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太极拳入门须知

太极拳入门须知

来源:华佗小知识
太极拳入门须知 作者:陈沛菊

2011-04-19 11:36:16| 分类: 太极拳A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原文地址:太极拳入门须知作者:陈沛菊

一、不可自专自用,固执不能。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圆转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神意涣散。身外形顺,无形中自增力感;心内中和,无形中自增灵感。练至功行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灵则身轻如羽,得其妙道,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不思可得,无形而生成神奇,力活气顺,虚心实腹,久练自达化竟。

二、不可心躁气浮,急于求成。心不静则神不宁,心肾不交则神气不通。心要静,心静神自宁,神宁心自安,心安气自行,神气相通,万象归根,静练出真功,功夫长进快。静养灵根气化神,处处静,时时静,行立坐卧不离静,静中求动生太极,不静不见动之奇。 三、不可不知养,太极不太和,欲速则不达。练拳不知养,易伤不易长。练拳不懂养,百练功不长。十年练拳,十年养气,气以直养而无害。太极拳以养为本,以慢为宜,慢练为养,养气、养神、养性、养身;快练为伤,伤气、伤神、伤心、伤身。须清心寡欲,平心静气,太极太和,自然达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之境。

四、不可心存打人念。否则,心动神去无所依,神杳气散无所归,好勇斗狠失心和。妄念一起横气生,肝气不平,阴阳不和,火水不济,久之五劳七伤与身俱存,稍有病痛则齐发而至,是为大害。练拳时,一志凝神,主于敬,养其诚,洗心涤虑,平心静气,一念无所思,一物无所著。

五、不可努气用力,努则力刚易折,气易阻隔于胸,肺被排挤,久之必得胸憋肺炸之病。若用拙力,则周身血脉不能通顺,筋骨不能舒畅,全身拘谨,四肢不活。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则何处成病,当时不觉,必于后发。总要力活形顺,无亏,积柔成刚,一片神行。 六、不可挺胸、收腹、突臀、全身僵直,否则气逆得而上,不能归于丹田,双足似萍草无根,且心肾不交,神气不合。阴阳不和则万法不至。周身放松,脊柱竖直,松腰敛臀,松胯圆裆,虚心实腹,则中气贯通,太和之气才能浩行。

作者简介:

陈沛菊,女,祖籍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武术专业,学士学位, 现在河南省体育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工作。是河南省武术协会委员,国家级武术裁判员,国家武术一级教练员、中国武术段位七段。

陈沛菊系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自幼受到良好习武环境熏陶,随父亲陈立宪、姑母陈立清习练家传陈氏太极拳小架。父亲随叔父、姑母随父陈鸿烈习练家传拳术,并得到了十七世宗师陈椿元等老一辈的亲自教授,深得陈氏拳术技艺和理论的真传。陈沛菊谨遵父命,严格训练,从不稍懈,系统学习并掌握了陈氏太极拳理论及拳术、器械、推手技法。

1987年,陈沛菊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成为陈氏太极拳继承人中第一个接受武术专业高等教育的人。在大学就读期间,系统学习了体育理论及人体运动学理论,同时,在练习家传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又得到诸名师的教授,学习并掌握了各主要流派的拳、械技术,以及国家规定的各式太极拳、械竞赛套路,曾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太极拳、剑比赛,获得优异成绩,三次蝉联全国太极拳、剑比赛的陈式太极拳冠军,199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荣获北京体育学院运动成绩荣誉奖章。

陈沛菊现任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助理,多次参与“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的竞赛组织及裁判工作,在“全国武术锦标赛太极拳、剑、推手比赛”中出任裁判长工作。

所培养的学生,多人次获全省、全国比赛的冠、亚军。曾多次应邀到法国、德国、意大利传授陈氏太极拳,所教学生在本国及欧洲武术比赛上多人次获冠、亚军的好成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