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合格党员
姚悟明
三年前,当我握紧拳头举过头顶,面对着鲜红的党旗许下我庄严的誓言,我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党党员,从此我的信仰就有了最伟大的归属。 中国党,成立于1927年7月23日。从新民主主义到八年抗日战争、从十万大军过长江的战争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深圳特区的建立到回归祖国,中国党几十年经历昭示了由于成功的运用马列主义并产生了思想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党日益强大,无坚不摧。2015年6月29日,组织部发布了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中国党党员总数为8779.3万名,比上年净增110.7万名,增幅为1.3%。党的基层组织436.0万个,比上年增加5.6万个,增幅为1.3%。中国党作为一个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政党,可谓是世界第一大党。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于规模如此庞大的政党来说,要实现对党员的有效管理并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实需要狠下功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党员要学用结合,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四有四讲”的党员。
一名合格的党员在不同时期都充分体现着党员的先进性。战争年代,主要从“冲锋在前”、“轻伤不下火线”、“跟我上”中认识党员。和平时期,主要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奉献在前,索取在后”、“群众利益在前,个人利益在后”中实践先进性。当前,在全体党员中正在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
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我心中的合格的党员,具体来说,也许应体现在这样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对人民群众负责,就是对党负责;损害人民的利益,就是损害党的利益。中国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以此教育和武装全党。中国党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无论是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还是当今为我党事业鞠躬尽瘁的先进人物,作为一名党员,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儿女对祖国母亲那份炽热的爱。
其次,要有进取心,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一名合格的党员不仅要思想正,品德好,能胜任各自岗位上的工作,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够带领群众干出一番事业,还要有进取心。新时期的党员应自觉学习,刻苦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掌握新知识、提高新能力、练就新本领,把学习贯穿终身,把自己锻造成能工巧匠和行家里手。
最后,要有与时俱进开展创造性工作的知识能力素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发挥表率作用,离不开创造性素质的发挥。创造性工作,既有基础理论基本原理方面的原创或重大发现,更多的是结合实际工作的应用性创新或者是集成性创新。创造性工作在21世纪将成为更多人的一种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用创新为人民服务”已经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的重要要求。
总之,21世纪的合格党员,应该有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爱党之心,应该时时刻刻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应该是一个大公无私、廉洁奉公、英勇无畏的好干部,应该是一个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富于进取的改革者,应该是一个有着铮铮铁骨,凛然正气的人。而且,当前正处于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期,党员还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这样,才能有进行经济建设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有句话说得好,“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站得出来”。常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不断改造和充实自己,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思想上,落实在行动中。只有高标准要求,才能“在平时看得出来”;高境界追求,才能“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我们应珍惜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
2016年7月12日
河北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特点: 六上教材采用主题板块相对、“同心圆”交叉递进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教材内容的呈现,通常采取小切口、层层深入的方式,给学生亲切自然的感受。为贴近儿童生活,教材努力在呈现方式上图文并茂,为学生喜闻乐见。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比较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去,也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课外的大量搜集和积累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生搜集任务落实不到位。也由于安全问题,课外实践活动开展较少,使他们缺少一定的社会经历。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走进世界的过程中,关爱自然,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古代的人类文明成就是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遗产的热爱和保护热情,增强保护自然、保护文明遗产的责任感。 2、通过精妙绝伦的世界古代建筑,使学生在俩届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了解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洁净的情感态度,同时培
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审美能力。 3、通过对世界各地与自然环境差异、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其他国家、地区、民族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树立种族平等的意识,培养学生对世界不同文化尊重、欣赏的态度。 第二单元 学习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在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国防建设、水利事业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到祖国建设的飞速发展,产生对新中国建设者的敬仰之情。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让学生从人造卫星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中,体会到让科学造福人类的道理。通过了解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航天事业早贡献的远大志向。 3、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建设在诸多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激发爱党、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三单元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了解从古至今我国与世界之间密切联系的实例,使学生感受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 在经济文化上的相互依存关系;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在世界经济文化密切联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通过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中外思想家不畏艰辛、追求真理的故事,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和刻苦钻研、勇于创造的精神。 3、了解我国古代丝绸之路、整合下西洋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时间的过程,并认识其重要性;知道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概况及我国加入该组织的意义。 4、知道古埃及、古希腊文明的主要文明成就,探讨文明古国的产
生与自然环境。在学习活动中,养成主动进行合作分享和倾听、理解他人观点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 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 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五、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安排 周 次 1 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 3 第一周——第三周 2 浓缩人类文明的经典工程 2 3 大千世界,万种风情 2 5 祖国建设突飞猛进 2 第四周——第八周 6 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 2 7祖国,我为你骄傲 3 8从丝绸之路到WTO 3 第九周——第十四周 9熠熠生辉的中西文化 4 10风靡海外的中国制造 3
11神奇的地球 3 第十五周——第十七周 12地球给人类敲响警钟 3 13快快参与环保行动 3 总复习 2 第十八周-------第十九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