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卷(A4版)
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植物的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保护组织
②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 ③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
④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等植物组织都是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的 ⑤营养组织的细胞壁比较厚、液泡比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涡虫和水螅都有口无肛门,但它们却分别属于不同的无脊椎动物类群.这两种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
A.身体呈两侧对称还是辐射对称 B.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 C.身体有无分节 D.体表有无外骨骼
3、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增高,这一结果说明(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4、下列关于花和果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工辅助授粉,可以解决玉米缺粒现象
B.将未成熟的花套袋处理,能结出果实的花是雌花 C.一个西瓜含有多粒种子,说明一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 D.玉米的种皮和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 5、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6、秋季小麦播种后,接着下了一场大雨,结果小麦出苗很少,其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中空气不足 B.土壤中养分流失 C.土壤的温度过低
D.土壤中水分不足
7、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作(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岩石圈
8、“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9、把一粒玉米放在火上烧,烧掉的物质和剩下的物质分别是( ) A.无机物、有机物 B.有机物、无机物 C.无机物、无机物
D.有机物、有机物
10、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 A.锌、氮、钾
B.钙、氮、磷
C.硼、磷、钾
D.氮、磷、钾
11、海蜇和珊瑚虫排出消化后食物残渣的结构是( ) A.肛门
B.口
C.胞肛
D.体壁
12、用豌豆做遗传学实验时,豌豆花未开放前即进行套袋处理,依然可以结出豌豆,说明豌豆花的类型和传粉方式分别为( ) A.单性花 自花传粉 B.单性花 异花传粉 C.两性花 自花传粉
D.两性花 异花传粉
13、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 6
1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4、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及习性,他研究昆虫的方法主要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
15、将有白花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叶片、白花都变红了,下列与此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先变红的是茎的表面 B.叶片中最先变红的是叶脉 C.红墨水上升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
D.红墨水是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
16、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为( ) A.碘液、生理盐水、自来水 B.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 C.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
D.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17、小王的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成分分别是( ) A.血小板、血浆 B.血小板、白细胞 C.红细胞、血浆
D.白细胞、血浆
18、下列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肠液
B.胆汁
C.胃液
D.胰液
19、中医说的“望、闻、问、切”中的“切”指的是号脉,这里的“脉”是指( ) A.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经络
20、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胰液
B.胃液
C.胆汁
D.肠液
21、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 A.表皮
B.叶肉
C.叶脉
D.气孔
22、蛔虫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下列哪项特征与它的寄生生活无关( ) A.体表有角质层 B.有口有肛门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23、下列哪种腺体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 ( ) A.胰腺
B.唾液腺
C.垂体
D.性腺
24、在清澈且水草茂盛的溪流中仔细寻找,会发现水螅和涡虫,两者的共同特征是( )
A.背腹扁平 B.身体辐射对称 C.有口无肛门 D.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25、下列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的部分操作,错误的是(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乘积 B.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大,容易发现观察目标
C.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要从一侧注视其下降位置 D.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小刚扁桃体发炎没有及时治疗,几天后患了中耳炎,病菌从口腔侵入中耳的通道是_______。
2、呼吸系统由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其中主要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3、鲸是哺乳动物,但是它的体型却像鱼,四肢变为鳍状,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环
境;茂密的森林中,空气远比喧闹的城市清洁、新鲜、湿润,这说明生物的生活能________环境。
4、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___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_______。
5、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人体一旦缺乏_______时会患夜盲症、干眼症.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2 / 6
(1)蚯蚓身体呈圆筒形,前端和后端可依据上图中[ ]__________________的位置来区分。
(2)在观察中,要经常用浸湿的棉花轻轻擦拭蚯蚓的体表,是为了保持其体表湿润,有利于蚯蚓的__________________。
(3)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面,发现有许多小突起,叫__________________,它可以辅助蚯蚓运动。
(4)蚯蚓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者,它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5)实验完毕后,我们应将蚯蚓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制作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后,绘制了细胞结构简图(示例:[③]细胞质)。
请回答问题:
(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滴一滴_____(填“生理盐水”或“清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用稀碘液染色后,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②_____。
(2)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可用反光镜中的_____(填“平面”或“凹面”)来对光,使视野变亮。
(3)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是[ ]_____。 (4)该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
3、下图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肺循环的起点是[ ]________:若某人感冒,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 ]________。
(2)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E处代表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则进食1小时后,流出小肠的血液与流入小肠血液相比较,其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二)表示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中的____________的环节。
(5)在人体中的毛细血管两端有同为动脉,同为静脉,分别为动脉、静脉三种情况,它们分别位于人体的_________部位。
A.肺、肾脏、肝脏 B.肾脏、肺、肝脏 C.肝脏、肾脏、肺 D.肾脏、肝脏、肺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请回答:
3 / 6
(1)同学们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进行水稻种子的萌发及幼苗发育的研究,测得温室中的氧气浓度如图1所示。
①温室中的水稻光合作用的开始时间_______ (填“早于”或“等于”或“晚于”)第10天。
②第10~17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影响蔬菜产量的因素,同学们选择番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他们分別在三个温室中种植了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20株番茄幼苗,温室的湿度和二氧化碳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条件均相同) 温室 A B C 二氧化破浓度(%) 0.1 0.03 0.1 温度(℃) 20 20 30 ①为研究温度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_______(填字母代号)两组进行对照试验。
②温室A中的番茄幼苗比温室B中的番茄幼苗长得快,说明_______是影响幼苗光合作用的因素之一。
(3)温室的塑料棚内出现了大量水珠,为验证其中一部分水来自番茄植株的蒸腾作用,图2是两位同学分別设计的实验装置。你认为较合理的是 ________(填图2装置字母代号)。
2、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A、B、C、D表示四个实验步骤。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是馒头的主要成分。
(2)描述D步骤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1号试管_____;2号试管_____。 (3)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
(4)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_____号试管的变化相似,即口腔中的_____(消化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_____。
(5)B步骤中的“搅拌”相当于口腔中_____的作用。
(6)如再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请完善下列需要更改的设计方
案。
①将B步骤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_____。
②将C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_____中,另一支试管放在5℃的水浴中。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口鸟洲位于衡阳市衡南县江口镇内,其中的白鹳每年4月初热带迁徙至江口鸟洲繁殖,为衡阳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材料二:动物使我们的星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它们的行踪几乎处处可见,诗人的笔下也留下了它们的身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饿”……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说,材料一中的白鹳的迁徙属于 行为。 (2)人和小白鼠任何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 三者的协调配合,在 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完成的。当你直臂提重物时,你的肱二头肌
4 / 6
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白鹳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 ,可辅助呼吸。 (4)资料二中蜜蜂和蝗虫相比,前者的发育方式属于 。
5 / 6
参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2、A 3、B 4、B 5、A 6、A 7、B 8、C 9、B 10、D 11、B 12、C 13、A 14、A 15、A 16、D 17、B 18、B 19、A 20、C 21、D 22、B 23、A 24、C
25、D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咽鼓管
2、呼吸道 肺 肺
3、适应 改变(或影响) 4、 生物 生态系统 5、维生素A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3环带 呼吸 刚毛 分解 放回大自然
2、生理盐水 细胞核 凹面 ①细胞膜 线粒体
3、C右心室 A右心房 肺动脉、上下腔静脉 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后变成了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D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早于 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幼苗(和其他微生物)呼吸消耗的氧气 A、C 二氧化碳 A
2、淀粉 变蓝 不变蓝 唾液 2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舌的搅拌 唾液 37℃的温水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1)先天性; (2)关节;神经系统;收缩; (3)气囊;(4)完全变态发育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