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物竞赛题 有答案

生物竞赛题 有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生物竞赛辅导练习

1、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如图所示的“生”字,怎样使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变成如图乙所示( A )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2、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一株植物和一支蜡烛在透明钟罩的底部。假如减少钟罩中的CO2,同时增加钟罩中的O2,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了一分钟后自行熄灭。三天后,蜡烛被一个电装置重新点燃,并在熄灭前燃烧了一分钟。上述实验回答了上列哪一个问题( D )

A、是否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吸收了CO2,释放出O2 B、植物是否需要阳光才吸收CO2和释放O2

C、植物与燃烧的蜡烛对空气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 D、植物吸收的CO2的数量是否大于释放的O2的数量 3、某人在常温下作平静呼吸时,吸气刚结束的瞬间与呼气刚结束的瞬间相比( A )

A、肺内气压相同 B、肺内气体总体积相同

C、气体温度、湿度相同 D、肺内氧气总质量相同

4、食物在人体消化道内消化过程中,下列各物质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B ) ①甘油等物质形成 ②少量麦芽糖形成 ③脂肪乳化 ④少量多肽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5、某动物园中,一猩猩突然暴燥不安,攻击其他猩猩。为了控制该猩猩,饲养员给其注射了一定量的某物质,使之出现暂时休克现象,若要使之迅速苏醒,可注射另一种物质。饲养员给猩猩先后注射的两种物质分别是( D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麻醉剂和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胰岛素和葡萄糖 6、下列有关种子和果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玉米穗为果实,我们吃的是其种子

B、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

C、种子植物都形成果实以保护种子,果实有助于种子的传播 D、种皮通常是由子房壁发育形成,胚由胚珠发育而来

7、右图是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情况和血液中CO2含量情况的曲线图,则该图所示的是( A )

S P A、左心室 右心室 B、毛细血管 肺静脉 C、肺动脉 肺静脉 D、肺动脉 主动脉

8、用鼠A、B做如图甲实验,图乙反映的是鼠先后感染同种细菌后,血液中相应抗体产生

的情况,据此请回答如下问题:

⑴假设B鼠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注射S病原体,则B鼠会 ,原因是 。

⑵根据图中信息,对于某些预防接种有什么指导意义

。理由是什么? 9.将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该玻璃罩内一天中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曲线。由图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 c )。

A.H点时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最强 B 24h小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增加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开始于D点之前 D.EF段时植物的光合速率最大

10.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⑴转为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标本 A. ①→②→③→④ B. ④→⑤→③→② C. ②→①→⑤→④ D. ⑤→④→②→③

11.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下表所示)。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C ) 亲代组别 结果 选择 1组(一对蝇) B无DDT 淘汰 2组(一对蝇) A施DDT 淘汰 B无DDT 保留 „„ n组(一对蝇) A施DDT 淘汰 B无DDT 淘汰 子代分两份处理 A施DDT 淘汰 存活较少 全部存活 存活较多 全部存活 存活很少 全部存活 A.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

B.由于长期使用DDT,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C.家蝇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 D.家蝇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

12.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

13.下图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由图中可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

(2)从性质上看,能量流动不同于物质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 。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顺利完成必不可少的生物是_________ (填字母)。

(4)若在该生态系统中喷施DDT,则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__________(填字母)。 .(1)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存,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2)单向不循环(逐级递减) (3)A、C (4)B

14.将某种细菌接种到细菌培养基(由一些细菌生长所需的物质组成)上,加盖后,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并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培养24h后,观察所得结果,列表如下: 编号 a b 接种细菌,并覆盖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 40℃ 纸片周围呈现一片清晰区,其余表面呈混浊 c 接种细菌,并覆盖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 40℃ 全表面呈混浊 d e f 无接种细菌 40℃ 全表面清晰 处理方法 接种细菌 接种细菌,全表面被接种细菌 醋覆盖 40℃ 全表面清晰 0℃ 全表面清晰 温度 40℃ 全表面呈混浊 观察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所作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B ) A.编号a与f比较可知,有细菌则培养基的表面会变混浊

B.根据编号b和c的观察结果,可知抗生素Y比抗生素X的杀菌能力强 C.将编号e和f的结果比较可知,0℃的环境不适合细菌生长 D.若揭开编号f的盖子,24h后可观察到培养基表面会出现混浊 15.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实验组 处理 Ⅰ Ⅱ Ⅲ 种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Ⅳ 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种皮完整,25℃机械破损种皮,蒸馏水浸泡24h 25℃蒸馏水浸泡24h 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C .

A.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16.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右图。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 B)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

17.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步骤包括:①调节

细准焦螺旋;②转换高倍镜;③把中的细胞移至视野;④将洋葱根尖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D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18.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实验组 处理 Ⅰ Ⅱ Ⅲ 种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Ⅳ 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种皮完整,25℃机械破损种皮,蒸馏水浸泡24h 25℃蒸馏水浸泡24h 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C .

A.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19、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30℃,如图所示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节到25℃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A )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大 B.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20.酶是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都含有各种各样的催化酶。下列所示为人体内某种酶在不同pH条件下,其催化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B )

A.当pH从5升高到7,酶的催化效率逐渐升高 B.t1的温度大概在37˚C左右

C.人体内各种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最高

D.在温度从0→t2的变化中,酶的催化效率逐渐降低 21.下表是某哺乳动物的肺泡和几种组织血液里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试判断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是 ( D ) 名 称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率(%) 肺 泡 组织甲 组织乙 组织丙 96 60 50 25 A.肺 泡 B.组织甲 C.组织乙 D.组织丙

22.下图A、B以曲线图解的方式,说明温度及氧浓度对大麦根吸收钾、铵离子的影响。请据图回答:(8分)

(1)图A表明,超过35℃以后,随着温度的增高,根吸收钾、铵离子的量_____________。 (2)图B表明,随着氧分压增加,根吸收钾、铵离子逐渐增加,这说明矿质元素的吸收与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关系密切。

(3)图B同时表明:随着氧分压增加,细胞中糖的浓度逐渐降低,这是因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逐渐下降 (2)有氧呼吸 (3)呼吸作用逐渐增强,糖消耗量逐渐增多 (4)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23.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将重量相等、生长良好的水稻和菠菜幼苗放入具有营养液的瓶内进行无土栽培实验。营养液由同一种配方的矿质元素溶于自来水中制成。把栽有菠菜和水稻的瓶子平均分为A、B、C三组,各组的管理和生长状况如下表:(各组的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实验组 A B 管理 营养液每天一换 营养液每7天一换 水稻生长状况 好 好 菠菜生长状况 好 较差 营养液每15天一换 较差 差 C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对A组换下来的营养液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水稻吸收的Si多,而菠菜吸收的Ca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中的水稻与菠菜相比,水稻生长好的原因是其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突然发现加入营养液的矿元素中不含Cu等必需元素,为什么A组植物都能很好生长呢?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同学推测,C组菠菜生长差是因为缺少矿质元素造成的。便设计了如下实验:将C组菠菜分为两等份,一份栽培在新换的营养液中,并且,营养液每天一换;另一份仍栽培在原瓶的培养液中。根据一段时间后,菠菜在新换的培养液中生活是否良好来验证实验假设。此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请说明原因。

(5)经实验验证C组营养液中不缺乏矿质元素。于是,一同学推测C组中水稻生长较差,是因培养液缺氧引起的。请你设计一个验证实验,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预期结果。

(1)水稻与菠菜根细胞膜上栽体的种类和数量多少不同

(2)比较适应无氧呼吸 (3)自来水中含有Cu等微量元素

(4)不正确;新换的营养液中既有必需矿质元素,又有充足的氧气,不能确定C组菠菜是因缺乏矿质元素而生长差。

(5)将C组水稻分为两组,向一组的营养液中每天泵入空气,另一组不泵入空气,一段时间后观察,若泵入空气的一组恢复正常生长,则说明C组是营养液内缺氧引起的。 同。 24.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____________。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α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α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a1a2acd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α2。请预测α2与α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值。(2)若α2小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α2大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25.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____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_____。

26.下图为人体消化与吸收过程示意图。①~⑤表示消化液,其中⑤是小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化合物的消化作用,a~c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消化液①能将淀粉分解为 ;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名称是 。 (2)消化液④为 ,在虚线框内按图中方式,用直线和箭头表示该消化液所作用的物质。

(3)图中X代表的器官是 。消化终产物a为 ,它被吸收进入X器官绒毛的 。

(4)消化终产物c被吸收进入毛细淋巴管的主要方式是 。

(1)麦芽糖 胆汁 (2)胰液 见下图 (3)小肠 葡萄糖 毛细血管(血液) (4)被动转运

27.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的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比静止时高。 实验过程:

①在3个烧杯中,分别注入100 mL蒸馏水,测定其pH。 ②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 min)、中度运动(步行2 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2 min)

后,立即分别向上述3个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

运动状态 安 静 中度运动 剧烈运动 实验前pH 6.1 6.1 6.1 实验后pH 5.9 5.6 5.3 请回答:

(1)作出上述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越大,___________下降幅度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可以验证上述假设。 (4)人体代谢产生的CO2,正常情况下来自三大类有机物的分解,这三大类物质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糖代谢产生CO2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l)由于人体在运动时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生CO2的量增加,所以呼出CO2的浓度增加。

(2)CO2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pH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CO2不同,溶于水后也会导致pH不同,通过测定水pH的变化可以推测呼出气体中CO2浓度的变化。 (3)运动强度 pH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CO2浓度增加 (4)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线粒体

28.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距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 和 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 (2)预测实验结果: 。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4)该实验原理是: 。 (1) ②:蒸馏水 赤霉素溶液 ③:高度

(2)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的平均高度)

(3)有影响(1) 因为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量过少),代表性差 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据此可以验证该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

29.在上海种植的哈密瓜往往没有原产地的甜,其主要原因是上海地区的 C A.空气质量差,光合作用强 B.土壤肥力足,呼吸作用弱 C.昼夜温差小,糖分积累少 D.海拔高度低,水分散失多

30、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B

31.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A

32.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 。

(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① ;② ;③ 。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 。

(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 。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 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 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容易受到破坏。

(1)细菌 (2)藻类、大米草 食草虫、线虫、海螺 沼蟹、蜘蛛 (3)一龄幼虫 (4)减少 细菌→线虫→沼蟹(言之有理即给分) 藻类→线虫→沼蟹 (5)下降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