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的消毒:
自来水多以氯气消毒,当氯气溶于水中会变成次氯酸或次氯酸根离子,即俗称有效余氯,因次氯酸具有极高的氧化能力,如自来水含有效余氯,它在配水管中停 留时可预防细菌(病原菌)的滋生,因此有效余氯在自来水的安全卫生上扮演极重 要的角色。
用含氯的消毒药剂对自来水进行消毒杀菌,价廉、效果好、操作方便,深受欢迎,全世界通用。但是氯对细菌细胞杀灭效果好,同样,对其他生物体细胞、人体细胞也有严重影响。
1974年荷兰Rook和美国Belier首次发现预氯化和氯消毒过的水中存在三卤甲烷(THMS)、氯仿等消毒副产物(DBPS),而且具有致癌、致突变作用。80年代中期,人们又发现另一类卤乙酸(HAAS),致癌风险更大,例如氯仿、二氯乙酸 (DCH)和三氯乙酸(TCA)的致癌风险分别是三氯甲烷的50倍和100倍。迄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已在水源中检测出2221种有机污染物,而在自来水中发现65种,其中致癌物20种,致突变物56种。
目前世界上安全的自来水消毒方法是臭氧消毒,不过这种方法的处理费用太昂贵,而且经过臭氧处理过的水,它的保留时间是有限的,至于能保留多长时间,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所以目前只有少数的发达国家才使用这种处理方法。
二次供水:
通常人们所称的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通过管道再供用户或自用的形式,凡是公建高度超过12米,住宅楼超过6层的,
必须设计和建设二次供水设施。因此,二次供水是目前高层供水的惟一选择方式。二次供水设施是否按规定建设、设计及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二次供水水质、水压和供水安全,与人民群众正常稳定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过去在全国尚未有一个完整的针对二次供水工程的技
术标准,只是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相关章节中提出部分要求。
二次供水设施主要为弥补市政供水管线压力不足,保证居住、生活在高层人群用水而设立的。相比原水供水,二次供水的水质更容易被污染,二次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都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天津市) 今后凡是应建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项目,二次供水设施必须设置,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直饮水标准:
卫生部公布直接饮用水的七项标准:
1、不含对人体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
2、水的硬度适中(以碳酸钙计算:50-200mg/L)
3、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比例与人体体液相近(其中含钙量>=8mg/L)
4、酸碱度呈中、弱碱性(PH值为7.0-8.0)
PH色标卡,可用来确定水的酸碱性
5、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适中(水中的溶氧量>=6mg/L,二氧化碳的含量10-30mg/L)
6、小分子团水(这是水的活性指标之一,5-6个小分子团水)
7、水的生理功能要强(包括渗透力,溶解力,代谢力等)
1.水中的重金属对人体有什么重大危害?
铅--婴儿和儿童:身体或智力发育迟缓,成年人肾脏出问题, 高血压;砷--伤害皮肤,血液循环问题,增加致癌风险,乌脚钡--血压升高;硫--消化系统病;镉--骨骼变形,背痛,肾损伤;无机汞--肾损伤;磷--有机磷中毒;盐--\"兰婴儿综合症\"(6个月以下婴儿受到影响未能及时治疗),症状:婴儿身体发兰色,呼吸短促;铬--使用含铬大于MCL多年,出现过敏性皮炎;硒--头发,指甲脱落,指甲或脚趾麻木,血液循环问题;铊--头发脱落,血液成分变化,对肾,肠或肝有影响;三氯甲烷--肝发生问题,致癌风险增加;细菌--细菌性传染病;病毒--病毒性传染病;农药--中毒、肝炎;放射性粒子--致癌风险增加;异臭味--食欲不振、毒素;沉淀物--结石、肠炎;有机物--毒素;氟化物--骨骼疾病(疼痛和脆弱),儿童得齿斑病,蛀牙;氰化物--神经系统损伤,甲状腺问题
2.水中的杂质有那些?对人体的危害表现?
从自然界得到的水中往往含有许多杂质,这些杂质或者溶解或者悬浮在水中。悬浮在水中的无机物包括少量砂土和煤灰;有机悬浮物包括有机物的残渣及各种微生物。溶解在
水中的气体包括来自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和工业排放的气体污染物如氨、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硫化氢、氯气等;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类主要有碳酸钙、碳酸氢钙、硫酸钙、氯化钙以及相应的镁盐、钠盐、钾盐、铁盐、锰盐和其他金属离子的盐,溶解的有机物,主要是动植物分解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