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8‘ 光明中医2017年4月第32卷第8期 CJGMCM April 2017.Vol 32.8 浅谈中药调剂质量 谢素萍 闫晓红 摘要:目的 加强中药调剂质量,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方法 对影响中药质量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在中药调剂中处方审 核、调配、复核、发药几个环节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汇总。结果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主要有2个,分别是自然因素和人 为因素。结论 只有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中药调剂质量,不断提高中药调配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中药质量管理,建立健全中药 配方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加强药学服务质量,才能使中医药得到发展。 关键词:中药;调剂;质量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l7.08.053 文章编号:1003.8914(2017)一08—1188-02 中药调剂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检 数医院有经验的中药师队伍严重缺乏,致使中药质量 的控制不能如愿。 验中医辨证施治是否正确的重要桥梁。中药调剂质量 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而,它不仅仅 是人们想象的一种简单的体力劳动,它的专业性、技术 性要求很高。但在一些医疗机构的实际操作中,存在 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导致了医师即使对患者病情诊断、 1.2人为因素某些医院或零售药店为了不影响经 济收入,将变质的中药经简单的处理又重新回到药房, 如人参、山药经淘洗去掉发霉点晾晒后使用。特别是 一些小药店,由于中药的流通比较慢,有些中药存放时 间过长,致使中药生霉变质、灰渣或虫蛀等现象;还有 些药材,由于存放方法不合适,导致药效下降。例如 下药很准确,也难以药到病除。本人现就中药调剂中 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 1中药质量 1.1 自然因素 我国中药的发展历史悠久,品种繁 一将一些挥发性药材放在潮湿、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将酒 炙品放在普通的药斗内等。更甚者由于某些中药材的 短缺,以混淆品伪劣品替代正品应用的也不少见;还有 一多,有植物、动物、矿物等分类,再加上很多同名异物, 异名同物。现仅中药大辞典收载中药就5767种,还不 算少数民族用药、民间用药。目前,随着中医药的不断 些药店,将经过提取后的药材进入药房进行销售。 另外,在中药配方过程中,由于格斗内药物装得太多或 发展,一个普通中药房的中药也达800余种。同一种 中药,由于采收时间、收割方法、产地气候、土壤等环境 取药时不慎,或是药斗本身之间挡板不严等原因,造成 串斗现象等等,这些都是由于人为造成的影响药品质 量的因素。 2 调剂质量 因素的不同,使得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有很大差别。比 如草麻黄的最佳采集期为8~9月,其含生物碱有效成 分为最高,若在春天采收则含量最低;三七的最佳采集 时间通常至翌年的一月,以一月采收的有效成 过去,从医师开处方到中药调配、发放等全部是手 工操作,因而中药调剂按工作流程分为审方、计价、调 配、复核和发药五个环节。目前,由于电子病历的普 及,流程上略有小的变动。医师在电脑上开出处方后, 分皂甙和黄酮含量最高;宁夏产的枸杞含甜菜碱、胡萝 b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有效成分高于 其它产地;同一种动物药材,由于收集时间不同,同样 导致药材质量的差别。比如鹿茸的最佳收集时间为清 明前后45~50天。中药来源的复杂性,给中药质量鉴 直接计价,通过财务收费,随后到药房进行审方、调配、 复合、发放。 2.1 审方 审方是调剂的关键步骤。它要求调剂人 员严格按照“四查十对”审核处方,这既是对医师负 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是中药调剂质量的首要关口。 中药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到中医的临床疗效。大多 数医院在中药鉴定方面不具备理化及显微鉴定条件, 主要是依靠传统的方法,凭经验从药材性状上进行鉴 定。虽然现在有很多中药性状鉴定参考书籍,但更多 的还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就要求中药师不仅要 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大多 作者单位:山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药剂科(长治046000) 责,同时也是对患者负责。实际操作中,常常由于工作 忙或者对工作不认真,导致错误频繁发生。例如有的 处方有超剂量用药的、超时间用药的、服用方法错误以 及毒麻药品使用违反规定、反药互用等问题。“是药 三分毒”,每味中药都有它使用的安全用量即常用量、 有毒性大小及配方禁忌等。工作中曾遇有医师处方中 误将吴茱萸的用量3.0 g写为30 g;将内服和外用药 写错,审核时又没有审核出来,最后引发医疗纠纷。 光明中医2017年4月第32卷第8期 CJGMCM April 2017.Vol 32.8 ・1189・ 2.2调配调配在中药房可以说是体力、脑力劳动同 而引起了一场医疗小纠纷。还有一位患者,本来是感冒 了,煎药时为了把药煎好,煎了近1个小时。 3 结论 时进行,也是中药房的主要工作步骤。它要求调配人员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视患者为亲人的爱心。在调配 时,要将每一味中药按药名、按计量称量准确,并按递减 法分剂量,依次摆放药物,方便调配完后进行复核。对 需先煎、后下、另煎、包煎、烊化、冲服中药要单独调配, 特别是对于需要临方炮制的中药一定要通过专业的中 药师进行临时炮制配方。但实际工作中不乏出现不按 规定调配者,例如:个别药店配方人员在配方时,贵重药 综上所述,中药调剂质量出现问题主要原因是: ①某些单位领导对中药调剂质量不够重视,如今大多 数医院已将原有的临时中药加工炮制室去掉,认为炮 制品种可通过药材公司大批量进货。殊不知,有些大 批量炮制的中药,不利于保存其药性。如种子类中药, 过早捣碎,就会增加其表面积,从而发生氧化、还原等 少称,低价药多称,以其每剂总重量不变欺骗患者;在一 方多剂时,大多数配方人员总是将一味中药称其总量, 然后再随意估计分成单剂量,而不是用总量递减法来分 成单剂量,这样就会出现有的药物块茎比较大,不利于 分匀现象。工作中同一处方中的单剂量间总量相差有 的能达5 g以上;更多的需临时炮制的中药也给省略了。 “逢子必捣”,这是每个学中药者都知道的,为了保存药 效,从药材公司进货往往是不经粉碎的,但调剂员为了 快,常常将需要捣的火麻仁、酸枣仁、五味子等不捣就分 人药中;还有易挥发的必须临时炮制的酒和醋炙品,易 虫蛀和变质的蜜炙品,也一概全部从公司直接进货,可 想而知,它的药效如何。不熟悉医生书写规律,如处方 是牛膝、豆蔻、大黄、何首乌,应配川牛膝还是怀牛膝? 白豆蔻、草豆蔻、还是红豆蔻?生大黄还是熟大黄?制 何首乌还是生何首乌等等。 2.3复核复核,即在调配完毕,首先由自己或他人 按处方顺序核对每位药物是否相符,是否配齐、有无遗 漏、剂数是否准确、特殊包装是否符合要求,然后进行 包装发药,这是防止出错的又一屏障。但实际操作中, 也有因为处方多而不进行复核的,结果造成丢三落四 现象。有些医院或者药店,为了迎接上级部门检查,调 配者自己在处方复核处进行双签字或者补签字,结果 “复核”成为有名无实。 2.4发药发药也是最后一道程序,看起来简单,但要 做好也不易。大多数中小型医院,发药者同时担有用药 咨询任务。这就要求,发药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中医中药 专业知识,通过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传递用药信息。 发药时要详细向患者交代用药注意事项和煎药方法,如 处方中有需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特殊处理的 药材,以及用什么药引、如何保存药物,饮食禁忌等必须 向患者交代清楚,若病人听不懂时,要试探着换一种方 法耐心解释,直到听懂为止。实际操作中也时常会出 现:遗漏小包装的问题,忘记告知药引的问题,如何煎 药、服药的问题等。我碰到有一位患者,抓了5剂药,其 中有一味蒲黄需用布包,调剂员由于没有向患者交代清 楚,结果患者将5剂蒲黄的量放入一剂药内就煎了,因 化学反应;过早炮制的酒炙品易挥发;蜜炙品易虫蛀变 质等等。②中药调剂人员缺乏专业基础知识,把自己 当作普通的售货员。中药调剂员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中 药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医临床相 关的专业知识。③缺乏职业道德教育及药学服务的意 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 越强,对药学服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病人为中 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不应只是停留在嘴上,而应 落实在行动上。要以爱心、耐心服务好每一位病人。 中药质量鉴定标准、中药调剂操作规范及中药炮 制规范是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不仅仅 是上级部门检查工作时的一把尺子,更是每位调剂人 员必须遵从的法则,中药调剂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医的 临床疗效,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中药调剂的每一 步骤都应认真执行,不得有一丝马虎。医院领导要高 度重视中药调剂质量。振兴中医必须首先振兴中药, 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医药事业才能够得到振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草药大辞典[S].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3. [2]唐慧娟.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 (2):304. [3] 梅全喜.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55—156 [4] 谢华金,邱芝青,蔡德,等.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 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28—29 [5] 林雪芳.医院中药调配临方炮制的必要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 用,2011,5(2):235. (本文校对:杨宏勇 收稿日期:201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