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行简书阅读理解答案

西行简书阅读理解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西行简书阅读理解答案

文章:

西行简书(节选)

孟澄海

过乌鞘岭,没有望见山顶的白雪。我们走隧道。很长很多的洞子,幽深、清冷,车窗外闪着灯光,星子般忽明忽暗,没有暖意,如同在时光深处行走。任何粗犷都包含柔弱和秀媚,乌鞘岭也一样。汽车驶出隊道的时候,我发现山脚有一条滓流,细细的,泪泪的,不事喧哗,恍若情人的低语。水湄边摇曳着芨芨草,还有无名野花,或白或黄、姹紫嫣红,招惹着翩翩蝴蝶。

前面就是古浪。古浪乃县名,读起来琅琅上口,清脆、响亮,且有诗意。但很少人知道,古浪系藏语古尔浪哇的简称,意为黄羊出没的地方。在古代,古浪皆荒山野地,草木葳蕤,野生动物繁衍生息,与白云流水为伴,逐水草迁徙,自由散淡,别有一番景致。而自从人烟至此,黄羊青羊便渐次减少,致于雪豹之类,几近绝迹。

古浪县城设在一片平缓坡地,楼群鳞次栉比,沿山谷绵延,却没有那种高大霸道的建筑。我们在一家兰州牛肉面馆里吃饭,临窗,可看到乌鞘岭嵯峨的峰恋,上面停着几团云朵,恍若古旧的城堡。时令已至晚秋,山坡上的野草呈现出漫漫苍黄,天依旧瓦蓝高远,纤尘不染,像一个深沉的寓言童话。

馆子里顾客寥寥,饭端上来,老板就走过来坐在我们身边,介绍古浪的风景名胜,说到林则徐。那个穿绸袍的官大人。当年曾在古浪具城住过一宿,那个晚上,文曲星下凡,在昌灵山点亮了三盏灯………老板是本地人,操一口凉州话,嗓音嗡嗡,如振铜锣。他说了一阵子就开始骂当地天气:这个山沟子里讨厌得很,旅游旺季才几十天,立秋刚过便刮冷风,谁还敢浪个风景……骂完便嘿嘿嘿嘿笑,脸上的肉褶子都打开了,油黑油黑的,像极了一个朴实厚道的放羊娃。

出面馆,门外阳光灿烂。天上飞过一群鸽子,鸽哨划过晴空,尖锐,悠扬。白杨树在风中瑟缩,抖落缤纷的叶片。这可能是古浪一带最古老的梢物,枝干虬曲,树冠磨云。叶子夏碧秋黄,聚散随风,犹如岁月的隐喻。

我突然想起林则徐。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十二日,被发配伊犁的林则徐路过乌鞘岭,他在日记中写道“……又五里乌梢岭,岭不甚峻,惟其地气其寒。西面山外之山,即雪山也。是日度岭,虽穿皮衣,却不甚胜寒。”他过乌鞘岭记述的荒寒奇冷,是自然气候,更是内心与灵魂的感受。

清代郭柏苍在所辑的《竹间十日话》说,跟随林则徐西行的有“大车七辆,载书二十箧”及大量宣纸,装载着书籍的四辆车上分别标写着“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颂《诗》闻国政”以及“讲《易》见天心”的诗句。林则徐翻越乌鞘岭后,投宿古浪黑松

驿,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凭着一盏昏黄的油灯,写下了七律《载书出关》,诗曰:

荷戈绝徼路迢遥,故纸差堪伴寂寥。 纵许三年生马角,也须千卷束牛腰。 療饥字学神仙煮,下酒胸同块垒浇。 不改啸歌出金石,毡庐风雪夜萧萧。

林则徐在诗中表示,自己虽将荷戈西行,万里戍边,住毡庐,冒风雪,但依然以书为伴,煮字疗饥,乐观自信。那个时代,林则徐西行茫茫大荒,前路黄沙半掩枯骨,是地老天荒的绝境,他能够走出去,靠的就是这车载马驮的万卷诗书。诗,或者闪光的经典,星光般照亮和温暖了一代孤臣的九曲愁肠。

车子终于上路,再回头,乌鞘岭,古浪城,以及黑松林和林则徐的故事,都一一向后退去,隐在苍茫的暮色之中。

(选自《延安文学》2022年第3期,有删改

问题:

1、请用动宾结构的短语概括作者“西行的路线”。

2、对文中用不少笔墨叙述林则徐贬官西行的事,小橙不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请你结合全文,向小橙解说你的理解。

3、请结合全文,赏析下列句子。

(1)时令已至晚秋,山坡上的野草旱现出漫漫苍黄,天依旧瓦蓝高远,纤尘不染,像一个深沉的寓言童话。(从修辞角度赏析)

(2)骂完便嘿嘿嘿嘿笑,脸上的肉褶子都打开了,油黑油黑的,像极了一个朴实厚道的放羊娃。(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4、结合上下文以及你所学过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知识,说说你对第⑦段画线句的理解。(画线句:他过鞘岭记述的荒寒奇冷,是自然气候,更是内心与灵魂的感受)

5、《壶口瀑布》一文写枯水期的瀑布和本文写古浪城的风景,所采用的观察角度是相同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1、①穿越乌鞘岭;②闲话古浪城;③思慕林则徐;④告别古浪城。

2、小橙,作者插叙林则徐贬官西行的故事,从结构上来说,自然将乌鞘岭、黑松林、古浪城这些自然景观连成一个整体;从内容上来说,丰富了文章的写作内涵,将自然行走与历史回味融合起来,深化了文章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

3、(1)比喻,将山坡、野草、蓝天构成的画面,比作寓言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色之美,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神态描写,描写了老板谈笑风生的状态,写出了老板的淳朴。

4、①描写出林则徐过乌鞘岭时气候的寒冷,条件恶劣;②因鸦片战争,清下令,将林则徐发配伊犁。渲染了悲伤的气氛,烘托出林则徐内心深处的落寞之情。

5、都采用了定点换景的写法;《壶口瀑布》写枯水期瀑布,立足“河心”,视角反复转换,表现出具有多重意境、刚柔相济的景物特点。本文写古浪风景,从窗口取景,描写峰峦、云朵和山坡,展现了高远嵯峨的古浪美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