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性质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性质说课稿

来源:华佗小知识
平行四边形性质(一)

黄海明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书第十六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现实世界中,四边形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宏伟的建筑物、铺满地砖的地板、别具一格的窗棂、天空飞舞的风筝……处处都有平行四边形的身影。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全等三角形、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和平行线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既是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下一步研究各种特殊平行 四边形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教学,把研究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无论是在知识的学习,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与计算。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能力教学点目标:在性质的探索、发现与证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逻辑推理论证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学习,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实例,使学生明白几何图形来源于生活,学习几何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与课时设计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和证明。 二、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教学中,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1、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观察→猜想→概括→验证→交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2、学生一题多解,并及时引导学生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例题讲解采取分解图形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并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3、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流程图 展概性性性课变念质质质外 示式图的的的的作练 片形猜巩应业习成想固用自 揭与示与与与与我小 课讲证反拓检题解明馈1 展结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些图片,观察图片中平行四边形的形象。

2.引导学生:请学生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易于学生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观察给学生一定空间和时间回忆小学时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

(二) 感悟图形 明确概念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⑴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对图形的特点进行描述。

⑵理解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⑶平行四边形的记法、读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和回顾以前的知识,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描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和定义,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渗透了一些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转化”的数学思想。

⑷由于学生小学时已接触过平行四边形,但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同时学生对定义的几何语言表述也比较陌生,故教学中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平行四边形几何语言表述。 (1)∵AB∥CD,AD∥CB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CB

设计意图:规范学生的几何语言。同时也使学生清楚,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可以作为性质运用,也能作为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在此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做了一个铺垫。

(三)引导实验 探索新知

⑴给予一定时间让学生分别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中间教师观察多数同学的作图情况,安排用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作图全过程。

⑵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在所画平行四边形上讨论对边、对角的大小关系(观察、猜想、度量)。

⑶形成命题:学生归纳描述所得结论。教师此时在黑板板书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所获得的结论。

⑷分析命题,学生写出已知、求证。

⑸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命题的证明。

⑹利用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证明方法,并由学生进行讲评。最后,在多媒体给出规范的证明方法。

⑺师生小结。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性质定理,并学习用几何语言描述。

设计意图: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取知识和学会学习,使他们更好体会合作交流、互相评价、互相尊重的学习方式。同时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能很好地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活动中,有意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探究能力、分组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等。

2

(四)巩固基础 简单运用 巩固训练一

1、平行四边形内角和为____,外角和为_____。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_且______平行四边形的对角_____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角_____。

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____,AD=_____ ,A=_____,B =_____。 巩固训练二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B=50°,则∠A=____,∠C=____,∠D=______ 。 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C=260°,则∠A=____∠B=___,∠C=____,∠D=____。 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AB= a,BC= b,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_______ 4、已知 ABCD的周长为36cm,且AB=8cm,则BC=______ 设计意图:

练习一 主要是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练习二 是应用性质解题部分,采取小组合作解答,互帮互助.让学生熟练性质定理,为以后的证明和计算打好基础。

(五)例题讲解 活用知识 教学过程:

例1:如图,小明用一根36cm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其中一条边AB长

AD为8cm,其他三条边各长多少?

BC

本题变形为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36cm,当AB=8cm时求BC、CD、AD。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教学,突出本节重点,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定义及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的变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由浅入深分层训练,让学生轻松完成例题的学习,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六)综合训练 提高能力 课本98页练习1、2

1、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120°,求其余各内角的度数。 2、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5,BC=3,求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板演,教师巡回的辅导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本节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书写格式,及时的订正和指导。

(七)归纳小结 反思提高

教学设计:1.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探究的几个环节:发现问题→假设猜想→分析论证→巩固交流→运用实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使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作业 必做题:

教科书P100第1题,第3题。 选做题:

如图,在 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BE平分∠ABC,则ED= .

3

A E

D

5cm

B

9cm

C

(三)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分层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有所收获。

(四) 五、教学反思

1. 注重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五) 以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引入,通过动手画图和实验探索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六) 2.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七) 本节课通过变式、探究及其相关应用来体现这一基本思想。 (八) 3.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九)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体验,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归纳整理,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为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节课力求在教法和学法上有所突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探索中有所得,体会成功和快乐。不足之处欢迎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