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堡 BIM技术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实践 陈浩 张礼平 韦伟鸿 上海科瑞真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2 摘要:以某在建工程为例,阐述了BIM技术成功应用的要点。通过BIM管理平台实现了建筑实体三维模拟、场地分析、 管综碰撞、施工模拟、进度控制、辅助计量等。能够为指导施工提供可视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发挥7BIM技术在节约工 期、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方面的价值功能.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施工管理;施工模拟;效益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4144/j.cnki.jzsg.2017.04.055 Application Practice on BIM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cess CHEN Hao ZHANG Liping WEI Weihong Shanghai K&Z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Ltd. Shanghai 200092 1 案例背景 拟建地下3层花园式停车库,占地面积约57 620 m , 总建筑面积108 000 m ,基坑面积39 236 m 。基坑四周邻 24 m,最浅18 m。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丰富,施工地质条 件复杂。 8)工程体量大,加工场地面积小,施工组织难度大。 根据项目的特点,指挥部引进了BIM管理平台,在设 计及施工阶段采用BIM管理系统,指导现场施工,并力争 近道路,北侧距现有办公大楼32 m,南侧距离城市主干道 15 m,东侧及西侧距离道路最近16.6 m,基坑周边环境相 对复杂。拟建地下室长约290 m、宽约190 m,结合场地内 创建BIM示范工程。本项目采用的BIM解决方案如图l所 示 1。 标高最深开挖处16.28 m,开挖深度8.4~16.1 m,土方量约 6O0000 m 。 2 项目特点及难点分析 1)项目于2015年9月10日开工,拟2016年12月结构封 顶,工期受春节前后施工降效、冬雨季作业及性土方 禁运等因素影响近3个月,工期异常紧迫。 2)项目属超深基坑,地处交通状况复杂、地下管线繁 多,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保护要求高。 3)基坑邻近北侧超高层办公楼,人流聚集,且项目申 报标准化示范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高。 4)地下2层运动场顶板设计为密肋钢混凝土预应力 梁,跨度超过30 m,施工难度大。 5)车库范围内墙柱均采用大面积清水混凝土工艺,施 工品质要求高。 一 图1 BlM毹决方案 3 BIM实施方案及要点说明 本工程BIM技术应用分为策划阶段及施工阶段,具体 见表l。 6)本工程为无缝设计,地下室周长约870 m,单层面 积约37 000 m ,大面积地下室防渗抗裂是本工程施工控制 重点及难点。 阶段 策划阶段 表1本项目案例BIM运用策划 BIM运用内容 施工场地布置 施工方案模拟及交底 7)本工程地下室设计抗浮锚杆共9 956根,最深 土建 施工阶段 工程量计算 施工进度4D模拟 现场签证支撑 机电管综优化 机电 净高控制 成品支吊架及u形预埋槽深化设计 157411 201 7・4・Building Construction 陈浩张礼平韦伟鸿: BIM技术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实践 4 策划阶段BlM运用 策划阶段BIM应用内容主要是施工场地布置,即结合 现场临建布置及施工流水段划分,进一步完善项目施工组 织设计以及场地布局,见图2。 图5混凝土输送泵管架体搭设三维模型 (功能为篮球场和游泳池),该部位最大跨度30 m,最 小跨度24 m:30 m跨度区域梁尺寸为450 mm×l 900 mm、 400 mm×1 900 mm,24 m跨度区域梁尺寸为400 mm× 图2采用BIM技术进行场地分析布局 l 500 mm;梁与梁侧边净间距为500 mm,空间高且狭小: 30 m跨度部位施工支模高度为9.08 m(至梁底),是超大线 5 施工阶段BlM运用 5.1 施工方案模拟及交底 荷载条件下的高大模板工程。 该部位支模高度高、难度大,顶部密肋梁部位空间 小、节点复杂,项目采用BIM技术进行支模架的搭设方案 5.1.1饰面清水混凝土方案 本工程地下室所有框架柱(中柱)和下沉广场侧挡墙 采用饰面清水混凝土。在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时,模板的 拼接技术对质量影响很大,项目部通过BIM技术进行清水 混凝土的配模、螺杆洞设计,完善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案并 及梁支模模拟,在专家评审会上进行展示,见图6。 组织交底,有效地指导了饰面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见图3、 图4。 一图3螺杆洞设计模型 图6基于BIM的大跨度密肋梁高支模三维模拟 由于密肋梁的高度高、支模空间窄,按照常规支模方 式,无法安装穿梁螺杆,且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两侧模及 支模材料无法拆除,且模板安装难度大,施工时间长。经 过项目部仔细研宄讨论,向建设及监理单位提议采取在密 图4清水混凝土剪力墙大模板三维设计 肋梁间隔部位安装预制模板盒的方法,将密肋梁支模盒制 在饰面清水混凝土结构及样板施工前,项目部利用 BIM模型进行了多次讨论及方案调整,特别是剪力墙大模 板的组装方式及节点做法,使得饰面清水混凝土样板一次 成型,达到预期效果,避免了因调整而造成资源和劳动力 的浪费。 作及安装工艺流程进行3D动画展示说明,方案获得建设单 位及监理单位的认可『1 。 采取该方案,支模材料可以拆除,为本项目密肋梁施 工节约模板材料约730 m ,节约工期近10 d,创造经济效益 约45万元。 5.1.2施工输送泵管下基坑架体设计 本工程基坑深度l6.2 m,由于场地,输送泵布置 5.2 BIM在工程量统计中的运用 5.2.1 BIM混凝土计量 在基坑顶部,如果输送泵管垂直连接至基坑底部,则容易 导致堵管。 项目采购广联达BIM土建算量软件,建立结构模型, 与现场施工同步统计工程量。通过计算混凝土量,现场实 考虑将输送泵立管局部弯曲设置,并在基坑侧壁搭设 支模架固定输送泵管,通过Revit、Lumion等BIM软件建模 及渲染,实况模拟输送泵管的布置及架体的搭设,给管理 人员及劳务班组交底,直观易懂,效果良好,见图5。 行限额领料比对制度,每周例会通报并分析混凝土使用量 与计算量,遏制浪费、尾料过多的情况。通过这一举措, 目前项目已节约混凝土约280 m 。 5-2_2 BIM钢筋计量 由于项目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钢筋需求量大,型号 多,采用BIM钢筋计量软件分区段进行钢筋建模以及钢筋 5.1.3大跨度窄空间密肋梁施工应用 本工程A区体育区部分地下室顶板采用密肋预应力梁 建筑施工-第39眷・第4期[575| 陈浩张礼平 韦伟鸿: BIM技术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实践 ,冉结合现场{捌筋使川情 为物资部提供实时钢筋需 5.7 BIM机电深化设计 5.7.I成品支吊架BIM设计 本工 机电安装工程量大,且根据项目要求,管线 成品支吊架采用U形预埋槽固定,采用该类支吊架,可以 避免机电安装施IJ=时在楼板钻孔而影响楼板结构质量、观 感。而u形颅埋槽布置要求位置必须准确,各机电专业管 线必须详细、合理布置,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否则容易导 致U形槽预埋后无法和支吊架妥当连接。 求及用最预算,仃效组织钢筋材料采购,缓解该阶段材料 堆场紧张的压力。 5.3 BIM施工进度4D模拟 项目通过将已经完成的结构模型分割,通过Navisworks 软件,导入mp『1进度汁划文件,进行施工进度4D模拟,进 度模拟一方面可以 观J,解施工组织部署、各区段完成顺 序,还可以通过进俊 划比对,为现场进度提供指导和反 馈,实现工期的信息化控制。 根据总进度it一划制作令 期进度4D模拟,以 观_r解 项目完整施工流程,对于现场施工组织、材料心转管 、 场地布置、进退场坡道及道路的留置提供具仃实用意义的 参考。 进度计划比对:项门部每周进行一次进度情况比对, 将每个区块现场实际施 情况与进度4D模拟【}1相同【l1期进 度进行比对分析,片存周例会、j 理例会上进仃通报,提 前发现工期异常的 域 及时作出施工组织渊 。通过每 周进度汁划比对,H前成功为项目节约工期约l8 r{。 5.4 BIM辅助现场签证支撑 项目土方开挖阶段,基坑南侧部分剩余:“}:坡需要进行 市计核算扦挖工程量签证,根据现场实测数据,‘l 坡为不 姚整形状,按照常规换算方法,计算难度大,H汁毓准确 度难以保证。项IA部最终采用3Dmax建模计 ,计算快、 数量准,解决了f: 遍统汁的难题。 5.5 BIM实现机电安装管线综合优化 项目BTM小 接收到没计院提供的仞 模, 后,通 过Rex'it、NaviSWnrks等软件进行模型漫游及审 。门开 以来,BIM小绀 审核建筑、结构、机电模型40余次,提 出显著碰撞问题、设汁缺漏问题844个,发送B1M协调表23 份,协助优化了机电殴计与管线综合布置,为后续施工的 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设汁条件。 5.6 BIM净高控制 本工程3层地下窀均设计为车库,且地下l 需满足停 放小中型巴士的条件,需确保最低净高2.8 m。利用Revit ̄[1 Nax,iswo ̄・ks对模犁进行净高分折,对有影响的机电管线安装 布置及时要求作 调整,见图7 I。 图7三维漫游实现净高检查 ‘576 201 7.4.Building Conslruclion 5.7.2 u形槽施工 项目BIM小组参与各专业综合管线布置模型及图纸审 查、调整后,由机电安装单位按照最终管线模型进行Ij形 槽预埋件深化设计并出图,见图8。 图8在BIM模型中检查U形槽布置情况 6 结语 BIM作为一种工具,也作为一个集成管理要素的平 台,能够有效地进行管理资源的整合,并能够通过町视化 的模型手段,超前解决施工过程叮能存 的错漏问题,从 而实现了项H参建方良性互动,为防范 险提供新的途 径。 本项H通过对BIM在施_J二阶段的灵活运崩,实现了从 传统工艺到计算机辅助平台的创新探索。本项}]己完成第 一阶段BIM实际运川,后续我们将持续进行模型信息的完 善,包括建筑、结构、机电的优化设计,直至运维模犁的 交付,努力挖掘BIM在项日管理中的潜在价值。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丛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O15 2】张建平,梁雄,刘强,等.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及其应用【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 2(4):1—6 3】刘占省,赵雪锋B1M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M1北京:中国电力出版 社,2015 4】刘玉涛.建筑施工企业BIM经典案例分析【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 出版社,2016. 5】王代兵,谢吉勇.BIM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与预算, 201 4(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