m;若此时车内的乘客以车为参照物,则中国馆是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6、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如图3-11所示,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如果战斗机在3s内飞行了0.6km,则它的速度是____m/s 。

7、观察如图3-12所示甲可知汽车做____直线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如图3-12所示乙),可知苹果做____直线运动。

8、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3-13所示。从图像可知,____车的速度大;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m。

9、在“中学生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紧张地进行着,谁是冠军,众人注目。观众认定,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而裁判员则认定,到达终点计时少的人运动得快。应注意的是,观众与裁判员判断运动快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

在运动时间____情况下,比较运动员运动的____的方法;而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运动员跑的路程____情况下,比较运动的____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能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0、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3-14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____km/h;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____h。

11、一条船在静水中航行,通过1000m用400s,若该船在流速为1.5m/s的河中顺水航行,则通过1000m所用的时间为____s。

12、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的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刘翔以12秒88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创造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他比赛时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m/s合____km/h。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6分)

1、如图3-15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用的时间为7s,则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 (选填“快”或“慢”)。

(4)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如图3-15乙所示中画出S-t图像。

从0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从0点开始计时的时间 t/s 0 1.25 2.50 3.75 5.00 6.25 2、如图3-16甲所示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3-16乙所示是某同学对该实验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测得小重物到达15cm、30cm、45cm处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1.92s,2.82s。

(1)分析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过程中小重物____(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 方法1: v学的璃别

s0.15m0.3m0.15m0.45m0.15m3 t1s1.92s1s2.82s1.92s方法2: vs0.45m t2.82s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四、计算题:(每题9分,共18分)

1、小明上午9点出发骑车前往相距12km的外婆家,动身前他打电话告诉外婆他到达的时间,他先以15km/h的正常速度骑了12min,因在路边书摊买书用了6min,为了不迟到,他随后以18km/h的速度骑行,最终按时到达外婆家。求: (1)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明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

2、心电图仪(如图3-17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 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3-18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 min。则:

(1)根据甲的心率为60次/ min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 s;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毫米每秒? (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

2016年秋季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试卷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C 3、C 4、A 5、B 6、A 7、D 8、B 9、D 10、D 11、A 12、B 13、C 14、C 15、B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6分) 1、地球 云朵 2、2.4 3、月亮 云 4、40 km/h 3 5、45 运动 6、静止 200 7、匀速 加速 8、甲 60

9、相等 路程大小 相同 时间长短 10、80 0.5 11、250

12、8.45 30.75

三、实验探究题:(每问2分,共16分)

1、(1)运动 (2) 0.08 (3) 慢 (4)图略 2、(1) 不是 (2)方法2

(3)增大斜面倾斜度等(写出一点即可) (4)增大玻璃管的长度等 四、计算题:(每题9分,共18分) 1、(1)15km/h (2)9:48 2、(1)1 (2)25mm/s (3)75次/ min

八年级物理单元调研考查试卷

第四章 声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采了花粉的蜜蜂因载重量增加,其翅膀每秒钟振动次数减慢。有经验的养蜂人凭听声音就能辨别出蜜蜂是载满了花粉回家还是没有载花粉回家的。养蜂人判别的根据是:( ) A.蜜蜂声音的响度不同 B.蜜蜂声音的音调不同 C.蜜蜂声音的音色不同 D.蜜蜂飞行的高度不同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C.桌子可以传声 D.“禁止鸣笛”可以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3、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如图4-1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4、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大

C.在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可有效阻断噪声的传播

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出声音

D.用超声波除人体结石,是应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6、在除夕夜,从电视上看到人们停止撞击北京大钟寺的大钟后,还能听到 大钟“余音未止”,这主要是因为:( )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7、《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描述了大弦和小弦的声音不同,主要是指:(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声速

8、“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无法到达人耳

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

9、如图4-2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10、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 )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11、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玉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玉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玉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天宫一号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12、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和激光都能传播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 C.利用“超声波”除去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13、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14、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而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 A.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音色不同 D.响度不同

语听力训练,

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15、如图4-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6分)

1、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4-4甲、乙所示是两种声从图形可知:图____是噪声的波形,图__波形。

2、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而产生的。物体的_

发声也停止。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____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____,而响度比蚊子大。

3、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____传到人耳.如图4-5所示,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而发声;小明右手拉弓,左手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

5、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人水中,会看到如图4-6甲所示的现。说明声音是由物休的____产生的。如图4-6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____不能传声。

6、如图4-7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____有关。当用纸片接触最少齿数的齿轮,且转速较慢时,人耳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7、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脏的工作状况,这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____的道理;心脏的跳动声是心脏____而发出的。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4-8所示,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制成特殊形状

声悠悠。这些___停止,音的波形图,__是乐音的

的结构;如图4-9所示,战斗机旁的地勤工作人员都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则:(1)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罩选取材料的相同要求是____________,其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的是,甲采取的是在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方法,乙是采用在_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1、如图4-10所示,用硬纸片在木梳上划过。若保持硬纸片和木梳接触深度相同,用不同速度滑动硬纸片,则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木梳振动的频率就越____,音调就越____。这表明:____________。

2、如图4-11甲所示,小芳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9乙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 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5分+5分+6分,共16分)

1、校田径运动会上100赛跑时,某记时裁判员听到发令响后才开始按表记时,问:记时员的记时方法正确吗?若不正确,记时员给运动员多记还是少记了多少秒?( v空气 =340 m/s)

2、人将前后两个声音区别开的条件是:两次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差至少要有0.1 s。已知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人能在空谷中听到回声,峭壁与人之间的距离应超过多少米?

3、一辆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在离山崖900处鸣笛,汽车继续行驶100m时,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如果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八年级物理单元调研考查试卷

第四章 声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B 2、B 3、C 4、B 5、D 6、B 7、C 8、D 9、C 10、C 11、A 12、D 13、C 14、A 15、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音色 乙 甲 2、振动 振动 振动 音色 低

3、振动 空气 4、振动 音调 5、振动 真空

6、频率 纸片振动频率小于20Hz

7、信息 振动 固体能传声

8、(1)蓬松的材质 吸收和阻隔声波

(2)在传输路径上隔离和吸收声波 阻止噪声进入耳朵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1、大 高 发声体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1)固体能够传声 (2)金属丝比棉线的传声效果好 (3)手阻止了琴弦振动传声

(4)① a d ② 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 ③实验中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四、综合应用题:(7分+8分,共15分) 1、解:记时员的记时方法不正确

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就是记时员少记的时间 t =

100mS = =0.29s

340m/sv2、解:S =vt =340m/s ×0.1 s =34 m 由于0.1 s是声音往返所用的时间

所以峭壁与人之间的距离应大于S1 =

34m =17 m 23、解:由题意可知,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 S =800m +(800 m -100m)=1700 m 声音传播的时间是: t1 =

Sv空气 =

1700m =5 s

340m/s 声音的传播时间就是汽车的行驶时间: t 2 =t1 =5 s v2 =

S100m = =20m/ s t25s

八年级物理单元调研考查试卷

第五章 光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图5-1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2、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3、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4、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漫反射 B.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彩色光是由白光组成的 6、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 A.15° B.20° C.30° D.60° 7、如图5-2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8、关于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一定相等

B.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D.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9、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10、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 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清晨的阳光照到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波光粼粼,这是镜面反射 C.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衣服呈红色 D.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

11、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5-3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正 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正

12、如所示,2012年春晚上刘谦表演了精彩的魔术,引来了全球的魔术热。魔术其实也是遵循了一定的科学原理,在一次班级的联欢活动中小华表演了“摸牌猜点”的小魔术,他用两个手指夹一枚金属图钉就能轻易说出扑克牌的花色和点数(如图所示),这里主要利用了:()

A.小孔成像 B.凸透镜成像 C.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

13、1966年,华裔物理学家高锟提出光纤通信的设想.光纤通信传输信息的载体是:() A.电流

B.超声波

C.无线电波

D.光波

1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

B.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的 C.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30°

D.筷子斜插入装满水的碗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下偏折 15、如图5-5所示,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人水中的光路图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小红身高1.m,位于平面镜前3m,像与小明的距离是____m,如果小明向镜面前进1m,小红觉得像变大了,原因是:________。

2、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形成的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____形成的像.

3、老河口市有“小汉口”之称,缓缓穿城而过的汉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各式现代建筑依河矗立,充满时代气息,如图5-6所示。建筑物在河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所形成的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____进入了水中。

4、放电影的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的____使影院里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并且白布能反射____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5、观众戴着绿色眼镜看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观众看到她上衣呈____色,裙子呈____色。

6、如图5-7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___ (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____。

7、小明同学的身高为1.65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他在镜中像高为____m,像与他相距____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像的大小____。

8、光在自然界中能产生很多奇妙的现象,如图5-8所示的三幅图片就是其中的一些。这些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______,属于光的色散的是______,属于光的反射的是______。9、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____立、等大的____像。若小王的眼睛到虚像的距离为5m ,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m ,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____m。

10、如图5-9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

而下依次是____________不同颜色的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如图5-9乙所示),则光屏上就出现____。 三、实验探究与作图:(1、2、3每题2分,其余每空2分,共32分)

1、如图5-10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

2、如图5-11所示,画出入射光线到水面后的传播光线。

3、钱包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如图5-12所示,已标示了反射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并画出法线。

的将射_

4、小文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5-13甲所示。白色纸板竖放在水平镜面上,ON与镜面垂直。实验中收集到一组实验数据如图5-13乙所示。 (1)依据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2)为使实验结论更可靠,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此实验中白色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角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5-14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利用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________(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________;手指放在蜡烛____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 (2)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实验序号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5.30 15.30 2 23.02 23.15 3 25.60 25.60 4 28.50 28.50 (3)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____(选填:“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____。 6、完成下面的探究性试验

(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玲玲同学进行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她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竖立一块玻璃板: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点燃蜡烛A,然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如图5-15甲所示,进行实验。

玲玲按照如图5-15乙所示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

【分析与论证】: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________。

【交流与评估】: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___

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cm。

八年级物理单元调研考查试卷

第五章 光现象 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B 2、B 3、C 4、B 5、B 6、A 7、B 8、A 9、C 10、C 11、D 12、D 13、D 14、A 15、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6 视角增大 2、折射 反射 3、反射 折射 4、漫反射 所有 5、像 黑色 6、OG 30° 7、1.65 4 不变

8、手影游戏 雨后彩虹 湖边夜景

9、正 虚 0.4

10、红橙黄绿蓝靛紫 红

三、实验探究与作图:(6分+6分+6分+8分+12分+8分,共46分) 1、略 2、略 3、略

4、(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3)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42°

5、(1)透光性 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B (2)C (3)b c

6、像距小于物距 不正确 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