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作为偶像的教案

作为偶像的教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教学目标:

1、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

2、掌握采访中问答的技巧。

3、在实践中提高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采访中问答的技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偶像”原本是用木头、泥土等雕塑出来供迷信的人敬奉的人像,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从这个层面上看,似乎它的贬义成分比较多。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概念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同学们,在你们心中偶像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可能大多数同学都会说男的要像刘德华那样帅,女的要像林志玲那样漂亮,但现在,这个答案显然已经与时代脱节了。在这个多

元化的时代,偶像的定义也日益多元化了。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成为众多媒体聚焦关注的重要新闻人物。这一天,中国的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作为驾驶神五飞向太空的第一人,所到之处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

(2)接下来观看神州五号发射视频(约四分钟)。

二、授课过程

○1同学们看到课文,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篇采访录,是杨利伟凯旋之后东方卫视记者采访他的实录。从电视采访的类型来看,次采访应该属于“人物专访”。那么,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人物专访”?人物专访是不是和聊天一样,就好象俩老太太或两老爷们没事闲聊?央视的焦点访谈打架都看过吧,我觉得它有时候就跟聊天似的。

人物专访是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专门访问,是一种深层次的专题性的新闻报道方式。

○2那么,本文记者专访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是在杨利伟邀游太空两个多月以后进行的,东方卫视的这档节目,力图通过一系列问题让杨利伟向公众敞开心扉,展示他作为偶像人物的个性特色。这也是记者设计问题时所围绕的中心。

○3大家预习过课文都知道,本文人物专访的对象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他应该算是新闻人物了,那么,一般地说,人物专访的对象什么?

对象可以是社会名流、权威人士,也可以是新闻人物。

内容呢?

内容:有的侧重观点采访,有的侧重信息采访,有的侧重个性采访。

(3、采访问话应该该注意什么?

提问前要了解对方;必须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提问要明确具体;问题要简洁口语化

4、回答别人的采访应该注意什么

善于倾听,把握问题准确,;态度真诚;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传递信息明确;回答问题要有分寸。)

三、研究文本

○1、了解了访谈的相关知识后,我们开始进入课文学习。请大家把书打开,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访谈实录是如何提问、如何回答的。先请大家数一数,课文进行了多少回合的对话?

共有13个回合的问答

○2那么,这13个回合,是从几个方面进行访谈的呢?大家看到课本,本文可以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记者采访之后的感想,主要是说杨利伟成名之后的谦逊和他对中国未来的影响。

后面的三部分分别为三个采访片段,同学们先认真地默读课文,哪位同学能用最简洁的文字来说明一下?

从影响、心理素质、意志信念三个角度展开问答的。

○3我们把13处问答中,属于记者提问的问题先提取出来,同学们研究研究,看看记者的发问,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也可以挑挑毛病,看记者的提问中,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

第一问,“到外太空去了一次,你觉得现在身体怎么样”,给我们的感觉像是久别的老朋友在聊家常,那么记者到底为什么这样问?这里是不是存在一定得技巧?

从眼前的事、人们最关心的事说起,既亲切自然,又能抓住观众的心。同时,以关心的口吻询问其身体状况,这也是打开访问局面的问题。

我们再来看到第二问,这个问题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从杨利伟回来以后的活动入题进入正式采访阶段,为后面的问题作铺垫、过渡。

第三问正面扣题,问航天飞行的成功会对青少年产生怎么样的影响。紧接着问题三,记者在第四问中通过引导采访对象作答,从而显现偶像的精神影响。我们可以看到记者在提问时总是一环接一环,非常具有逻辑性。那么下面两部分,我们就来做简要分析,大家一定要好好体会一下记者提问的巧妙性。

我们来看看这个句子——“你觉得这么多预备航天员,最后选到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什么?”这句话,是不是实质上就是为了让杨利伟当着所有观众的面做自我评价,而

这样的问题很可能会使特定的采访对象陷于尴尬境地。但是杨利伟却非常巧妙地把这个问题给推脱过去了。老师现在给你们一次做名人的机会,从这一刻开始,大家都是杨利伟,当然也就是我们的航天英雄,现在我来现场采访大家,关于这个问题,你们会怎么回答?

对于记者下面的提问,同学们还有什么看法,大家要尽量多多发表自己的观点,你可以表示认同,也可以质疑。

(2)

○2用首飞前的一个细节(起飞的早晨唤醒起床叫了两次)来引出问题,具体而巧妙。

○3紧承第二问提出素质是否来自平常的训练,与第二问联系密切。

○4仍围绕激动人心时刻的心理活动来发问,问题设计具体,切入点比较小。适时提出尖锐的问题是获得采访成功的保证,可能有许多人都怀有一个疑问,难道杨利伟在升空时真的就没有想到过可能回不来了吗?但如何提出这一敏感问题却很有讲究。

○5先用细节引入,再引用国外的事实,避免了直接提问的唐突,问题提的入情入理。

(三)意志品质

第一问记者选择了“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是最难熬的”这个小角度,并通过第二问的追问来展现杨利伟忍耐、坚毅的品质。第三问深层次探究意志品质背后的支撑力量,第四问以假设的方式呈现强化信念的力量。

如果大家都没问题了,那就留到课后讨论吧。我们再来品味品味航天英雄的应答风度。

学生回答、、、

杨利伟的应答风度

杨利伟在飞天之前,并不是在媒体上频频亮相的人物,也算不上健谈,但他的语言简洁、朴素、准确、明晰,体现出一个从事高科技工作的航天员优秀的专业素养。

1、 善于倾听,准确把握问题的信息。他的所有回答都直接指向问题的落点,没有答非所问,没有遗漏信息,没有旁逸斜出。

2、 准确作答,传递信息简洁明晰。

3、 得体应对,语言分寸把握有度。如对第一组3的回答,先扣紧“会对青少年产生怎么样的影响”的问题落点,用“会激励很多青少年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激发他们对航天事业的浓厚兴趣”作答,再从相互影响的角度补充一句,语言得体,风格谦和。再如,对第二组第一问的回答,既得体地回答了问题,又回避了自我评价的负面影响,体现了谦虚谨慎的个性特点。

现在,我们假设一种场景,当方宏进采访杨利伟时,那些航天飞机的设计师们、和杨利伟一起参加训练的其他航天员们都坐在观众席上做听众,你觉得记者的提问中,有没有什么问题会伤害到这些无名英雄?

大家想想看,神五飞天时,杨利伟成了偶像;神六飞天时,费俊龙、聂海胜又成了偶像。那么,神五时的费俊龙、聂海胜,神六时的杨利伟有没有资格作为偶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