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金代文学家——宇文虚中

金代文学家——宇文虚中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袁无/、拍】 @周惠泉 在金代文学的发展中.字文虚中处于开风气之先的特殊地位。 作为鲜卑族的后裔,人金以后他凭借翰林学士承旨、札部尚书的身 份主盟文坛,曾经引导了以经世致用、纯真自然为主要特点的有金 代的文风,为另一位鲜卑旗作家、集金代文学大成的元好问于金 束的崛起做了准备;而在历史上,尤为令人瞩目的,是他在宋、金 关系史中的突出作用。他在北宋政权倾覆、南宋政权初立的风雨 飘摇之际慨然请命 奉诏使金,始而为金所用,继而为金所害.堪称 宋、金征伐聘问过程中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由于他重要的历史 地位,元人纂修的《宋史》、《金史》俱为之立传,但是二书在其生平 事迹和族属世系两个方面或记载失真,或语焉不详,数百年以来使 读者在某些方面陷入了本应避免的误区或盲区:这里我们主要钩 沉索引尚未引起后人注意并加以利用的宋人相关文献,纠对以上 两个同题简叙概说,论列如下。 因而清人纂修的《四库全书总Et提要》,对《宋史》、—— 殚旨全数以书表”总,彰“目及道提证要学他》为卷书宗四,《六余宋事)史。皆》对诸不于传甚《皆金措不史意可》,故,信《舛四”(谬库《不全四妻能库书 lJ啦二● l l 盈J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总目提要》虽然认为“元人之于此书经营已久,与取办仓卒者不 同”,但仍然以为“列传之中多所疏舛”,并称“至昌本之南走、施宜 生之泄谋、宇文虚中之谤讪,传闻异词,皆未能核定,亦由于只据实 录,未暇旁考诸书”(同上)。还指出甚至连“在宋人诸野史中最足 以资考证”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书,“修史诸臣皆未之见”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四七),可见 元人修史时其疏漏舛误的严重程度。 鉴于上述情况,对于宇文虚中这样一生或南或北、命运充满戏 剧性变化的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确需旁考诸书,另铸新词。据宋 人撰写的宇文虚中《行状》(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四)等 文献可知,宇文虚中初名黄中,宋徽宗为其改名虚中,字叔通,别号 龙溪居士,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卒于金熙宗皇统六年 (1146),享年六十七岁。虚中在北宋大观三年(1109)登进士第, 历官州、县,政和五年(1115)人为起居舍人、国史院编修官。当时 女真族崛起于我国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之间,其首领完颜阿骨打 该年建元收国,是为大金,从而在宇文虚中平静的生活道路上埋下 了变幻莫测的种子。次年正月,虚中同知贡举;四月,除通直郎,迁 中书舍人。阿骨打称帝建金以后,即派使赴辽,以求辽帝承认其 国,但是遭到拒绝。宋朝看到有机可乘,即与金结海上之盟,相约 共同灭辽,以图夺回割让给契丹人的燕云各州。于是权臣贪功开 边,生事不已。宇文虚中居安思危,直言论事,议备边非策,为当权 者所忌,于宣和四年(金天辅六年,1122)除河北河东陕西宣抚使 司参谋,隶于河北河东宣抚使童贯麾下。虚中以参预军政作为自 己报效国家的机会,亲往与辽接壤的北方边境地带河北诸路勘察, 见沿边匮乏,兵备缺然,对于北宋同女真人结盟夹攻契丹深以为 忧,虑女真异日强不可制,宋室将有引火之祸。于是上书极 谏,略日:“中国与契丹讲和,今逾百年。间有贪婪,不过欲得关南 十县而止耳;间有傲慢,不过对中国使人稍亏礼节而止耳。自女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侵削以来,向慕本朝,一切恭顺。今舍恭顺之契丹不封殖拯救,为 我藩篱,而远逾海外,引强悍之女真以为邻域……臣恐中国之边 患,未有宁息期也。”可惜虚中的意见未被采纳。后来的事实证 明,虚中所论竞不幸言中。其时王黼当国,见虚中疏大怒,降其为 集英殿修撰,仍预童贯军。虚中不屈不挠,又建十一策、上二十议, 皆不报。 宣和五年(1123),宇文虚中以修撰帅庆阳,宋徽宗亲笔为其 改名虚中。其时诏令收复灵武之地,虚中力言不可;已而罢帅,责 知亳州。宣和七年,仕为翰林学士。当年九月,金人灭辽;十二月, 金人两路寇边,燕山失守,报至,则朝野震惊;不久金帅宗翰兵迫太 原,上下失色。至此,宋徽宗始以当初不用虚中之言为恨,于是召 虚中入对。虚中力主帝降诏罪己,更革弊端,并为草诏,诏书中有 “言路壅蔽,导谀日闻,恩悻恃权,贪饕得志,上天震怒而朕不悟, 百姓怨怼而朕不知”之语。诏下,则人心大悦。于是以虚中为资 政殿大学士、军前宣谕使召集援军赴汴保京。靖康元年(1 126)正 月,宋徽宗内禅,传位于钦宗。钦宗派人向金师求和,以割让太原、 中山、真定三镇为条件,复以康王赵构为质,围汴金军始退。二月, 因宋将姚平仲部劫金军营寨失利,金人引兵再围汁京,钦宗遣中使 持御笔令虚中赴阙救危。虚中以诸大臣皆不肯往,乃受命奉使金 军营寨。其时自姚平仲劫寨事后,金人见宋来使即杀。虚中解甲 携书,率数十人扬鞭出城,冒锋刃而进;至金营则露坐风埃烈日中, 金军数次以全装人马注矢露刃,周匝围绕,一行皆失色,独虚中不 为所动。自此凡数往金营,周折百至,金军始退。其间虚中护从康 王离开金营时,与其并马联辔而归。——康王即二帝北狩以后即 位之高宗。于是虚中除枢密院事。当时钦宗所下制书对虚中褒誉 备至,称其“志穷精妙,识造几微,雅志渊深而足以与权,懿文炳蔚 而足以华国……兹衔命于金人,仍通和于邻好,敏于应对,卒以解 纷”。及金军北去,诸大臣以为泰然无事,虚中独以金帅宗翰为深 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忧,力主严加防备,以为“主和者不肯设备,主战者不量力以丧师, 轻视敌人如儿子女,岂不误国”!诸公因虚中以口舌退金人,致王 师无功,嫉之颇甚,诋之颇力,于是虚中罢政,以资政殿大学士出知 青州,不久落职奉祠。陛辞出门之时,钦宗密遣人赐金带、茶药、锦 绮之属,以抚慰之。其时宋廷降诏,令三镇邀击金人,金人遂以盟 约终不可信,于是再犯京师,遂成徽、钦二帝被虏北顾之祸。 建炎元年(1127),高宗即位,以廷议与金人三镇,责授虚中安 化军节度副使,韶州安置。公不胜忠愤,上疏及移书宰辅辩白,疏 奏不察。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1128),高宗诏求能使绝域而迎 还两宫者,宇文虚中方提举杭州洞霄宫,以国家艰难之时乃士夫驰 驱之日,于是上表自荐,自贬中应诏,乘递马赴阙。宋高宗嘉其 “名实相称,文武兼资。雅意论兵,用合孙吴之妙;高才视草,夙推 颇牧之奇”。于是复资政殿大学士,充大金通问使,以武臣杨可辅 副之,不久改虚中为祈请使。临行之前东京留守宗泽卒,于是留虚 中权行留守司事。当年十月,虚中北渡黄河入于金境,旋为宗翰拘 留云中(今山西大同)。不久宋廷又以刘诲为通问使,王贶副之。 天会七年(宋建炎三年,1129),金人并遣宋使归,宇文虚中谓“奉 使北来,祈请二帝,二帝未还,虚中不可归”,于是独留。金人见其 才智过人,欲使虚中为己所用,或诱以富贵,或迫于鼎镬,公不为所 屈,对方亦未敢加害。所寄其兄南阳公书有云:“虚中囚系异域, 生理殆尽,困苦濒死,自古所无;中遭胁迫,幸全素守,唯一节一心 待死而已,终期不负社稷。念虚中遭遇主上最先众人,往日在京城 外迎奉归城中,粗殚犬马之力。今日之厄,亦为国事,分所当为,夫 复何憾!”宇文虚中留金以后,一直没有放弃祈请二帝归宋的初 衷,然而金人俘虏徽、钦二帝北上乃是双方斗争形势的需要,岂有 轻易放还之理。据金人李大谅《征蒙记》(《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 五)记载,都元帅宗弼临终时曾告诫行府四帅,自己死后如果宋人 大举北来以复故土,在武力不能制御的情况下,可用智臣为辅,将 6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拘留北地的宋钦宗抬出来“安坐汴京”,以制约其弟高宗;“如尚悖 心”,可辅钦宗并力破敌。可见把二帝掌握在手中,乃为金人挟制 南宋的需要,想以口舌说动金人,当然是很难奏效的。或许正是有 鉴于此,宇文虚中才产生了改变策略的想法和动机。天会十二年 (宋绍兴四年,1134)七月,宗翰命虚中由云中前往金源内地的金 初都城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其时金熙宗即位,金人对于 宇文虚中十分器重,以为“得汴京时欢喜犹不如得相公时欢喜”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六三),并授以宫爵,使与翰林学士、礼部尚 书韩唠防俱掌词命。金初的礼乐制度,皆由宇文虚中等参照唐、宋 惯例裁定。天眷(1138—1140)间,虚中累官翰林学士,知制诰,兼 太常卿,封河内郡开国公;以书《太祖睿德神功碑》,进阶为金紫光 禄大夫。皇统二年(宋绍兴十二年,1142),金廷诏尚书省移文南 宋,理索宇文虚中家属。时虚中子师瑗仕宋至转运判官,赴阙乞留 全家,后又谋留一子,皆为秦桧所抑,于是宇文师瑷不得不携家北 来。皇统四年,虚中仕为翰林学士承旨,加特进:迁礼部尚书,承旨 如故。皇统六年(宋绍兴十六年,1146)虚中以所据位柄暗中联络 中原东北豪杰义勇举事复宋,事泄遭变,全家老幼百口同日遇害。 宋孝宗淳熙六年(金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即虚中卒后三十三 年,宋廷以虚中忠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肃愍,赐庙仁勇,且为置 后;宋宁宗开禧元年(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即虚中卒后五十九 年,加赠少保,赐其子师瑗宝漠阁待制,赐姓赵氏。 宇文虚中的族属世系,是宇文虚中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 面,这个问题对于科学认识宇文虚中的历史地位以及金代文学的 多民族性质至为关键。从宇文虚中的姓氏可以推测,他当为我国 北方民族鲜卑宇文部的后裔;但是在现存金人文献中找不到任何 确凿的证据,令人不能不深感遗憾。为了解决这一学术难题,只有 6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转换思路,在宇文虚中留宋亲属相关资讯中旁寻远讨、广征博采, 庶几获得相关问题的满意答案。 细检宋人文献,在南宋前期作家晁公溯的诗文别集《嵩山集》 中却有可喜的发现。晁公溯字子西,巨野(今属山东)人,《宋史》 无传,不过从其作品可知他在宋高宗朝绍兴(1131--1162)前后曾 经仕为左迪功郎、涪州军事判官、施州通判、眉州刺史等职,同宇文 虚中家族多有交往,其《嵩山集》卷三十九尚载有公溯给“宇文简 州”即宇文虚中之侄宇文师献“札子”三则。晁公溯为宇文虚中之 弟宇文时中长子宇文师申所撰《宇文蜀州墓志铭》(《嵩山集》卷五 三),对于宇文虚中家族的族属世系有明确记述。揭载于下: 炎帝有尝草之功,北方谓尝草为俟,并人语转为宇文,子 孙以为氏。始著见于拓跋魏,其后建国,为尽有拓跋魏所有 地,其族始大,以武功智勇闻者累累有焉。唐太和间,有讳籍 者为谏议大夫,住武元衡节度剑南西川有功,则以文显矣。谏 议之子讳从礼,终渠州司马,因家于益州。四传至讳真,绪从 外邑广都。又四传则有讳粹中者,为尚书左丞;讳黄中者,为 翰林学士;讳时中者,为左中大夫、直图龙阁、华阳县男,遂赫 然为名臣家。 其中“炎帝有尝草之功,北方谓尝草为俟,并人语转为宇文,子孙 以为氏”的说法,当来自宇文师申的家人,从而提供了宇文家族乃 为鲜卑宇文部后代的确证。再检北宋陈彭年等奉敕所撰《广韵》 一书,其上声九虞韵“宇”字释文有云:“又虏复姓宇文氏,出自炎 帝,其后以有尝草之功,鲜卑呼草为俟汾,遂号为俟汾氏,后世通称 宇文,盖音讹也。”《宇文蜀州墓志铭》同这里的说法大体一致,足 见是可信的。鲜卑乃是中国古代东胡系统的一个北方民族,曾经 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北段。作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煊 赫一时的民族,鲜卑人在南北朝时期创建了抚有中土的北魏、北周 政权,开北方民族统一北半部中国的先河。据《北史・魏本纪》 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载:“魏之先”居于北国,当地“有大鲜卑山,因为以号。其后世为 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 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北史》卷一)所谓大鲜卑山,近 年来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和民族史的研究认为,实即大兴安岭。由 于刻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祝文的魏先帝旧墟石室在1980 年为文物工作者发现,从而提供了鲜卑拓跋部曾经活动在这一带 的确证。其地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 10公里,地理坐标北纬50度38分,东经123度36分,隐藏于大兴 安岭的丛山密林中,俗称“嘎仙洞”。“鲜卑”一词,为东胡语“祥 瑞”或“神”之意。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注引张宴日:“鲜卑 郭落带,瑞兽名也,东胡好服之。”“郭落带”乃是鲜卑人腰间所系 佩有鹿纹一类饰牌的革带,不仅为北方民族所执着偏好,也为汉民 族所深情喜爱。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产生于我国南方楚国的《楚辞 ・大招》即有“小腰秀额,若鲜卑只”的诗句,王逸注称:“鲜卑,衮 带头也。言好女之状,腰支细小,颈锐秀长,靖然而特异,若以鲜卑 之带约而束之也。”(王逸《楚辞章句》卷一0)可见鲜卑人的“郭 落带”早在战国时期不仅流人内地中原,而且远播荆楚大地。由 此不难发现北方民族文化南渐之一斑。而鲜卑人以祥瑞名族,又 以族称名山,这同其游牧狩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密切相关 的。所谓瑞兽,有人考证即是俗称“四不像”的驯鹿。在大兴安岭 茫茫的原始森林中,鲜卑人早在先秦时期即与鹿为伴,饲养驯鹿, 创造了特色鲜明的山林文化。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鲜卑人逐渐南 移,先后进入呼伦贝尔、河套阴山、代郡并州、辽东辽西地区。鲜卑 人在南下时复与匈奴、丁零、乌桓、汉人等相互融合,形成许多新的 部别,鲜卑中的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伏乞部和拓跋部都曾与汉人 以及其他民族结成雄踞一方的政治势力。其中鲜卑拓跋部、鲜卑 宇文部,在鲜卑诸部中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产生了 更大的影响。鲜卑拓跋部建立了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政权北 6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魏(386—534),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鲜卑宇文部建立了北朝 的最后一个政权北周(557—581),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晁公 迦在《宇文蜀州墓志铭》中所谓宇文鲜卑“始著见于拓跋魏,其后 建国,为尽有拓跋魏所有地,其族始大”云云,即指此而言。鲜卑 宇文部建立的北周,其统治区域大致包括今陕西、宁夏、甘肃和四 川I大部、山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和河南西部,后来为隋取代。北周 作为南北朝时期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与中 华民族的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宇文虚中乃是骁勇剽悍的北方游猎民族鲜卑宇文部的后 裔,因而在南北朝时期和唐朝以前其先人如晁公溯所说“以武功 智勇闻者累累有焉”。入唐以后,进入中原地区的宇文虚中先人 因为接受了历史悠久的汉文化的濡染熏陶,在中原汉文化与北方 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中字文虚中家族开始以文名武功兼而有之著 称。仅以字文虚中本人为例,虽然他主要以文名显称于世,但是在 宋、金关系史中他所以能具有非凡勇气、发挥特殊作用,同作为鲜 卑族后裔果敢有加、刚毅无比的民族气质、民族性格密不可分。正 如宋人晁公溯所指出的:“建炎初,众闻女真皆胆掉,翰林公独请 行人不测之地,其勇何如!”(《宇文蜀州墓志铭》)因而在宇文虚中 应诏上表迎还两宫时,宋高宗嘉其“名实相称,文武兼资”就是再 自然不过的了。而据前引晁公溯撰写的墓志铭所述,宇文虚中的 先人宇文籍在唐文宗太(大)和(827—835)年间仕为谏议大夫,由 于曾经辅佐唐宪宗元和(827—835)初入居相位的武元衡节度剑 南西川有功,而名气大噪。至于宇文家族入蜀的时间,当在宇文籍 之子宇文从礼家于益州(今四川I成都)之时。而检宋人张杖为宇 文虚中兄宇文粹中之子宇文师献所撰《字文使君墓表》,有“宇文 入蜀三百年,支垂派别族益蕃”(《南轩先生文集》卷四一)之语;检 宋人楼钥为宇文虚中弟宇文时中之子宇文师说所撰《赠银青光禄 大夫宇文公墓志铭》,有“宇文氏本居河南,唐末入蜀,遂为成都大 7口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家”之语(《攻娩集》卷一。九)。上述说法必然来自宇文家族,因 而不仅内容一致,并且信实可靠。而据前引《宇文蜀州墓志铭》可 知,字文从礼四传至字文真,又四传则至宇文虚中兄弟矣,其中所 谓“讳黄中”者,即指宇文虚中而言。据张杖《宇文使君墓表》、楼 钥《赠银青光禄大夫宇文公墓志铭》和晁公溯《宇文蜀州墓志铭》 可知,宇文虚中的祖父为宇文宗象,累赠太师、魏国公;宇文虚中的 父亲为宇文邦彦,历任朝奉大夫、尚书屯田员外郎,累赠太师、齐国 公;宇文虚中之兄宇文粹中仕至尚书左丞,累封南阳郡公、赠少师; 宇文虚中之弟宇文时中仕至左中大夫、直龙图阁,累赠通议大夫。 以上就是宋人文献中宇文虚中家族世系的基本情况。 至于字文虚中的郡望,现存金人文献偶尔留下了一二记载。 集金代文学大成的元好问于金末纂辑成书的金代诗歌总集《中州 集》,在宇文虚中小传中称其为“成都人”(《中州集》卷一),虚中 本人亦曾自称“成都宇文某”(《姑苏滕敦礼榜所居日斋心,成都宇 文某作诗以广其意》,《中州集》卷一)。而元人所撰《金史》宇文 虚中本传称其为“蜀人”(《金史》卷七九),元人所撰《宋史》宇文 虚中本传称其为“成都华阳人”(《宋史》卷三七一)。所谓“蜀 人”、“成都人”的说法虽然正确无误,尚嫌过于笼统;“成都华阳 人”的说法显然有失偏颇,应予辩误嫠正。检宋人李心传所著《建 炎以来系年要录》一书,其中清楚地指出“虚中,广都人也”(《建炎 以来系年要录》卷一)。李心传为南宋史学家,字微之,一字伯徽, 号秀岩,隆州井研(今属四JII)人,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 卷,述宋高宗朝三十六年史事。李心传素以“有史才,通故实”著 称,且“其志常重川蜀”(《宋史》卷四三八李心传本传),对于字文 虚中这样崛起于川I蜀之地风云人物郡望的记载断不会有误。但是 清人所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提要指出: “元代修宋、辽、金三史时广购逸书,其目见袁桷、苏天爵二集,并 无此名,是当时流传已绝,故修史诸臣均未之见。”(《四库全书总 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目提要》卷四七)对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这样一部重要的史学 著作,元国史院纂修《宋史》时史臣并未加以利用,难怪对于宇文 虚中郡望的记载出现不应有的错误。盖“华阳”乃成都府治所, “广都”为成都府属县,二者所指不同自明。如以宋人其它文献复 按,也可见出《宋史》之误。检张械《宇文使君墓表》,宇文师献卒 后“归葬于广都县灵溪乡”;检楼钥《赠银青光禄大夫字文公墓志 铭》,宇文师说卒后“葬于广都县龙华山之原”。前引《宇文蜀州墓 志铭》亦有宇文从礼“终渠州司马,因家于益州(成都);又四传至 讳真,绪从外邑广都”的记载,可见宇文家族早在宇文虚中曾祖宇 文真时即已从益州(成都)州治移家“外邑广都”,因而宇文虚中的 郡望为成都府广都县当确凿无疑。 作为北方民族鲜卑宇文部的后裔,宇文虚中乃金代初期最杰 出的文学家;但是由于文献无征,其人、其文的研究存在许多亟待 填补的空白点。宇文虚中在女真族建立的金朝的崛起,为多元一 体的金代文坛探索、锻造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相激相融、优势互 补的格局提供了立意颇高、走势强劲的助推力,这就是宇文虚中在 金代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难能可贵的意义之所在。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