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好

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好

来源:华佗小知识
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好

来源: 中国社会新闻出版总社 时间: 2009-03-21 14:12

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进程中,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亦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民服务中心、社区邻里中心等,以下简称服务中心)的建设得到了地方、的重视,受到了农村群众的欢迎。服务中心之所以受重视、受欢迎,就在于它不单纯是一座建筑物,更是农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基础平台,是蕴藏着参与、关怀和凝聚力的农民之家。从多方面入手,把服务中心建设好,增强它作为农民之家的多重功能与价值,对于把农村社区建设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服务功能建设服务之家

总指出:“加强社区建设,要把服务群众、造福居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这一针对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指示同样适用于刚刚起步的农村社区建设,也为服务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一是服务设施要配套。一些地方既重视室内设施建设,又建起了乡村舞台、篮球场、公开栏、宣传栏等室外设施,还在服务中心周围兴建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爱心慈善超市、便民餐厅、幼儿园、老人院等商业服务设施的做法值得借鉴。二是服务中心内部布局要合理。可以按需设置,同类合并,多块牌子一个场所,设多功能活动室、卫生室、计划生育室、警务治安室、民政服务站、农家书屋、村信息广播室等多个不同的功能区。三是服务内容要丰富。重点推进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区治安、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劳动保障、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进社区,形成公共服务与农村居民自我服务以及市场服务相衔接的格局。根据农村社区特点,注重开展生产性服务,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业增产增效。四是服务对象要拓展。受益人群要从本村村民扩大到外来务工人员、驻村单位以及所有社区居民,体现新农村社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五是工作人员素质要提高。加强能力建设,逐步提高在服务中心工作的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要通过建设服务之家,解决农村居民关心的办事难、看病难、购物难等现实问题,为他们创造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村居民也

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比较完善的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确立农民视角建设参与之家

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平等的农民之家,不是强调权力的行政大楼,也不是看重利润的商业大厦。在服务中心建设、管理、运行的全过程中,始终要有农民视角,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健全民主自治机制,保障农民的选择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制定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规划时,要认真听取社区居见,把选择权交给他们,防止公品自上而下的强制性供给;在服务中心工程建设中,要实行民主监督、财务公开,防止挥霍浪费和;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布局和功能上,要根据群众实际需要确定,对各个部门、各项事务进社区要进行规范,防止办公机构挤占服务空间;服务中心的维护管理要引导农民参与,按照民主程序建章立制,对社区干部和工作者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组织农村居民以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民主自治活动。要通过建设参与之家,把服务中心建成社区里人气最旺的公共空间,建成农民的精神家园,巩固村民自治,培育农村居民的合作能力和自治能力,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建设实用之家

我国农村总体上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资源有限,经济条件、人口规模、乡风民俗、群众需求等情况千差万别,这些客观情况决定了各地不论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还是建设服务中心,都要因地制宜,把有限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建的格局。一是整合资金。可以在县级进行涉农资金整合,由县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调配使用,部分资金集中用于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避免重复建设。二是整合资源。可以把闲置的办公用房、学校、厂房、仓库、敬老院、空民房、宗族祠堂等改造为服务中心等设施。三是整合项目。可以结合村级组织场所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和村文化室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等项目,以及农村义务教育、村级卫生室、农村警务、邮政建设、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等项目,把服务中心建设好。四是方式多样。新建、改建、扩建、置换、租用、捐赠都可以。五是标准多元。经济条件允许的,面积可以大一点,投入可以多

些,设施配备可以好些;条件差的,因陋就简,简单实用就行,随着经济发展再慢慢改善。绝不能因为兴建服务中心而产生新的乡村债务。要通过建设实用之家,促进共建共享,防止形式主义、盲目攀比、挥霍浪费,实践并传播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设关怀之家

总理曾说过,要让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那么,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应不应当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一是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社区性公品,属于公共财政支持的范围。二是根据财权与事权相对应的原则,公共财政对公共服务进社区应当给予扶持。三是那些集体经济薄弱或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自身没有能力提供社区服务中心这样的公品,即使集体经济有一定基础,其资金保障能力也不稳定,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四是根据财政公平原则,财政投入必须打破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支持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符合公平正义原则。五是经过近 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各级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具备了支持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财政实力。也就是说,在建设服务中心的问题上,虽然不能也不应包揽全部责任,但也不能仅仅要求农民依靠自身力量和社会力量解决问题。在坚持财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和社会力量等各种主体多元投入的前提下,把服务中心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并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让农民群众体会到党和实实在在的关怀。要通过建设关怀之家,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让农村居民切实感受到来自党和的尊重、关怀,巩固党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注重可持续性建设长久之家

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不是权宜之计,只有建立健全日常管理、维护和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它长期地为农村居民服务。一是解决好管理问题。要明确服务中心管理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防止建起来没人管。二是解决好工作机制问题。服务中心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社区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合

力,防止各自为政、互相扯皮,影响工作。三是解决好维护管理经费问题。明确资金来源、使用范围以及标准,防止建起来没钱维护。四是解决好人员配备问题。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外,还可以吸收农村志愿者参与管理,引导农民建立协会、文娱体育队或互助性、公益性组织参与管理,形成专职工作者和农村群众共同管理的机制,防止建起来没人理事。五是解决设备管理、安全保卫、环境卫生等问题,防止设备损坏或产生安全隐患。六是解决产权问题。明确产权归属,并办理相关手续,防止日后产生纠纷。要通过建设长久之家,保证服务中心能长期发挥作用,防止由于轻视管理和维护导致服务中心逐渐萎缩、破败,从而增强各有关方面对农村社区建设的信心。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党和国家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牵头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是党交给民政部门的重大任务。目前,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在的重视下,在民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协同推进下,依靠农村居民群众和各方力量,农村社区里能建起更多的综合服务中心,不论新旧,不论大小,都能成为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标志性建筑:农民群众将其视为自己的公共之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得到尊重、得到服务、得到提高的幸福家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