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与经济改革的关系

论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与经济改革的关系

来源:华佗小知识


班级:会计一班 姓名:赵志刚 学号:20122133621

论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与经济改革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产的自然属性.

3.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的经济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状况的变化,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首先,生产力的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部分性质变化。在一定生产关系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可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局部的调整和变化。其次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也就会随之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在这一定阶段,生产关系在根本性质上就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这时就应该进行社会变革,假如当时人为的阻碍生产关系的变革,就会破坏或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再次,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可能变化的程度,当然,变革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为了生产力,因此生产关系方面的每一种变革,都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要求。人为的跨域生产力的发展阶段,过早地建设新的生产关系并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初期,大跃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忽视客观实际。⑵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极大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生产关系就能够推动生产

力的迅速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那么,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规律表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始终是决定的因素;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和最的因素,他经常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5.社会生产的发展变化首先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开始的,然后才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变化的要求进行变革。每一次的生产力的大发展,又离不开生产关系的大变革,两者不可分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意义就是在于,它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从一般的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作为自己专门的研究对象,在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由此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6.经济改革:是指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下,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所以说经济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以我国为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理论依据。从总体上看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仍然不高,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参差不齐。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这种低水平、多层次和不平衡的特点将长期存在。这种多层次的生产力,不同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就决定了我国的生产关系具有多种层次和多种形式。结合当前国情,我国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经济上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正是坚持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而实行的正确。

总而言之,研究经济改革,离不开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离不开研究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与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科学的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向,从而建立正确的经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