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病虫 2010年3月 第29卷 第2期 ・35・ 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紫茎泽兰 综合控制策略与技术 李永和,马苹,谢开立 (西南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摘要:对外来恶性杂草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在我国的分布危害及近年在西南地区迅 速扩散蔓延和猖獗危害的原因做了介绍。作者凭借15 a的防治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实践,针对紫 茎泽兰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簿弱环节,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策略与技术。 关键词:紫茎泽兰;生物防治;综合控制;策略与技术 中图分类号:¥7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886(2010)02—0035—03 Biological control・-based integrated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techniques against Eupatorium ade・- nophorum/LI Yonghe et a1.(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 Abstract:The distribution and damage of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in China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quick spread and severe damage in recent years were introduced.Based on 1 5一year of practice, demonstration and extension,the weak poi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upatorium adenophorum were confirmed and biological control—based integrated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techniques agatnst it were proposed.The techniques were effective and easy to operate. Key words:Eupatorium adenophorum;biologica1 control;integrated management;strategy and tech— niques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是一 扩散蔓延 。 种菊科泽兰属多茎直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生长 紫茎泽兰危害面积逐年增加,适应性也不断增 在中美洲的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现已分布于东南 强,继续向北发展蔓延的势头有增无减。紫茎泽兰 亚各国、印度、中国、英国、尼日利亚、澳大利亚、美 之所以被称为恶性杂草,不仅仅是它对人、畜健康有 国、新西兰。早在1 896年加利福尼亚就将它定为外 害,特别是花粉,会引起牲畜尤其是马属动物患过敏 来植物第一次记录下来,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外来 性肺炎、喘气病、鼻炎、流血,甚至死亡。更重要的是 恶性杂草 紫茎泽兰极易形成密丛状的单优群落,其茎高可达 1 紫茎泽兰在我国的分布、危害 2 m以上,覆盖度高达60%~85%甚至100%,具有 极强的竞争力,形成几乎没有其它植物生长的局面,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紫茎泽兰就由缅甸传人云 严重恶化了生态环境,致使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不 南省的德宏、思茅等地。目前,云南大多数县、市都 断下降。紫茎泽兰的向外扩散、蔓延,侵占了大量宜 发生危害。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向北蔓延,贵 林荒山荒地,迅速占领采伐迹地、幼林地、疏林地、经 州省兴义市在20世纪80年代初,仅在城市边发现 济林、茶园及草场,造成可利用土地资源日益减少, 零星植株,到90年代初已发展到黔西南州的8个 特别是林用地的减少,土地质量下降,飞播造林不宜 县,目前已蔓延到安顺和贵阳市,每年以20~ 成功,林木生长受抑制,甚至被捂死、幼林抚育难度 30 km、3万hm 的速度向黔中蔓延。四川省20世 和费用加大,自然草场资源向恶化演变,人工草场的 纪90年代中期仅局限于攀枝花、西昌和冕宁等地发 生危害,现正以每年20 km的速度向北推进,目前已 收稿日期:2010—01一l1 发展到雅安和成都平原。广西已于20世纪90年代 基金项目:云南省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项目编号:XKZ200905) 作者简介:李永和(1969一),男,教授,主要从事森林有害生物综合 中期在隆林、西林形成严重危害区,目前也正在快速 管理工作。 ・36・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Mar. 2010 No.2 利用年限缩短,草地等级降低,严重阻碍林业、畜牧 业和旅游业等的发展 。 2 紫茎泽兰生物生态学特性导致迅速蔓延和猖獗 危害 处的点、片紫茎泽兰没有必要花太多的财力、物力去 治理,在某些区域,它还可以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 用,可采用移植释放实蝇等方法加以控制,减少结籽 量,延缓传播速度。治理紫茎泽兰,不可能仅靠某一 种手段,而必须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措施协调配合,实 紫茎泽兰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其茎节可产生 不定根,根部具有较强的分蘖力进行无性繁殖。每 年3_5月是紫茎泽兰开花结实期,头状花絮成伞状 施综合治理,最终落脚于替代控制,达到可持续控制 的目的(图1)。 排列于枝顶,后产生大量连萼状瘦果,瘦果长仅 1 mm。据澳大利亚报导,在典型密度蔓延情况下, 平均每平方米的头状花絮为2 486个,每个头状花 絮平均有连萼瘦果66个,这就意味着每平方米要产 生几万颗种子,春末至夏初种子散落进行有性繁殖, 这些又多又小又轻的种子可随水流、气流、人流、车 流等多种途径进行远距离传播。加之,紫茎泽兰本 身的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抗逆能力强,只要有一 定湿度和阳光,种子就能萌生,长成茂密的群体,无 论房前屋后、悬崖峭壁、河边路旁、屋顶墙缝,到处可 见。云南省在海拔700~2 400 m的地区均能造成 不同程度的危害。近年随紫茎泽兰不断北移,适应 性不断增强,耐低温能力也不断提高 J。 3 紫茎泽兰综合治理策略与技术 目前,紫茎泽兰在云、桂、川、黔的许多地方已形 成大面积单优群落,点片分布更为频繁,对这样一个 物种,要消灭它几乎不可能。因此,首先要明确治理 理念。 第一,对成片大面积可利用的荒山荒地、更新迹 地、幼林地、疏林地的天窗等处的紫茎泽兰,必须坚 决治理,要因地制宜采取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 予以清除,并快速种植另外的替代植物,最好选择对 紫茎泽兰化感效应不敏感、多年生、没有休眠期或休 眠期不明显或者休眠期不在冬春季节的速生植 物 并且枝繁叶茂,能迅速达到充分郁闭,这是用 一种生物控制另一种生物生存的物种替代治理措 施。这是利用紫茎泽兰的致命弱点,即其种子萌发 必须具备足够的阳光,若不能满足此条件,种子萌发 及幼苗的成活会大大夭折,从而实现永久性控制紫 茎泽兰危害,这才是开展防治的最终目的。事实证 明,凡是郁闭度达0.6—0.7以上的林分,即使有紫 茎泽兰存在,也局限于零星分布、植株矮小、瘦弱、不 会造成危害。凡是覆盖度高的草场,紫茎泽兰难以 入侵。 第二,对于陡峭的山坡、悬崖、河堤、路边护坡等 图1 紫茎泽兰综合治理策略 3.1 机械防除 紫茎泽兰为浅根系植物,易于挖 除,利用紫茎泽兰植株失水率达35 以上就丧失萌 发能力的特性,采用适时人挖、牛梨或机械翻挖,可 清除紫茎泽兰。选择翻挖时间是关键,一般情况下 在云南省是雨季结束后1~2个月,土壤湿度便于翻 挖,但又不利于紫茎泽兰根、茎萌发时,选择晴天、阳 光充足时进行,以便使紫茎泽植株失水率很快达到 35%以上,其根、茎不再具有萌发力,导致全株彻底 死亡。 3.2化学防除采用生物控制,并非完全排除化学 防除,适时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紫茎泽兰有根 除效果的无公害除草剂开展化除,也无可非议。草 甘膦是一种对人畜安全、遇土壤金属离子易钝化,不 破坏土壤结构的优良除草剂,但必须在有水源的地 方进行叶面喷雾,因此劳动效率受一定局限 J。近 年我们又筛选出一种甲嘧磺隆类复配剂,属微毒级 农药,无致癌、致畸和致突变副作用,是林地和非耕 地除草剂新品种,只需在土壤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拌 毒土撒施,简便易行、省劳力,防除紫茎泽兰效果达 90%以上,适时在紫茎泽兰根除迹地上开展替代控 制,能做到可持续控制危害。 3.3生物控制 3.3.1 移植释放泽兰实蝇 泽兰实蝇Procecido— chares utilis Stone是紫茎泽兰的一种专性寄生昆 虫,雌蝇产卵于紫茎泽兰上部叶片的基部,幼虫孵化 后进人茎干组织并形成虫瘿膨大,虫瘿的形状呈卵 形或球形,其大小随瘿内幼虫数而异。1个虫瘿的 幼虫少则1头,多则10多头。泽兰实蝇年生活史随 中国森林病虫 2010年3月 第29卷 第2期 ・37・ 地域不同而异,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年发生代数的关 经济林有板栗、核桃等。可结合工程造林、丰产林、 键因子,寄生率的高低也与不同地域的环境条件有 飞播造林、荒山绿化、四旁绿化、建立果树和经济林 关。被寄生的紫茎泽兰无论株高、生长势、开花数 基地等进行,还可用茶、牧草、甘蔗、饲料粮等多种作 结实量、种子萌发率及光合叶面积都会受抑制。一 物作为替代物种。至于替代物种的种植方法、管理 般情况下,抑制力可达1/3左右,导致紫茎泽兰生活 规范,应根据不同植物种类选择相应方法进行种植 力下降,部分弱小植株死亡。泽兰实蝇的移植可采 和管理,但必须在替代植物生长前期加以人为抚育, 用幼虫、蛹移植或成虫移植法。云南省于1984年8 一旦替代物种的地面盖度和郁闭度提高到一定程度 月顺利将泽兰实蝇由引入昆明,并逐渐由昆明 后,就能自然控制紫茎泽兰的入侵和危害。 移植到省内各地(州)县市,到20世纪90年代初, 上述综合控制技术已在云南部份市县、四川攀 全省移植释放泽兰实蝇4 869个点,现已遍布全省 枝花市、贵州黔西南州以及广西百色地区的紫茎泽 紫茎泽兰分布区,并由云南华坪县、永仁县自然扩散 兰危害区进行多点的示范推广,技术业已成熟,制定 到四川攀枝花等地。1990年5月至1992年l0月, 了《紫茎泽兰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经云南省技术监 贵州省黔西南州分4批由云南昆明引进泽兰实蝇, 督局审定,作为云南省地方标准予以发布实施。这 并通过自然传播已扩散到广西隆林、西林等地。经 项技术示范推广后,可有效地控制紫茎泽兰危害,一 云南、贵州多点资料证实,泽兰实蝇每年自然扩散距 般效果在85%以上 ,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 离可达10多km,寄生率27.46%一67.46%,株高降 受到当地领导和群众的欢迎,也是当前西南地区林 低17.0%~27.4%,花枝数减少42.33%~ 业生产上急需要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 83.36%,种子量减少36%~82.4%,种子萌发率降 参考文献 低18.5%~29.9%,光合叶面积减少50%左右 。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泽兰实蝇对紫茎泽兰确有控制效 [1] 强胜.世界恶性杂草一紫茎泽兰研究的历史及现状[J].武汉 果,但不能根除。在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应在泽兰实 植物学研究,1998,16(4):366—372. 蝇寄生引起紫茎泽兰矮化、稀疏的条件下,结合机械 [2] 鲁萍,桑卫国,马克平.外来人侵种紫茎泽兰研究进展与展望 [J].植物生态学报,2()o5,29(6):1029—1037. 和化学防除,适时开展替代控制。 [3] 周俗,唐川江,张新跃.四川省紫茎泽兰危害状况与治理对策 3.3.2替代控制紫茎泽兰是阳性杂草,尤其是幼 [J].草业科学,2004,21(1):24—26. 苗期,当林木或其它作物郁闭度≥0.7,地面盖度达 [4] 吴志红.恶性杂草一紫茎泽兰的危害及控制对策[J].中国植 85%以上时,紫茎泽兰幼苗难以生存,成苗的生长发 保导刊,2007(4):8一l0. 育明显受抑制,不能正常开花结实。用一种或多种 [5] 黄吉勇,万艳,刘正忠.紫茎泽兰在贵州的危害状况与防控对 植物的生长优势来抑制和替代紫茎泽兰,是一种持 策[J].贵州林业科技,2007,35(3):52—56. [6] 高贤明,赵玉杰,唐和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物候学特征及防 久性的生防措施,可达到持续控制紫茎泽兰的最终 控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10,29(1):26—30. 目的。云南省在20世纪90年代初,已通过人工或 [7]谢开立,廖桂蕃,马苹,等.新型除草剂——草甘膦[M].哈尔 机械、化除紫茎泽兰后适时开展替代控制面积达 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7万多hm 。替代植物的种类要因地制宜,还应考 [8] 云南省“紫茎泽兰防除技术推广”项目专题资料(二)[R].西 南林学院,1999. 虑适生和经济价值,林木有云南松、华山松、思茅松、 (责任编辑杨静莉) 旱冬瓜、桉树等;果树有芒果、香蕉及多种温带水果; (上接第40页) [6] 奚福生,吴耀军,项东云.速生桉生理性梢枯病严重发生原因 [2]李尚军,李淑仪,简明,等.雷州半岛浅海沉积砖红壤的微量元 及应急防治[J].广西林业科学,2oo5,34(2):73—75. 素施肥与桉树生长量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o7,23(4):33 [7]杨沛,赵洪.桉树红叶枯梢病的成因与防治研究[J].西南林学 —37. 院学报,1994,14(1):56—61. [3] 林丽玉.福建仙游县桉树红叶枯梢病症状及其防治措施探讨 [8] 易观路,余正国,罗建华,等.施微量元素对桉树红叶枯梢病防 [J].科技信息,2008(15):644. 治效果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105—107. [4] 汤加荣.桉树红叶枯梢病的防治试验[J].防护林科技,2oo8, [9] 易观路,余正国,罗建华,等.矿物质对桉树红叶枯梢病防治试 (84):22—25. 验[J].广西林业科学,2005,34(2):96—97. [5] 王辑建,甘德煜,李锋,等.速生桉五种重大病害及其防治[J]. (责任编辑杨静莉) 广西林业科学,20o5,34(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