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太极拳学拳须知

太极拳学拳须知

来源:华佗小知识


河南工院太极协会(资料一)2008.10.31学拳须知

一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

一学太极拳,不可狂。狂则生事,不但手不可狂,即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 一学太极拳,不可满。满则招损。俗语云:天外还有天。能谦,则虚心受教人,谁不乐告之以善哉?积众善以为善,善斯大矣。 一学太极拳,着着当细心揣摩。一着不揣摩,则此势机致情理终于茫昧,即承上起下处尤当留心,此处不留心,则来脉不真,转关亦不灵动。一着自为一着,不能自始至终一气贯通矣。不能一气贯通,则于太和元气终难问津。一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一学太极拳,学阴阳开合而已。吾身中自有本,然之阴阳开合非教者所能增损也。复其本,然教者即止。(教者教以规矩,即大中至正之理)一学太极拳,虽无大用处,然当今之世,列强争雄,若无武艺何以保存?惟取是书演而习之,于陆军步伐止齐之法不无小补。我国苟人人演习,或遇交手仗,敌虽强盛,其奈我何?是亦保存国体之一道也。有心者勿以芻荛之言弃之。

一学太极拳,不可借以为盗窃抢夺之资。如借以抢夺,是天夺之魄,鬼神弗佑,而况人乎!天下孰能容之?一学太极拳,不可凌厉欺压人。一凌厉欺压,即犯众怒,罪之魁也。

《太极拳经》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见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此是先天

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所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虽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随心所欲。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太极拳论》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凸凹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均有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太极拳初学阶段,万不可快,必须尽力求慢,愈慢愈好。因为慢可以细心揣摩姿势的正确性,可由粗到精,对每一个动作的来龙去脉都有充分的时间加以审查。这样,姿势就容易纠正。

不过,慢要在提起精神和神不外散的前提下求慢,如果动作慢的神气上表现出迟钝和呆板,行动上表现得滞重和不灵,就与太极拳意气运动的要求相反了。

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可渐渐加快速度,但快不可错乱。

初学时期,求软摧僵,化硬为柔,然后练柔成刚!

习练太极拳,有两个关键必须坚持贯彻:

首先是要天天坚持锻炼,寒暑不移,如天行健,能够用功不懈,就必将获致太极拳术的成就和健康的体魄。

其次是要不断地加深对太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身体力行,提高技术水平,陶冶情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