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建国70周年的东风,学院令人期许已久的运动会将在11月29日如期举行。学院志愿消防大队迎来建校以来首次“校运动会开幕式安保消防志愿者方阵”训练。该方阵训练正进行的如火如荼。
为确保每位消防志愿者的队列动作做到整齐划一,学院安保处特意邀请退伍教官带队训练。训练分为五个部分:站军姿、停止间转法、原地踏步、齐步走、正步走。训练时,每个动作都要注意到很多细节,从最初乱糟糟的齐步走、正步走到整齐划一的步伐;从站不稳的军姿到站如松的身板;从听到口令手足无措到听口令迅速的反应,无一不是消防志愿者们克服了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挑战自我的成果。
自35天训练以来,尽管中午赤日当空亦或是傍晚冷风凛凛,但消防志愿者激情不减,精神抖擞地参与到了各个项目训练当中。在学习和训练的双重压力下,有的消防志愿者病倒了,却凭借着顽强的意志,稍有好转便坚持训练;有的消防志愿者依然带病坚持训练。他们经受着比普通方阵更为严格和残酷的训练,毫不逊色于军训。这不仅是一种体能训练,更是心理素质的一种提升。
消防志愿者们积极地为运动会开幕式做准备,斗志昂扬,激情高涨,等待着运动会开幕式的到来。相信经过教官和消防志愿者的共同努力,方阵在开幕式中会有很好的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随着燃烧了9天的武汉军运会主火炬今晚徐徐熄灭,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也宣告落幕。正如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皮奇里洛今天所说,中国为全世界奉献了一届巨大成功的军运盛会。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秘书长科伊塔则称赞,各人运动员在本届军运会上取得了“十分出色”的运动成绩。这其中,最亮眼的当属中国代表团,他们以超乎寻常的优异成绩在军运赛场上创造了中人新的辉煌。
但当国旗升起、国歌奏毕,当运动员走下领奖台的那一刻,也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本届军运会的辉煌已载入史册,它是中体工作的新起点,无论是对于激励中人运动员在竞技成绩上再攀高峰,还是对全军体育工作的推动开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副主任王恋英今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代表团在本届军运会上取得的成绩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我军战斗力,希望这个成绩在激励运动员继续往前走的同时,可以让全军的体能训练掀起一个高潮。
今天下午,武汉军运会的最后一个比赛项目结束。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中国代表团分别以133枚金牌、239枚奖牌遥遥领先各队。中国代表团也是第一个在单届军运会上金牌数突破100枚的队伍。本届军运会的游泳、射击、体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上,中包大揽,掀起夺金狂潮。在具有军事特色的项目上,如军事五项、空军五项、海军五项、跳伞、水上救生等,中人更是展现出令对手望尘莫及的实力,其中,中人在军事五项上夺得6枚金牌中的5枚,在空军五项和海军五项上均实现了包揽全部金牌。
在颇受国人关注的三大球项目上,中人获得了女篮和男排两枚金牌。在男篮比赛中,八一男篮不畏强手,获得了一枚宝贵的铜牌;在女排比赛上,八一女排遗憾负于巴西队屈居亚军,但是全队表现出的拼搏精神仍然得到了球迷和观众的认可。
武汉军运会把国人过去很少关注的军人运动会变为关注的热点,国人通过军运会更多地了解到军事体育,也看到了中人的另一种风采。
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代表团不负众望,在武汉军运会上取得了突破性的优异成绩。
王恋英表示,这个成绩对的各支运动队将产生长期的激励作用,通过本次军运会,“各个运动队更强烈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集体的力量,将更加坚定一个信念——只要拼搏、努力,就能登上竞技高峰和捍卫军人运动员的荣誉。”
此外,代表团在赛场上的骄人成绩也将转化为提升全军体育训练水平、增强战斗力的推动力。
王恋英表示,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成立只有一年多的时间,这个中心整合了全军的各个体育单位,主要职责除了提高的竞技体育水平,在军运会上争创佳绩之外,还包括做好全军的体育工作,提升全军的体能训练水平。
此次中国代表团在军运会上完成参赛任务,王恋英表示,接下来,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升全军体能训练水平的工作上。
实际上,军运会作为军人的运动会,很多比赛项目本身就与的实战训练有密切关系。
创建仅4年的八一空军五项队,是世界军运会的一支新军,但是首次参加军运会就包揽了全部金牌。据八一空军五项队队长王海臣介绍,八一空军五项队之所以能成长得这么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空军五项的训练科目其实在中国空军过去的实战训练中就有所体现。以往的实战训练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八一空军五项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反过来,随着八一空军五项队跻身为世界强队,运动队的训练成果也可以更好地为提高基层的实战训练水平所借鉴。王海臣表示,“组建这个队伍的一个初衷,就是通过空军五项的精英训练带动整个飞行员培养质量的提升。”
此次在武汉军运会上夺得4枚金牌的八一跆拳道队,与俄罗斯并列成为本届军运会夺取跆拳道金牌最多的队伍,是军运会跆拳道赛场上的一支强队。据八一跆拳道队副队长马曙光介绍,自中国开展跆拳道项目以来,在跆拳道项目上就具有传统优势,这也与跆拳道的格斗技能有着较强的军事实战意义有关。从八一跆拳道队来说,除了不断提升竞技水平之外,也在考虑如何利用自身的竞技优势,帮助基层提高格斗技能。比如,可以让教练、队员走进基层,为基层进行格斗技能训练提供指点和教学建议。
八一跳伞队也是本届军运会的大赢家,共夺得了11枚金牌。跳伞具有鲜明的军事特色,虽然军运会上的竞技跳伞与空降兵的作战跳伞还是有一定差别,但是竞技跳伞的技巧性训练可以更好地为提高跳伞训练水平所用,八一跳伞队教练员石炜表示,“现在我们的队员也会到去教授、培训。随着我们军事体育训练中心的成立,我们的宗旨不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拿冠军,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服务基层,这其实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记者在这次军运会采访期间就发现,几乎每支的运动队都会谈到如何让竞技体育为提升全军战斗力服务的问题。
士兵的制敌能力、自卫能力都与身体素质有着直接关系,而体育训练是提升士兵身体素质的最重要方式。
王恋英表示,在这次军运会举行的同时,作为的体育工作者,很多人应该都在关注和思考如何把竞技体育的优势转化为提高全军体能和战斗力的助推器。虽然竞技体育的训练方法并不能完全应用于基层的实战训练,但是借鉴和启发的作用肯定是很大的。比如,目前基层在进行体育训练时,方法还是相对粗犷,而竞技体育强调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在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的同时,又要降低伤病的发生,这种理念和一些
具体方法就值得在基层推广和应用。
此外,运动员在军运会上展现出的军人作风、体育精神对全军的激励,也是军事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价值。
本次军运会上,八一军事五项队队员潘玉程被誉为“快得像子弹一样的男人”,成为众多国人和军人关注的偶像,八一军事五项队“拼倒争第一,站着升国旗”的精神也广为流传。随着更多的中人运动员以同样的精神在军运赛场为“捍卫军旗”而战,一枚枚金牌正化作一股股振奋人心的力量,王恋英希望,一个全军体能训练和体育训练的高潮也许就会在本届军运会之后掀起。
一场春雨过后,春花绽放,绿草吐新。京畿南部某装备训练基地晨曦微露,近千人的呼号声响彻蓝天,“战必胜”军事训练体系从清晨就拉开帷幕。
3月末,中部战区空军某装备训练基地对标对表新的军事体育训练大纲,与地方专业体能训练团队合作修订“战必胜”军事体能训练体系,从分层制定计划、合理分解训练、服务战斗力生成等多方面入手开展实践教学。
解决“吃不消”与“吃不饱”的难题
“单杠拉3个以下的,先进行‘吊环划船’练习,快拉慢放,一组10次……预备,开始!”在器械训练场,三连连长王少君正在利用多功能器械架组织单杠训练,“根据‘战必胜’军事训练体系安排,我们连队按训练水平分了几个小组,到现在大多数人都实现‘脱贫致富’,部分达人们都向着优秀的标准迈进呢。”
“每天两个五公里加三个‘一百’是必选‘套餐’,体能不好的还要单独加练,腰酸腿疼是‘家常便饭’。”刚刚完成上肢力量训练的上士孙梦麟依旧清楚记得初入军营时的痛苦经历。谈起现在的体能训练,最大的感受就是“针对性更强了”。
每一滴汗水都要流在刀刃上。按照“分层级适应、分阶段提高”的思路,“战必胜”军事体能训练体系为不同体质、不同基础的官兵量身定制训练计划。不仅在训练方法上突破了以往的老套路,最重要的就是根据每个官兵的体能状况量体裁衣、科学施训,提高了训练效益。
箭步蹲、立卧撑跳、壶铃单臂划船……训练一个接着一个,不到20分钟的时间,汗水就沿着李红睿脸颊两侧流下,身上的衣服也全部湿透,勾勒出健硕的身材。可谁能想到在两个月前,李红睿还是大家眼中的“后进生”。
胡耀宗是该基地的带训班长,李红睿就是他今年带的新兵。刚入营时李红睿是个小胖子,与其他精瘦的战友们站在一起反差很大,被班长胡耀宗戏称为“最萌体重差”。“传统的三公里训练他只要一跑就掉队,不服输的他上次还肌肉拉伤了。”胡耀宗苦笑道。
新训练模式引入壶铃、划船机等新型训练器材,将跑三公里做了适当“降阶”,通过强化心肺功能、增强腿部力量等降阶练习,改变以往闷头加强度的错误做法,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减少了运动损伤,提升了训练的自主性,达到了训练效果。
配合着减脂“套餐”,三个月下来,李红睿瘦了20斤,摇身一变成了连队体能尖子,战友们争相请教学习。“我之前的梦想就是瘦下来,没想到‘战必胜’科学训练体系带来的‘红利’让我成为了焦点人物。”李红睿羞涩地说。
让实战化与体能训练“联姻”
训练就是战争的预演。“战必胜”军事体能训练体系的科学性、趣味性立竿见影,可它叫得最响的“战必胜”真的能实现吗?带着疑问,笔者走进了训练场。四连和五连正在进行体能对抗赛,两个连队由对方随机挑选出10名代表参加高脚杯深蹲、弹药箱运输、器材搬运、携装障碍突破等5个项目的比拼,双方选手互不相让,观众呐喊声震耳欲聋,比赛现场“火药味”十足。
列兵陈帅彬紧紧地把持着支奋力向终点奔去。在满场的呼喊声中,他一会儿身体前扑突破低桩网,一会儿又猛地一撑翻越高墙障碍……“我们将传统体能训练融入到实战化背景下,官兵完成体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完成各种技战术动作。”负责组织活动的训练参谋在一旁介绍,“从操场到战场、从达标到实战——随着实战化训练的不断推进,体能训练早已纳入实战化的视野。把体能融入技能、融入战术、融入实战,这才是打仗需要的体能素质。”
“我赢了!”陈帅彬第一个通过终点,全场叫好声此起彼伏,战友们纷纷涌向前用力将他托举起来。笔者靠上前去,他一把拭去额头和脸颊两旁滑落的汗珠,边调整呼吸边说:“这是我参加‘战必胜’训练体系后的第一次竞赛,以往训练强度并不算小,但即使通过了基础体能考核,在作战技能方面还是存在不少短板弱项,所以像这样的军事体育竞赛总是垫底。”
“经过我们的调查研究,现代战场上最需要的力量主要以‘拖拉拽推’等为主。”该基地副主任姜建波向笔者介绍,“通过完善‘战必胜’体能训练体系,制定融合战术技能的体能训练计划,不仅体能训练效益不断提高,也带来了军事训练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