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药热熨敷技术

中药热熨敷技术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中药热熨敷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分享---中药热熨敷技术 2017-04-17 庄浪县中医院 崆峒国医

中药热熨敷是将中药加热后装入布袋,在人体局部或一定穴位上移动,利用温热之力使药性通过体表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风湿痹证引起的关节冷痛、酸胀、沉重、麻木;跌打损伤等引起的局部瘀血、肿痛;扭伤引起的腰背不适、行动不便;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腹冷泄泻、呕吐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月经期及是否妊娠。 3.对热和疼痛的耐受程度。 4.热熨部位的皮肤情况。 三、告知

1.药熨前,排空二便。

2.感觉局部温度过高或出现红肿、丘疹、瘙痒、水泡等情况,应及时告知护士。

3.操作时间: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准备药物及器具、凡士林、压舌板、外包布袋2个、纱布或纸巾,必要时备屏风、大毛巾、毛毯、温度计等。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确定治疗部位。嘱患者排空二便。调节病室温度。

2.根据医嘱,将药物加热至60~70℃,备用。

3.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取适宜体位,暴露药熨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患者。

4.先用压舌板在药熨部位涂一层凡士林,将药袋放到患处或相应穴位处用力来回推熨,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力量要均匀,开始时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量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药袋温度过低时,及时更换药袋或加温。

5.药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情况,及时询问患者对温度的感受。

6.操作完毕擦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嘱患者避风保暖,多饮温开水。

7.整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 六、注意事项

1.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大血管处、皮肤破损及炎症、局部感觉障碍处忌用。

2.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药袋温度,温度过低则需及时更换或加热。 3.药熨温度适宜,一般保持50℃~60℃,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及感觉障碍者,药熨温度不宜超过50℃。操作中注意保暖。

4.药熨过程中应随时听取患者对温度的感受,观察皮肢颜色变化,一旦出现水泡或烫伤时应立即停止,并给予适当处理。

附:中药热熨敷技术流程图 中药热熨敷技术流程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