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实验室有一瓶忘记贴标签的无色气体,同学们怀疑是二氧化碳。小莉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进行验证。“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这一环节属于
A.作出猜想 B.进行实验 C.设计方案 D.得出结论
2.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们可以适度增加钙的摄入,这里的“钙”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4.下列关于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从自来水中得到纯水可用蒸馏法 B.将硬水软化可用过滤法
C.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可用活性炭吸附法 D.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可用蒸发法
5.2008年5月17日,在“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现场,他们在喷洒“含氯消毒液”.“含氯消毒液”中的“氯”在这里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6.大连是个缺水的城市,西南大旱提醒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B.水的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 C.水分子保持着水的化学性质 D.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7.下列物质为氧化物的是( )
A.天然气 B.冰水混合物 C.KClO3 D.HCl
8.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燃烧液化石油、酒精挥发 B.汽油挥发、植物的呼吸作用 C.牛奶变质、铁锅生锈 D.木棍折断、西红柿榨成汁
9.小红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的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
A.15g B.15.0g C.14.5g D.14.0g 10.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铵:NH4NO3 B.氧化镁:Mg2O C.碳酸钠:NaCO3 D.氢氧化钙:Ca(HO)2 评卷人 得 分 二、填空题
11.“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有些单质的化学式直接用组成元素的符号表示,如铝单质的化学式是Al,氦单质的化学式为He;有些单质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如氧气的化学式是O2,氮气的化学式是N2”. 根据上述短文回答问题:
(1)铝单质、氦单质的构成微粒是 ,氧气、氮气的构成微粒是 .
(2)上述单质的化学式写法有差异的原因是 .
12.某小组同学为探究分子的特征,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实验1:两位同学各用100mL量筒分别取50mL水、50mL酒精,然后将这两种液体在其中一支量筒中混合,片刻后读数。其体积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你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2:某同学为比较品红分子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速率不同,设计了对照实验,该实验中除选用相同的两个烧杯和同时加入品红外,你认为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测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3:小组同学利用下图实验探究水分子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①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燃着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水通电发生变化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实验理论上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应为2:1。但实际观察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略大于2:1,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该实验证实了分子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1分)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氧化剂、消毒杀菌剂和漂白剂等。在较低温度下和少量催化剂(如MnO2)条件下,它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出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代替氯酸钾制取氧气,可采用上面的哪种发生装置?_________(填序号),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当过氧化氢接触二氧化锰后,反应便立即开始并不能人为控制其速度。如果稍改变你所选择的装置,便可控制其反应的速度。请从图2的仪器中选择一种仪器更换你选择的装置中的一种仪器,以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从图2中选择),它更换原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从图1中选择)
(4)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能燃烧。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
物加热制取甲烷气体。若用此法制取甲烷气体,其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从图1 A、B、C中选择),可采用___________法或___________法收集。
14.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1)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多姿多彩,水孕育了万物生灵,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这个循环过程是由 提供的能量(填序号). A.地球自转 B.太阳照射 C.海洋潮汐 D.植物生长 (2)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字母);
A.汽水 B.矿泉水 C.蒸馏水 D.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 (3)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人们常采用 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4)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取一山泉水进行探究实验,先将水样进行过滤操作如图1,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 ;再用滴管取2滴过滤后的滤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上小心加热,水分消失后,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少许残留物,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5)小刚为了净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个如图2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彭松棉的作用是 .
(6)自来水消毒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中有如图3所示的微观过程,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为 .
(7)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净水剂,其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整数比).
(8)如图4是给水通电的简易实验装置.则A中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5.现有三种物质,它们的性质如表 状态 溶于水的情况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物质 Ⅰ 固态── Ⅱ 不溶于水 固态 溶于水 较大 Ⅲ 固态 溶于水 较小 常用物质分离的方法有A.过滤B.蒸馏 C.蒸发结晶D.冷却热饱和溶液,请从上述四种方法中选择适当的方法填空:
(1)若由Ⅰ和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们分离,应采用 方法.
(2)若由Ⅱ和Ⅲ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们分离,应采用 方法.
(3)若由Ⅰ、Ⅱ和Ⅲ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们分离,不需要采用的方法是 .
16.用符号表达式书写下列反应,并指出反应类型
(1)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 , (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3) 碳在氧气中燃烧
, (4)磷在空气中燃烧
, (5)一种无色液体和黑色粉末混合制氧气 , 17.现有仪器:量筒、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蒸发皿、胶头滴管.请回答:
(1)用于称量固体药品的是 ; (2)取用固体药品的是 ; (3)量取液体体积的是 ; (4)可用于搅拌液体的是 ; (5)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18.某元素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它的原子核内应有 个质子,它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到或者失去)电子.它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RO,该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为 价.
19.“东方之星”号客轮于2015年6月1日发生翻沉事故.6月3日为了方便用生命探测仪进行搜救,在舱底用氧炔焰对空气舱位置进行切割. (1)乙炔气体属于 (填序号,下同). ①纯净物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氧化物
(2)氧炔焰是乙炔气体和氧气反应产生的高温火焰.氧炔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炔与氧气按照 的体积比反应,切割效果最好. (3)由于沉船燃料没有抽掉,切割可能导致起火,现场准备了灭火设施,干粉灭火器是一种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干粉的主要成分为磷酸二氢铵)灭火的.
①磷酸二氢铵中含有NH4+,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并能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其灭火原理是 ; . (4)2016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民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②楼房起火,应该开窗通风
③厨房天然气泄露,要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做灯火实验.
20.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如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 .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如图中 区域(选填“Ⅰ”、“Ⅱ”、“Ⅲ”或“Ⅳ”).
(3)实验室需要将35%的浓盐酸稀释为7%的稀盐酸.现要配制500g该浓度稀盐酸,需要35%浓盐酸 g. 评卷人 得 分 三、探究题
21.小敏的家乡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在洪水面前,小敏同学利用课堂上学到的污水处理知识,对所取的水进行了净化处理,解决了家中暂时用水问题。
(1)用纱布滤去水中的泥沙,她采用的是混合物分离中的_______________操作。
(2){发现问题}:小敏发现经过操作(1)后的水仍然混浊,便在混浊的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通过搅拌、静止后,发现水便清了。
{查阅资料}:明矾{化学式:KAl(SO4)2·12 H2O}是一种常见的净水剂,它在水中离解出的离子主要有K+Al3+ SO2+4
{提出猜想}:明矾中哪种离子有净水作用?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完成表中的空白。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一杯浑浊水中加 + __________ K、Cl-、都没有净水作入适量的KCl,静止用 在一杯浑浊水中加入适量的Al2(SO4)2,杯中的水便澄清 ___________ 静止
(3)小敏的实验方案不完善,需要对方案进行补充,请你把补充方案中要达到的目的、使用的试剂填入下表。 实验目的 使用的试剂 Al3+是否有净水作用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2.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根据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
请你参与并回答: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______ ____,b、______ 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C和D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原因是 。
(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如果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________(“a”或“b”)端管口通入。
评卷人 得 分 四、信息分析题
23.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酚酞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是一种绿色能源;⑨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⑩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有______,用途有________,发生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
24.写出三个制取氧气的三个文字表达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 分 五、计算题
25.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是1.993×10﹣
26kg,又知一个铁原子的
质量是9.288×10﹣
26kg,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试求: (1)铁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一个铁原子和一个铜原子的质量比为 .
26.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粽子也成为人们的重要习俗.某品牌粽子外包装上部分文字说明如表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营养成分表, 项目 能量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钠 每100克 1058J 6.4g 5.7g 44.0g 460mg 营养素参考值% 13 11 10 15 28 (1)说明书中的“钠”指的是 ,若该粽子中“钠”全部是以“NaCl”的形式存在,那么每100克该粽子中NaCl的质量是多少?(写过程,精确到0.01)
(2)碳水化合物又称为糖类化合物,是人类所需能量来源,可用通式Cm(H2O)n表示,则碳水化合物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碳水化合物也因此得名. 评卷人 得 分 六、简答题
27.实验室加热分解氯酸钾49g,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保留到0.1g)
28.(1分)请写出你在做化学实验时,减少实验对环境污染的一种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 .B 【解析】
试题分析:小莉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进行验证。“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这一环节属于进行实验。故选B. 考点:实验过程 2 .C
【解析】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元素,它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与人体中.故选C. 3 .A 【解析】
试题分析:化和物属于纯净物,故属于化合物的图框中只有一种分子,在化合物的分子中有多种原子构成,故答案选择A;B选项为单质和化合物的混合物;C选项为两种单质的混合物;D选项为单质. 考点:化合物的概念 4 .B
【解析】A、可以通过水的三态变化而是自来水中的水被淡化出来,故正确;
B、过滤只能将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出来,使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将硬水软化,故不正确;
C、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把异味吸附在表面,故正确;
D、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采用蒸发溶剂法,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馏、结晶、吸附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分离混合物方法的适用范围并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 5 .A
【解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氟、钙、铁、锌”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故含氯消毒液中的“氯”指的是氯元素.故选:A. 6 .B 【解析】略 7 .B
【解析】A、天然气属于混合物,错误;
B、冰水混合物是水,是由氢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
C、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是氧化物,错误;
D、氯化氢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但是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选B. 8 .C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选项前为化学变化,后为物理变化;B选项前为物理变化,后为化学变化;C选项都为化学变化;;D选项二者都为物理变化;故答案选择C 考点:物质的变化 9 .C
【解析】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则称得食盐质量=15.0g-0.5g=14.5g.故选C. 10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即可A选项是正确书写,答案选择A;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代数和不为零;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代数和不为零;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氢氧根中氢氧元素的顺序写错.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 11 .(1)原子;分子;
(2)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不同.
【解析】(1)铝是金属单质,氦是稀有气体单质,都是原子直接构成的,氧气、氮气是由分子构成的;故填:原子;分子;(2)因为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不同,所以单质的化学式书写方法有差异.故填: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不同.
【点评】掌握物质的基本构成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12 .探究实验1:小于(1分) 分子间存在间隔(1分);探究实验2:热水与冷水的量相同,加入品红的量及颗粒大小相同(2分) 相同时间内热水中品红周围出现红晕要比冷水中品红周围出现红晕大(1分);实验探究3:①木条复燃(1分) ②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1分) ③水氢气+氧气(1分) ④氢气比氧气在水中溶解更少,或氧气比氢气在水中溶解多,或电解器漏气等(1分)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探究实验1:两位同学各用100mL量筒分别取50mL水、50mL酒精,然后将这两种液体在其中一支量筒中混合,片刻后读数。其体积小于100mL。原因是分子间存在间隔;探究实验2:某同学为比较品红分子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速率不同,设计了对照实验,该实验中除选用相同的两个烧杯和同时加入品红外,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热水与冷水的量相同,加入品红的量及颗粒大小相同,观测到现象是相同时间内热水中品红周围出现红晕要比冷水中品红周围出现红晕大;实验探究3:①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因为是氧气,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复燃;②用燃着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因为是氢气,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③水通电发生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水
氢气+氧气;④该实验理论上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应为2:
1。但实际观察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略大于2:1,原因是氢气比氧气在水中溶解更少,或氧气比氢气在水中溶解多,或电解器漏气等;⑤该实验证实了分子的特征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考点:分子的特征、电解水的实验 13 .⑴ 酒精灯 长颈漏斗 试管 铁架台 ⑵ B 反应物为固态和液态,反应无需加热 ⑶ C b
⑷ B 排水 向下排空气
【解析】(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仪器分别是:酒精灯、长颈漏斗、试管、铁架台.故答案为:酒精灯、长颈漏斗、试管、铁架台;
(2)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要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在常温下反应,所以要用装置B.故答案为:B、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不需要加热)可以分解生成氧气;
(3)图中的分液漏斗可以使液体的滴加随开随停,从而控制反应的速度,所以要控制反应的速度,我们可用图中C代替原装置中的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C、b、分液漏斗可以使液体的滴加随开随停;
(4)甲烷的制取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的.也就是固体和固体的加热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所以可用装置C作为发生装置;因为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C、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两点顺序可颠倒).
14 .(1)B;(2)C;(3)煮沸;(4)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5)过滤;(6)氯元素;(7)7:8;(8)氢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2H2O
2H2↑+O2↑.
【解析】(1)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这个循环过程是由太阳照射提供的能量;
(2)A、汽水中含有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矿泉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
C、蒸馏水只含有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固体,属于混合物.
(3)人们常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4)过滤操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故填: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水中溶有可溶性杂质,当加热的时候,水分蒸发,可溶性杂质则留在玻璃片上,故填: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 (5)小卵石、石英砂和彭松棉的作用是过滤;
(6)由微观粒子变化的过程可知:反应物是水和氯气,生成物是盐酸和次氯酸,直接平了,所以方程式是:H2O+Cl2═HCl+HClO;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是零,到了生成物中氯元素成为﹣1价和+1价,所以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7)高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6:(16×4)=7:8.
(8)在电解水实验中,负极的气体体积多,则A中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中气体少,是氧气,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装置中发生反应是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的净化和水的电解、节约用水的知识,难度不是太大,考查的很全面.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硬水软化的方法,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5 .(1)A;(2)D;(3)B.
【解析】(1)由Ⅰ和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由于Ⅰ不溶于水,Ⅱ易溶于水,故可以使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填:A;
(2)由Ⅱ和Ⅲ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由于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分离,故填:D;
(3)由Ⅰ、Ⅱ和Ⅲ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们分离,需要经过过滤,除去不溶性的固体,冷却热饱和溶液分离出Ⅲ,经过蒸发结晶分离出Ⅱ,不需要蒸馏,故填:B.
【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的分离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 .略 【解析】略 17 .(1)托盘天平. (2)药匙. (3)量筒. (4)玻璃棒. (5)胶头滴管.
【解析】(1)托盘天 平用于固体药品的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2)药匙: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前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
(3)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4)玻璃棒:用做搅拌(加速溶解)液体,过滤或配置溶液时帮助转移液体,在倾泻时引流液体,蘸取液体使之与试纸作用; (5)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18 .17;得到;+1价
【解析】由题意,根据结构示意图,结合“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2+8+7=17;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1个电子,达稳定结构;根据化合价的原则,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已知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1)+x+(﹣2)=0,故x=+1价. 19 .(1)①③;(2)2C2H2+5O2
4CO2+2H2O;2:5;
(3)﹣3;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使可燃物隔绝氧气;(4)②③ 【解析】(1)乙炔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填:①③;
(2)乙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
4CO2+2H2O.气体的体积比与化学方程式中物质前面的化
学计量数之比相同,乙炔与氧气按照2:5的体积比反应,放出热量最多,切割效果最好.故填:2C2H2+5O2
4CO2+2H2O;2:5;
(3)①磷酸二氢铵中,氢元素显+1,氧元素显﹣2,磷元素显+5,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NH4H2P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x+(+1)×4+(+1)×2+(+5)+(﹣2)×4=0,则x=﹣3.故填:﹣3;
②磷酸二氢铵分解需要吸收热量,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生成物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可以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4)①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故正确;
②楼房起火,不能开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错误; ③厨房天然气泄露,不能打开抽油烟机,以防产生电火花,引燃天然气而发生爆炸,故错误;
④久未开启的菜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较大,为了安全,要做灯火实验,故正确. 故填:②③.
20 .(1)饱和溶液可以是浓溶液,也可以是稀溶液;(2)Ⅲ;(3)100.【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所以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2)0.9%的生理盐水因为浓度太小,所以是稀溶液;而且也不是饱和溶液,因为在20℃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100%=26.47%.所以应该属于Ⅲ区域; (3)解:设需35%的盐酸的质量为x
500g×7%=35%×x x=100g
答:需要35%浓盐酸100g.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及溶液稀释问题.知识覆盖面较大,很好的锻炼了学生对溶液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
21 .过滤 杯中的水仍浑浊 Al2(SO4)2有净水作用 氯化铝溶液 SO42-是否有净水作用 K2SO4溶液
【解析】(1)用纱布滤去水中的泥沙,和过滤器滤去泥沙的原理是一样的;(2)加入KCl后,得出结论是K+、Cl-没有净水作用,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水仍然浑浊,加硫酸铝后水变澄清,说明Al3+、SO42-中的一种或两种有净水作用;
(3)小敏的实验方案之所以不完善,是因为还不能证明到底是Al3+还是SO42-具有净水作用,还需要补充实验,要证明Al3+是否具有净水作用,可选用AlCl3,要证明SO42-是否具有净水作用,可选用K2SO4。 22 .(1)a、试管 b、长颈漏斗 (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试
管口没有放棉花 (3)b
【解析】(1)试管、长颈漏斗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仪器,故答案为a、试管 b、长颈漏斗;
(2)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可知,高锰酸钾加热可以制取氧气,注意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答案为:2KMnO4 K2MnO4 + MnO2 + O2↑,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高锰酸钾粉末由导管进入水槽.
(3)气体从b进入时,能够把水从a中排出.故填:b. 23 .①②③④⑤ ⑥ ⑦⑧ ⑨ ⑩
【解析】根据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分析回答。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酚酞等物质;都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 ⑥酒精容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是一种绿色能源;属于酒精的用途。⑨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酒精汽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⑩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4 .高锰酸钾
二氧化锰+锰酸钾+氧气 过氧化氢
水+氧气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解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25 .(1)56;(2)7:8.
【解析】(1)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是1.993×10
﹣26
kg,又知一
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
26kg,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
≈56.
(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呈正比,一个铁原子和一个铜原子的质量比即为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56:=7:8.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呈正比是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
26 .(1)元素;每100克该粽子中NaCl的质量是1.17g(2)2:1 【解析】(1)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说明书中的“钠”是指元素,
100克该粽子中NaCl的质量是:=1.17g;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在做化学实验时,减少实验对环境污染的做法:对于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用剩的化学试剂不能随处丢弃,应放到指定容器中统一处理.
故答案为:元素;每100克该粽子中NaCl的质量是1.17g.
(2)由糖类通式Cm(H2O)n可知碳水化合物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碳水化合物也因此得名.答案:2:1. 27 .19.2
【解析】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KCl03245 96 49g x
=
2KCl+3O2↑
解得:x=19.2g
答:可以得到4.8克氧气.
点睛:在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首先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还要注意:解、设、列、答要完整,已知物质与未知物质的质量关系及比例式要正确写出,计算过程中要带单位进行,设未知物质量时不需要单位等。
28 .对于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用剩的化学试剂不能随处丢弃,应放到指定容器中统一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