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然需要。建⽴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学习感到有序⽽轻松。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政治知识点⼈教版》,供⼤家查阅。
【篇⼀】九年级上政治知识点⼈教版 ⼀、海纳百川,有容乃⼤ 1.⾦⽆⾜⾚,⼈各有别
(1)宽容的含义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 (2)“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3)⼈⼈都会犯错误,需要宽容对待 2.宽容他⼈,悦纳⾃⼰ 宽容的重要性:
⑴宽容是⼀种美德。我们为⼈宽容,就能解⼈之难,补⼈之过,扬⼈之长,谅⼈之短;我们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⑵宽容是⼀种境界。⼀个⼈真诚的宽容别⼈的过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个层级;⼀个⼈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种⾃我提⾼的有效⽅法。
⑶⽣活经验告诉我们,善于宽容,利⼈利⼰。宽容能使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的⾏为;宽容能使⾃⼰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灵的安宁和满⾜。 3.宽容是有原则的,要讲究策略。
4.宽容⾃⼰就是接纳⾃⼰,即实事求是地⾯对真实的⾃我,既不要挑剔和苛求⾃⼰,也不⾃惭形*;既不要妄⾃菲薄、全盘否定⾃⼰,也不要妄⾃尊⼤。 ⼆、换位思考,与⼈为善 1.⼰所不欲,勿施于⼈
(1)“⼰所不欲,勿施于⼈”的意思是:⾃⼰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上。 “⼰所不欲,勿施于⼈”对我们提出怎样的要求?
“⼰所不欲,勿施于⼈”实质:关⼼他⼈、尊重他⼈、理解他⼈。
(2)“⼰欲⽴⽽⽴⼈,⼰欲达⽽达⼈。”的含义:在谋求⾃⼰⽣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存与发展。 “⼰欲⽴⽽⽴⼈,⼰欲达⽽达⼈。”对我们提出怎样的要求?P106 2.理解⾄上,善待他⼈
(1)换位思考、与⼈为善的实质:设⾝处地为他⼈着想,即想⼈所想、理解⾄上。 在交往中,需要相互理解,相互谅解。 (2)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对⼈的⼀种⼼理体验过程。将⼼⽐⼼、设⾝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理机制。 换位思考对我们提出怎样的要求?
换位思考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关注,深⼊对⽅的内⼼世界。 (3)学会理解欣赏他⼈
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分欣赏,就多⼀分理解、多⼀分友善、多⼀分爱⼼。 三、平等尊重你我他 1.⼈⽣⽽平等
(1)平等的表现:⼈与⼈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在⼈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在⼈格上,我们每个⼈都是具有独⽴意识的主体,都有做⼈的尊严、都不容轻视。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法定的义务。
⑵不平等的表现:以财压⼈,以才压⼈,以权压⼈,以⼒压⼈
⾦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3)怎样对待⼈与⼈之间的差异?P110
⑷关注弱势群体: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妇⼥、⽼⼈、未成年⼈、残疾⼈、农民⼯、下岗⼯⼈等),我们要⾃觉维护其合法权益,为其提供⼒所能及的帮助。 2.尊重从我做起
(1)尊重他⼈:原因,具体表现(或如何尊重他⼈) (2)尊重社会:原因,具体表现(或如何尊重社会) (3)尊重⾃然:原因,具体表现(或如何尊重⾃然)
【篇⼆】九年级上政治知识点⼈教版 第⼀课成长在社会
1、新中国成⽴以来特别是改⾰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益强盛,⼈民⽣活⽔平显著提⾼。
2、和谐社会的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安定有序、⼈与⾃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见P105)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临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影响着⼈们的⽣命财产安全;也影响着⼈们思想道德观念和⽣活⽅式。
4、什么是⼈类社会?说说个⼈与社会的关系如何?⼈类社会是以物质⽣产活动为基础,由各种关系结合在⼀起的⼈类⽣活的共同体。关系:①个⼈是社会中的⼈,个⼈不可能离开社会独⽴存在。⼈的全⾯发展,是与社会的全⾯进步密不可分的;②社会是由个⼈组成的社会,⼈们的⽣产劳动、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们共同努⼒的结果。
5、我们青少年关⼼社会、亲近社会,不仅要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更重要是明确⾃⼰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6、亲近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遵守社会公德;善于明辨是⾮。 7、如何理解道德⼒量?
①道德⼒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民幸福的重要因素。(P10) ②德治以其感召⼒和劝导⼒提⾼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P80) 8、⾃觉服务社会是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
9、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先要忠于职守(履⾏⾃⼰的⼯作职责,⾃⼰履⾏法定的基本义务);还要乐于奉献(为社会、为他⼈奉献爱⼼);还要在祖国⾯临危难、他⼈⾯临险情时,能够挺⾝⽽出。
10、公民承担的责任有多种,谈谈你对承担的责任的看法公民承担的责任中,最重要的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但只强调国家、社会的责任⽽忽视个⼈、家庭利益的做法,也是我们不提倡的。
笑对⽣活
1、挫折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多数可控的是什么因素?挫折形成的原因是多⽅⾯的,但总的'来说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其中外在的客观因素通常难以控制,但内在的主观因素则多数可以控制。
2、怎样理解挫折也是财富?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挫折对⼈具有双重影响,或者会给⼈打击,带来痛苦;或者给⼈以⼀种教育和磨炼,使⼈奋起和成熟。如果迎难⽽上,理智分析,努⼒寻求克服挫折的时机和良策,那么挫折就会成为⼈⽣的经验和财富。
3、如何正确认识和战胜困难挫折?挫折具有普遍性,在⼈⽣的道路上不在于有⽆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怎样对待困难和挫折。
①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②以正确的⽅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根据产⽣挫折的客观原因和⾃⼰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法,是能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③克服困难和挫折,需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勇于创新是战胜挫折的必由之路。
4、请⽤书本知识谈谈学习的重要性:
(1)读书学习是对社会、对⾃⼰的⼀种责任,是⼀种必须履⾏的义务;(2)学习是⼈类的基本活动,是⼈们⽣活的重要内容;(3)现代社会,学习已经成为⽣存的⼀种⽅式(所以要树⽴终⾝学习的观念);(4)学习能使⾃⼰得到发展,通过学习增长才⼲,能证明⾃⾝的价值;(5)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等 5、树⽴哪些学习观念?
读书学习是对社会对⾃⼰的⼀种责任,是⼀种必须履⾏的义务;要有⾃信⼼;要培养学习兴趣;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终⾝学习的观念,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要求。 6、“度”;克服考试过度焦虑,关键是对症下药。
7、创新和挫折的关系:克服困难和挫折需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
【篇三】九年级上政治知识点⼈教版 第⼀单元富强与创新 第⼀课踏上强国之路 第⼀⽬:坚持改⾰开放
1、我国实⾏改⾰开放的原因是什么?
答:近代以来,由于西⽅列强的⼊侵、封建统治的*等原因,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强国富民成为⼀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志不渝的奋⽃⽬标
2、中国党带领⼈民怎样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飞跃? 答:(站起来)(1)带领中国⼈民完成新民主主义⾰命,建⽴中华⼈民共和国
(富起来)(2)带领中国⼈民完成社会主义苹命,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民⽣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起来)(3)带领中国⼈民进⾏改苹开放新的伟*,极⼤激发⼴⼤⼈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和发展社会⽣产⼒,极⼤增强社会发展活⼒,⼈民⽣活显著改善,综合国⼒显箸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实现了中国⼈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飞跃。
3、我国是如何作出改⾰开放的决择的?
答:(1)开启:1978年,党的⼗⼀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开放的历史征程。 (2)推⼴: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从经济改⾰到全⾯深化改⾰
(3)成效:中国⼈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改⾰开放的作⽤、意义是什么?
答:(1)极⼤激发⼴⼤⼈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和发展社会⽣产⼒,极⼤增强社会发展活⼒,⼈民⽣活显著改善,综合国⼒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实现了中国⼈民从站 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飞跃
(2)改⾰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民⽤双⼿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3)改⾰开放使⼴⼤⼈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5、中国腾飞的表现是什么?
答:(1)找(到了⼀条使国家强盛,⼈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 (2)包造了⼈类发展的伟⼤奇迹,充分显⽰了中国⼒量 (3)中国⼈民通过改⾰开放过上幸福⽣活 6、中国腾飞的作⽤和影响是什么?
答:(1)改草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2)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量。 7、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答:改⾰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8、党的⼗九⼤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宣告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复兴的新篇章 9、中国党的初⼼是什么?
答:为中国⼈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第⼆⽬:⾛向
1、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盾是什么?
答:⼈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盾, 2、为什么要全⾯深化改⾰?
答:(1)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盾⼰经转化为⼈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盾 (2)我国经济发展进⼊前常态,已由⾼速增长阶段转向⾼质量发展阶段
(3)我国经济发展还⾯临区城发展不乎衡、城镇化⽔乎不⾼、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4)改⾰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 3、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
答:貫彻以⼈民为中⼼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式,转换增长动⼒,建设现代化经济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4、我国经济发展还⾯临哪些挑战?
答:区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平不⾼、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为什么要弘扬改⾰创新精神?(为什么改⾰只有进⾏时,没有完成时?) 答:(1)改单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改⾰只有进⾏时,没有完成时
(2)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创新精神,继续⾃强不息、⾃我⾰新,才能持续推动全⾯深化改⾰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向繁荣富强的⾳! 6、改⾰创新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答: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7、如何衡量⼀个社会的⽂明程度?
答:不仅要看经济发展,⽽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民,⼈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8、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答:(1)衡量⼀个社会的⽂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民,⼈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和坚持以⼈民为中⼼的发展思想,强调⼈⼈参与、⼈⼈尽⼒、⼈⼈享有有,让⼈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民携⼿迈⼊全⾯⼩康社会,朝着⽅向稳步前进。 (3)⼈民对美好⽣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标 4)发展的根本⽬的就是增进民⽣福祉
9、改⾰成果惠及全体⼈民,党和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1)提⾼就业质量和⼈民收⼊⽔平(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4)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5)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6)不断满⾜⼈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