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冰蓄冷空调概述

冰蓄冷空调概述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研究探讨 江西能源2006(2) ・ l9・ 冰蓄冷空调概述 周向阳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摘要: 本文对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特点、适用场合均作了详细地阐述。对一些典型系统各主要方面 诸如特点、结冰、融冰过程及影响因素、均作了较深层次的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冰蓄冷;结冰;融冰;工作原理 中图分类号:硼657.5 TU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676(2006)02.0019 03 Abstract:This paper giw肌detailed description to various aspects of the lee Storage System,such sa the working principle。pe- culiarities of system。and ist applicable location。And also this paper analyzes many important aspects about sonl ̄typical systems Ice Storage,for example the characteristic、iec period、melt period and proffer form¥ome original opinions. Key words:Ice Storage;iec period;melt period;working principle 0引言 1冰蓄冷空调系统发展概况 7O年代世界能源危机以来,各国都十分重 冰蓄冷空调技术起源于20世纪3O年代,最初主 视开发与节省能源。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截止到 要用于影剧院及乳品加工厂等。后来由于冰蓄冷装 2004年3月,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3.85亿kW・ 置成本大、耗电多等因素,此项技术的发展曾停滞过 h,年发电量1.81万亿kW・h,居世界第二位。但缺电 一段时间。直到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的爆发以 现象仍然存在,其特点是:电网负荷低,供电系统峰谷 及欧美发达国家夏季用电负荷的增长、峰谷差拉大的 差较大(25%一30%)。即高峰电力严重不足,需拉闸 速度惊人等因素,极大的促进了冰蓄冷技术的的迅速 限电,而低谷期大量电力浪费在电网上。以上海市为 发展。 例,2000年其用电峰差达434.6万kW・h。在我国各 1989年美国、Et本、加拿大等国家从事冰蓄冷开 大城市,如果没有空调,电力确实有富裕。如果空调 发和冰蓄冷专用设备生产的公司已多达49家。199o 进一步普及,则高峰供电缺口会越来越大。为满足空 年起,中电深圳公司率先应用法国的冰球式蓄冷系 调的需求,势必会造成要投巨资兴建调峰电厂,而一 统,使装机容量降低45%以上;北京西冷公司开发的 年中超过50%的时间。这些设备又会闲置或在低负 压罐式齿球蓄冷器已获国家专利;清华大学开发的盘 荷下运行的现象,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 管式蓄冷器在厦门夏华第二期工程中应用蓄冷量达 冰蓄冷空调系统由于其具有的独特的“移峰填 1.2万冷吨。 谷”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缓解电力生产和供应的紧张 因此冰蓄冷技术将成为21世纪的空调主流技 状况,提高发电效率;另一方面又可减少制冷机组容 术。我们目前的任务就是如何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努 量。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同时随着峰谷其电价的 力消化吸收,建立和发展我们自己的蓄冷空调设备, 不同,又可为用户节省一定的运行费用。这一切都极 使产品向低能耗、高能效实用经济、智能化方向发展。 大的促进了冰蓄冷空调技术的推广应用。 2冰蓄冷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冰蓄冷空调就是将电网负荷低谷期的的电力用 收稿日期:2005.04-21 作者简介:周向阳(1961 )女,浙江衢洲人,副教授,在读硕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 江函能源2006(2) 研究探讨 于制冷,通过蓄冷介质的潜热和显热效应将冷量积蓄 1 4 ,从而获取较低的送风温度,节省风机的运行 起来,而在用电高峰期再将冷量释放出来用于建筑的 能耗,进一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冰蓄冷技术的采用 空调,以承担高峰期的空调所需的全部与部分负荷。 使得制冷系统全负荷运行的比例增大,机组开停次数 它的基本的工作原理就是比常规空调多了一套蓄冷 减少,系统状态稳定。同时由于其可作为应急冷源使 设备。如图l示,1—2—3—4—5—6—8—1为蓄冷循 用,提高了供冷的可靠性。 环;l一2—3—5…6 7 8—1为放冷循环。 冰蓄冷空调最大的缺点就是初投资大、蓄冷工况 运行时制冷机组效率低下、控制系统较复杂。目前的 蓄冰槽与板式换热器,由于制造工艺要求高,价格往 往是制冷机组的1.5倍。投资费用较高已成为冰蓄 冷空调的主要障碍。因此提高蓄冰槽的性能和蓄冷 设备国产化率以降低成本,已成当务之急。 4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基本分类 图l 蓄冷空调系统圈 根据制冷方法和制冷设备的不同,冰蓄冷空调的 3冰蓄冷空调系统特点 种类已达到4o余种。按冷媒来分可分为制冷剂直接 冰蓄冷空调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充分利用电网 蒸发式与载冷剂循环式;按向末端设备输送和分配冷 低谷电力、降低制冷机组的容量、减少电力增容费与 量过程中有无冰的移动分可分为静态结冰与动态结 机组设备费。它还可以使空调用冷水温度降至 冰;按融冰方式分可分为内融冰、外融冰与内、外同时 融冰;按载冷剂流程分可分为密闭式与开放式等。 (如表1) 表1冰蓄冷系统特性比较 5直接蒸发式外融冰系统特-眭表述 同时,由于外融冰方式一般均采用开始蓄冰槽,决定 了其水系统必为开式。开始水系统停机后不可避免 它的工作原理就是蓄冰时直接利用制冷剂在管 地会出现停机后室内末端水流倒灌,电磁法和电动调 内蒸发进行制冷,冰直接在蒸发器盘管上冻结;融冰 节阀因承受水静压大而产生开启与调节困难等缺陷。 时让温度较高的空调回水直接与冰接触,冰由外向内 为克服此缺陷,工程商场试用水路隔离措施,导致成 融化。 本上升,增加二次换热环节,运行费用上升。 这种系统蓄冰槽就相当于主机的蒸发器,其优点 就是传热效率高,蓄融冰速度快,从而可以在较短时 6载冷剂循环式内融冰系统特性表述 问内制出大量温度稳定的低温冷冻水。但因蓄冰槽 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冷水机组制得的低温载冷剂 内须保持一定量的水,以便抽水融冰,固其率较 进入蓄冰槽的盘管内,使管外的水冻结。融冰时,从 低。蓄冰槽的制冷剂用量大,盘管焊接质量要求高, 空调负荷端流回的温度较高的载冷剂进入蓄冰槽,流 盘管的焊接处多,常发生制冷剂泄漏问题,维修困难。 过盘管并将盘管外的冰融化,再被抽回到空调负荷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研究探讨 江西能源2006(2) ・2l ・ 使用。 不大。 它的特点是控制简单、过程均匀、具有较高的制 冰率,一般可达到50%以上。从而可有效的降低蓄 冰槽的体积,节省系统的安装空问。其缺点是由于采 用载冷剂进行蓄冰与融冰,增加了一次传热损失。且 融冰后期,冰难以融化,导致冷量难以释放。 影响融冰的因素很多,包括盘管材料、盘管尺寸、 管内介质温度及流量、融冰过程中水层厚度等。很显 然与蓄冰相似,管内介质温度越高、流量越大,融冰速 度越快。同样流量的影响不如温度的影响来的明显。 7影响结冰、融冰因素 影响结冰的因素很多,包括盘管材料、盘管尺寸、 . 管内介质温度及流量、水的初始温度等。如图2,3所示。 / / /-一 , , . . / / J—一 ∥ J 一。 r 一一 — — J/ / ./ l——^n治 [ // f .—’== ’. I- / }— 一八u 厦一6 I. / l——^n湄 一Rq"厂 J一……一厂: 一l O l 2 3 4 5 6 7 8 时间(h) 图2 管内介质温度对结冰质量的影响 / 一.一 . //一一l / 厂/ I / ./J 一入口温度一4℃ 一人口温度一6℃ —一.人口温度一8℃ - J 0 2 4 6 8 时间(h) 图3 管内介质温度对结冰厚度的影响 从上图可以看出,管内介质温度对结冰影响很 大,以图4为例,如要达到同样多的结冰量(7.5 kg), 当介质温度为一4 ̄C时,需7小时,而介质温度为一 6aI=与一8 ̄C时所需时间则少得多,分别为3.8和4.2 (h)。如图4,5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管内介质流量对结冰影响不 大。流量增加,在同样的结冰时间内,结冰质量与厚度 略有增加,但增加量很小。以图4为例,当流量从185 L/h增加到225 L/h,结冰量从11.0 kg仅增加到 11.28 kg。究其原因是因为介质流量的增加使得管内 换热增强。但热阻主要集中在管外,因此总的热阻变 化还是不大,从而流量的变化对结冰质量及厚度影响 -一一流量1851/11 f.- ——一流量2一日^0^0, 1' /1 口 .勇 二‘ I./nl 时间(h) 管内介质流量对结冰厚度的影响 ; 一  .多  .ll一——婆粤 8龇萤2Wi l//hIhI  I一 有-昆}', 1/L1 . I _ 一l O l 2 3 4 5 6 7 8 时间(h) 图5 管内介质流量对结冰厚度的影响 释冷过程刚开始时,盘管外壁与冰水界面的换 热以水层的导热为主,由于水层较薄,热阻较小,释冷 速率较高。随着释冷过程的进行,水层不断增厚,热 阻慢慢变大,释冷速率也慢慢降低。 参考文献 [1]周伟坤.导热塑料盘管蓄冰槽传热性能的研究[D].硕士学位 论文.杭州: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o04. [2]王元民.片冰机/冷水机组蓄冰槽在蓄冰与溶冰时的特性研究 [D].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4. [3]王元民.闭式外溶冰槽的蓄冷与放冷特性研究[D]硕士学位论 文.天津:天津商学院,2004. [4]赖建波.直接蒸发式盘管外溶冰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 津:天津商学院,2004. [5]刘秋新+蓄冷空调的研究与应用[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 汉大学。2003. [6] 王时静.圆形内肋管蓄冰特性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 西安科技大学,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